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夫婦八年捐資千萬助學

2021-01-21 瀟湘晨報

從2020年開始,5年內每年向133名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各資助6000元,年捐助金額80萬元。

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其夫人朱慧楠教授,日前向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

從2013年至今,崔崑院士夫婦捐資助學已達1000萬元。

這樣大額的捐贈,不冠名,不留影,婉拒媒體採訪。老人說:國家培育了自己,要回饋社會。「希望可以幫助學生們安心完成學業,不要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學習。」

一塊千錘百鍊的「特殊鋼」

崔崑1925年生於山東濟南。上初中時,家鄉為日寇鐵蹄淪陷,崔崑只得輟學在家,父親教他英語、數學,又請私塾先生教他語文。1940年,崔崑考上齊魯中學高中部,這是一所難得不受日本人控制的教會學校,任課老師大部分是齊魯大學教授或副教授。儘管生活艱苦,崔崑學習勤奮,第一學年各科成績居全校高中部第一。

崔父是燕京大學畢業生。崔崑高中畢業後,父親支持他離開淪陷區,去四川考大學。當時,他被三所名牌大學同時錄取,他選擇了西遷至四川樂山的武漢大學機械系。

大學畢業後,崔崑留校任教。後在國家調整中,武漢大學機械系併入新建立的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崔崑投入到華中工學院的創建中。1964年,崔崑帶領同事逐步建成裝備比較完整的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實驗室。1981年,他領導的華中工學院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專業成為全國高校該學科首批六個博士點之一。

崔崑先後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研製成十種新型模具鋼,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項,解決了許多生產難題。憑藉在金屬材料研究領域的傑出成就,1997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崔崑年逾七十時,學校希望他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他自學計算機,很快學會上網查資料、自己製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計算機指導學生等。80多歲後,崔崑不再承擔科研課題,但依然閒不住。他開始搜集資料,克服許多困難,於2012年完成著作《鋼的成分、組織與性能》。次年,該書上下冊陸續由科學出版社出版。至此,我國終於有一部全面系統的特殊鋼專著。

2019年1月,在「講好華中大故事」創意傳播大賽頒獎晚會上,崔崑通過視頻寄語華工師生們「為國多做貢獻」。他還告訴大家,「我寫的那本書出版五六年了,隨著時代的變化,我一直在進行補充更新。」目前,第二版已經出版。

熱心而又低調的「特殊鋼」

2013年,崔崑和夫人朱慧楠、女兒崔明玲共同捐資420萬元,在學校設立「勤奮勵志助學金」,額度每人8000元。捐款在2013年至2017年5年內完成。學校相關負責人解釋,以崔老師家裡的積蓄,一次性拿不出這麼多錢,崔老和家人就做了一個5年計劃。

作為教職員工,這樣大額的捐贈,在華科歷史上也是極為少見的。有人建議以崔崑夫婦二人的名字為這個助學金命名,被二老謝絕了。

2017年,此事才被公眾得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曾赴老人家中採訪,問及捐款動因,崔崑和夫人解釋,他們不講究吃、不講究穿,工資有一些結餘,就想捐出來,回饋社會。

2018年,崔崑夫婦又拿出180萬元,注入到「勤奮勵志助學金」。

今年7月3日,崔崑夫婦再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記者了解到,此次捐資同樣沒有儀式,連留影照片都沒有拍,老人認為,是國家培育了自己,設立基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我的初心。老人還叮囑「不要宣傳」。

朱慧楠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原化學系化學教研室最早的教師之一,曾擔任過理化系、化學系系主任。兩位教授在科研領域勤奮治學,在生活中十分勤儉。幾年前,人們才從媒體報導中得知,兩位老人多年來省吃儉用,崔院士一件襯衣曾穿了30年。

據了解,「勤奮勵志助學金」設立以來,已資助學校材料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家庭經濟困難且品學兼優的學生312人次,每人每年8000元。

許多受到資助的學生,從兩位教授身上感受的不僅是生活上的有力幫扶,更是精神上的激勵與鼓舞。

華中科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張建明來自內蒙古,是「勤奮勵志獎學金」的第一批獲得者。家庭貧困的他當時面對一年5000餘元的學費,望而卻步,險些想要輟學。

2013年那次評選的8000元獎學金,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領取助學金時,張建明主動向崔院士表示感謝。「崔老告訴我,我的困難並不是困難,學校會幫助解決。這讓我吃了定心丸,讓我有機會讀完大學。」而崔老叮囑的「好學上進」,也成為了他發奮求學的信條。後來,張建明考取了內蒙古選調生。

