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過維安的每一篇推送!
期待與你相遇幾分鐘,不多不少剛剛好。
2020.11.18
宜 珍惜晴天
忌 丟失銀行卡
「分享經驗和思考,不分享情緒。」
.
.
.
最近真是很忙哇所以沒有更新,後臺有讀者問我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危險。
健康小尹滿懷歉意地趕緊五點爬起來寫稿子。
的確,最近的確比較忙,工作日都在上班,大腦處於非常清晰的狀態,導致周末就完全癱掉,什麼都不想做,連mark了好久的《后翼棄兵》都沒來得及追。
工作的確是讓人摒棄「戀愛腦」的絕妙方法,因為得付出智力和情商,卻需要謹慎地控制情感。這樣訓練了幾個月之後感覺整個人的狀態的確達到了一個相對冷靜溫和(甚至是淡漠)的狀態。
和國內的朋友打電話說說近況,吐槽最近遇到的人事物,職場經驗的「老油條」如他在聽完我的抱怨之後感嘆,年輕女孩終究是需要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一陣子,才會學會「穩」。
上次寫了一次工作感悟,其實就是平時隨手記下來的小片段,想著不如就把它作為一個欄目繼續寫下去,也和更多正在走出校園,走上職場或者社會的同齡人們一些或許有用的參考。
以下是長久以來的經驗和思考,不是暫時的情緒,因此不用對號入座。
011. 鍋
就是背鍋的那個「鍋」。
工作裡難免會遇到一些犯錯挨罵的時刻,但這不一定是壞事。
有些鍋是自己的,就該接過來,積極承認錯誤,並快速解決,吃虧是快速成長的好方法之一。
有些鍋堅決不接,不要當老好人,據理力爭的battle不可少,在職場上,battle是一門必修課。
任何獎賞的背面都有著背鍋的風險。不要害怕承擔責任,低頭認錯不代表一種失敗,只是為了更好的把事情解決掉。
012.匯 報
以前從來沒幹過匯報之類的事兒,以為就是隔三差五的念ppt,真的做了幾次之後覺得匯報真的挺有意思,需要認真對待。
計劃和執行一樣重要,匯報和執行一樣重要。職場並不是一個低頭做事別人就會給予完全回饋的地方。匯報是一個吆喝的過程,但注意,吆喝不是邀功。
匯報是一種成果的呈現,也是一種思路的梳理。可以幫助領導(同事)快準狠地明白你做過什麼,正在做什麼,將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匯報就像是一門自己給自己的考試,可以幫助自己分析執行中的缺漏。
說是給他人的內容呈現,更是自我的價值評判。
013. 棋 局
很多人說職場殘酷,背後都是利益糾葛。作為新人,不必用一種悲觀的心態去看待這些,如果只是一個微小角色,不如將自己當作是一場「棋局」的看客。
當你沒有站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別輕易judge,看就對了,職場小白看「棋局」不要光看熱鬧,看走法,看決策。
接受各種變故,接受一個集體裡隨時可能出現的變動,因為棋局一直在變,所以不要看結果,看原因和決策產生的背景。棋局的意義在於,用一種更加宏觀的視野去看待事物的發展。局部悲觀的事情或許從整體上來說是積極的。
014. 產 品 的 性 格
每一個產品和其主創團隊的性格非常相似。
有的人性格喜歡熱鬧,所以產品就會呈現一種社交擴張型,有的人性格比較內斂,產品可能更注重體驗和縱深。我記得我的前輩在我工作前教導我:「你要把這件事當作是自己的作品來做,你要讓自己的人格呈現在作品上。」
這是一個「靈魂注入」的行為,應該享受這樣的過程。無論你在做什麼工作,多多少少用自己的性格力量和審美偏好為這份工作注入一些「靈魂「,創造就此發生。
015. 卷!卷!卷!
