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億年後,火星可能成為另一個「地球」,而地球將變為「金星」

2020-12-06 科學新世界

古時候,人們認為恆星是永恆的,但是現在人們看來,它和人一樣不會永遠存在,恆星的毀滅就意味著地球的毀滅,至少目前來看我們的太陽是處於穩定狀態的。我們知道,恆星是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際雲生成,在這一時段內,恆星內心的熱核反應區中氫持續地轉化為氦。

這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時期,但是人們所不知道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就會慢慢地、不被人察覺地變得越來越亮。我們的太陽在經過了少年期的耀斑和其他一些急劇變化以後平靜了下來,光輻射量多少有些恆定了。但40億年前,太陽的亮度要比現在小30%左右 。

如果我們假設40億年前地球上陸地和水域的分布、雲層以及極冰都和現在一樣,因而地球吸收太陽光的相對量也和目前相同;如果我們還假設地球當時的大氣層也和現在一樣,我們就能算出地球當時的溫度。計算結果是,當時整個地球的溫度大大低於海水的冰點。

事實上,即使是在20億年前,在上述假設的條件下,太陽的亮度也不足以使地球的溫度達到冰點以上。但是大量各種證據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20億年前地球的大氣中含有少量的氨。今天,在木星上有氨。氨被認為是在原始條件下氮的一種存在形式,能極其強烈地吸收地球輻射到太空中去的紅外線波長上的熱量。在原始地球上氨可能起著保持熱量的作用,通過溫室效應提高了地面溫度,結果整個地球的溫度保持在適宜的程度上——適宜於生命的產生和早期演化,並使地球在早期歷史中就存在有大量的液態水。

太陽將來會怎樣演變呢?太陽正在逐漸地愈變愈亮。從現在起再過40億年左右,太陽的亮度將會使地球上的溫室效應失去控制而大大增強。就像今天金星的情況一樣,我們的海洋將會沸騰,目前以碳酸鹽形式存在於沉積巖中的二氧化碳將會湧人大氣,地球將會變成一個不適於居住的地方。

可以相信,到那個遙遠的將來,發達的技術將能防止這樣一種失去控制的情況發生,但那將是一項極為困難的工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現在火星是一個平均溫度為華氏零下100度的星球,可是,幾十億年以後,在大大增強了亮度的太陽的作用下,火星將變成一個溫度幾乎與今天的地球相同的星球。

當地球變得無法居住時,火星上的氣候將是溫和宜人。到了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遙遠將來的後代子孫還活著的話,很可能會居住在火星上。

