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院士捐款超千萬,格局宏大,參透人生

2020-12-05 騰訊網

看過央視專訪95歲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的節目後,老院士的那種積善成德、參透人生的高風亮節,真是令人敬佩不已。多年來崔老一直在做慈善,資助貧困學生、抗擊新冠肺炎等慈善活動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今年7月,崔老和93歲的夫人朱慧楠教授決定捐款400萬元給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用於設立「新生助學金」, 用以資助133名家庭困難的新生。

在今年上半年的抗疫鬥爭中,老兩口以特殊黨費的形式捐出了100萬元,用以支持武漢抗疫。迄今為止,老院士夫婦捐款總額已超過了1000萬。他們的願望是希望受資助的學生將來也願意幫助別人,只要有條件也要做公益事業,傳遞人間的大愛。老院士視金錢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希望在他們走的時候把錢都用出去,用到有用的地方,那樣他們走的時候就會很快樂。如果臨走前還有一大堆錢放在銀行裡,就是遺憾。

崔老認為,榮譽和待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自己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國家津貼,花不完的錢就得捐掉。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境界,真乃大愛無疆,參透人生,積善成德,擁有這種胸懷的人,健康長壽是必然的。老人真的有那麼多錢嗎?錢從何來?錢真的花不完嗎?院士的工資比一般人當然會要高一點,八九十歲還堅持寫書,工資和稿費加起來也就那麼一些錢,比起那些歌星、球星來說,那就差遠嘍,中科院院士的一生甚至不如一個球員一年掙得多,可你見過有幾個球員在做公益、做慈善、捐過多少錢?他們有了錢只要肯花,哪有花不完的道理?豪車豪宅,飛機遊艇,周遊列國,五星賓館,高檔會所,甚至再加上吸毒和幹那些見不得人的事,他們即使花完了這些錢之後,剩下的錢也不願意捐出去,這樣的人有木有?看看我們的老院士,一件夾克穿了30年,一套舊房住幾十年,平時省吃儉用,健康飲食,深諳「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的道理。不為物所累,95歲還學習網購,思維敏捷,過得開心健康。人一出生終點即是死亡,讓活著的這段有意義,格局宏大,參透人生。

對於科研人員的捐款我由衷的敬佩,但我不建議經常去報導,我擔心這樣做無形中會不會給其他科研人員加上一道精神的枷鎖和道德的綁架?我國的科研工作者工資待遇水平並不高,相對國外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應該多報導他們知識改變命運的事跡,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回國。類似慈善這樣的報導太多,使人們感覺是在誘導這些原本收入不高的科研人員去捐款,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媒體應該多去聚焦於國內的那些球星和影視明星,讓他們在紙醉金迷之後也醒醒吧!

