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院士一件襯衣穿30年,卻捐上千萬元助學,養生之道只有三個字

2020-12-04 健康傳真

他一生矢志於中國的鋼鐵材料事業,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被譽為「鋼鐵院士」;

他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獲得省、部委級以上獎勵15項;

他生活節儉,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

他95歲高齡與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崔崑!

《禮記·中庸》引孔子語:「故大德……必得其壽。」

德者壽的觀點是儒家養生思想最為集中而典型的體現。

我們從崔崑院士身上看到了深刻的詮釋!

大愛柔情,全部積蓄捐助學子

2013年,他和夫人朱慧楠將積蓄420萬元捐給華中科技大學,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

每年資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

崔崑談到捐資助學的初衷時說:「我和老伴算是高齡了,生活上已經有了一些積累,工資還有一些結餘,想要捐款回饋社會」

2018年10月7日,崔崑又拿出180萬元,注入「勤奮勵志助學金」。

據介紹,該項助學金自設立以來,已資助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312人次,

受到資助的學生每年教師節和國慶期間,都會看望崔崑院士和朱慧楠教授,向二老匯報各自學業及工作近況。

生活簡樸,一件襯衫穿30多年

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多年來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崔崑院士是該校材料學院教授,憑藉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教學中,他以「實幹」作為招收學生的最重要標準。

作為我國首批博士生導師,崔崑院士共培養了24名博士、23名碩士。

朱慧楠教授是該校原化學系化學教研室最早的教師之一,曾擔任過理化系、化學系主任,

在科研領域勤奮治學的崔崑院士夫婦,在生活中十分勤儉,崔崑院士的一件襯衣穿了30年。

他們多年來省吃儉用,將積蓄變為一筆筆助學資金。

向崔崑院士夫婦致敬!

仁者為何多長壽?

明代呂坤《呻吟語》有云:「仁者壽,生理完也。」即「仁者」在形、神諸方面都完全具備了有利於生命延續的全部積極因素。

崔崑院士和夫人朱慧楠教授,置名利於身外,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晉代著名養生家葛洪也有云: 「常其寬泰自居,恬惔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幹。」

唐代名醫孫思邈更是在《千金要方》中教誨世人:「夫養性者,性自為善……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徑也。」由此可見,一個善良的人、一位仁者是具備了長壽最根本的素質的。

現代醫學認為,人是大腦皮層統率的完善生物體,

因此,心理因素對人的健康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道德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高級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滿足,

