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稱汶川地震760億捐款近8成流入政府「口袋」

2021-01-09 騰訊網

[導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鄧國勝的團隊曾有統計,汶川地震760億元的捐款中,80%左右流入了政府財政,最終成了政府的「額外稅收」。

政府退出公益慈善募捐市場

雲南省政府最近邀請一群人來看自己怎麼「割肉」。

在一些學者看來,由於長期「營養過剩」,政府胖了,而政府的肥胖導致中國慈善體制「不倫不類,人格分裂」。

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說,這些年來,行政力量助推的「慈善風暴」席捲了許多地方,逼捐、派捐、以權謀捐的現象時有發生。

現在,雲南要對自己動刀子,割掉身上這塊「肥肉」。7月18日,民政部和雲南省政府聯合舉辦的「推進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組織」座談會上,雲南公開宣布「政府退出公益慈善募捐市場,除發生重大災害外,不再參與社會募捐」。

外界樂觀地認為,這意味著當地政府不再具有行政性募捐的權力。但也有學者表示,這僅僅是一種先聲,距離真正落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政府不退出,就為慈善風暴準備了土壤

「社會管理創新必須要改變思維,要把老百姓看成可以自我管理、具有自治能力的人,而不是當動物來養。」當著這些官員的面,徐永光毫不客氣地說,「把人當動物養的管理,如果讓我打分,是零分以下」

為了割掉這塊「肥肉」,今年4月,雲南省委宣傳部和雲南省民政廳帶著相關人員,到北京請專家進行了3次「會診」。

隨行官員中,好幾位都是廳局級幹部。面對他們,專家們可一點也沒留情面。「社會管理創新必須要改變思維,要把老百姓看成可以自我管理、具有自治能力的人,而不是當動物來養。」當著這些官員的面,徐永光毫不客氣地說,「把人當動物養的管理,如果讓我打分,是零分以下!」

當時,北京專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政府應該退出募捐市場,不直接參與募捐,各個社會組織募集到的善款也不由政府分配,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組織之間的公平競爭。「如果政府不退出,把企業家的捐贈摟走了,通過組織又把公務員、事業單位的捐贈給摟走了,養分都搞走了,民間公益組織怎麼成長?這也為慈善風暴和慈善裡的權錢交易準備了土壤。」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何道峰說。

不過,在雲南省民政廳最初起草的文件裡,「退出」的前面謹慎地加上了「逐步」兩個字。一名專家看到這條內容批評說:「你們這是『放長線釣大魚』,不知道要『逐步』到什麼時候!」

7月18日文件正式對外公布時,「逐步」兩個字消失了。

徐永光當時並不知道,那些在他聽來都有些刺耳的話,被雲南來的工作人員「不經過加工和刪節,原汁原味」地整理給雲南省委省政府的領導。3個月後,他們在昆明再次相聚時,雲南省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才說:「我們當時冒了一點險,你們在北京說了什麼難聽的話,我們都原封不動地記錄下來了。」

作為欠發達地區、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量低於全國水平的西部省份,雲南此次的改革讓很多人感到吃驚。有媒體評價,它的力度甚至可能超過北京和廣東。實際上,在1990年代初,因為獨特的自然環境、多民族性以及貧困問題,雲南曾被稱作社會組織的搖籃。

「雲南的開放程度高,有條件做創新。」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

不過,雲南如今也遇到了其他地區一樣面臨的問題。雲南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二處副處長楊武成告訴記者,雲南一些社會組織存在政社不分的問題,一些研究會、學會就像「二政府」。到了縣裡,紅十字會和慈善總會系統募集的善款,往往會被挪入政府財政預算的盤子裡,用來修路。

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這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鄧國勝的團隊曾有統計,汶川地震760億元的捐款中,80%左右流入了政府財政,最終成了政府的「額外稅收」。

楊武成注意到,地震捐款進了政府財政戶頭這件事,是對政府公信力和公眾愛心的挫傷。而2012年底民政部部長李立國表示不再指定個別或者少數公益慈善組織接受捐贈後,今年蘆山地震中,國內第一家民間公募基金會壹基金「就冒出來了」。地震發生第一天,壹基金獲得的捐款數額是紅十字會的70多倍,當時媒體評價,官辦社會組織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了。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權力的讓渡從政府退出募捐市場開始。」楊武成說。他記得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曾表示,要創造做好事做善事的氛圍,給民間組織創造一個天地,不要讓社會組織變成「養老爺」的地方。

楊武成謹慎地表示,他目前無法保證底下每個縣都會嚴格按照規定去做,但至少地方官員「沒有依據」再刮「慈善風暴」了。「最起碼慈善組織不能再以政府名義募集資金,政府也不能發個紅頭文件,把紅會和慈善總會的帳號告訴人家了。」

