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個話題來歷,是指當地時間9月3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訪問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時說的一段話,他說:「為什麼我們歷史課上不教歷史?其實是黑人發明了電燈泡,而不是那個叫愛迪生的白人?」
其實稍微過過腦子,就知道他說這話是為了選戰,尤其是借對因警察粗暴執法致死黑人引起全國性騷亂,川普政府失分之際,再踩上一腳拉黑人選票的作為。
美國大選選戰激烈,政客們為了拉選票,雖然不至於太過信口雌黃,但動輒捕風捉影,無限放大,為自己所用來拉選票,這已經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實。但這個拜登這次這麼信口,似乎不會給他帶來多大正面積極影響,很可能還會帶來負面影響。
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燈泡發明人,是一種錯誤。這是因為從孩提時代,教科書上愛迪生的故事就深深印在了全世界幾乎每一個人心中。事實上,燈泡真的不是愛迪生首創,在他之前很早,就有了燈泡的發明和運用。
記載中比較早的是英國化學家漢弗裡·戴維,他在1801年就將鉑絲通電發光,並在1801年發明了電燭,即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另一位美國人亨利·戈培爾在1854年,使用碳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玻璃瓶中通電發光,這種「燈泡」可持續使用400小時,是實際有效的白熾燈,但可惜當時沒有申請專利。
1874年,加拿大兩位電氣技師在玻璃泡中充入氮氣,以通電碳杆發光,並申請了專利。但後來沒有財力繼續發展,與1875年把專利賣給了愛迪生;1878年,英國人約瑟夫·威爾森·斯旺製作出真空碳絲燈泡,並申請了英國專利,建立公司開始在家庭安裝電燈。
愛迪生「發明電燈泡」的故事是在購買專利後才開始的,因此首創是不可能的,而且在首創隊伍中,似乎沒有發現黑人的影子。愛迪生一生有眾多的發明創造,大大小小發明有兩千多項,專利有一千多項,但最重要的發明是留聲機、電影攝影機,而在許多資料介紹中,他只是改進了電燈,並讓電燈在世界上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事實上,愛迪生從購買專利後才開始不斷研究提升燈泡的使用壽命,作為電燈發明人,有人統計他排在世界第22位。1879年,他用碳絲造燈泡,只能維持13小時;1880年,它造出碳化竹絲燈泡可以維持1200小時。但這種技術似乎侵犯了英國專利,被英國真空碳絲燈泡發明人斯旺告上了法庭,愛迪生敗訴,不得不讓斯旺成為其電燈公司的合伙人。
後來經過多年的官司抗爭,愛迪生最終終於在美國專利局取得了碳絲白熾燈的專利權。而愛迪生最大的發現是使用鎢絲代替碳絲。1906年,他發明了一種製造廉價電燈鎢絲的方法,從而大大降低了燈泡的成本。鎢絲燈泡一直沿用至今,這個發明人才是大名鼎鼎的愛迪生。
在整個燈泡發明發展史裡面,根本看不到黑人的影子,而拜登在說電燈泡是黑人發明這話時,也沒有點明是哪位黑人。於是媒體們紛紛猜測,大概他指的是曾經與愛迪生共事過的劉易斯·霍華德·拉蒂默。在現代浩如煙海的網絡資料裡,人們很難搜尋到這個叫劉易斯的黑人事跡,只有人轉述《每日郵報》稱:愛迪生最初的燈泡是用紙絲做的,很快就燒壞了,是與其共事的劉易斯·霍華德·拉蒂默發明了碳絲燈泡。
這則消息顯然是胡說八道。從前面的燈泡發明史我們可以看到,既然在愛迪生之前早就有燈泡問世了,燈泡並不是愛迪生首創發明,怎麼又會是與他共事的黑人發明的呢?即便劉易斯作為愛因斯坦的僱員和同事,為愛迪生的燈泡試驗出過一些主意,或者進行過一些創新改革,也不能說是劉易斯發明了碳絲燈泡吧?更不能由此引申到黑人發明了燈泡吧?
那麼劉易斯·霍華德·拉蒂默何許人也?原來,在美國還要黑暗的奴隸制度時,劉易斯父母都是黑人奴隸,他們為了自由從美國維吉尼亞州逃亡到了麻薩諸塞州,奴隸主追逃到波士頓要抓他們回去,是波士頓民眾捐款400美元為他們贖身,從此有了劉易斯父母自由,也有了劉易斯的發展。
劉易斯很聰明,在專利事務所從打雜做起,漸漸成長為出色的專利繪圖員和專利起草人,後來他了愛迪生的競爭對手公司美國電氣,被愛迪生挖到了自己的電燈公司。劉易斯加入愛迪生公司時間是在1884年,而愛迪生製造出竹絲燈泡是在1880年,這個拜登胡咧咧說燈泡是黑人劉易斯發明的,也太不負責任了吧,是對歷史和那些偉大發明者的貢獻極不尊重。
因此,如果這個拜登沒有確鑿的證據或「內幕」還沒爆出來,從而能夠確定燈泡真的是黑人發明的,就完全是為了譁眾取寵的隨意扯淡。我原來對美國大選沒有半點興趣,也對拜登其人並不了解。但如果拜登為了拉攏黑人選票就隨意編造,甚至篡改歷史的話,這種人實在沒有什麼人格。
美國人不是傻子,世界人民也不是傻子,對於這樣一個為了某種目的就隨意塗抹歷史顛倒黑白的人,上臺能做出好事嗎?因此拜登的這種醜陋作派最終既討好不了黑人,更得罪了白人,不會得到好果子。
這就是我前面說的,拜登這齣戲對他的選情不但沒有正面積極作用,反而有負面作用。我想拜登的選戰很可能就敗在他則這臨門一嘴上。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