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爭分奪秒 研發「測毒利器」——記中科院蘇州醫工所...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科研人員進行儀器晶片測試。蘇州醫工所供圖

  「現在全國有許多生病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和小朋友急切等著爸爸儘快做出產品,幫助他們準確檢測疾病,接受治療,等爸爸的產品出來給大家用上了,一定給你補過生日。」

  2月11日是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研究員汪大明兒子的生日。當天夜裡11點,正在加班的他接到了兒子的電話,心裡充滿了愧疚,卻又無怨無悔。

  汪大明是蘇州醫工所新型冠狀病毒攻關團隊中的典型代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蘇州醫工所黨委在疫情暴發初期就向全體黨員、職工發出倡議,作為中科院唯一專門從事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科研機構,蘇州醫工所必須積極投身到抗擊疫情行動中去。許多研究團隊迅速組織起多支科技攻關突擊隊,利用現有研發基礎,從不同技術路線出發,在新冠病毒檢測儀器、試劑研製、病毒疫苗、病毒病原體抗體、核酸自動化提取、新型病原體消殺、隔離病區醫療監護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等方面展開了應急科研攻關,湧現出許多感人的故事。

  使命召喚的逆行者

  2020年1月初,整個蘇州城沉浸在新年的歡樂氛圍中,汪大明這個有著多年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研發經驗的老科研人,卻心事重重。

  他從身為醫生的妻子口中得知,武漢出現了不明原因的肺炎。「聽到這個消息,我心裡咯噔了一下,莫名緊張了起來。」汪大明琢磨著,病毒的精準檢測是首要問題,如果能用自己的分子診斷技術去幫助醫生,是否就能更加準確地判斷病情了?

  心裡拿定主意後,他立刻向所領導報告了想法,得到了所長唐玉國和黨委書記楊洪波的大力支持。

  「疫情所需,國家有召,咱們要創造條件快速推進,儘早將產品用到病毒的檢測中,幫助一線醫生精準診斷,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在電話中,唐玉國這樣說。很快,蘇州醫工所就成立了以汪大明為負責人、各部門職工共同參與的研發團隊,對基於核酸雜交和免疫螢光捕獲法相結合的現場快速核酸診斷系統進行應急攻關,該系統包括自主研發的試劑盒和配套的免疫螢光分析儀,能夠在30分鐘內出定性結果,可實現常溫儲存和運輸。

  研發、註冊、生產、推廣……團隊開始與時間賽跑。經過一個多月不眠不休的攻關,這套現場快速核酸診斷系統已經進入國家藥監局第二批應急評審通道,並被列入中科院「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防控」專項重點關注項目。

  在攻關最艱難的時候,汪大明還給黨委書記楊洪波打了一個電話,他說,「在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的過程中,我更加體會到黨組織的力量。我想在關鍵時刻更好地激勵自己、鼓勵團隊,我能否向組織提交入黨申請書?」楊洪波非常認同,表示自己可以做他的入黨聯繫人。

  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後,汪大明又帶隊奔赴疫情最嚴重的地區——武漢,爭取儘快取得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陽性病毒樣本檢測驗證數據,早日取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更好地開展新冠病毒快速檢測。

  除夕之夜的「軍令狀」

  傳統的病毒檢測需要在提取患者的咽拭子後送至多個實驗室,經過病毒核酸轉錄、聚合酶鏈式反應和擴增產生螢光分子等步驟方可測定。但對於新冠病毒來說,樣本多次轉移不但會增加實驗人員感染的風險,也使得檢測效率大大降低。

  1月24日,除夕之夜,蘇州醫工所工程化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王弼陡緊急成立一支項目攻關突擊隊,與中心副主任羅剛銀籤下了攻關任務書,牽頭召集分散在各地的精幹團隊成員,研發基於恆溫CRISPR法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檢測系統。

  他們的目的,是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研發出一套核酸快速檢測系統,將繁瑣的病毒檢測步驟集成在同一個系統中,形成手提箱大小的半自動檢測儀。