相關焦點

  • 百科| 金星火星,誰可能成為「下一個地球」
    考慮到「超級地球」的距離,似乎有點「遠水解不了近渴」。而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外,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還有兩個,即金星和火星。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次之,二者是地球的「左鄰右舍」。統計顯示,人類已經進行了200餘次太陽系探測任務。其中去的最多的是月球,達到110多次,接下來就是金星和火星。對於這兩個「鄰居」,我們到底了解多少?經過適當的改造,它們能否成為「下一個地球」?
  • 金星和火星有沒有可能是第二個「地球」?
    金星和火星以前的環境與目前的地球是非常相似,有證據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就可能擁有類似於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早期的金星也很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液態水海洋,不過由於板塊停止運動,所以這樣的狀況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久。
  • 地球有兩個鄰居,火星和金星,一個是探索熱門,另一個則不聞不問
    地球雖然是已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但最為一個行星,它在宇宙中並不是孤立的。宇宙中有很多形色各異的天體,每一個天體都具有各自獨特的特徵,在走遍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之後,人類便想要將自己的足跡邁向那些不一樣的星球。要走出地球,當然要由近及遠,先從身邊的鄰居下手了。
  • 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將來?這話說對了一大半!
    很多朋友認為這觀點是錯的,金星的條件與地球大相逕庭,即使幾十億年前地球也早已誕生了無數生命,怎麼可能地球的過去會像金星一樣?而地球的未來怎麼可能會是火星呢?最多也是被紅巨星的太陽烤乾嘛,這不是一派胡言麼?
  • 金星和火星哪一個更像地球?
    但自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對金星發射了若干個探測器探測後,就發現了金星原來是一個地獄般的地方。所以放棄金星就成為了必然,距離地球第二遠行星~火星就開始受到科學界的青睞。火星雖然稍微遠了點,最近時也才5500萬公裡;雖然小了些,直徑只是地球的約一半,體積只有地球的約七分之一,質量只有九分之一,但有許多人類可以勉強接受之處。
  • 曾經有多輝煌,如今就有多荒涼:與地球競爭中輸掉的金星!
    它們分別是金星,地球,火星!在幾十億年前,他們三者環境可能差不多,但是在誕生生命的競爭中,只有地球笑到最後!至於原因有些複雜,涉及到行星質量、磁場、轉速、外力作用等多方面因素!今天嘗試從另一個角度進行解讀。太陽系所有行星,身在太陽系中,肯定受太陽很大的影響!
  • 金星疑似發現生命跡象,早就說過金星就是下一個地球
    但是小編卻是一點也不感到驚訝,認為這是必然也是遲早的事,因為小編早就說過金星就是下一個地球,金星現在的環境變化就是幾十億前地球所經歷的環境變化過程。原來是從金星的大氣層中檢測到了磷化氫的存在,很多朋友對於磷化氫不是很了解,一聽化學名字就頭疼,其實說白了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鬼火。既然有磷化氫,那就要問是什麼產生了磷化氫呢?很簡單就是動物腐爛的屍骨,遇到氧氣後就會燃燒,進而形成磷化氫。
  • 新知| 金星是曾經的地球,火星是未來的地球?
    交匯點訊 宇宙浩如煙海,茫茫無際,類似地球的行星可以說是以萬億計。僅在太陽系,就有金星和火星兩顆星球和地球一樣位於宜居帶,但令人驚奇的是,只有地球誕生了生命,並且進化出了人類。  天文學家告訴《科技周刊》記者,地球成為太陽系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原因在於它的「天時地利人和」,恰巧的大氣、水和磁場環境,使我們成為浩渺宇宙的幸運兒。
  • 火星跟地球之間異同,成為「地球」的可能性
    火星跟地球都是太陽系之中的行星,而在太陽系之中,火星跟地球是相鄰的兩個星球,地球的兩面分布著金星跟火星,今天大家都知道是溫度比較高的星球,而火星則被稱之為類地行星,其主要原因是火星跟地球之間,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
  • 金星要比火星更近,而且更與地球相似,為何人類不登陸金星?
    根據NASA方面的公布信息顯示,在2033年,美國將派太空人登陸火星,在那之前的2024年,美國將派太空人重返月球!看起來是不是非常的令人期待?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它距離地球很近,我們從地球抵達月球,大約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了,相對來說,登陸火星,就要漫長得多。
  • 地球的生命究竟起源何處?科學家分析後認為:有可能起源於火星!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積極尋找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科學家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來源沒有明確的答案。有些人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由地球本身產生的,這符合生命誕生的條件。其他人認為地球上的早期生命可能來自外太空小行星的撞擊。也就是說,小行星攜帶著生命的種子,並在撞擊地球後帶來生命。真相是什麼?我相信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 科學家研究發現,火星環境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好,可能成為第二地球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處在宜居帶的行星有三顆,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這三顆行星中,只有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命星球,而其它兩顆行星一個比一個惡劣,尤其是金星,更是一個煉獄星球。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也是人類走出地球到現在,探索最多的行星。
  • 40億年前,古代火星比地球更適合居住,地球生命來源於火星嗎?
    當火星的磁場消失,太陽產生的帶電粒子(太陽風)開始直接撞擊火星濃厚的大氣層,將大氣層逐漸衝散到太空中,這個過程持續了大約3億年,最終將火星變為我們熟悉的荒涼星球。然而火星上的生命無法維持3億年,如果火星失去磁場,大約只需要1個世紀,就可以滅絕星球上絕大多數的生命。
  • 金星,本來可以成為另一個地球!只因為木星,讓這一切都改變了
    金星,本來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地球的!可由於木星的存在與幹擾,它活生生被逼成今天這副鬼樣子……悶熱、荒涼、只有著酸性的雲和沙漠的巖石。可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沒有木星,金星極有可能會是另一個樣子!緊挨著地球,太陽系中另一顆行星,其實有機會更宜居、溫度更適宜的。可質量足足是太陽系其他行星總和2.5倍的木星的存在,改變了這一切。
  • 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火星成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
    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任務)將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實現針對火星的「繞」「著」「巡」三合一壯舉。
  • 金星,能否成為繼月球、火星之後,下一個行星探測熱點呢?
    近期,據英國《自然》網站近日報導稱,前不久金星大氣中發現磷化氫,讓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這顆鄰近行星。目前,全球已有多組科學團隊都將他們在地球和太空的儀器轉向金星,希望率先確定這是否預示著生命的可能。甚至在未來幾個月裡,將有三項太空任務飛往金星附近。
  • 流星體改變地球,火星,金星的氣氛
    例如,一粒灰塵可能迅速燃燒,當已經離子化的鎂落下時會脫落。或者,中性鎂可能會從小巖石中撕裂,然後從太陽光中接收電荷或從另一個粒子中剝離電子。新收費的元素可能需要一整天才能腐爛。通過大氣走出一條流星體稱為流星,或流星。只有那些到達地面的人才是隕石。
  • 為什麼人類需要重返金星?原來它可能關乎著地球和人類的命運
    當然,這只是我們遠觀的情景,具體金星到底是一顆什麼樣的行星,還需要派出探測器前往近距離觀賞,甚至是著陸表面。由於金星離地球最近,探測器前往只需要三個月左右,於是人類剛剛走出地球後不久就開啟了金星探測任務。可能現在很多人經常在網上看到有關人類對火星的探測發現,認為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最先探索的是火星。可事實卻不是如此,人類走出地球之後,最先探測器的行星其實是金星。
  • 地球生命是來自金星還是火星?NASA在金星發現存在30億年的液態水
    很多證據表明,地球最原始的生命並不是本土生命,極有可能是來自金星,土星或者火星這三個星球之一,當初由於未知的原因,生命在地球開始生根發芽。現在大家普遍認為火星過去是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證據表示,金星也是有可能的。
  • 地球形成了幾十億年,地心仍舊是巖漿,為何冷卻的這麼慢?
    而對於懸浮在太空中的行星來說,其散熱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熱輻射,因為無法通過對流蒸發等方式快速散熱,所以以長波紅外輻射的形式將熱量從地表輻射向外太空當中就是唯一的途徑。但這些長波紅外輻射中的一部分將會被大氣截留,尤其是被雲層和溫室氣體,所以輻射出去的部分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