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暴助水「逃離」火星

2020-11-16 今日科學

本報訊 在沙丘、礫石、隕石遍布的火星上,塵暴十分常見。但每隔十年左右,一場不知緣由的可怕塵暴就會席捲整個火星,將其掩埋在漫天塵土下。2018年的火星塵暴就將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太陽能電池板覆蓋在灰塵中,導致其「死亡」。

除了為人類探測火星帶來阻礙,火星塵暴可能還是使這個曾經潮溼的星球失去水分的罪魁禍首之一。

近日,發表於《科學》的來自美國宇航局火星大氣和揮發性組分演化探測器(MAVEN)的最新數據,展示了劇烈的火星塵暴是如何將水泵入太空的。

2018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生Shane Stone正在查看來自MAVEN的數據。MAVEN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研究火星的高層大氣,當它下降到150公裡的最低軌道高度時,一臺儀器直接對薄紗狀的火星大氣層進行了採樣,發現當塵埃在較低高度旋轉時,大量的水集結到達大氣層邊緣。

事實上,早在2014年就有跡象表明塵暴可能以某種方式使水上升,當時兩個研究小組報告了2007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和火星快車探測器在上一次火星全球塵暴之後進行的紫外線觀測數據,他們注意到高層大氣中有一團氫的螢光霧,隨著火星南半球夏季的結束和塵暴的減弱逐漸消失。而氫的唯一合理來源是水。

自此之後,研究人員又利用MAVEN和歐洲航天局的示蹤氣體軌道飛行器(TGO)上的儀器進行觀測。TGO的觀測結果顯示,夏季整個火星南部大氣水分含量逐漸上升,而MAVEN的數據則表明,火星區域和全球性的塵暴導致大氣含水量達到峰值。在2018年火星塵暴開始的前兩天裡,高層大氣中的水豐度(通常約為百萬分之三)翻了一番多;到了夏季的高峰期,塵暴和整體氣溫變暖最終將大氣中的水豐度提高至百萬分之六十。