難以打破的利益鐵三角

「政府背景」不僅僅意味著地位,還有權力。「政府辦的慈善機構更容易募捐,說實在的,很多捐款人也是衝著權力來的。中國的捐款現在主要來自企業,他們願意與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機構打交道,有時背後還存在權錢交易。」徐永光說

不過,這項受到外界好評的改革內容,對於一些政府部門來說,相當於動了他們的「心頭肉」。

今年6月,雲南再次向專家徵求意見,何道峰發現,修改後的文件中,「政府退出公募市場」這一條居然消失了。他推測,可能是其他省市的文件中沒有這樣寫過,雲南擔心有風險。

事實是,這份文件向雲南各部門徵求意見時,一些利益相關部門提出了反對意見。

何道峰給雲南省裡領導打了個電話:「如果沒有這一條,你們的東西就沒有任何新意。」他趕緊在北京組織法律界專家和媒體又召開了一次小型座談會,把大家的意見匯總成一份四五頁的文檔,提交給雲南。「其他怎麼寫都可以再討論,但重大創新點必須出來,否則雲南搞這個沒有意義。」何道峰反覆強調。他所說的創新點,就包括政府退出公募市場。而在最終頒發的文件中,何道峰發現這一條又被恢復了。

實際上,這算不上什麼新提法。早在2003年,時任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的王振耀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政府將減少直接出面組織群眾捐款捐物的「集體活動」,避免直接參與募捐。

可如今10年過去了,雲南是第一個將這個內容寫入政府法規中的。「很多地方提都不敢提,因為會觸碰很多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室研究員楊團說。

2004年,慈善事業和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保險一同被列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內容,寫入了中央文件。在楊團的印象中,各地的「慈善風暴」就是從之後開始刮起來的。因為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理解中,慈善成了政府的事,就可以號召捐款給地方政府、或者放在地方慈善總會的戶頭上,由政府決定公民捐款花在哪裡了。最後,慈善變成政府的工具,公眾的捐款變成了用來直接補充公共財政不足的「慈善財政」。

2011年,陝西神木就颳起這樣一陣「慈善風暴」。為了籌集「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養老」三大公益基金,神木縣政府成立了8個募集小組,由政府各部門領導牽頭,募集範圍覆蓋公務員系統、煤炭系統和各大企業。在當時媒體的報導中,科級幹部每人要捐2000元,募捐晚會上臺舉起大額捐款牌的「煤老闆」幾乎都僵著臉。

帶有官方色彩的慈善組織也不願意放棄這個特權。「大量慈善系統都在做當地政府的『錢口袋』,用這種方式獲得當地政府的支持。」楊團說。

「政府背景」不僅僅意味著地位,還有權力。「政府辦的慈善機構更容易募捐,說實在的,很多捐款人也是衝著權力來的。中國的捐款現在主要來自企業,他們願意與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機構打交道,有時背後還存在權錢交易。」徐永光說。

在他看來,政府、官辦慈善機構、捐款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利益鐵三角,而想要突破這種路徑依賴非常艱難。

「政府要願意割肉,敢於割自己的肉。」徐永光說。

這僅僅是一個先聲

雲南民間組織「綠色流域」發起人於曉剛對此也持觀望態度。「政府退出之後,我們可以互相競爭,像一個市場那樣。但我不覺得政府能夠完全退出,其實,只要政府不壟斷就好。」於曉剛說

楊團曾經是中華慈善總會常務副秘書長,她毫不客氣地批評,現在一些地方慈善機構,成了「政府的收錢口袋」。

她始終記得,1994年中華慈善總會成立時,民政部老部長崔乃夫曾明確提出,「我們不是政府,要和政府分開」。當時,國有資產管理局的人還跑過來說,慈善捐的錢是國有資產。崔乃夫的回答是:「不行,這不是國家的錢,是社會的錢,老百姓的錢,我們要對捐款人負責,國家是不可以插手的。」

令人遺憾的是,「到今天,慈善的錢該怎麼花、政府的權力邊界在哪裡、什麼是越界,還是不清楚,這是今後的大患」。在她看來,雲南此次把「政府退出公募市場」寫入地方文件,是重申了權力不要越位這個常識。

對於雲南的這次改革,雲南省內的社會組織表現得比較冷靜。雲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沈光鑫認為,雲南省政府的後退,意味著慈善往前進了一大步。但他同時擔心,在政策具體實施過程中,如果政府還是變相規定款項要通過紅會和慈善總會,那就「局限在怪圈裡」了。

雲南民間組織「綠色流域」發起人於曉剛也持觀望態度。「政府退出之後,我們可以互相競爭,像一個市場那樣。但我不覺得政府能夠完全退出,其實,只要政府不壟斷就好。」於曉剛說。

