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蘋果公布了新品發布時間,其會在美國時間9月15日於線上發布新品(北京時間9月16日凌晨1點),有人預料這次可能會發布iPhone 12系列之外,Apple Watch、iPad、預計還會有追蹤器AirTags、頭戴式耳機AirPods Studio等產品。
隨著蘋果新品發布會的臨近,iPhone 12各種配置細節也陸續曝光。最近,國內電源消息網站@充電頭網從供應鏈獲悉,確定iPhone 12將支持磁吸無線充電,並且曝光了機身內部的磁鐵結構。據了解,iPhone 12的無線充電功率提升至15W,磁鐵圍繞著無線充電線圈排列數量多達36塊。那麼問題來了,在無線充線圈邊上圍上一圈小磁鐵,到底有什麼用處呢?
36塊磁鐵加持,隨放隨「吸」
有在使用Apple Watch、和Apple Pencil小夥伴應該知道,這兩款設備裡面也內置了磁鐵,而磁鐵最大的作用就是吸附。Apple Watch靠吸附在弧形充電基座上進行無線充,Apple Pencil也要靠磁性吸附在iPad Pro的側面充電,也就是說內置磁鐵就是為了實現磁吸無線充電。像Apple Watch這種可穿戴設備採用磁吸式無線充電不是什麼新鮮事,讓接觸面積較小的智能手錶穩定的充電,用磁鐵把它和充電底座緊緊的吸在一起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案。
接觸面積大,背部平坦的手機手機也需要磁吸式充電嗎?如果以蘋果「即放即充」的充電理念來看的話,的卻很有必要。蘋果跳票多年的無線充電器AirPower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設置了多達22個充電線圈,但是眾多線圈之間相互幹擾,和發熱問題讓蘋果在一年之後就宣布放棄AirPower的研發工作。換句話說,磁吸式無線充電是蘋果和最初AirPower概念實現的一種折中方案,也許這次AirPower也改用磁鐵了?
蘋果與磁鐵的那些事
iPhone 12將會是第一代加入磁鐵的蘋果手機,但在這之前的每一代iPad、Apple Watch、Apple Pencil、Airpods都內置了磁鐵,這種藏在平常人看不到地方的小配件卻發揮了不小的用處。蘋果設備中的磁鐵除了輔助充電線圈定位,還有觸發電磁感應器、反磁、固定等功能。光是AirPods2上就內置了7塊磁鐵來固定耳機和保證開蓋手感-然而被用戶吐槽容易吸鐵屑。
也許你覺得iPhone 12上的36塊磁鐵數量很多了,但和iPad比起來36塊未免保守了點。蘋果在iPad Pro 2018的官方介紹視頻中提到過:「為了讓 iPad Pro 和其他配件儘可能保持緊密,我們使用了 102 塊磁鐵,一切能夠精準對齊,渾然一體」。
為了塞下這102塊磁鐵,11英寸的新iPad Pro重達471克,將近一斤的重量(蘋果堆料堆到磁鐵上來了),而為了配合iPad Prod的磁吸外殼重量也相當於一臺iPad......
說起磁鐵,蘋果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設計-MagSafe。在2006年的MacWorld大會上,蘋果用MacBook Pro的新命名取代了IBM PowerPC系列,賈伯斯專門介紹了全新設計的電源接口MagSafe。MageSafe是一種磁性接口,當接頭和 MacBook的電源口距離足夠近的時候,它就會「啪」的一聲自動吸附上去。而當電源線被人絆到時,MagSafe會自動脫離,避免把MacBook也拽下去。
和當時筆記本上採用的圓形DC電源接口相比,MagSafe確實很酷也很實用。可以說,在Macbook面世後的十年裡,MagSafe就和iPhone上的Home鍵一樣,漸漸成為了蘋果MacBook的標誌之一。就算是當年以輕薄身形著稱的MacBook Air身上,也仍然能看到MagSafe的身影。
所以當2016年蘋果推出了全新MacBook Pro,用功能更全面的USB-C接口替代MagSafe之後不少用戶都表示懷念。在9to5Mac進行的一項關於「你最想要在2016款MacBook Pro加入什麼接口」民意調查中,有36.65%的用戶希望MacBook Pro中能夠重新採用MagSafe磁性充電接口。
那麼,磁吸式無線充電究竟有什麼用呢?
說了這麼多蘋果往事,我們再來看看iPhone 12上的磁鐵吧。最開始就講到了,內置磁鐵的作用是實現磁吸式無線充電,磁吸式充電的重點不在於「吸附」,而在於「對準」。有使用無線充電產品的小夥伴應該有感受,無線充電並不是隨放隨充,因為手機需要比較精確的放在無線充電板線圈的位置,才能進行充電。設備上和充電器上的線圈對的越準,充電效率越高,發熱量越低。
依靠感覺手動放置設備總是有誤差的,目前能實現線圈自動對準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松下小米為代表的智能追蹤式無線充,原理就是在無線充電器中內置電機,由主板上的感應線圈確定設備線圈位置之後,再將充電線圈移動到相應的位置。
還有一種就是以初版AirPower為代表的多線圈充電,重疊內置複數個充電線圈,只要線圈夠多,就總能找到和設備對應的線圈進行充電。從AirPower的表現來看目前無法克服幹擾和過熱的問題,市面上其他多線圈充電器也離即放即衝有不小差距。
最後一種就是磁吸式充電了,與松下和小米推出的智能追蹤充電板相比,磁吸式無線充電不需要內置電機和感應線圈,成本更低;技術難度也比多線圈充電更低,可靠性高。總之,幾組小小的磁鐵就解決了無線充電線圈對準的問題,是個不錯的方案。
此外,支持磁吸無線充電的設備自帶磁性,以前手機支架為了夾住手機的機械結構就能大大簡化,在支架背板裡內置磁鐵就可以得到不錯的吸附效果,手機取放更加方便,對司機群體比較友好。
iPhone 12的手機殼即將漲價
不久前,EverythingApplePro分享過一張iPhone 12的智能無線充電殼,也有一圈磁石的照片。整個保護殼的磁鐵布局與此前曝光的iPhone 12磁吸無線充電接收模組保持一致。據推測,在手機保護殼中也加入這麼多磁鐵,是為了避免因為手機殼厚度導致的手機磁性降低,保證充電效果。
據了解,iPhone 12手機殼中每一塊小磁鐵都具有多極性,一個磁力面同時具有南極和北極。看來以後做手機殼也算是個有技術門檻的產業了,漲價!
還有一點就是,蘋果本次在iPhone 12上應用的磁吸無線充電功能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一般基於Qi標準的第三方無線充電器廠商首先就會遇到兼容性問題。按照傳統,即使是最強大的華強北也需要點時日來解決這個「小問題」,在此之前要想用上iPhone 12的無線充電功能,還得買蘋果原廠的充電器(有可能是AirPower),反正也不便宜就對了。
到底這次iPhone 12的磁吸充電會是個不錯的技術應用還是淪為極為先進的冰箱貼,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