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新會員體系在不提前通知的情況下橫空出世,惹來眾多爭議。誰敢想像國內最大B2C電商平臺京東也開始玩起了社交,天真而又魯莽的舉動恐怕要讓京東因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這一次京東調整京東會員體系的動機不祥,據專業人士爆料,京東為了讓財報數據更好看,降低用戶權益,避免高損益,必須嘗試一些非購物操作。於是,為促進用戶活躍度、增強用戶粘性、提升營銷效率,京東會員級別分別由「京享值」分值體系體現。說到這,不由得想起了淘寶的「淘氣值」,不免有點抄襲嫌疑。「京東值」分值體系從帳戶信息、消費情況、活躍度、小白信用以及信譽評級等維度,全面、客觀、真實的對客戶進行評估。
「京享值」分值體系劃分為四個等級,對應當前的銅牌、銀牌、金牌、鑽石四個會員等級,具體對應關係如下:京享值201-5000(銅牌)、5001-10000(銀牌)、10001-20000(金牌)、20001及以上(鑽石)。
關於增長點,《電商報》記者在網上整理了網友的攻略,具體分為活分和死分兩種。死分是帳號原有固定的,活分是在平臺購物社交獲取的。
1.完善帳戶:綁定QQ:+20京享值,實名認證:+100京享值,綁定微信:+20京享值。
2.消費購物:購物:1元+1京享值,購買新品類:1+10京享值,每月購物3天:+30京享值,購物年限:每年+20京享值
3.更多互動:去曬單+5京享值(每日最多150分且近半年訂單有效),訂單評價:+2京享值(每日最多60分且近半年訂單有效),回答問題:+2京享值(每日最多50分),分享商品或活動:+2京享值(每日最多10分),使用京東支付:+2京享值(每日最多60分)。
此外,之前的籤到,以及實名認證並未延續之前的活動力度,種種跡象都透露了京東只是在努力維持流量的目的。前段時間取消部分產品7天無理由退換貨更是讓眾人無奈,老用戶直呼性價比之王的京東已經走遠。
老客戶吐槽京東不厚道
調整之後,很多老用戶表示,京東在耍客戶,沒有考慮之前高成長值的客戶感受。以前老用戶帳號裡幾萬的成長值一夜之間縮水到幾百幾千,扣掉了很多原有的值數,對應權益被閹割的所剩無幾,引來眾怒。其次很多活動也標明限制老用戶參與,原本貴賓專線也化為泡影。套路手法隱約中有白條修改還款制度的痕跡。鑽石會員紛紛卸載京東,放話再也不見。
PLUS得主推,付費會員欲為常態
京東虧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來點增值服務,在客戶身上回點血,想徹底盈利談何容易。電商這幾年增速放緩,各大平臺的品類和服務相差不多,無法形成差異化優勢。京東為了降低高額的權益成本,不得不打造高價值服務,吸引高端消費群體,PLUS會員服務承接了這一使命,牢牢的留存了大量用戶。因為PLUS用戶可以忽視京享值,直接享受頂級服務。
商業本質導致初心不再
以前人們上京東購物,主要是因為在京東買東西物流快,服務質量高,價格實惠,而且會員等級制度直接戳中用戶甜蜜點,客戶可以維護自己鑽石地位,然後享受無運費,生日特權以貴賓專線服務。說白了,去京東購物的就圖四個字「多、快、好、省」,可現在用戶為了一個鑽石會員必須高頻次在京東購物,稍微有點疏忽,會員地位就不保。京東沒有了以前的貼心和優待,自營商品在價格方面也沒有優勢,非自營的質量又難以保證,起初用戶選擇在京東上買非自營商品,無非就是為了成長值,而用戶權益遭到大幅度削弱以後,意味著上哪裡買東西也沒有區別了。資本從來不會有感情,涉及到錢和成本的事情,就難免會有槽點。
芝麻信用完爆京享值
相比天貓,京東在的會員體系延伸空間並不大。一個用戶如果在天貓上買東西,所獲得的芝麻信用和積分可以在任何「阿里系」平臺進行消費,權益只增不減,服務多樣化,場景多元化,粘性自然而然就上來了。
老劉這幾年一直在強調注重用戶體驗,如今卻在「京享值」上被老用戶吐槽違背契約精神。不過會員改革應該不會流失大量客戶,該來的還是會來,只是高頻消費會相應減少,哪有人天天買電器來維護京享值的,所以不可避免會流失一部分銷量,至少不會特意去買京東的東西了。
電商減少了客戶與賣家的信息差,降低了溝通成本。隨之演化出的社交,對交易起到了很強的導向作用,這幾年京東的會員體系一直在改版,免運費門檻逐漸上升,京豆領取到帳周期延後,無用用戶券泛濫,類似問題被消費者詬病不已。毫無疑問,京享值給用戶造成了一萬點暴擊傷害,消費者的耐心因眼花繚亂的會員制度消耗殆盡。可悲的是,用戶權益在資本的逐利性面前軟弱無力,慶幸的是,電商平臺選擇眾多,不然消費者豈不任由平臺宰割,喪失權利。
面對上市虧損壓力,我們不難想像京東這麼做的理由,要保持一家公司高速的發展狀態,只有依靠健康的現金流和規模化的運營,目前京東的用戶運營制度變化只能歸咎於企業的階段性發展需要,以後會不會變化,我們不得而知。網際網路運營最關鍵的無非兩點,一個是流量建設,另外一個是用戶維護,京東目前的用戶體量在國內雖然龐大,但是真正買東西的用戶,能有一半就不錯了,京東堅持會員付費的運營策略讓用戶覺得不解,其本質上就是京東自己在篩選目標用戶。當年騰訊推出多鑽會員制度時,很多用戶都表示不再用騰訊產品,可如今還是有很多人堅持使用騰訊的產品。相比而言,京東的會員體系沒有騰訊豐富,弊端很明顯,短期可能會帶來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