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吉林汪清縣兩名村民乘氫氣球在和盛村後山打松籽,不慎飄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據森警介紹,兩名村民會操控氫氣球在大興溝河東加油站附近自行降落後,被派出所民警帶走。
坐氫氣球這種操作,近幾年很常見了,農民為了打松塔方便,會買一個氫氣球,坐在氣球上打。
而「飄走」事件之前也曾發生過。
坐氫氣球被吹上八百米高空 絕望錄視頻
2017年8月28日七夕節,也是在吉林省汪清縣一男子乘坐氫氣球打松塔。因固定氣球的繩子沒系好,大風將他連球帶人刮到八百米高空,飄行直線距離超過五十公裡。
絕望中他錄視頻說:「樂觀面對生活吧,我飛了!」還趁著電話還有信號,撥通妻子電話說:「結婚一年了,我現在飛到天上不知道能不能安全下來,要是我出意外,你也要堅強活下去。」
好在後來他自己給氫氣球放氣,成功迫降,最終被救。
男子隨氫氣球飄走,幾天後孫子出生
2017年,時年59歲的吉林集安男子畢克生,9月20日一早起來,坐了一個多小時的三輪車上山打松籽,最終因為氫氣球的繩子意外斷裂,隨風飄走。
幾天後,他的兒媳生了一個男孩,遺憾的是,爺爺畢克生已無從知道這一喜訊。
有網友曾指出,打松籽的氫氣球上面有一個拉手,可以隨時放氣,以調節高度。對此,畢克生的家屬告訴記者:「氫氣球的確有放氣功能,但我們尋思可能他急眼了,一下把拉手給拉壞了,這樣就導致沒辦法放氣」。
畢克生失蹤6天後,畢家人放棄了尋找。其獨生子畢小虎說,「一點目標都沒有,人是死是活也不知道,多折磨人啊?俺們都崩潰了。」畢小虎的母親身體每況愈下,有一段時間甚至拒絕進食。
樹上錢串子,樹下墳圈子
在東北長白山林區,有一種珍貴的樹種叫「紅松」,每年秋天都會吸引大批農民上山圍著打轉轉。
這些人不是為了伐木,只是為了生長在紅松樹頂的果實——松籽。因為長得像塔,當地人叫「打松塔」。松塔可以用來做零食,營養價值很高,因此市價也高。
不過松籽好吃,打松籽卻是一件危險的事。東北林區有句俗語,「樹上錢串子,樹下墳圈子」,就是用來形容「打松塔」的危險。
松塔生長在數十米高的松樹頂端,因為太高,無法使用機器採摘,只能人工採摘。
但人工摘塔不但效率低,而且異常辛苦和危險。
以往,工人只能爬到樹頂打松塔,不少松樹有二三十米高,打松塔的人需要用繩子綁著身體,一段一段往上爬。
到樹頂時,再用杆子捅,或用鞭子抽樹頭上的松塔。
松樹都在天然林區,每當山風吹來,樹枝就搖晃得厲害。網友評價:「像懸崖走鋼絲一般令人提心弔膽。」
經常有人因為打松塔墜樹受傷或身亡,東北還有一句順口溜說「十斤松塔一斤子,十斤汗水一顆塔」,也道出了打松塔的困難。
媒體在2017年曾報導過,吉林省臨江市鬧枝鎮義和村住著這樣一群人:
大部分都在50歲左右,每年松塔成熟時,他們就要扛著6米長的竹竿,爬到20多米高的松樹頂端打松塔。
他們靠著綁在腿上的腳扎子,一步一紮向樹頂攀爬,每天上上下下,要爬近30棵松樹。
義和村打松塔的團隊有14人,8個負責爬樹打塔,4個負責撿松塔,還有2個負責用馬車,將成袋的松塔從山上運到山下。
打塔人一天收入500元,一年只能工作25天左右,每天早6點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4點半才下山回家。
餓了就在樹林裡吃點乾糧,中午只能躺下休息半個小時。
為了避免墜樹風險,這幾年東北人想到了用氫氣球,坐在氫氣球下面的筐裡,不需要爬樹,就可以在樹頂的位置打松塔。
然而,氫氣球也並非萬無一失,而且《航空法》有嚴格規定,像熱氣球飛行,每次都要報批,氦氣、氫氣、探測氣球等,也要報氣象部門。
每個行業都有不容易的地方,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安全第一,希望這些打塔人都能平安「退休」。
(來源:浙江之聲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