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歲院士,累計捐款千萬,資助貧困學生,一件夾克穿30年

2020-12-04 教育很有料

誰能想到一名95歲的院士,沒有選擇默默地安享晚年,反而將自己一生的積蓄捐獻,去資助那些貧困的學子們?誰又能想到如此「大方」的一個人會對自己如此吝嗇,一件夾克一穿就是30年?但他會,他就是國內知名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教授。

早一批的大學生

崔崑院士算是國內很早的一批大學生了,1925年在山東濟南出生,隨後於1944年考入了武漢大學機械系。要知道那時候的大學生可不像現在這麼普遍。一方面是入學名額少,另一方面是那個年代能支持孩子上學的家庭也不多。所以崔崑院士那時候能考上大學很了不起。

本科畢業後,崔崑院士選擇留校,正式成為母校機械系的一名助教老師,從事一些教學相關工作。這個職位,他幹了3年。隨後他並沒有停止求學的腳步,而是選擇前往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在哈工大求學的這3年時光,讓崔崑院士專業能力不斷提升,理論知識更加鞏固。

結緣華中科技大學

哈工大畢業後,他加入了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擔任講師,在這兒,他待了2年。2年後,他選擇加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擔任副教授。從那時起,他便與華中科技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1956年初次加入華中科技大學,到1995年正式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再到1997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最後在華中科技大學退休。崔崑院士將大半輩子青春奉獻給了華中科技大學,給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子們。

對於學生的教育,崔崑院士可謂是毫無保留,儘可能地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子們,讓他們多學知識,提升本領,將來才能為國家為社會多做貢獻。

累計捐款千萬

從華中科技大學退休後,崔崑院士熱衷於貧困學生資助工作。2013年,崔崑院士和他的夫人一同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款420萬元,用於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之所以給助學金取這樣一個名字,崔崑院士是這樣想的:之所以叫「勤奮」,是因為資助的學生必須要努力學習,之所以叫「勵志」,是希望資助的學生有良好的品德,有愛國之心。

420萬助學金分5年時間捐贈完畢,隨後2018年崔崑院士及其夫人再次向該助學金追加捐贈180萬元,這樣每年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就從以往的45人增加至60人,這樣就能讓更多的優秀貧困學生不必為生活所困,專心學習,提升自己。

從2013年首次捐款,到如今,崔崑院士和他的夫人累計捐款4次,但是金額卻高達一千萬元,讓人由衷地敬佩。

對人慷慨,對己吝嗇

但是讓大家倍感意外的是,這樣對學生捐助極其大方的院士對自己卻十分吝嗇。崔崑院士家中家具簡陋,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富麗堂皇,老舊的木質家具,上面堆積一些雜物,和很多普通家庭沒什麼區別,甚至可以說是普通家庭中經濟較差的那一類。而對於自己的穿著打扮,崔崑院士更是不在意,對於衣服,只要能穿就好,這也是為什麼他的一件夾克穿了整整30年。

就是這樣一位對自己極其吝嗇的老人,卻慷慨地將自己一輩子的積蓄捐贈出去,用那些他應得的工資、津貼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貧困學子們。

