物理學家李淼:天問一號是一次浪漫徵程的開端

2020-11-22 騰訊網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行星探測第一步。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早在2300多年前,詩人屈原就用一首長詩《天問》,發出了對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儘管現代天文學已經可以非常精確地回答這一問題——太陽系的引力維繫著八大行星繞其公轉,然而關於生命、人類、太陽系乃至宇宙的起源,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7月25日至7月30日,山中天藝術中心集結王晉康、劉韡、李淼等知名科幻作家、科學家、藝術家、策展人、建築師、學者、航天業者等30位嘉賓,帶來「預言——山中天2020科幻論壇」,其中包括5場不同主題的科幻論壇,暢談科技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針對當下最熱的科技新聞,我們就「天問一號」相關問題專訪到了參加此次論壇的著名物理學家李淼,他對於此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獨到見解。

一直以來,作為太陽系裡與地球最為相似且距離較近的行星,火星都是人類渴望了解的「另一個家園」。在那些科幻作品中,不僅有火星來客,人類航天員還登陸火星種起了土豆(電影《火星救援》)。一部部壯闊震撼的作品散發著經久不衰的魅力,不光展示著目前相對成熟或能夠預見的科學技術,還勾勒出人類對火星的各式幻想,不斷加深人們的好奇和嚮往。

從20世紀60年代人類首次開展火星探測開始,截至今年6月底,人類已進行40多次火星探測活動。此時此刻,「天問一號」正在浩瀚太空中進行著孤獨卻萬眾矚目的徵程。

從地球到火星,是一場多麼漫長的旅行,正是這樣一次次漫長的對未知的探索之旅,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誰知道,500年後,火星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地球?

2015年6月8日,美國NASA公布了火星偵察軌道器上的相機拍到的一張火星隕石坑的圖片。圖片中的這個隕石坑,就地質學角度來說,還是一個「新鮮出爐」的隕石坑。這個隕石坑寬1公裡,擁有相對鋒利的邊緣和保存良好的排出物。內部斜坡也十分陡峭,溝壑遍布。

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脫離地球引力影響範圍,進入行星際轉移軌道,飛離地球超過150萬公裡。與此同時,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全球徵名活動正在火熱展開,成龍、郎朗等名人及眾多網友已經提交了大量備選命名,如「焱」「朱雀」「悟空」等。

對話李淼

李淼

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工程入選者。研究量子場論、超弦理論以及宇宙學。在超弦理論中的研究有一定的國際影響,特別是在兩維劉維爾理論、D膜以及黑洞的量子物理等方面。最近致力於研究超弦中的黑洞物理、超弦宇宙學以及暗能量。著有《超弦史話》《中的物理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

Q 您是在哪觀看「天問一號」發射的視頻的?當時感受如何?

A 其實我是躺在家裡床上看的視頻。(笑)當時的感受是五味雜陳吧。就在十年前,還有許多人甚至包括知識分子說我們的政府搞航天是浪費納稅人的錢、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但是十年以後,我想大部分人都看到了,中國航天工程推動的不光是形象,更是我們科技的發展,並且未來,它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商業收入。

Q 這次火星探測的重點是什麼?

A 這次火星探測的重點是「落」。類似我們嫦娥一、二、三、四號的過程,那會兒嫦娥一號只能繞一下,嫦娥二號就實現了硬著陸,嫦娥三號完成了「繞」的任務後飛走,嫦娥四號則是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次也是重複這個過程,只是火星探測時間更長,需要走半年,我們需要到時候看落的情況。

Q 我們希望「天問一號」提供哪些信息呢?

A 要先是看火星表面的地理環境,它的土壤特性、表面形貌、物質成分,還有對火星水冰、大氣、電離層、磁場等的科學探測,所有這些信息都值得期待!因為我個人是研究物理學的,我當然更期待看到這方面的新信息。

Q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火星?火星探測在我國目前的航天事業布局中有著怎樣的地位和意義?

A 月球、火星,美國人都去過,但他國分享給你的信息一定是有限的,因為大家現在已經開始爭奪資源,所以中國必須去看、去探索。地位的話,我想應該是跟載人探月及發射太空站是同等重要的。

Q 如果中國火星探測成功,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A 我們國家將從航天大國升級為航天強國,因為之前只有美國火星探測成功過。

Q 7月24日,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宣布,我國第一輛火星車正式啟動全球徵名,您會叫它什麼呢?

A 其實我很想用現成的名字,就是「螢火」,我們以前發射過的中國火星探測計劃中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就叫「螢火一號」,我很想給它起成「螢火二號」。

Q 您覺得若干年之後,我們會不會拋棄地球,移民火星?

