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000多位「山東哥哥」捐款395萬元幫助貧困學生
18年來,一段跨越千裡的特殊感情讓齊魯大地與雲貴高原連接在一起,牽線者就是「山東哥哥」。
當隋剛在雲南播下一粒愛心的種子後,「山東哥哥」逐漸成了一個愛心群體,受捐者也將愛心傳遞了下去。
截至目前,3000多名山東漢子成為「山東哥哥」,他們累計捐款395萬元,共有4000多名貴州貧困學生受益。
如今,愛的故事還在繼續。
一斤多重的匯款單背後
是感人的助學故事
一摞從2002年至今的匯款單,有些邊角已經泛黃,顯示著歲月的痕跡,這些是隋剛放置在櫥櫃裡的「寶貝」。
從郵局最早的綠色大單子,到越來越小的小單子,用電子秤一稱,有一斤多重。
如果說一張匯款單就代表著一次善舉,這一摞匯款單就意味著善舉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翻看這摞匯款單,收款人一欄中「田這」的名字經常出現,收款地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數額從幾百元到兩千元不等。
出生於1998年的田這與隋剛第一次見面是在臺江縣一所小學。那時,田這剛上小學五年級,躲在一群你一言我一語的孩子後面,是一個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男孩。
但隋剛還是看到了他,「這孩子那麼黑,那麼瘦,不管怎麼跟他說話,只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沉默之中,隋剛不願放棄,他從別人那裡聽到,田這的父親已經殘疾,一家三口擠在一個廢棄廠房20平方米的簡易房裡。
再去貴州時,隋剛去看了那間簡易房,與他同行的一位愛心人士只是從門外瞄了一眼,就轉開身,蹲在門前點起了一根煙。
「那根本不是正常人家生活的樣子,屋裡沒有像樣的家具,兩張木板床,一堆舊衣服,除此之外別無他物。」時至今日想起那幕情景,隋剛還忍不住落淚。
從那時起,生活在這座簡易房裡的田這不斷收到來自山東的匯款單,500元、1000元、2000元……從小學到大學,從不間斷。至今,隋剛累計為田這捐款3萬餘元。
「每年『哥哥』都會來貴州一兩趟,他會帶我們到飯店裡吃飯。」談起隋剛時,田這嘴角翹起,他說每次他與「哥哥」相聚都很開心。
為什麼會叫隋剛「哥哥」呢?這不僅與隋剛身上樸實醇厚的山東漢子形象有關,更是因為他持之以恆的善舉在被資助孩子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
在初中二年級的時候,田這因為父親去世很有可能輟學,這個時候他得到隋剛的鼓勵。「你要堅強些。學費的問題,你不用擔心。如果你考上高中,每個學期我給你打1000塊錢。」擲地有聲的承諾溫暖著田這的心,從那時起,田這認定「哥哥」就是自己的家人。
「都是個人的努力,從小沒人管,高中住校三年,孩子也沒有學壞。」隋剛說,他從不會專門去找品學兼優的困難孩子,「哪怕成績倒數第一,只要願意上學,就供他。」
如今,當年那個黝黑瘦弱的小男孩田這已經長大,他在隋剛的幫助下飛出了山溝,奔向徐州這座距離「哥哥」更近的城市。2017年,田這拿到了徐州工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第一時間告訴了「哥哥」。
在大學期間,攻讀電子科學技術專業的田這堅持兼職掙學費和生活費,他自立自強也很有愛心。「有一次捐款,我捐了100塊錢。」田這說,「哥哥」幫助了他,他要把愛心傳遞下去,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
「我也要像隋剛一樣
幫助貴州山區的孩子」
當姬迎花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打來電話捐新衣時,田這和另外三個貴州女孩來到了山東。