請記住他的名字,他叫崔崑,一名95歲的慈祥老人。

相關焦點

  • 95歲院士又拿400萬助學,累計捐上千萬元,一件襯衣卻穿30年...
    他被譽為「鋼鐵院士」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詳情見>>>)他生活節儉,甚至摳門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中科技大學8日發布的消息95歲的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95歲院士捐上千萬元助學,自己一件襯衣卻穿30多年
    他被譽為「鋼鐵院士」,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他生活節儉,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據華中科技大學8日發布的消息,95歲的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95歲院士一件襯衣穿30年,卻捐上千萬元助學,養生之道只有三個字
    他一生矢志於中國的鋼鐵材料事業,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被譽為「鋼鐵院士」;他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獲得省、部委級以上獎勵15項;他生活節儉,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他95歲高齡與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崔崑!《禮記·中庸》引孔子語:「故大德……必得其壽。」
  • 襯衣穿30年!九旬院士夫婦累計捐千萬
    從2013年至今,崔崑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資助學已累計達到1000萬元。一對年過九旬的教授夫婦,深藏功與名,一擲千金,捐出一生積蓄,堪稱俠侶義舉。經多次做工作,崔崑夫婦接受了記者專訪。92歲的崔崑院士依舊精神矍鑠(資料片)。
  • 鋼鐵院士捐款超千萬,格局宏大,參透人生
    看過央視專訪95歲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的節目後,老院士的那種積善成德、參透人生的高風亮節,真是令人敬佩不已。多年來崔老一直在做慈善,資助貧困學生、抗擊新冠肺炎等慈善活動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今年7月,崔老和93歲的夫人朱慧楠教授決定捐款400萬元給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用於設立「新生助學金」, 用以資助133名家庭困難的新生。
  • 95歲的崔崑院士退休後做了兩件事:編寫特殊鋼專著,捐款超千萬
    95歲的崔崑院士關鍵詞太多了: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金屬材料專業人才;研究成果創造經濟效益超2億元;穿了三十年的夾克如今仍常穿;沒買過房住學院的分配的房;捐資助學總額超1000萬元;81歲寫書歷時7年撰寫200多萬字;未來只做兩件事:寫書、做公益。關於寫書,「把我的經歷、所收集的資料整理出來貢獻給大家,這比我搞幾個新鋼種出來價值還大。」
  • 大愛柔情,95歲院士累計捐出上千萬,一件襯衣卻穿30年
    但是在我們國家,還有很多貧困地區,在這裡的孩子們上學都成了不敢想的夢。不過我國也有很多愛心人士,會向他們提供幫助,幫助這些孩子們完成求學的夢。我國就有一位院士,幾乎將自己全部積蓄都拿來資助孩子們了,而自己一件新衣服都不捨得買。
  • 一院士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為支援該校的貧困學生上學捐出一千萬
    近日,在華中科技大學的官網上有這麼一則消息:「我校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該助學金將自2020年起的5年中,每年向133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各資助6000元,年捐助金額80萬元。」具體消息內容如下:
  • 李建兵30年義務資助全國千餘名貧困失學兒童
    30年義務資助全國千餘名貧困失學兒童李建兵:孩子們心中的「好叔叔」李建兵生活照。前不久,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婦聯收到李建兵寄來的3000元捐款。縣婦聯有關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李建兵雖不是寧晉人,但對於很多寧晉的孩子來說,他是有名的「好人」。
  • 一件襯衣穿30年的「鋼鐵院士」夫婦捐資助學1000萬元
    7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談及捐資助學的初衷,崔崑院士曾經表示,是國家培養了自己,設立基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自己的初心。工資有一些結餘,就想捐出來,回饋社會。
  • 這位院士一件夾克穿三十年卻捐款千萬!15種語言版《你曾是少年》你...
    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14日拉開帷幕,將在全國範圍內持續開展至20日,以線上宣傳為重點,線上線下相結合,通過雲展覽、虛擬課堂、在線答題、網絡直播間等多種方式,發動企業、社會組織、群眾廣泛參與。9月15日後三天,我國大範圍雨水「上線」,北方降雨主要是在華北、東北地區;南方降雨則主要在西南地區到長江中下遊一帶。
  • 2017年以來 南昌累計資助貧困學生27325人次
    記者會上獲悉,2017年以來,南昌市共資助貧困學生27325人次,發放資助資金3012.07萬元。  2017以來累計發放貧苦學生資助資金3012.07萬元  據南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樊三寶介紹,南昌市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5年底4102元增至2020年底14134元,連續五年年均增幅28.6%,遠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 延安武警王鵬飛八年資助六名貧困學生上大學
    李承喜已經是王鵬飛8年來資助的第6名貧困學生。入伍8年來,王鵬飛省吃儉用累計捐款8萬多元,6名貧困學生全部考上了大學。王業成考入西北農林大學、吳榮磊考入延安大學、吳曉燕考入西安科技大學、李成繼和梅花蕊考入西安財經大學。李承喜今年參加高考,考上了延安大學。2009年3月經人介紹,貧困學生王業成成為王鵬飛的第一名資助對象。
  • 3000多位「山東哥哥」捐款395萬元幫助貧困學生
    原標題:3000多位「山東哥哥」捐款395萬元幫助貧困學生18年來,一段跨越千裡的特殊感情讓齊魯大地與雲貴高原連接在一起,牽線者就是「山東哥哥」。當隋剛在雲南播下一粒愛心的種子後,「山東哥哥」逐漸成了一個愛心群體,受捐者也將愛心傳遞了下去。
  • 教授夫婦八年捐資千萬助學
    從2020年開始,5年內每年向133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各資助6000元,年捐助金額80萬元。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其夫人朱慧楠教授,日前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從2013年至今,崔崑院士夫婦捐資助學已達1000萬元。這樣大額的捐贈,不冠名,不留影,婉拒媒體採訪。
  • 方城縣舉行2020年「希望工程 金秋圓夢」資助貧困大學生捐贈大會
    文圖:耿之本9月8日下午,由方城縣團委、關工委組織的2020「希望工程 金秋圓夢」資助貧困大學生捐贈儀式在方城縣第一高中會議中心盛大舉行。鄭州方城商會聯合方城駐鄭黨總支為全縣新考入大學的83名(含小史店鎮9人、清河鎮2人)家庭貧困學子送上每人2000元助學金。
  • 繼現場認捐貧困學生之後,天河這個神秘小區又有新行動
    11月7-8日,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簡稱恤孤助學會)聯合廣州天鑾小區30名經培訓的業主代表對信宜市72名受助貧困學生進行探訪活動。在今年仲夏夜慈善音樂會現場,該小區業主代表現場兜底捐助未獲認捐的31名貧困學生,共13.95萬元。
  • 教育部介紹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工作的有關情況
    、多元化的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的政策體系。隨著我國高等學校在校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中貧困家庭學生的人數迅速增加,原有的資助政策和措施已難以覆蓋和完全解決所有貧困家庭學生的問題。為進一步完善現行的資助政策,加大資助工作力度,在國務院領導同志的親自關心和推動下,我們借鑑國外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為保證國家助學貸款工作的順利進行,1999年先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瀋陽、西安、南京等八個城市進行了試點。
  • 95歲時「鋼鐵院士」崔坤又捐了助學金,展現了黨員的本色
    根據武漢晚報,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和他的妻子教授朱慧楠再次捐贈了400萬元給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設立「新生助學金」。。以前的捐款已經超過1000萬大關。  他把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但他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沒換過一件襯衫,他沒有計劃他的名字和利潤,工作人員到崔院士家辦理捐贈手續,沒有任何儀式,崔老特別指示「不要宣傳」。
  • 72歲的院士,把「膽」留在了武漢
    11月20日,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榮獲教學大師獎。獲獎時,張伯禮回憶起自己剛上任校長時,老母親叮囑他的這句話。 就在獲獎典禮上,張伯禮捐出所獲得的全部150萬元教學大師獎金,用於資助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