緩解了這方面的情感矛盾,減少了心理衝突,並通過大腦皮層,又給生理機制帶來良性影響,從而有益於人的健康,有助於延年益壽。

相關焦點

  • 95歲院士捐上千萬元助學,自己一件襯衣卻穿30多年
    他被譽為「鋼鐵院士」,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他生活節儉,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據華中科技大學8日發布的消息,95歲的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95歲院士又拿400萬助學,累計捐上千萬元,一件襯衣卻穿30年...
    他被譽為「鋼鐵院士」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詳情見>>>)他生活節儉,甚至摳門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中科技大學8日發布的消息95歲的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一件襯衣穿30年的「鋼鐵院士」夫婦捐資助學1000萬元
    7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談及捐資助學的初衷,崔崑院士曾經表示,是國家培養了自己,設立基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自己的初心。工資有一些結餘,就想捐出來,回饋社會。
  • 襯衣穿30年!九旬院士夫婦累計捐千萬
    從2013年至今,崔崑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資助學已累計達到1000萬元。一對年過九旬的教授夫婦,深藏功與名,一擲千金,捐出一生積蓄,堪稱俠侶義舉。經多次做工作,崔崑夫婦接受了記者專訪。92歲的崔崑院士依舊精神矍鑠(資料片)。
  • 一院士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為支援該校的貧困學生上學捐出一千萬
    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官網上有這麼一則消息:「我校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該助學金將自2020年起的5年中,每年向133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各資助6000元,年捐助金額80萬元。」具體消息內容如下:
  • 大愛柔情,95歲院士累計捐出上千萬,一件襯衣卻穿30年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國家有大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整體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貧困地區,在這裡的孩子們上學都成了不敢想的夢。不過我國也有很多愛心人士,會向他們提供幫助,幫助這些孩子們完成求學的夢。
  • 95歲院士,累計捐款千萬,資助貧困學生,一件夾克穿30年
    誰能想到一名95歲的院士,沒有選擇默默地安享晚年,反而將自己一生的積蓄捐獻,去資助那些貧困的學子們?誰又能想到如此「大方」的一個人會對自己如此吝嗇,一件夾克一穿就是30年?但他會,他就是國內知名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教授。
  • 教授夫婦八年捐資千萬助學
    從2020年開始,5年內每年向133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各資助6000元,年捐助金額80萬元。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其夫人朱慧楠教授,日前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從2013年至今,崔崑院士夫婦捐資助學已達1000萬元。這樣大額的捐贈,不冠名,不留影,婉拒媒體採訪。
  • 95歲的崔崑院士退休後做了兩件事:編寫特殊鋼專著,捐款超千萬
    95歲的崔崑院士關鍵詞太多了: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金屬材料專業人才;研究成果創造經濟效益超2億元;穿了三十年的夾克如今仍常穿;沒買過房住學院的分配的房;捐資助學總額超1000萬元;81歲寫書歷時7年撰寫200多萬字;未來只做兩件事:寫書、做公益。關於寫書,「把我的經歷、所收集的資料整理出來貢獻給大家,這比我搞幾個新鋼種出來價值還大。」
  • 教授襯衣穿30年捐百萬 網友:教育和科研行業的精神,比明星強
    這幾日在網絡比較火爆的一題,便是10月1日的諾貝爾獎揭曉,而這其中,來自美國的免疫學家詹姆斯·艾莉森和來自日本的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記得日本人曾在2001年誇下海口,說:「50年拿下30個諾貝爾獎。」
  • 布衣院士盧永根:一件毛衣穿幾十年,卻捐獻880萬,死後捐遺體!
    一個科學研究院的院士,一生勤儉,卻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水稻研究上,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他走了,去了很遠的地方,但人們不會忘記他,祖國不會忘記他。2019年11月15日在北京中宣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的光榮稱號。
  • 鋼鐵院士捐款超千萬,格局宏大,參透人生
    看過央視專訪95歲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的節目後,老院士的那種積善成德、參透人生的高風亮節,真是令人敬佩不已。多年來崔老一直在做慈善,資助貧困學生、抗擊新冠肺炎等慈善活動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今年7月,崔老和93歲的夫人朱慧楠教授決定捐款400萬元給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用於設立「新生助學金」, 用以資助133名家庭困難的新生。
  • 他生前捐獻880萬,死後捐遺體,一件毛衣穿二十年,被稱布衣院士
    一個科學研究院的院士,一生勤儉,卻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水稻研究上,投入到教育事業中,他走了,去了很遠的地方,但人們不會忘記他,祖國不會忘記他。臨終前他籤下遺體捐贈卡,將遺體無償捐獻給了醫學事業,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把自己能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捐了出去。盧永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祖籍在廣東花都,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1983年,他擔任華南農業大學院長。
  • 95歲時「鋼鐵院士」崔坤又捐了助學金,展現了黨員的本色
    根據武漢晚報,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和他的妻子教授朱慧楠再次捐贈了400萬元給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新生助學金」。。以前的捐款已經超過1000萬大關。  他把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但他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沒換過一件襯衫,他沒有計劃他的名字和利潤,工作人員到崔院士家辦理捐贈手續,沒有任何儀式,崔老特別指示「不要宣傳」。
  • 中國版諾獎頒布,96歲獲獎院士感到憂愁:為什麼不給年紀輕的人
    像這種把國家獎獎金往外捐的院士,王振義也不是獨一份。就在2019年,另一位「國獎」得主錢七虎院士,將800萬元獎金盡數捐給家鄉崑山,成立助學基金。今年年初,還登上熱搜。但真要問不經意上了熱搜的這些科學家到底做了哪些貢獻,很多人都不清楚。比如王振義,作為一位血液病專家,他常年和血癌打交道,其實很少拋頭露面。他捐出去的也不單單是獎金,就連治療白血病的特效藥,他也往外「捐」。
  • 【凡人善舉】愛心點燃希望 助學暖人心扉
    他們把「6.1兒童節」該校師生共同參與愛心義賣所得的善款5141.2元,全部捐贈給市慈善基金會,用於助學和「抗疫」專項行動。經了解,該校成立於2019年9月的,目前在讀學生都是六年級。這次的愛心義賣活動由莊老師提議,大夥提前一周就開始準備義賣物品,師生們共同參與,其中學生共97名。莊老師說:「學校新成立,這是第一次愛心義賣活動,不過這只是開始,以後每年都會舉行的。」
  • 「布衣院士」盧永根的大愛人生
    他,就是「布衣院士」盧永根生前捐出畢生積蓄880萬元,卻一件毛衣穿幾十年2017年,87歲的盧永根走進銀行,緩緩地從包裡取出十多個存摺,將880多萬元積蓄全部捐贈給華南農大,用以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和忠誠於教學科研事業的老師。
  • 獎金全捐!96歲院士王振義獲獎後發問:為什麼不頒發給年輕人?
    7歲那年,祖母不幸患上傷寒,但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祖母還是未能獲得有效救治。他至今清晰記得,那時他已在思考:為什麼這個病不能治呢?怎麼會得這個病呢?一個接一個的問號,在王振義的心中埋下醫學的種子。改革開放的第一年,瑞金醫院裡吹起科研之風,他向醫院申請了一間只有四五平方米的實驗室,血液科的科研就從這裡蹣跚起步了。
  • 捐助大陸200多所學校 95歲高齡受洗 告白...
    7月10日,田家炳基金會官方網站發布了《田家炳博士訃告》,稱這位慈善家已於當天上午上午辭世,享年99歲。並介紹他早年於南洋創業,1958年舉家移居香港,創辦化工企業,成為業界翹楚。1982年,他創辦田家炳基金會,以「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宗旨,致力於捐辦社會公益事業,尤重教育,惠澤全國。
  • 在中國,什麼級別的警察穿「白襯衣」?原來是這個級別
    在中國,什麼級別的警察穿「白襯衣」?原來是這個級別文/凝結論史警察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是非常神聖的,是跟軍人一樣,是一種非常嚴肅的存在。小編每次看到穿著制服的警察都會肅然起敬,正是因為穿上這身制服,他們肩上多了一份責任,他們要履行作為一名警察的職責,給予我們安全。說到制服,我們平時看到的警察都是穿著藍色的襯衣,黑色的褲子,打著藍色的領帶,給人十分幹練的感覺。但是大家有沒有見過穿著白色襯衣的警察呢?反正小編是沒有見到過,那麼藍色襯衣和白色襯衣有什麼不一樣呢?什麼級別的警察才能穿「白襯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