相關焦點

  • 95歲的崔崑院士退休後做了兩件事:編寫特殊鋼專著,捐款超千萬
    95歲的崔崑院士關鍵詞太多了: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金屬材料專業人才;研究成果創造經濟效益超2億元;穿了三十年的夾克如今仍常穿;沒買過房住學院的分配的房;捐資助學總額超1000萬元;81歲寫書歷時7年撰寫200多萬字;未來只做兩件事:寫書、做公益。關於寫書,「把我的經歷、所收集的資料整理出來貢獻給大家,這比我搞幾個新鋼種出來價值還大。」
  • 95歲院士,累計捐款千萬,資助貧困學生,一件夾克穿30年
    結緣華中科技大學哈工大畢業後,他加入了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擔任講師,在這兒,他待了2年。2年後,他選擇加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擔任副教授。從那時起,他便與華中科技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56年初次加入華中科技大學,到1995年正式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再到1997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最後在華中科技大學退休。崔崑院士將大半輩子青春奉獻給了華中科技大學,給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們。
  • 95歲時「鋼鐵院士」崔坤又捐了助學金,展現了黨員的本色
    根據武漢晚報,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和他的妻子教授朱慧楠再次捐贈了400萬元給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新生助學金」。。以前的捐款已經超過1000萬大關。  他把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但他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沒換過一件襯衫,他沒有計劃他的名字和利潤,工作人員到崔院士家辦理捐贈手續,沒有任何儀式,崔老特別指示「不要宣傳」。
  • 九旬院士夫婦累計捐千萬
    92歲的崔崑院士依舊精神矍鑠(資料片)。一件襯衣穿30年,三筆捐千萬助學金在近3個小時的採訪裡,談及捐款之事,老人一直表示:「沒有什麼,就是待遇還不錯,兩個老人又沒什麼花錢的地方,年紀大了,手頭有積蓄,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
  • 「超級鋼」院士,一輩子就愛聽鋼鐵「唱歌」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圖集 「超級鋼」院士,一輩子就愛聽鋼鐵「唱歌」王國棟:在國際上連創4個第一,推動中國鋼鐵由「傻大黑粗」變「綠富精強」王國棟院士(中)指導研究生進行控制冷卻試驗。奔騰的鋼花日夜飛濺,厚重的軋機轟鳴成曲,王國棟就是那個愛聽鋼鐵歌唱的人。「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人生苦短,實在是擠不出更多的時間了。」結緣鋼鐵,譜一首鐵與火之歌王國棟所在的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位於東北大學東南側。每天早上,78歲的他早早便會來到這裡。
  • 95歲院士捐上千萬元助學,自己一件襯衣卻穿30多年
    他被譽為「鋼鐵院士」,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他生活節儉,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當時,崔崑談到捐資助學的初衷時說:「我和老伴算是高齡了,生活上已經有了一些積累,工資還有一些結餘,想要捐款回饋社會。」2018年10月7日,崔崑又拿出180萬元注入「勤奮勵志助學金」。根據「勤奮勵志助學金」評選規則,獲得該助學金的條件之一是「學習勤奮努力」。
  • 95歲院士一件襯衣穿30年,卻捐上千萬元助學,養生之道只有三個字
    他一生矢志於中國的鋼鐵材料事業,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被譽為「鋼鐵院士」;他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獲得省、部委級以上獎勵15項;他生活節儉,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他95歲高齡與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崔崑!《禮記·中庸》引孔子語:「故大德……必得其壽。」
  • 95歲院士又拿400萬助學,累計捐上千萬元,一件襯衣卻穿30年...
    他被譽為「鋼鐵院士」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詳情見>>>)他生活節儉,甚至摳門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中科技大學8日發布的消息95歲的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
    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你眼界的寬度,你境界的高度,以及你胸懷的廣度所集中展現出的一種狀態。都說格局決定了人生,那到底什麼決定你的格局呢?大格局是一種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種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種深度,大音希聲;大格局是一種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種姿態,大象無形。格局會有先天稟賦,但大多可以從後天成長中形成與提升。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長樂籍鋼老闆、玉昆鋼鐵集團創始人...
