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背景
去年12月25日,全軍首屆作戰理論創新人才複合培訓班在軍事科學院結業。至此,來自各大單位、軍兵種指揮、參謀、教學、科研等不同崗位的20名學員,在紅山腳下走過了7個月的求學研討之旅。
從滿山蒼翠,到層林盡染。雖然人們早已習慣了坐看紅山的風景,但如今世界風雲在變幻,對一支身處和平年代的軍隊而言,如何創新發展自己的作戰理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重大使命課題。
一位哲人說過:閃電總是走在雷鳴之前。和平年代的作戰理論創新,直接關係一支軍隊未來怎樣打仗。或許,這7個月,對於我軍拓展作戰理論創新之路還僅僅是一個開始。但無疑,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起步……
抽絲剝繭,追根溯源:明白「緣何滯後」方知「如何創新」
第一堂課,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部長張世平並沒有講課,只是讓學員們結合自己參訓組訓的經歷,談談遇到的問題和困惑。
沉思片刻,培訓班學員、海軍某基地作戰處副處長高見首先發言:「艦艇部隊平時主要依託蓋達組織展開協同訓練,而一到大型演習,所有艦艇全部打破建制,編組到其他海上作戰力量群之中,平時培養的默契變成了戰時彼此的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