A 不會拋掉地球的,地球還是我們家園,還要用,就像我們人類是從非洲走出來的,但還是有一部分人類留在了那裡,所以地球不會被拋棄,因為地球畢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星球。

Q 那麼您覺得,多少年以後人類會「登陸」火星?

A 「近未來」,也就是30年後的火星,可能就會像《火星救援》裡演的那樣,而「遠未來」,也就是500年以後可能那裡會是下一個地球——當然是小地球。這一切又都無法預測,就像賈伯斯發明iPhone的前一年都無法預測它的最終樣子一樣。

關於天問一號

你應該知道的這些

「天問一號」包括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是個大家族,包括:環繞器、進入艙(著陸架)和火星車三件套。其中環繞器帶著著陸巡視組合體抵達火星附近,進入艙帶著火星車進入大氣層,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巡視探測。不過,環繞器對火星車的意義不止於「帶一程」,它還會持續為火星車提供通訊中繼。

從地球到火星能否最短最快抵達?

每26 個月,地球上會有一小段時期特別適合發探測器去火星,事實上,人類60年火星探測史上,絕大多數探測器都是在這樣的「火星發射窗口」出發的。最近的這個火星發射窗口就是今年七八月,不只是我國的「天問一號」,NASA 的毅力號火星車、阿聯的希望號都選在這個窗口發射。

很多人直覺上會以為,這樣的「時機」特殊之處在於能讓探測器最快抵達火星,或者說用最短的時間、以最近的路程抵達火星。但恰恰相反,火星探測器優先選擇的是一條更加漫長和遙遠的旅途(也就是「地火轉移軌道」)。因為對大多數不載人的探測器來說,路上多花點時間根本不是事兒,但燃料卻是「無價之寶」,在火箭運力一定的情況下,探測器需要消耗的燃料越少,就越能多帶點其他有用的東西,比如帶更多科學儀器,進而有更多科學產出。

在火星發射窗口出發,從地火轉移軌道飛向火星,這是掌握物理規律的地球人總結出的儘可能節省燃料的一條路線,代價則是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飛很長的路途。按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天問一號」的地火轉移之旅需要在路上花費約6個半月,於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

在哪裡著陸?

「天問一號」最初選了2個備選著陸區,分別是1區(克律塞平原)和2區(烏託邦平原)。根據「天問一號」項目組最近在《自然·天文》上發表的任務介紹,目前進一步擬定的著陸區是2區(烏託邦平原)——和NASA的洞察號、毅力號任務相對比較近。不過,具體的著陸區還要等到環繞器實際打探過一番才會最終確定。

「天問一號」要探測什麼?

環繞器攜帶7種科學儀器,火星車攜帶6種科學儀器。注意,這裡說的都是「科學」儀器,事實上探測器還會攜帶諸多工程儀器,例如避障相機、監視相機、慣導裝置等等。火星車計劃開展約90個火星日的巡視探測,而環繞器則計劃開展約1個火星年(約2個地球年)的環火星科學探測。