這是每年寒暑假「山東哥哥」為貴州的孩子們安排的必備行程,每次邀請不同的孩子來山東遊玩,讓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
對於大山裡的孩子來說,旅程是那麼的新鮮,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住賓館,從濟南的趵突泉、動物園,到廣饒的孫子文化園看球幕電影,再到青島的海邊,他們一路歡呼雀躍又驚喜萬分地睜大著眼睛,怎麼看都看不夠。
今年1月,隋剛被選為山東省政協旁聽群眾代表,來到濟南開會的日子,三個貴州女孩正由其他「山東哥哥」帶著遊玩山東。
除了隋剛,「山東哥哥」的隊伍還很龐大,他們分布各地,也許互不相識,卻因為共同的善良向貴州山區的孩子們輸送著愛。
「去年六七月份,我看到『山東哥哥』的報導以後,就想著能到貴州幫幫山區的孩子。」淄博市80後小夥尚朋是當地某企業負責人,他專門組織企業員工捐贈了40包衣服,並跟隨隋剛來到了貴州。
當衣服運到村寨時,孩子們興奮得像過年一樣。「他們很少買新衣服,一般就是老大穿完給老二,然後再給老三。」進入村寨以後,尚朋真切地感受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現狀,他說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女孩沒有撕掉包裝袋就把棒棒糖塞進了嘴裡,因為她之前沒有見過棒棒糖。
「我也要像隋剛一樣,幫助貴州山區的孩子。」一張張淳樸可愛的笑臉刻在尚朋腦海中,每次回憶貴州捐助之行的場景時,尚朋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他就成了「山東哥哥」的新成員。
「沒有統一的組織,誰都可以是山東哥哥。」隋剛說,貴州孩子來到山東,吃飯時有一位飯店老闆包圓,他就是「山東哥哥」,住宿時一家大酒店負責人盛情邀請,他也成了「山東哥哥」的一員。
隋剛和朋友們粗略統計,這些年自己曾接觸到的「山東哥哥」有3000多名,向貴州孩子們的捐款數額至少有395萬元,通過「山東哥哥」受益的孩子起碼有4000多人。
「其中就有一個濟南人,當山東哥哥七八年了,每個月都給孩子打過去2400元錢,從沒間斷,而且總是只留我的手機號,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聯繫方式。」隋剛說,他也幾次想見見這個好心人,對方總是婉拒
一碗五塊錢米粉的感動
每當隋剛向別人講述自己與貴州孩子之間的故事時,總會提到一件小事,這件事初聽並不感天動地,但每次說起,這個快40歲的男人都會紅了眼眶。
那是一個沒跟他說過一句話的貴州小女孩,她的姐姐在一次活動中成為「山東哥哥」的幫扶對象。像其他很多自卑敏感的窮孩子一樣,在不熟悉的人面前,這個女孩也總是低著頭不發一言。
沒想到後來有一天,隋剛突然接到這個小女孩打來的電話,「哥哥,我今天在集上看見一個奶奶,給她買了碗5塊錢的粉。」稚嫩、充滿自豪的語氣,讓隋剛又驚又喜,而後流下了眼淚。
「在他們那,米粉是比較貴的主食,捨不得吃,5塊錢只能買到最普通的、什麼都不加的那種粉。」對於小女孩來說,自己的溫飽都是問題,卻能在這個年紀想到幫助素不相識的人,還願意跟他這個沒有過交流的哥哥訴說,這一切都讓他莫名感動。
從一開始感動別人,到如今自己被感動的次數越來越多,隋剛說,這也許就是十幾年來帶給他的最大改變。
「因為我也從小在貧困的環境中長大,懂得底層的那種辛酸。」隋剛說。
在剛開始做公益時,隋剛每月的工資只有800元,每個月還要還550元的住房貸款,每次往貴州寄30元、50元,有時攢幾個月的錢,一次寄過去300元。那時,雖然是他最難支撐下去的時候,但他還是一路走了過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我認為這就是屬於我的價值。」隋剛說。
去年,隋剛去了兩次貴州,一次8月,一次9月,被問到為何間隔時間那麼短,他說,「剛回來就有人捐了一大批新衣服要送過去。」看,愛心總是那麼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