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磁鐵
【課標分析】
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核心課程,在小學課程設置中與其他主要學科一樣,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學素質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科學素質一般包括: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運用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能力,具備進行科學探究所必需的科學思維和方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等。
《玩磁鐵》屬於科學課程中的物質科學領域。《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關鍵的基礎科學知識和技能,培養科學興趣和思維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並應用於力所能及的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和日常生活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理解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是科學精神的核心。結合以上目標, 本節課目標設置為:
1、知識與能力:通過玩磁鐵的活動認識到生活中常見磁鐵的形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在匯報交流中,培養學生使用科學的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www.renjiaoshe.com
2、過程與方法:通過磁鐵吸鐵的探究活動,認識磁鐵可以吸鐵這一特性,學會使用實驗記錄單記錄實驗結果,並通過隔物撈回形針,進一步了解磁鐵可以隔物吸鐵,並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拓展活動,將探究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延伸至課後,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材分析】
《玩磁鐵》是青島版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玩中學》第7課內容。磁鐵作為一種常見的物品,在生活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對於這課的學習內容,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磁鐵能吸鐵、能隔物吸鐵的特點的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教材安排這一內容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玩磁鐵活動認識生活中不同外形的磁鐵,知道磁鐵能直接或隔著物體吸引鐵、鎳等材料;在活動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利用多種感官直接感知物體的外部形態特徵即現象;學會合作、交流和分享;知道科技產品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
活動分以下四個環節
1、多種多樣的磁鐵。教科書中展示了多種形狀的磁鐵,引領語「我還知道……」給學生充分討論、發表自己觀點的空間。
2、玩一玩有什麼發現。教科書中呈現了與探究活動密切聯繫的探究技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更好地理解探究技能,提高交流能力。
3、磁鐵隔著物體能不能吸鐵。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判斷磁鐵隔著物體能否吸引鐵,同時讓學生知道磁鐵吸引鐵的條件不包含與鐵接觸。
4、找一找,磁鐵還能吸引周圍那些物品。該活動旨在增強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鞏固對磁鐵吸引鐵的認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精神。
最後拓展延伸:觀察生活中哪裡用到了磁鐵,讓學生把科學學習深入到社會、家庭等多個方面,體現了科學、技術與社會的有機結合
【學情分析】
磁鐵是生活中使用較為廣泛的物品,學生在玩具、文具、生活用品中時常可以見到,因此學生對磁鐵及其能夠吸鐵的特性並不陌生,並且有極大的探究興趣。雖然有了基礎的認識,但學生對磁鐵的了解比較淺薄,僅僅局限於磁力片、磁力跳棋、磁力冰箱貼這些物品,對於各種形狀磁鐵在科學中規範的名稱並不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於磁鐵的科學名稱要指導學生進行準確認知;其次,學生對磁鐵的特性也僅限於能吸鐵這個層面,磁鐵還能吸鎳製成的物品,能隔物吸鐵、可以用磁鐵分辨鐵製品及生活中不同的應用等方面可以進行深入探究;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年齡特點,由於入學時間不長,受心理及習慣的影響,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40分鐘的課堂難以堅持,在課堂活動中加入了自由探究活動環節,讓學生拿著磁鐵去分辨周圍哪些物品是鐵做的,哪些不是鐵做的,體會用磁鐵吸鐵時手上的感覺,即能夠學以致用也可以讓學生適當放鬆,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課件的設計上也根據學生認知特點以圖片為主,輔助的漢字均進行注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玩磁鐵的活動認識到生活中常見磁鐵的形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在匯報交流中,培養學生使用科學的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磁鐵吸鐵的探究活動,認識磁鐵可以吸鐵這一特性,學會使用實驗記錄單記錄實驗結果,並通過隔物撈回形針,進一步了解磁鐵可以隔物吸鐵,並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拓展活動,將探究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延伸至課後,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
1、紙做的小魚若干(一半小魚有回形針,一半小魚沒有回形針),水槽兩個,魚竿(吊鉤上拴磁鐵)兩根。
2、各種形狀的磁鐵(條形、蹄形、環形各一個),集氣瓶一個,回形針若干。
3、PPT課件
學生材料:
1、各種各樣的磁鐵(條形、蹄形、環形),每兩人一套,裝磁鐵的盒子一個。
2、材料包(內裝曲別針、塑料尺、粉筆、橡皮,訂書釘、螺絲釘、鐵絲,小木棒,紙、燕尾夾),實驗記錄單,每兩人一套
3、A4紙,每兩人一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各種形狀磁鐵的名稱,知道磁鐵能吸鐵並能隔著其他物體吸鐵。
難點:磁鐵能隔著其他物體吸鐵。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
(一)談話:
師: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你們玩個釣魚遊戲好嗎?老師準備了兩個水槽,裡面有同樣多的小魚,還有兩根一模一樣的釣竿(展示給學生),待會兒請兩位小朋友比比看誰釣的魚最多。
(二)學生活動:
釣魚比賽。(教師提供兩個水槽,水槽裡面裝紙做的小魚,其中一個水槽的小魚身上粘有回形針,另一個水槽的小魚身上沒有回形針,兩名學生分別站在兩個水槽旁,用相同的釣竿進行釣魚比賽。)
【設計意圖:通過截然相反比賽結果,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
(三)引導交流:
師:孩子們,剛才這兩個小朋友釣的可真賣力,誰贏了?為什麼都是一樣的釣竿,他一條小魚也沒釣上來呢?