*內卷(involution)一詞,來源於克利福德·格爾茨的《農業的內捲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與之相對應的詞是演化(evolution)。在這本著作中,作者討論了爪哇島的農業始終是勞動密集型,停止演化,並未產生技術或者政治的變革的現象。
「內卷」是今年的網際網路高頻詞,指長期停留在一種簡單層面的自我消耗和自我重複現象。網際網路上用戶常常用這個詞形容非理性的內部競爭、內部消耗並停滯不前的情緒。
(定義來自網絡)
「內卷」這個詞今年實在是火,萬事萬物都可以卷一把。
的確,最近有幸幫助HR篩選一些學生的簡歷,發現留學生們在就業市場上其實也面臨著嚴重的內卷(有空可以專門寫一篇)。
這個時代真的不缺乏特別優秀的年輕人,他們每個人的履歷單拎出來都很能打,但由於整體的同質化過於嚴重,因此那些「亮點」彼此之間顯得如此模糊。
這個時代或許缺乏一些特別「特別「的年輕人,即在某一個領域擁有不可替代特長或者非常讓人難忘技能的人,可是矛盾的是,又期待劍走偏鋒,又不能脫離主流價值評判標準,哪這麼容易呢?
害,這屆年輕人真的挺不容易。
016. I N T R O
有時候聽專輯會遇到一首「Intro」 ,這些短暫的旋律是拿來為整個專輯定調,確定風格,有點兒像一個簡單的「概述」。
我一直在找自己工作中的那一首intro,為每一天定調。
大學的時候,每天早上我會在上課前去圖書館待一會兒,練兩頁字或者看幾頁書,其實看了什麼並不重要,只是想養成這樣的習慣,和別人說的「沐浴更衣」的儀式感有點兒像,是為了將自己「帶入一個氛圍和狀態」,如同一首intro,為一天的工作學習定下基調。
工作之後,我好像找到了我的Intro(嘗試過帶書去辦公室,但怕領導覺得我在摸魚):我收藏了好幾個創意網站,每天會在工作前看幾個案例,找reference的同時幫助自己快速進入一個開腦洞的狀態。
推薦的網站/平臺有:TOPYS、 VOICER 、 Behance、NOWNESS、It's Nice That
017.「持續」、「穩定」、「可靠「
有次和同事聊天,我坦言自己在工作中時有陷入追問意義的失落。
她說不用急,原話記不清了,但她提到的三個形容詞我記得非常清楚,分別是「持續」,「穩定「,」可靠「。
該如何解釋呢。我的理解是,其實不管是做一份工作還是做人(或者說打造個人品牌),都是在編織一種感覺和氛圍。
在這樣一個強調速度的,有些耐心缺乏的時代,一個能夠沉得下心的,相信堅持積累和穩定輸出的人,我想,就算沒有趕上什麼助人上青雲的風,人生也是持續穩步上升的狀態。
018.零 件 與 發 動 機
全民自嘲自己是」打工人「,但我看來」打工人「與」打工人「不總是相同。
有的人是零件,有的是發動機。或許你目前正是前者,努力成為後者,我的意思是,去做一個不僅去執行,而參與決策的人。
如果想要做更大的事情,就得逐步讓自己走到一個集體的核心,去做發力的一個部分。
019. 「事浮於人」
有個詞叫做「人浮於事」,指的是人數超過實際需要,人多事少無計劃就會閒,甚至陷入三個和尚沒水喝的狀態。
我不覺得在工作中人越多越好,我相信細緻分工、高效配合和隨時溝通,這能讓團隊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每一個人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領任務,除了領自己擅長的,有時候也得去領領那個「需要稍微跳一跳才能完成」的任務。
靠工作激勵自己學習新技能,是挺不錯的。
020.考 驗
聽公司領導講話,常常聽到「考驗」二字。
作為員工和作為年輕後輩對其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前者看到的是壓力,後者看到的是一種指引。
越長大其實對於生活有了更多的攀爬耐心,比起唾手可得的那種運氣,我反而相信經歷過考驗和磨鍊的東西拿在手裡才更踏實。
如果一個人一件事情隨隨便便就可以得到,那一定也可以隨隨便便的失去。
好事多磨,是真的。WEIANNOTE
「歡迎繼續分享你的工作/實習心得。」
(有什麼困惑也歡迎提問哦,我很樂意回答我知道的)
-End-
文字|維安
排版|維安
圖片|Rosie McGuinness
音樂|《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