在何道峰看來,雲南目前的改革還僅僅是一種先聲,距離落實還有很長的距離。「『政府退出公募市場』,什麼叫政府,是指省、地區政府還是含政府的所有職能部門,含不含職能部門下面的事業單位,工青婦等社團能不能接受捐贈?這得列單子,活兒還多著呢。」他說,「政府只有把自己的位置擺得中立,把『兒子』趕出場,裁判才有公信力。」

7月18日的座談會上,「免費午餐」發起人鄧飛 (微博)獲得了最後一個發言機會。他發現雲南貧困地區的營養午餐中,麵包和牛奶存在一些問題,他打算讓自己的團隊進駐。擔任主持人的雲南省省長李紀恆現場回應:「歡迎免費午餐來雲南。」

對於這一幕,坐在會場裡的沈光鑫很感慨:「雲南目前只有48家登記的基金會,改革之後,對我們也是很大的挑戰。但有了挑戰也就有了市場,在更大的群體裡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

這位被認為帶有一定官方色彩的社會組織領導人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兄弟省份遭遇泥石流災害,政府硬是要求所有捐款必須通過紅會。當時,正是「郭美美事件」最熱鬧的時候,民間組織和公眾拒絕捐款。「政府本想把社會資源這個大西瓜裝進自己口袋,最後西瓜沒吃到,芝麻也丟了,我們不要幹這種傻事。」他說。