生:小魚身上有鐵。
師: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魚(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孩子們觀察)這些小魚正面是一樣的,那反面呢?(釣上來的小魚背面有回形針,魚竿上的磁鐵能吸住回形針)
(四)小結:
師:原來是磁鐵吸住了小魚身上的回形針才把它釣上來的。磁鐵為什麼會把帶有曲別針的小魚吸上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磁鐵,看看磁鐵裡藏有什麼秘密。
【設計意圖:通過對不同水槽中小魚的觀察,引導學生學會通過對比找出釣魚比賽結果不同的原因是,磁鐵把回形針吸上來了,引起學生探究磁鐵秘密的興趣】
二、活動探究
活動一:各式各樣的磁鐵
1、談話:
師:同學們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磁鐵?你見到的磁鐵是什麼樣子的?
生:磁力貼上有磁鐵。它是扁的。
生:我家的磁力棒玩具上有磁鐵。
師:我們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見到過不同形狀的磁鐵。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散思維】
2、學生活動:
師:今天,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許多不同形狀的磁鐵,在玩得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有什麼樣的顏色?你根據它的形狀試著給它起個名字請同學們打開材料盒,取出磁鐵,注意輕拿輕放。
【設計意圖:提出具體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去觀察,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3、匯報交流:
師:能跟大家說說你的磁鐵是什麼形狀?有什麼顏色?你給它起了個什麼名字?
生:我看到的磁鐵是藍色和紅色的。
生:我的磁鐵是個半圓形的。
生:我給磁鐵起名叫小門。
……
師:請小朋友快速將磁鐵放回材料盒內,比比看誰收拾得又快又好。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回答老師在觀察前提出的問題,培養學生用科學的語言表述的能力,用完後及時收拾實驗材料,培養了孩子收拾整理實驗材料的習慣】
4、小結:
師:你們觀察得特別認真,不僅觀察到了磁鐵的形狀、顏色,還給它們取了非常棒的名字,那你們想知道它們在科學裡的名字是什麼呢?人們根據它們的形狀,把這種長長的長得像薯條一樣的磁鐵叫「條形磁鐵」,這種彎彎的特別像小馬的蹄子,人們把它叫做「蹄形磁鐵」,這種圓環形的磁鐵叫做「環形磁鐵」。除了這些外,像柱子一樣的叫柱形磁鐵、像小球一樣的叫球形……(板書:對應貼條形、蹄形、環形磁鐵及其相似物品的圖片)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小,不適合使用文字性的板書,用貼圖板書更加直觀形象,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
活動二:幫磁鐵找朋友
1、談話:
師:磁鐵不僅有各種形狀,還有許多好朋友呢!當它遇到自己的好朋友的時候就會和自己的好朋友緊緊地吸在一起,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PPT出示圖片,介紹材料)猜猜看,誰是磁鐵的好朋友呢?你認為誰是磁鐵的好朋友就在它的照片下面畫個對號。
【設計意圖:大膽猜想是科學探究的前提,尊重學生的猜想,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2、學生活動:
師:剛才我們對誰是磁鐵的好朋友有了不同的猜測,想知道我們猜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我們就要動手試一試,待會兒,請小朋友從材料袋裡拿出材料,平放在桌面上,用磁鐵逐一去靠近這些材料,看看它們是不是磁鐵的好朋友,誰是磁鐵的好朋友就在它的照片下面再畫個對號,不是的畫個叉,下面請小朋友拿出材料袋,試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劃破了手。
實驗記錄單
誰是磁鐵的好朋友在它的照片下面畫√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用證據證明實驗結果,培養學生理性思維】
3、匯報交流:
師:哪些材料是磁鐵的好朋友。
生:我發現曲別針、訂書釘、螺絲釘、鐵絲、燕尾夾是磁鐵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實驗記錄單上的兩次記錄能展示出學生的思維過程】
4、小結:
師:我們剛才已經找到這些材料中是磁鐵的好朋友的有曲別針、訂書釘、螺絲釘、鐵絲、燕尾夾,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
生:這些都是鐵做的。
師:說明磁鐵能吸鐵。(貼圖板書:磁鐵吸住鐵製品的圖片)
【設計意圖:從實驗找到的規律中得出結論,磁鐵能吸鐵】
活動三:我們周圍哪裡有鐵
1、談話:
師:你知道我們這間教室裡哪些東西是鐵做的嗎?