材料學院2016級本科畢業生楊飛說,崔崑院士和朱慧楠教授在生活上淡泊名利、廉潔自律的品格,在科研中嚴格嚴謹、不斷創新的科學作風令人敬仰,值得自己一生學習和追求。

崔崑夫婦捐資助學的事跡引發熱議:「材化俠侶,家國情懷」。受資助者表示感謝,更多人表達感動、致敬和深深祝福。

【來源:湖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95歲院士捐上千萬元助學,自己一件襯衣卻穿30多年
    他生活節儉,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據華中科技大學8日發布的消息,95歲的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95歲院士又拿400萬助學,累計捐上千萬元,一件襯衣卻穿30年...
    他被譽為「鋼鐵院士」81歲起筆著就特殊鋼百科全書(詳情見>>>)他生活節儉,甚至摳門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回報社會中科技大學8日發布的消息95歲的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位老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
  • 95歲院士一件襯衣穿30年,卻捐上千萬元助學,養生之道只有三個字
    卻捐出千萬元積蓄資助貧困學子;他95歲高齡與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又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金屬材料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崔崑!《禮記·中庸》引孔子語:「故大德……必得其壽。」
  • 九旬院士夫婦累計捐千萬
    崔崑夫婦在書房一起觀看早年演唱俄文歌曲的視頻。7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崔崑夫婦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整個捐資沒有儀式,留影照都沒有拍,老人專門叮囑「不要宣傳」。但消息還是於近日在校內傳開,再次感動了喻家山。
  • 一件襯衣穿30年的「鋼鐵院士」夫婦捐資助學1000萬元
    7月3日,華中科技大學95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學校教育發展基金會捐資400萬元設立「新生助學金」。至此,兩人在助學方面的捐資已達1000萬元。談及捐資助學的初衷,崔崑院士曾經表示,是國家培養了自己,設立基金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自己的初心。工資有一些結餘,就想捐出來,回饋社會。
  • 伍氏愛心助學團發展歷程
    在2017年第三屆伍氏愛心助學獎學金頒發大會上,伍尚佳接過助學團接力棒,擔任伍氏愛心助學團團長。助學團在他的帶領下不斷的發展壯大,制度日臻完善。設立了榮譽團長及宣傳部、監事部、財務部、後勤部等部門,助學團成員逐年遞增。從最初的2015年20多人,2016年79人,2017年120人,2018年170人,發展到2019年近230人。
  • 建行舉辦 「大埔助學」活動
    【深圳商報訊】(記者 吳玉函 通訊員 資蔚潤)建行日前在梅州市大埔縣張雲栽實驗小學舉辦第十屆「大埔助學」愛心捐助活動。大埔縣2016年高考上榜的97名貧困學生及家長參加了助學金發放儀式。 儀式上,大埔縣委常委、統戰部長羅偉純代表大埔縣委、縣人民政府向連續十年一直關心支持山區教育事業、熱心扶貧助學的深圳建行領導和全體員工們表示感謝。
  • 高善文3000萬捐資北大 以恩師名設獎學金!哪些大佬最熱心...
    高善文3000萬捐資北大,以恩師名設獎學金!哪些大佬最熱心?這些校友圈最多金 摘要 【刷屏!高善文3000萬捐資北大 以恩師名設獎學金!哪些大佬最熱心?這些校友圈最多金】攜校友捐贈北大3000萬,以恩師名字設立獎學金,優先鼓勵基礎學科研究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再次在金融圈刷屏!
  • 千萬愛心匯聚「微光海洋」 「體彩·新長城」助學情暖貧困學子
    中國體育彩票「微光海洋」公益平臺自上線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累計收穫愛心值超1000萬,成功解鎖「中國體育彩票·新長城助學基金」公益活動。近日,「新長城助學」公益活動相繼捐助雲南、天津等各省市優秀特困大學生,為學子送去溫暖,圓夢校園。
  • 她以導師夫婦名義,為母校捐資三百萬元
    11月24日,大連工業大學矽酸鹽1981級校友、深圳愛爾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公司總裁王鴻娟女士回訪母校,以導師王承遇教授夫婦名義,捐資三百萬元設立"王承遇-陶瑛獎教獎學金"。會見合影(左1王鴻娟校友,左2陶瑛教授,右2王承遇教授)
  • 「公益✖公益」 陽柳集團發起公益資助為潮汕學子愛心助學14載