    而當時西部大開發的熱潮和中國的建設行業正是快速發展的時期,更堅定了蔡先平投資鋼鐵行業的決心。同年9月,雲南玉溪玉昆鋼鐵公司正式成立。「在人生的某個階段,對人生負責任的態度就是玩命。」這是蔡先平常說的一句話,聽上去讓人膽戰心驚,但這正是剛創業時他秉持的工作態度。「那是一段從身體到靈魂都備受煎熬的過程。」
  • 玉樹地震捐款名單完整版一覽 公開各明星捐款數目
    在《情系玉樹》節目現場,很多企業和個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曹德旺曹暉父子為玉樹捐款1億;廣東加多寶(王老吉)集團捐出1.1億元人民幣,億,趙本山捐款200萬,鄭淵潔捐款100萬,曾遭詐捐門纏身的章子怡在節目現場捐款20萬……在節目現場,王菲、李宇春、韓紅、閆妮、陳道明等300多位文體明星共同參與了此次大型募捐活動。
  • 邵象華院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1955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1995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 世紀40 年代初,設計和主持建造中國第一座新型鹼性平爐;40 年代末,作為鞍山鋼鐵公司總工程師、煉鋼廠技術副廠長、技術處處長和中央試驗室主任,主持大型平爐的修復和投產工作,主持和參與建立中國大型現代鋼鐵聯合企業的技術管理體制,組織研製中國獨創的平爐鎂鋁磚爐頂,創立控制沸騰鋼偏析的新技術等。
  • 校長楊德仁院士:矽材料開啟了我人生的另一個35年
    縱觀國產12寸矽片的格局,中國科學院院士、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校長楊德仁教授向《大國之材》表示。因此,近幾年國內宣布投資12英寸矽晶圓的企業多達20餘家,總投資超1400億元。儘管楊德仁對國產12寸大矽片的落地信心十足,但如今的「全民造矽」格局,令他無比擔憂。「實際上,留給我國12英寸矽片的市場空間並不大,因此要控制規模、防止過熱,對缺乏技術人才、沒有技術來源、沒有技術積累、沒有長久資金保證的項目要嚴格拒之門外。」
  • 當代翁氏精英:中國鋼鐵材料首席科學家翁宇慶院士
    翁宇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北京交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科技部「973計劃」材料領域顧問組成員、國防工業科技局技術委員會委員、《鋼鐵》雜誌主編等學術職務。曾任中國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冶金部副部長、國家冶金局副局長、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全國政協第十屆委員。連續三次擔任國家「973計劃」項目鋼鐵材料的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部首席科學家。
  • 北科大3位院士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在江蘇舉行我校材料學部三位院士謝建新、毛新平、張躍榮獲「『十三五』鋼鐵工業科技成就獎」「十三五」期間,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大批鋼鐵科技人才立足崗位、思考實踐,開拓創新,為行業科技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 汶川地震他捐款1.1億,可惜45歲英年早逝,妻子今年又給武漢捐1億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張祥青馬上就捐出了1千萬,隨後張祥青知道地震情況非常嚴重,馬上追加了1億捐款。當時天津榮鋼還不是一家大公司,一年的利潤也不過才幾個億而已。當年汶川大地震捐款超過1億的人,只有三個人。第一名李嘉誠捐款1.3億,張祥青捐款1.1億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是香港慈善家邵逸夫。
  • 寧波神秘人化名「順其自然」 19年如一日做慈善累計捐款超千萬
    5天後慈善總會再次受到49萬捐款,也就是,「順其自然」今年捐款99萬,多年累計捐款已達1054萬元。寧波市慈善總會受到的匯款收據今年善款如期而至28日上午9點半,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收到一封厚厚的掛號信,信封裡裝的是101張匯款收據,以及50張署名「其然」的取款通知單,其中9999元49張,49元1張,合計49萬元。
  • 連雲港亞新鋼鐵:港城「鐵軍」繪出「發展之綠」
    秉承「為中國生產質量更穩定的鋼」這一企業使命,亞新鋼鐵投資60億元建設了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綠色化鋼鐵生產基地,深耕高品質建築用鋼以及精品鋼鐵創新智造,並擁有多座萬噸級以上泊位碼頭,實現了「海河聯運」。
  • 一院士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為支援該校的貧困學生上學捐出一千萬
    華中科技大學關於崔崑捐助的報到從其中的信息我們不難發現,崔院士即使是95歲高齡了,仍然念念不忘國家下一代人才的培養,真正的心繫祖國,一輩子為國服務的偉大院士。這可是崔院士及其家人省吃儉用省下來的,能夠將其全部捐出,沒有對國家、對母校、對祖國的未來的大愛是做不到的!當時,崔崑談到捐資助學的初衷時說:「我和老伴算是高齡了,生活上已經有了一些積累,工資還有一些結餘,想要捐款回饋社會」語言並不華麗,但是很感人!平凡語言中透著無私的大愛。正如有的網友評論那樣——「我也追星,但是我喜歡追的是這樣的星」。的確,這樣的星,誰不喜歡呢?
  • 易經中最智慧的3句話,你若能參透1個,就不是平庸之輩
    易經中最普通3句話,蘊含著大智慧,能參透一個,就不是平庸之輩。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其內涵博大精深,易經的思想貫穿於中國古代所有文化之中,無所不包,無所遺漏。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和樞紐。被視為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智慧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