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官網上有這麼一則消息:「我校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該助學金將自2020年起的5年中,每年向133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各資助6000元,年捐助金額80萬元。」具體消息內容如下:
從其中的信息我們不難發現,崔院士即使是95歲高齡了,仍然念念不忘國家下一代人才的培養,真正的心繫祖國,一輩子為國服務的偉大院士。
據報導,崔院士自己省吃儉用,一件襯衣能夠穿30年,東西是能用則用,能省則省,但是省下來的錢不是為了給自己自己的兒孫享受,而是全部捐了出來,截止今年7月份,崔院士已經捐出了1000萬元,共分三次捐出。
其中:2013年,他和夫人朱慧楠將積蓄420萬元捐給華中科技大學,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每年資助45名本科生每人8000元。
2018年10月,當值國慶之際,崔院士又向華中科技大學捐出了180萬元;加上今年7月份捐出的400萬元,目前總共捐助了1000萬元。儘管金額不是很多,但是情卻很重。這可是崔院士及其家人省吃儉用省下來的,能夠將其全部捐出,沒有對國家、對母校、對祖國的未來的大愛是做不到的!
當時,崔崑談到捐資助學的初衷時說:「我和老伴算是高齡了,生活上已經有了一些積累,工資還有一些結餘,想要捐款回饋社會」
語言並不華麗,但是很感人!平凡語言中透著無私的大愛。正如有的網友評論那樣——「我也追星,但是我喜歡追的是這樣的星」。的確,這樣的星,誰不喜歡呢?
最後,給崔崑簡歷,供大家參考。崔崑:出944年—1948年,就讀於武漢大學機械系,並獲得學士學位;1948年—1951年,成為武漢大學機械系助教;1951年—1954年,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學習;1954年—1956年,北京鋼鐵學院講師講師;1956年—1958年,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副教授;1958年—1960年,到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進修;1960年—1987年,擔任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教研室主任;1979年—1986年,擔任華中工學院機械工程二系主任;1992年—1995年,擔任華中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籌備組組長;1995年,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1997年,憑藉其在材料方面的突出貢獻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被稱為鋼鐵院士,其著作《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被稱為鋼鐵的百科全書。
大家對於催崑院士大愛無私的捐助,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也希望大家多多點讚關注,祝各位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