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每年的第一場雪總是令人興奮的,不是嗎?睜眼醒來,窗外的世界已然銀裝素裹。2019年11月的最後一天,天空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告別11月,迎接12月。當你沉浸在雪帶來的歡樂中,不妨仔細觀察手中的雪花,你會發現每片雪花都長得很像。可事實上,世界上幾乎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就像人的指紋一樣,每一片雪都獨一無二。
真的找不到兩片一樣的雪花嗎?我們先來了解雪花是如何形成的。
要形成雪必須滿足幾個條件。首先,冷——大氣溫度必須足夠低。同時,空氣中需要有水分子的存在。在冷空氣的作用下,水分子會圍繞一些小顆粒一層又一層地凝結,這些小顆粒包括灰塵或花粉顆粒,冰晶就在上面慢慢形成。當冰晶懸浮在大氣中(通常在雲層中)時,更多的水分子依附到冰晶上。水分子本身的化學性質決定了它們會向六個方向不斷延展,形成規則的六邊形。最後,冰晶互相碰撞,從而形成更大的冰晶,稱為雪花。
雪花看起來是不是都很像?如果用肉眼觀察同一時間落下的雪花,它們似乎沒什麼分別。如果你比較雪花的早期階段,也就是它們沒有大量延展之前,它們看起來會更像。這是因為在落到地面之前,溫度維持在-13C至-11C之間的雪花能長時間保持著簡單的六邊形結構,因此我們幾乎無法分辨它們的區別。
這是我們肉眼看到的,但在分子水平上,世界上幾乎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原因有很多。
首先,每片雪花包含大約10的19次方(1後面跟19個0)個水分子。這麼多水分子,它們的排列方式幾乎有無數種,所以不太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
而且,還記得形成雪花前的小顆粒嗎?灰塵、花粉或者別的小東西,這些初始材料的不同,讓雪花從「出生」開始,就註定了要獨一無二。
最後,要想得到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你需要有完全相同的形成條件,而在自然界,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每個雪花從天空到地面都經歷略有不同的路徑,因此沿途遇到的大氣條件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在不同溼度的環境中,這些六邊形晶體也會有所不同。溼度低,也就是乾燥的空氣會促進六邊形表面的生長;而較高的溼度則會促進尖端邊緣的生長;更多的水蒸氣還會導致晶體生長得更快,也會讓形狀變得更為複雜。
這些都是大自然為雪花成長提供的環境,即使都是六邊形的晶體,不同的經歷也會讓它們很不一樣。這就好比雙胞胎,他們長得很像,並且可能有著相同的遺傳信息(同卵雙胞胎),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的經歷讓他們成為了完全不同的人。
總之,有時候兩片雪花看起來很像,尤其是它們形狀簡單的時候。但是如果你仔細觀察任何兩片雪花,每一片都是獨一無二的。
參考資料:
http://www.its.caltech.edu/~atomic/snowcrystals/alike/alike.htm
https://www.thoughtco.com/why-all-snowflakes-are-different-609167
作者:董依明
審稿:於穎卓,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