    陽柳集團助學活動讓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臨近新學期開學,在今年疫情影響的特殊情況下,貧困青少年能否正常求學、健康成長,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每年這個時候,全國各地都掀起一股「愛心助學」風,各行業、各群體紛紛發動力量,為即將開學的學生們提供幫助與資助。
  • 【一對一愛心助學】暖冬2019大型公益活動「一對一愛心助學」招募愛心企業、個人,愛路漫漫十一載,你我一路共同行!
    2019年11月15日,2019「榮耀暖冬 愛滿渭南」愛心助學大型公益活動,線上啟動儀式正式開始。2019「榮耀暖冬 愛滿渭南」愛心助學大型公益活動,線上啟動儀式正式開始~感謝所有為此活動做出努力的志願者、愛心人士及媒體代表。自2009年至今,正因為有了這麼多愛心人士的參與,才使得貧困鄉村的孩子們溫暖過冬,有足夠的書籍閱讀!
  • 國信證券十年扶貧累計對疆捐資捐物2141萬元
    國信證券積極落實對口援疆策略,不僅對口幫扶喀什經濟開發區和塔縣、麥蓋提縣、英吉沙縣等3個國家級貧困縣,還從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文化扶貧等多方面,推動援疆扶貧工作開展,自2009年以來對疆累計捐資捐物達2141萬元。積極推介特色民族文化2017年,國信證券與新疆塔縣籤訂合作框架協議,結對幫扶塔縣。
  • 「博愛·張弓老酒慈善基金」扶貧助學活動持續開展
    8月9日,「博愛·張弓老酒慈善基金」扶貧助學活動持續開展,今天是活動第二站,對寧陵縣華堡鎮大趙莊村兩戶貧困學生家庭進行救助(困難家庭線索均由寧陵縣扶貧辦提供)。博愛聯合會會長杜全,中國釀酒大師、張弓老酒酒業總工程師、寧陵慈善總會副會長孫西玉,寧陵縣華堡鎮黨委書記趙亞及眾多志願者參加了本次扶貧助學活動。
  • 旅澳鄉賢施志伴、施金雅伉儷 捐資600萬元建設龍湖埔頭文化廣場
    10月1日,龍湖鎮埔頭村舉行文化廣場捐贈儀式,旅澳鄉賢施志伴、施金雅伉儷情系桑梓、心繫家鄉,捐資晉江鄉賢澳門福建同鄉總會副會長 澳門晉江同鄉會候任理事長施志伴:文化廣場的建設是埔頭村響應國家號召,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今天的廣場落成是我回饋家鄉一點應盡的義務,也是回報家鄉父老鄉親對我及全家人的厚愛長期以來,施志伴、施金雅伉儷關心支持家鄉各項公益事業,早年就積極捐資推動各項公共設施建設
  • 李嘉誠基金會捐資支持的2名科學家均獲諾貝爾獎
    Doudna),均曾受惠李嘉誠基金會的捐資。他是亞伯達大學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系教授,同時是「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Li Ka Shing Applied Virology Institute)的總監。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在河南捐資建"希望小學"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在河南捐資建
  • 埃默裡大學突然開除華裔遺傳學家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並要求30...
    美國埃默裡大學突然關閉了遺傳學家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的實驗室。當地時間5月23日,埃默裡大學發表聲明稱,「李曉江和李世華教授夫婦沒有充分公開外國研究資金的來源以及他們為中國研究機構和大學所做的工作的範圍,因此決定關閉其所在實驗室。」
  • 李嘉誠基金會捐資支持的2名科學家均獲諾貝爾獎!
    其中,醫學獎、化學獎兩個獎項的兩名得主——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總監霍頓(Michael Houghton)及美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李嘉誠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講座教授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均曾受惠李嘉誠基金會的捐資。
  • 同濟的「居裡夫婦」--記羅小平、寧琴教授(圖)
    同濟的「居裡夫婦」--記羅小平、寧琴教授(圖)  夫婦同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且在各自專業領域均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這在我國科學界十分罕見。  同濟人自豪地稱他們是本院的「居裡夫婦」。一談起自己的開門弟子,羅小平的導師———同濟醫院兒科劉皖君教授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愛:「羅小平悟性相當好,看一眼就會,點一下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