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零星向遠在貴州的貧困學生郵寄書籍、文具,到如今每月拿出100元或200元作為固定資助款,5年來,淄博市張店鋼鐵廠的普通員工隋剛,悄無聲息地資助著5名貴州苗族貧困生。
資助貧困生連父母都沒告訴
隋剛所在的居民小區是他們單位的家屬院,10日,記者在這裡詢問了多位隋剛的同事以及鄰居,他們都稱自己不知道隋剛資助貧困學生。"就連我的父母也沒告訴,他們是發現了貧困學生給我寄來的信件才知道的。"隋剛告訴記者。
隋剛的父母知道他資助貴州的貧困學生後,對自己兒子的這種行為表示了贊同。但是,父母也都曾和隋剛多次交流,希望他能在資助的過程中把握好"度"。隋剛說:"因為我們家的房子正還著貸款,爸媽這麼擔心,我也很理解。"
在隋剛的書房裡,記者看到一個裝滿了信件的文件盒,裡面的信件都是從貴州省郵寄過來的。隋剛介紹說,自從他開始資助貴州的幾個孩子後,這些受資助的學生以及學生的老師經常給他寫感謝信,現在已經有近百封了。
記者看到,學生們寫給隋剛的感謝信信封各種樣式都有,但信上的稱呼基本上都叫隋剛為"哥哥"。"我感覺稱呼我為哥哥很親切,這是受助學生對我的一片心意,我感到非常滿足、高興!"隋剛笑著說。
幼時家庭貧苦深知上學艱難
隋剛出生在濱州市惠民縣一戶農民家裡,他是獨生子。由於他的父親沒有工作,外公和外婆患病需要醫治,他母親每月700多元錢的工資,根本不夠全家人用。看著母親日夜操勞,隋剛從小知道自己必須省吃儉用,儘量給家裡多省出一些錢。"因為當時要上學,家裡不讓我去打工掙錢,我就每天堅持在學校花費不能超過一塊錢,把從家裡帶的大米送到學校食堂,給1毛錢讓他們給蒸好,然後就喝著涼開水,吃蒸米飯。"隋剛說。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隋剛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在飢餓的狀況下,他經常看書時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成績也受到影響,有時候甚至不願和其他同學交流。
"一個人處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如果得不到關愛和幫助,很容易誤入歧途。"隋剛說,這是導致他後來捐助貧困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只有解決了他們基本的生活保障,他們才能去奮鬥,去學習,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他也希望受資助的學生能明白,好心人資助他們成才,不是為了讓他們回報某個人,而是讓他們銘記善心,傳遞善心,回報社會……
2010年5月10日,隋剛在電話中答應小天英,這兩天就去看她。11日晚,隋剛趕往貴陽市,並將於次日前往臺江縣方召中學看望小天英和其他幾名受助的貧困生。記者也帶著"天使老人"的2萬元愛心捐款一同前往,準備捐給和小天英一樣的困難孩子。
5月11日上午7點45分,正在淄博市火車站排隊買票的隋剛給記者打來電話,說他買好火車票後就馬上趕往濟南,坐當晚9點的飛機連夜去貴陽市。想起自己即將再次踏上那片讓他時常牽掛的土地,隋剛十分興奮,他計劃到了貴陽市後,等天一亮,就立即啟程去臺江縣方召中學看望小天英和其他幾名貧困生。
"時隔一年了,我經常想起去年看孩子們的情景。"隋剛回憶說,去年5月21日,他坐著火車去了臺江縣,第一次感受到了那裡貧困學生有多麼不容易。正是去年貴州一行,讓隋剛堅定了資助那裡貧困學生的信念。
隋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這些貧困學生。隋剛說,只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他們、幫助他們,才能幫貧困生解決上學和生活難的問題。
苗族女孩萬天英:期待著見到隋剛哥哥
10日,隋剛在電話裡和萬天英取得了聯繫,隋剛還在電話中與萬天英做了一個約定:去貴州看看她。
5月10日上午10點左右,臺江縣方召中學的吳通順老師給隋剛打來了電話。在電話裡,吳通順告訴隋剛,萬天英就在旁邊等著和他通話。
"天英,我是隋剛哥哥,你最近好嗎?"由於擔心經常聯繫會耽誤小天英學習,隋剛已經有半年多沒有和小天英聯繫了。電話那頭,小天英也很激動,她告訴隋剛,她現在過得很好,前幾天隋剛寄去的錢也已經收到了,想到很快就能見到他,非常激動。
小天英今年已經讀初二了,她說隋剛是她家一輩子的恩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