  突擊隊組織多輪方案討論,日夜加班,迅速完成光學、機械、電子及軟體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和樣機設計;研究所黨委協調所加工中心,解決了配件加工難題;為儘快研製出檢測儀器,居家自我隔離的突擊隊隊員將樣機帶至家中調試……

  而羅剛銀則從新年開始,每天在單位工作15個小時以上,以泡麵為食、與儀器為伴,肩負起光、機、電和軟體的全部調試,時常工作到後半夜。

  最終,突擊隊僅用了21天,就研發出2臺產品樣機並交付給兄弟院所。目前,團隊已經對樣機進行標準化設計,啟動了全自動一體化核酸快速檢測設備的研製工作,為後續檢測儀器的量產做好準備。

  會「囤貨」的「煮夫」

  1月中旬,新聞中陸續報導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引起了蘇州醫工所研究員、中科院生物醫學檢驗技術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周連群的警覺。

  長期致力於愛滋病毒核酸檢測儀器研發的周連群開始「囤貨」——提前購置晶片等原材料,同時動員團隊成員留在蘇州。「這次不明原因肺炎隨著春節大規模人員流動,可能數量上會有極大增長,我們是從事病毒核酸檢測研發的,要做好打一場硬仗的準備。」

  沒想到一語成讖。沒過幾天,周連群就接到緊急任務,要將分子診斷儀器樣機完善應用到新冠肺炎的現場快速檢測中,研製基於晶片式恆溫擴增技術核酸即時檢驗儀器。

  疫情科研攻關一刻也不能等,他迅速召集在蘇的六位同事,緊急成立核酸快速檢測研發先鋒隊,大家日夜加班,爭分奪秒,僅在14天內就研發出2臺產品樣機和50餘片晶片樣片,近期交付給一線檢測機構和醫院使用。這款手持式核酸即時檢驗儀,不僅成本低,更有望在15分鐘內快速出檢測結果,適用於急診、ICU、救護車、社區、家庭、火車站等環境下快速識別感染人群,能夠在晶片封閉的通道裡,迅速提取出冠狀病毒核糖核酸標的物。

  作為這支隊伍的「大家長」,作為醫學檢驗室黨支部書記,周連群也不忘給隊員們帶去溫暖,他用燒水壺煮水餃給大家改善夥食,還頗有心得地告訴大家,用水壺煮水餃水只能放到一半,要煮滿10分鐘才行,大家都笑言,周連群不僅是科研達人,還是專業的「煮夫」。