韓哈哈 康犖

編輯韓哈哈

攝影解飛

圖片編輯劉藝琳

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李淼:天問一號是一次浪漫徵程的開端
    「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早在2300多年前,詩人屈原就用一首長詩《天問》,發出了對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問,「日月安屬?列星安陳?」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著「天問一號」去火星
    而行進至年中,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航天人朝著火星起航了,「天問」徵程,正式開啟!而現在,中國航天的」天問一號「正在浩瀚的宇宙中,萬眾矚目的朝著火星前進,承載著萬千期待和萬千榮耀。 中國航天人素來以浪漫著稱。
  • 天問一號將不在火星最靠近地球時發射?物理學家:必須走彎路
    除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2020年7月,中國將派無人探測器「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完成又一個偉大而艱難的探測任務。事實上,2020年,美國等其它國家也將發射火星探測器。但是,行星運動計算卻顯示,今年探測器發射的時候,火星距離地球卻比較遠。我們知道「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而太空探測器要追求極致的燃料利用率,那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難道不合理嗎?其實,根據現代物理學原理,今年發射最合適。
  • 「天問一號」只有國人才能聽得懂的浪漫
    「天問一號」,只有中國人才懂的浪漫近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這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稱為「天問一號」。而以後的所有行星探測任務均以「天問系列」命名。據悉,這次的任務命名均由網上徵集而來。
  • 天問一號開啟火星徵程,巴俄送上祝福!美國人擔憂領先地位不保
    7月23日中午,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早已準備多時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終於迎來了發射時刻,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飛向上億公裡之外的火星,這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實施國家級火星探測任務的良好開端。可以說,舉國上下都為科研人員的創舉而感到興奮不已。
  • 物理學家李淼: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是下一個地球
    在採訪中,物理學家李淼暢想到,500年以後火星可能會是下一個地球,「如果成功,我們國家將從航天大國升級為航天強國,因為之前只有美國和歐空署成功過。」此外,李淼認為,年輕一代的天文愛好者肩負著祖國航天的未來,所有的航天專家都是從愛好者裡產生的。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2016年1月,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經國家批准正式立項,到2020年7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此項科研壯舉僅僅用了短短4年多時間!2020年,註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年,有百年難遇的疫情,也有諸多振奮人心的事情,比如北鬥系統最後一顆衛星入網工作,中國最快最強的運載火箭「胖五」刷新航天徵程,天問一號探測器飛向火星……新火箭、新飛船;新領域,新探索。我們從步履堅定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看到了人類的勇氣和堅毅。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第一輛火星車等你來命名!
    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啟程,搭載著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奔向火星,拉開了向更遙遠深空探測的序幕。 2016年1月,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經國家批准正式立項,到2020年7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此項科研壯舉僅僅用了短短4年多時間!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七至八月分,分別有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都成功升空,相伴而行,共同為行星科學的發展做出貢獻。說句題外話,歐盟和俄羅斯的 ExoMars火星探測器 計劃上半年發射,但因為疫情原因而延遲。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
  • 「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
    文 | 雲酒團隊(ID:YJTT2016)7月23日,全中國都在為「天問一號」喝彩。但作為酒業人,我們希望將掌聲送給「天問一號」背後的那抹「藍」——夢之藍。火星,中國來了!「發射!」12時41分,隨著一聲巨響,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開啟新徵程!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圓滿成功
    今天中午12點41分左右,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 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我國行星探測邁出關鍵重要的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後,一些國家心態崩了,印網民:技術都是偷來的
    作為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於7月23日12點41分成功發射升空,目前已順利進入預定的飛行軌道,這意味著「天問一號」正式踏上了前往火星的徵程,對於我國航天取得的成就,多國航天機構紛紛發來賀電。但與此同時,一些大國的心態也隨之崩了。
  • 走進航天新時代,與「天問一號」一起去火星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於海南文昌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是我們邁向火星的第一步,也是14億國人航天夢的新一步!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夢之藍M6+與60位獲邀嘉賓在海南文昌見證了這一榮耀時刻。不僅如此,這次火星著陸點命名,由心懷夢想的你來決定!
  • 「天問一號」開啟星際探索新徵程,一起見證不甘平凡的追夢力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搭載下,於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開始火星探測之旅的同時,也預示著中國在行星探測領域開啟新的篇章。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悠悠流傳,屈原在史詩篇章《天問》中提出的172個問題在耳畔迴響了兩千年。這種浪漫想像的背後,醞釀著的是一種求索的渴望,一種不甘平凡的追夢力量。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們的徵程是星辰大海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
  • 天問一號與火星的對話
    「天問一號」 與火星的對話 王遠華「火星,我來了,帶著中國人的聰慧與精明,踏上了奔你的5500萬公裡的徵程;風雪雨露算什麼?擋不住華夏民族探索宇宙的決心與信心;帶著地球人的千年期盼,帶著中國製造的標印,步入了太空,走進了你,成為了星海中的一名」 ; 「歡迎你,天問一號,我尊貴的地球客人,難得有人關注我,我也分外高興;歡迎你觀看我的容顏,歡迎你調查我的環境,歡迎你探尋我的礦藏,歡迎你找出我的水冰;歡迎你治理我的瀰漫灰塵,歡迎你讓我披上綠蔭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我國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是我國太陽系行星探測的開端。我們就來聊一聊「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根據消息「天問一號」會在7月20日至7月2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基地發射。「天問一號」將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進入太空後「天問一號」將會用霍曼轉移軌道從地球到達火星。霍曼轉移軌道是探測器在從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轉移到另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時,消耗最少的能量。
  • 「天問一號」踏上徵程《東方文化》記錄升空影像
    2300多年前,詩人屈原在長詩《天問》中發出了對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問。2000多年後,天文學已經可以非常精確地回答這一問題——太陽系的引力維繫著八大行星繞其公轉。「天問一號」探測器2020年4月24日,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本次負責「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與過去的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相比,具有多個突出優勢,其一,飛行速度快達到每秒11.2千米,即第二宇宙速度,幫助「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順利飛往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