根據MAVEN團隊計算,如果觀測到的水分損失率在整個火星歷史中持續存在,將失去的水均勻分布於火星表面,可以形成一個深度超過25米的全球海洋。

不過,Stone補充道,對於這種由塵暴驅動的毀滅在火星上運行了多長時間還處於猜測階段,它可能是近期發生的,也可能是數十億年前火星乾涸的關鍵。

研究人員認為,火星曾經有一個在其歷史早期就失效的保護性磁場,它使得太陽風能夠深入火星大氣層,那裡全球性的塵暴正在使水分流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行星科學家、火星快車探測器領導者Michael Chaffin表示,如今MAVEN觀測到的可能是「行星死亡螺旋」的尾聲。(徐銳)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a5229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塵暴助水「逃離」火星—新聞—科學網
    2018年,火星被塵暴包圍(如圖所示),這使得水從火星上「逃逸」。圖片來源:ESA/DLR/FU BERLIN/CC BY-SA 3.0 IGO 在沙丘、礫石、隕石遍布的火星上,塵暴十分常見。「這是使火星乾燥的有效途徑。」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行星科學家Anna Fedorova說。 目前已知的一個水逃逸的途徑來自太陽紫外線照射,它能將火星表面附近的少量水分解,分解後形成的氫和氧都比火星上主要的二氧化碳氣體更輕,因此滲透到火星大氣層頂部,在那裡它們「逃」入太空。但科學家認為這種機製造成的水分流失微乎其微。
  • 火星曾經潮溼,後來失去水分,塵暴可能是罪魁禍首之一
    (如圖所示),這使得水從火星上「逃逸」。MAVEN自2014年以來一直在研究火星的高層大氣,當它下降到150公裡的最低軌道高度時,一臺儀器直接對薄紗狀的火星大氣層進行了採樣,發現當塵埃在較低高度旋轉時,大量的水集結到達大氣層邊緣。
  • 超級塵暴狂襲火星 「遮天蔽日」至少三個月(圖)
    這是一幅火星帶電塵暴的藝術圖,+和-分別代表了正負極。  「遮天蔽日」三個月 超級塵暴狂襲火星  新快報綜合報導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和業餘天文學家們正在密切地關注著火星的表面——一場史無前例的超大塵暴正在悄然形成,有可能在未來數周內席捲整個火星,關係到已經在火星上工作三年半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的生死存亡。
  • NASA「好奇號」拍到火星上的塵暴
    2012年登陸火星,已經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度過了8年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探測車,近日發現了一個在火星表面上的橫穿鏡頭的塵暴。動態GIF圖片顯示,火星車的攝像機(NAVCAM)在其第2847個火星日拍攝到了一個五分鐘長的塵暴情景。紐曼在帖子中解釋說:「我們經常需要對此類的圖像進行處理,通過增強它們之間所發生的變化,才能看清塵暴。」「但是這次塵暴卻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你仔細看的話!——你可以看到它在向右移動,在較暗和較亮的斜坡之間的邊界,甚至從原始圖像中也能看清。」
  • 美宇航局稱火星上塵暴減弱 火星車有望重見天日
    新華網華盛頓8月7日電 (記者張忠霞) 美國宇航局7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說,火星上的塵暴開始減弱,「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電池板接收到的太陽光線開始增加。在經歷了一個多月遮天蔽日的塵暴後,火星車有望重見天日。  宇航局說,雖然火星的天空中仍飛滿塵土,但能見度已有所好轉,這已經改善了兩輛火星車的電力供應情況。
  • 火星上的水是怎樣消失的?新研究告訴你答案
    2018年五月,火星上發生了一起巨大的塵暴。它持續了數月,將整顆星球都覆蓋在朦朧之中。如果這場塵暴發生在地球上,那將是毀滅性的。但如此規模的塵暴在火星上常常可見。一些塵暴規模龐大,能高達35英裡(約56千米)。
  • 火星車在塵暴中艱難「求生」
    新華網華盛頓7月23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宇航局23日宣布,「機遇」號火星車於美國東部時間23日早晨向地球發回的最新信號顯示,該火星車的電力供應情況稍有好轉,如果火星塵暴不再加劇,火星車有望渡過塵暴難關。
  • 宇宙天體中真實存在的龍捲風、塵暴和倒置雙龍捲風
    龍捲風的能量是不能被低估的,地球的龍捲風是從底部開始膨脹,最後變成了漏鬥狀,火星上的塵暴也是從底部開始形成的。火星的塵暴火星上每一年都會刮上千次的塵暴,火星上的塵雲是不透明的物體,塵暴可能會有好幾百公裡長几十公裡高,火星又被稱為「紅色行星」,沙塵懸浮在空中,星球的表面被沙漠覆蓋,火星表面並沒有液態水,對這個星球來說,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就是麻煩來臨之時,塵暴能會有好幾百米寬,幾十米高 速度每小時幾百公裡,塵暴和地球上的龍捲風有一些相似之處
  • 揭秘泰坦,土星的衛星,其形成的塵暴對月球有何影響?