相關焦點

  • 媒體稱760億元汶川地震捐款80%流入政府財政
    雲南省政府最近邀請一群人來看自己怎麼「割肉」。在一些學者看來,由於長期「營養過剩」,政府胖了,而政府的肥胖導致中國慈善體制「不倫不類,人格分裂」。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徐永光說,這些年來,行政力量助推的「慈善風暴」席捲了許多地方,逼捐、派捐、以權謀捐的現象時有發生。
  • 汶川地震美國政府捐款只有非洲小國的三分之一!
    汶川地震時,人口只有100多萬的非洲小國赤道幾內亞,向中國捐款100萬歐元,是美國捐款的3倍。美國GDP連續126年世界第一,可是小氣的美國政府只捐款 50萬美元現金 (2005年美國颶風,中國向美國捐款510萬美元) 。
  • 闢謠:香港汶川地震捐款完整梳理
    1.香港汶川地震捐款沒有確切數字,因為很多捐給香港本地的組織,但是很明顯一點——這一切和郭美美沒有關係,因為香港紅十字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不是一個系統,香港有專人監督汶川地震捐款。 2008 年10 月11 日,香港特區政府在成都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就香港特別行政區支援四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合作的安排》(下稱《特區援建合作安排》),議定了特區援建工作的基本原則、特區政府20個首階段援建項目、項目及資金管理,以及川港雙方的溝通協調機制等事宜。
  • 香港的汶川地震捐款,並沒有被貪汙
    近年來,網上一直流傳著香港的汶川地震捐款200億被內地貪了的謠言,還說給郭美美買包了,但是實際上,香港紅十字會和內地紅十字會根本不是一個組織,香港的捐款是專項督察的
  • 汶川地震,香港究竟捐了多少錢?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八級大地震。根據有關數據,地震造成近七萬人死亡,波及大半個中國,南至泰國越南均有震感,為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地震發生後,國內舉全國之力捐款捐物,各種官方民間組織奔赴災區參加救援。香港也積極響應救災工作,參與了從災區搜救到重建的全部過程。
  • 鄰國地震後,中國慷慨捐款5個億,8年後卻忘恩負義入侵中國
    大家都知道汶川大地震,震級為8.0級,對汶川人們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而就在1923年9月1日,日本爆發了關東大地震,震級為8.1級,大家別以為8.0和8.1級的地震的威力差不多,其實多了0.1級,可能造成的傷害是幾十倍。日本關東區地震後,頃刻之間,整個地區都幾乎全部化為一片廢墟。日本在受到這次地震後,經統計有15萬人死亡,受災人數達到200多萬人,財產損失高達65億日元。
  • 民政部:汶川地震實際捐贈數量大於760億元
    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六日做客央視網透露,去年四川地震發生後,向災區的捐款累計達到七百六十多億元人民幣,其中捐款六百五十三億元,實物折價一百零七億元,還有一些企業愛心人士把善款善物直接送到災區群眾手中,這個無法統計。也就是說實際這次地震捐贈的數量要大於七百六十億元。
  • 汶川地震時哪個國家捐款最多?看完之後別再黑印度了
    2008年5月12日,汶川爆發了強烈地震,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馬上派出救援隊進行救援,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相繼對中國伸出援助之手,援助災區物資,並派遣救援隊去災區進行救援工作,那麼當時汶川地震時,哪個國家對災區的捐款最多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 為了11年前的汶川地震,香港演藝界及港人操碎了心!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芮氏8.0級地震。事後統計,大地震中有69227人罹難,超過37萬人受傷。而如果再加上香港社會各界的其他慈善捐款,僅汶川地震期間,香港對內地捐出的善款就逾200億港元之巨。時移世易。十年過去,儘管內地網友與香港網友齟齬不斷,但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跨度裡,以演藝界為代表的香港各界人士在對內地慈善捐助方面費心勞神、竭盡全力。
  • 當年汶川大地震,那位捐款185元的小乞丐,如今現狀如何?
    汶川大地震給我國帶來的傷痛人們都不會忘記,這場地震不但讓很多人無家可歸,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好在災難發生後很多國家都為我國捐款並提供幫助,很多民眾也在民間自發舉行捐款活動,不管金額大小,他們也都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汶川地震他捐款1.1億,可惜45歲英年早逝,妻子今年又給武漢捐1億
    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的紀念日。今天我們不僅僅需要記住當年的這場大地震,也應該記住一個名字,那就是張祥青。如今說起這個名字,許多人都不熟悉了。不過天津人應該都知道天津榮鋼這家公司,張祥青就是天津榮鋼的創始人。
  • 汶川地震12周年 劉德華當年捐款5000萬 而周杰倫被污衊只捐款5萬
    汶川地震周杰倫只捐款5萬元,說自己不是中國人,你真的信了嗎?不知不覺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12周年,歲月抹去滿目瘡痍,抹不去疼痛記憶,我們緬懷生命的逝去,也銘記危急時刻的生死救援、災難面前的大愛無疆、震後重建的守望相助。
  • 港澳臺地區援助汶川地震災區回顧
    他們用一筆筆捐款,一個個援建項目,一次次回訪,詮釋著血濃於水的真摯情感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  香港援建記:8年投入100億港元  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臥龍小學的建築遭受重創。當時的臥龍小學位於海拔2000多米的四川省汶川縣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藏、羌、漢族的120多名孩子。災情發生後,孩子們的處境牽動著香港同胞的心。
  • 盤點各國家和地區為汶川地震捐款數目,先記個帳,以後用得上
    汶川地震是自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直接受災人口4600萬,直接經濟損8450億元人民幣。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也以各種形式表達了對汶川地震的關注和支援。我們來看看各國捐贈的數字。
  • 汶川大地震後,這位德國人為我國捐款近億元,現今現狀卻讓人遺憾
    當四川汶川發生巨大地震時,中國人的心全部高高吊起,大家關心著每一個受苦受難的人,有一份光獻一份熱。這場難以言表的巨大傷亡也吸引了很多外國人的眼球,有位德國人便為我國捐款近億元,只不過老天很愛開玩笑,他的現狀令人遺憾不已。這位德國人名叫麥可·舒馬赫,出生於1969年。他的父親是卡丁車場的負責人,耳濡目染之下,舒馬赫愛上了賽車運動。
  • 12年前汶川地震,河南一殘疾乞丐連續捐款4次,如今他過得怎樣?
    12年過去,當年汶川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痛還歷歷在目。這場裡氏8級的大地震,給我國帶來的人員損失和經濟損失無疑是空前的。要說新千年以來,國人心中最大的傷疤,還得是汶川。雖然天災無情,但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個輕易被打垮的民族。
  • 汶川地震香港援助項目完工率98%
    汶川地震香港援助項目完工率98%     截至今年10月底,189個援助項目已完工186個        在汶川地震災區,14個項目獲省結構優質工程獎    在蘆山地震災區,我省邀請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貿辦代表全程監督資金使用
  • 汶川地震十周年,當初明星捐款,最厲害的是捐了一個億的他
    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每個中國人都是難以磨滅的傷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當時的慘景。在這一天,我們失去了數萬名可愛的同胞,毀掉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如今,十年過去了,難過的同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修復昔日的美好家園,安慰受傷的同胞。
  • 他坐擁400億,汶川地震時捐款5000萬,落網時搜出一個排的武器!
    他坐擁400億,汶川地震時捐款5000萬,落網時搜出一個排的武器!題記:在通往法制中國的道路上,正義從未缺席。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這一時刻,我國四川省的汶川縣發生了芮氏8.0級的特大地震。此次地震嚴重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量最大的一次地震,同時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這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種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 汶川地震捐款的NBA球員,數額最多的不是姚明,竟然是他!
    2008年5月12日,在中國發生了一件非常沉重的事情,中國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當時全世界都在為四川汶川祈禱,所有人都在關注這個這場災難,大家不管多不管少的為災區捐款,出錢的出錢,出力的出力,當然了遠在NBA的球星也捐款,這些球星都捐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