  「和身處武漢疫區的一線醫護工作者相比,我們目前的這點困難不值一提。在國家需要的關鍵時候,這正是我們這些黨員科技工作者應該做的。」

  周連群的這句話道出了蘇州醫工所人的心聲。這支生物醫學工程技術領域的國家科技力量,將進一步響應國家號召,凝聚全所之力,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20-02-2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醫工製造」的「工匠精神」—新聞—科學網
    圍繞我國生物醫學戰略發展目標、面向國際生物醫學工程科技前沿,中科院在蘇州布局了蘇州醫工所。籌建之初,蘇州醫工所就確立了目標:要破解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弱、高端醫療器械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 「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首先得愛國忠誠,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得忠誠。我們搞科技的,要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 探訪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讓國民體檢用上「中國儀器」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科研人員在介紹他們研製的流式細胞儀。該儀器被稱為細胞「CT」,目前中國基本依賴國外進口。據悉,這臺儀器正在進行工程化開發的最後階段,預計11月取得醫療器械產品註冊證。張素 攝中新網蘇州3月24日電題:探訪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讓國民體檢用上「中國儀器」記者 張素用深層光譜治療儀的「烤燈」照一照,患者的慢性疼痛、慢性炎症等頑固慢性疾病程度得以緩解。一臺學名為流式細胞儀的「盒子」可以給細胞做「CT」。記者24日探訪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見到這些國產高端醫療器械。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不忘創新生物醫學工程初心—新聞—科學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隨著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呈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特點,其中,健康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中最為重要的內容。隨著科技的長足進步和社會的飛速發展,醫療儀器在檢測和治療各類疾病、保障生命和健康方面作用越來越重要。
  • 張海波會見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客人
    7月5日,市委書記張海波會見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唐玉國一行,雙方就共建山東健康工程實驗室等合作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市委常委、秘書長侯世超,副市長張偉會見時在座。我市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今年6月,蘇州醫工所與威高集團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開展從研發、工程化到產業化的全方位合作。
  • 鄭大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14日上午,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鄭州大學舉行。雙方戰略合作意向的達成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平臺搭建、成果轉化、項目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進一步助推高新區、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 威高集團:市委書記張海波帶隊參觀中科院蘇州醫工所
    11月6日,威海市委書記張海波,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主任劉偉等拜訪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實地考察威高(蘇州)研究院項目進展以及建設情況。 在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張海波實地參觀了醫工所展廳和工程化平臺,並就推進醫療診斷器械項目以及與威高集團的合作等進行交流。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高質量推進成果轉化
    作為中國科學院第一個落戶濟南的實體研發機構,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蘇州醫工所)在濟南高新區成立的山東醫療器械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創新院),專注高端醫療裝備的核心技術攻關,建院兩年多來,邊建設邊科研邊出成果,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道路。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約落地棗莊市中區
    7月9日,棗莊市人民政府、棗莊市市中區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簡稱「蘇州醫工所」)就共同建設「國科醫工(山東)智造基地」項目在蘇州舉行籤約儀式。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棗莊市市中區委副書記、區長劉中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黨委書記、副所長楊洪波代表各方進行籤約。
  • 市政府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舉行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7月9日,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在蘇州舉行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市委副書記、市長石愛作,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出席儀式並致辭;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楊洪波,副市長劉吉忠,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遠義彬出席儀式。
  • 鄭大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本報訊 7月14日上午,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鄭州大學舉行。雙方戰略合作意向的達成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平臺搭建、成果轉化、項目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進一步助推高新區、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與鄭州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7月1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與鄭州大學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鄭州大學舉行。雙方戰略合作意向的達成,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平臺搭建、成果轉化、項目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進一步助推高新區、鄭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
    打破國外壟斷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院成功研發雷射掃描共聚焦顯微鏡 2020-07-02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揭牌,落戶濟南高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4月15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項目合作籤約,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與醫療器械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
  • 南京工業大學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近日,南京工業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戰略合作籤字儀式在弘毅樓三樓會議室舉行,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所長唐玉國、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楊洪波,校黨委書記芮鴻巖、校長喬旭出席籤字儀式。籤約儀式由副校長李世收主持。喬旭校長介紹了南京工業大學基本情況。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在高新區設研究院
    本報訊(記者 黃智義)4月15日,高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籤約,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將在高新區設立山東創新研究院。  籤約儀式上,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山東創新研究院與醫療器械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濟南子空間)揭牌。
  •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研究員高山入選國家傑青名單
    近日,蘇州高新區的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研究員高山成功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成為蘇州市入選此次名單中僅有的兩名人員之一。在未來為期5年的項目資助過程中,高山課題組將聚焦腫瘤驅動突變,並從中找到具有早期診斷價值的生物標誌物和治療靶點,驗證其臨床意義等,為抗癌藥物的研發提供最前端的研究依據。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戰略合作...
    記者 楊璐9月22日上午,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其超,省藥監局綜合處調研員常存濤,省藥監局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羅宏君。鄭州市高新區管委會開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首席經濟增長官鄭彥松。
  • 中科院黨組巡視組向蘇州醫工所反饋巡視情況
    9月1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黨組巡視組向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反饋巡視情況。中科院直屬機關紀委書記劉紅輝在會上講話,巡視組組長馬揚反饋了院黨組審定的反饋意見,中科院南京分院分黨組書記、副院長朱懷誠對整改工作提出要求。會議由蘇州醫工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楊洪波主持。
  • 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研院籤署合作協議
    市場監管網-市場監管專刊訊(馬磊 通訊員 常存濤)9月22日,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與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技術研究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其超,鄭州市高新區管委會開放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首席經濟增長官鄭彥松,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黨委副書記袁豔明,河南省醫療器械檢驗所所長範漢傑等人出席籤約儀式。蘇其超指出,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鄭州工程研究院落戶在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是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基於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放眼未來,謀劃全局的一次重要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