    簡介: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土星上的衛星泰坦有可能仍然存在塵暴。卡西尼號探測任務探測到了降雨和沙塵暴對土衛六的影響,但這些事件不足以解釋月球的地質特徵,它在月球上的傳播仍然是個謎。如果塵埃魔鬼活躍在泰坦表面,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的蜻蜓任務很可能會遇到它們,但塵埃魔鬼不太可能對任務造成危害。土星上最大的衛星泰坦,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唯一擁有流動河流和湖泊的地方。
  • 火星失水原因找到了,離殖民火星還遠嗎?
    2018年五月,火星上發生了一起巨大的塵暴。它持續了數月,將整顆星球都覆蓋在朦朧之中。如果這場塵暴發生在地球上,那將是毀滅性的。但如此規模的塵暴在火星上常常可見。一些塵暴規模龐大,能高達35英裡(約56千米)。
  • 火星上的水和大氣是如何消失的?
    不過,火星表面乾燥的河床,和只能由液態水的存在而形成的礦物質等證據都表明,古代火星的氣候與現在截然不同,當時應該足夠溫暖,大氣層的厚度足以保持水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有河水在地表流淌。那麼,火星上的水和大氣去哪了,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水的消失:深埋地表or逃出火星?
  • 土衛六上面有塵暴龍捲風?可能正在土星最大的衛星上盤旋
    因此,與愛達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布萊恩·傑克遜(Brian Jackson)說,土衛六可能更像火星。傑克遜說:「火星的大氣非常非常多塵,而灰塵在氣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塵暴即使不是主要的機制,也可能是釋放粉塵的最重要機制之一。土衛六的大氣密度是地球大氣密度的1.5倍,似乎沒有巨大的陣風。「就是這個巨大的,膨脹的大氣層,「當你有那麼多的空氣,很難讓它攪動。
  • 《塵暴》專輯 | 沙塵暴、《塵暴》與環境史學
    唐納德·沃斯特在《塵暴》中文版序言中即指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塵暴總被說成是「上帝的行為」,人類則是其無辜的犧牲者;其實,塵暴的部分原因是由於人類的愚蠢,因為人摧毀了大平原的自然生態。他進而把它放到美國甚至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時空背景中進行研究,認為這場災難與其說是自然災害,還不如說是資本主義文化的罪過。這一思路,將我們對塵暴乃至整個自然災害的人為成因的認識推進到一個更深的層次。
  • 火星表面30張驚人照片
    流動的液態水火星上空的風暴雲火星上的礦藏火星上的夕陽更多的塵暴軌跡
  • 人類與土地的博弈 |《塵暴》25周年紀念版
    它需要更多的勞力,也需要更多的水。事實是,「農場主們汲取著河岸地帶的每一滴地下水,結果幾乎所有在堪薩斯西部的小溪及河流都乾涸了。今天,在這裡的地表水,比它最早被標註為美利堅大荒漠時還少」。 「大平原也面臨著全球變暖的未來,在每年的降水量似乎都在下降,而乾旱變得更經常和更嚴重的時候,灌溉的供水將會迅速減少。」 「那麼,在很少或沒水留下來種莊稼的時候……沙塵是否就要開始吹了?」作者如是說。
  • 出乎意料的火星溫度
    出乎意料的火星溫度胡德良 譯日前,對火星北極冰層以下的探測顯示:這顆紅色星球的溫度可能遠遠低於過去的估計。因此研究人員提出,火星上可能存在的液態水或許也是深藏不露,出乎預料,其位置離火星溫暖的核心部位更近。
  • 殺死火星生命的「兇手」之一,現在依然在火星上空遊蕩
    火星是一顆已經死掉的星球,但是在幾十億年前或許不是如此。科學家們已經在火星上找到了地上河流和湖泊存在的痕跡,那是只有在地球上才發現過的衝積巖地貌。一些事實在暗示人類,曾經的火星也是一顆充滿液態水,生機勃勃的星球,也有極大可能出現過生命跡象。
  • 殺死火星生命的「兇手」之一,現在依然在火星上空遊蕩
    火星是一顆已經死掉的星球,但是在幾十億年前或許不是如此。科學家們已經在火星上找到了地上河流和湖泊存在的痕跡,那是只有在地球上才發現過的衝積巖地貌。一些事實在暗示人類,曾經的火星也是一顆充滿液態水,生機勃勃的星球,也有極大可能出現過生命跡象。
  • 火星上的水怎麼了?科學家已經找到了答案
    1971年,由於水手9號任務的出現,出現了紅色星球上存在水的第一個證據。順便說一句,那時大衛·鮑伊(David Bowie)演唱了他的著名歌曲《火星上有生命嗎?》。然後,在同年12月,蘇聯血統自動行星際站(AMS)「火星3號」發射升空至火星,在此期間建立了許多因素,包括測量到的行星大氣中水蒸氣的含量。49年後的今天,科學家們相信,數十億年前的火星要溫暖得多,裡面盛滿液態水。
  • 硬科幻《火星救援》看了嗎?別被開頭給騙了
    1971年抵達火星的第一顆火星人造衛星水手9號,在進入火星軌道後就發現火星上正在發生全球性的沙塵暴,持續了幾個月才結束。勇氣號與機遇號也在2007年遭遇了火星全球沙塵暴,太陽能電池陣發電量巨減,火星表面能見度較低,但最終還是度過了這段危險時期,在火星上頑強的生存了下來。每年火星都會有幾場大的塵暴,然後擴展到像一個大洲面積大小的區域並持續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