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機關、學校、車站等地該如何設置垃圾分類容器?市民投放後,垃圾如何處置?日前,《株洲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作業規範和設施設置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發布,為我市垃圾分類操作提供標準。
▲在雲龍示範區軸承廠生活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居民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把垃圾分為四大類進行投放。株洲日報記者 譚清雲 攝(資料圖)
《標準》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等三方面作出規範要求。
對於垃圾投放點的設置,《標準》明確,居民小區根據實際情況,整合現有垃圾投放點,逐步取消零散垃圾桶,合理規劃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集中投放點根據小區空間布局條件、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設置,原則上每200至300戶居民家庭設置一處。
居住小區內產生的大件垃圾和建築垃圾臨時堆放場地應單獨分開設置,避免進入生活垃圾分類體系。新建、改建居民住宅區應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配置納入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投入使用。
收集的垃圾該如何處理?《標準》指出,所有收運公共機構和示範片區內居民小區生活垃圾的收運企業應全部納入各區日常監管範圍,並由各區城管局實行統一管理。示範片區內至少要設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暫存專門場所各1處,並對不同品種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進行分類暫存。
垃圾運輸頻次與時間也有標準。其中,可回收物可通過預約或定時定點運輸。廚餘垃圾、其他垃圾按日產日清的原則,每天運輸。有害垃圾原則上每月定期運輸1次。特殊情況下,可預約運輸。大件垃圾、裝修垃圾、綠化垃圾根據垃圾收集情況確定具體收運時間、頻次,實行預約運輸。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表
END
來源:株洲日報
【來源:株洲民政】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