生:老師的講臺是鐵做的。
生:黑板是鐵做的。
生:門把手是鐵做的。
生:……
師: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鐵做的?
生:用手中的磁鐵去吸一吸。
【設計意圖:通過如何驗證物體是否是鐵製成的這個問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學會學以致用】
2、學生活動:
師:每人拿一塊磁鐵,去試一試你剛才猜的這樣物品是不是鐵做的,你拿磁鐵去吸鐵做的物品的時候,手上有什麼感覺?
【設計意圖:由於低年級生理特點,他們的注意力只能持續15-20分,活動進行到這裡,很多孩子都坐不住了,通過磁鐵來找教室的鐵的活動,可以讓孩子在教室裡適當活動一下,更有效地進行後面的探究活動】
3、匯報交流:
你發現教室裡哪裡有鐵?你怎麼發現的?你用磁鐵去靠近它手上有什麼感覺?
生:我發現老師的講臺是鐵做的。
生:我用磁鐵去靠近鐵,感覺手被吸過去。
4、小結:
師:其實磁鐵不僅僅能吸住用鐵做成的物品,還能吸住用鎳、鈷做成的物體,比如有的含鎳的硬幣就可以被磁鐵吸上來(PPT展示)
活動四:磁鐵能否隔著物體吸引鐵
1、談話:
師:老師有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我不小心把回形針掉到這個小瓶子裡了,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用什麼方法能把它們取出來?
生:用手撈出來。
生:用東西勾出來。
假如沒有其他材料只有一塊磁鐵你會怎麼做?
生:用磁鐵吸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發散思維】
師:我們再提高一些難度,如果不把手和磁鐵伸到瓶子裡,你還能用什麼方法把它們取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想辦法取回形針,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的能力】
2、學生活動:
師:原來磁鐵還有這麼神奇的功能,想知道磁鐵隔著其他東西能不能吸住鐵嗎?老師為你準備了白紙,把磁鐵放在白紙的上面把曲別針放到白紙的下面,試試看,能不能隔著白紙把曲別針吸上來。
3、匯報交流:
師:磁鐵不能隔著白紙把曲別針吸上來呢?
生:能。
師:老師剛才還看到有的小朋友還隔著裝磁鐵的小盒子把曲別針吸了上來。
4、小結:
師:磁鐵能隔著玻璃和白紙能吸鐵說明了什麼?(磁鐵能隔著物體吸鐵)
三、拓展活動。
(一)談話: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認識了磁鐵,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上面有磁鐵嗎?想一想這些磁鐵有什麼用?
(二)學生交流。
生:我的鉛筆盒上有磁鐵。
生:我的磁力棒上有磁鐵,可以吸到一起。
(三)小結:
師:(PPT展示運用磁鐵原理的物品)不同的物品使用磁鐵的作用不同,人們也根據不同的需要設計出不同形狀的磁鐵,課後可以自己想一想,找一找,生活中還有那些物品用到了磁鐵,磁鐵起到了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課後繼續尋找有磁鐵的物品並思考磁鐵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活動延伸到課後】
四、活動小結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發現了這麼多磁鐵的秘密,能跟其他小朋友們說說磁鐵都有哪些秘密嗎?
生:我知道磁鐵能吸鐵。
生:磁鐵還能隔著其他物體吸鐵。
生:我知道磁鐵有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
師:你們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只要你在生活中多多留心觀察,說不定還會發現磁鐵更多的秘密呢。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