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紋枯病,穗頸瘟,稻飛蝨等病蟲害的最佳時期。
2018年6月16日傍晚,力拓農業生產部在公司天堂村有機稻基地進行氫氣球噴曬自製生物農藥(用辣椒、黃連等植物水煮熬製而成)試驗,結合黃板有效防蟲。採用氫氣球噴藥,只需3-4個工人,噴藥跨度可根據地形調整,一個小時可噴灑60至80餘畝,一天就可以完成400至500畝稻田噴藥。
技術原理:
氫氣球噴藥技術是通過氫氣球自身浮力將噴管吊起到田地之上,通過調整氫氣球數量和間距,可調整噴管離地距離,同時可調整噴嘴噴灑範圍。使用時,工作人員手持長繩末端,通過移動長繩控制噴藥區域。打開噴霧機後,噴霧機向高壓軟管輸送藥物,藥物通過高壓軟管輸入到噴管,然後通過噴管上的多個十字噴嘴同時噴向田地,同時,十字噴嘴和壓力止滴閥連接,確保不使用時藥物不流出。
為什麼不採用植保無人機?
近些年,我國植保無人機噴藥發展迅速,和傳統的人工噴藥相比,植保無人機噴藥更具有高效、省時、便捷的優勢。植保無人機噴藥通過無人機旋翼產生向下的氣流,擾動了作物葉片,藥液更容易滲入。
但需要植保無人機在整個噴藥作業過程中儘量保持勻速和一定的高度,這樣才能確保噴藥效果。
天堂村基地北依邕江,山清水秀,有部分的"梯田"區域,田面高度逐步遞減,且為不規則弧形。植保無人機在作業過程中無法與田面保持相同的高度,難以達到預期噴藥效果。
同時,植保無人機還會產生以下影響:
①向下的氣流壓力過大,易造成水稻倒伏(分櫱期),藥液也難以附著在稻葉上,直接掉入水裡,達不到防病害效果。
②噴藥過程中會產生作業盲區或噴灑到不必要的區域。
與植保無人機噴藥對比,也許氫氣球噴藥更符合廣西丘陵地帶稻田的作業需求。
與傳統人工噴藥對比:
傳統人工噴藥需要人工手持農藥噴霧器械從田間走,很容易踩傷、踩倒水稻,工作效率比較低。
以500畝稻田噴藥為例,採用傳統人工噴藥,10個工人可完成稻田噴藥100-150畝/天,需要4-5天完成;而採用氫氣球噴藥,一天就可以完成400-500畝稻田噴藥,人工成本降低93%、噴藥時間縮短80%,省時省力,及時預防病蟲害發生,提高水稻的產出量。同時也避免人工傷苗等情形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