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的「居裡夫婦」--記羅小平、寧琴教授(圖)

2020-11-26 搜狐網
同濟的「居裡夫婦」--記羅小平、寧琴教授(圖)

NEWS.SOHU.COM  2004年06月23日05:39  來源:荊楚在線-湖北日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湖北日報記者盧平川 胡蔓 通訊員蔡敏
  1994年,為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國家專門設立「總理基金」即現在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今年,是該基金實施10周年。

  據統計,10年來國家共受理中青年學者申請5489人次。經過「優中選優」,僅有1174名獲得資助。

  在這些傑出青年科學家中,有4對夫妻。其中,有一對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他們的名字叫羅小平、寧琴。

  羅小平,39歲,中共黨員,華中科技大學特聘教授、同濟醫學院遺傳代謝病診斷中心主任、同濟醫院兒科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兒科學領域的首位獲得者。

  寧琴,38歲,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感染免疫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傳染病學領域的首位獲得者。

  夫婦同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且在各自專業領域均取得國際領先的成果,這在我國科學界十分罕見。

  同濟人自豪地稱他們是本院的「居裡夫婦」。一談起自己的開門弟子,羅小平的導師———同濟醫院兒科劉皖君教授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愛:「羅小平悟性相當好,看一眼就會,點一下就通。」

  1985年至1988年,羅小平在同濟醫院讀研究生,獨立開展了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方面的研究,成果於1989年在《中華兒科雜誌》上發表。劉皖君教授的老師———我國兒科老前輩吳仕孝教授看後說:「我正準備將這個課題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沒想到已經有人完成了。」

  研究生畢業後,羅小平在同濟醫院從事兒科臨床科研教學工作,很快嶄露頭角。1992年,年僅28歲的羅小平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嬌小的寧琴十分聰明。1980年,她僅14歲,就考上同濟醫科大學。

  1987年夏天,寧琴以出色的成績考上同濟醫大碩士研究生,報考的專業是兒科學,導師是王慕逖教授———劉皖君教授的丈夫。「一對老夫妻帶一對小夫妻,這不太好。」劉皖君建議寧琴改換專業。

  當時,我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較高,人群中肝炎病毒攜帶者達10%左右,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質量。面對這一情況,寧琴決定將「肝炎病毒感染及流行病學研究」作為主攻方向。

  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在導師董永綏教授的指導下,寧琴發表了9篇論文,並獲省科技成果二等獎。

  回首往事,寧琴說:「對於改換專業,我現在覺得很幸運,因為我在事業上更獨立。」

  儘管研究方向不一樣,但這對年輕夫婦擁有共同的志向:將科研與臨床結合起來。從國內臨床尚未攻克的重大疾病中選擇課題,把研究成果用於臨床,直接為病人服務。二1994年初,帶著一系列在國內臨床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夫妻倆赴加拿大深造。羅小平先後以訪問科學家、博士後、研究員身份,在多倫多大學兒童醫院從事研究工作,主攻方向為「遺傳代謝性疾病和新生兒疾病」;寧琴在多倫多大學附屬多倫多總醫院、加拿大消化學會主席GaryLevy教授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主攻方向為「病毒性肝炎的發病機理」。

  在近7年時間裡,羅小平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取得了令國外同行矚目的成果。

  寧琴先後主持、參加了多個重大科研項目,在國際權威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她的「鼠肝炎病毒2型核心蛋白基因序列研究」成果還被錄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基因文庫。

  在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後,2000年初,他們再度審視人生方向:是回國,還是留在加拿大?

  在加拿大,他們可以選擇繼續從事基礎研究,成立自己的研究室;或重新考醫師執照,做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或到大型公司做研究和開發等。但是,這幾條路,與他們「致力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志向相去甚遠。

  彷徨之際,他們又聽到了母校的召喚。在加拿大期間,同濟醫院的領導和老師一直關注著他們。逢年過節,他們都會收到同濟醫院人事處寄去的賀年卡,同濟醫學院和同濟醫院的領導都曾給他們去信,表示隨時歡迎他們回國。

  2000年9月,帶著拳拳報國心,這對夫婦告別了國外優越的生活環境,回到同濟醫院。三回國前夕,同濟醫院已把羅小平晉升為教授———人尚在國外,職稱問題就解決了,這在該院還是首次。

  兩人回國不久,正逢2001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課題申報,同濟醫院將羅小平的材料上報,順利地通過評審和答辯,獲得國家重大資助。

  在國家自然基金和衛生部重點基金的支持下,羅小平帶領的研究組在國內率先建立了應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診斷遺傳代謝病的方法,結束了以往我國診斷此類疾病長期依賴國外的歷史,所用技術可較準確地診斷200多種遺傳代謝病。隨後,成立了全國性遺傳代謝病高危篩查診斷協作網絡,網絡工作的開展對我國降低出生缺陷,推行優生優育具有重要意義。他在新生兒肺發育生物學和肺損傷機制與防治、兒童內分泌學等領域,也進行了大量前沿工作。

  2002年,寧琴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她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小鼠暴發性病毒性肝炎模型,為研究重症病毒性肝炎提供了重要技術平臺。寧琴還在國內外最早提出「纖維介素基因與暴發性病毒性肝炎的關係」的觀點,為肝炎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去年,她和華中科大物理系姚凱倫教授成立聯合攻關組,將納米技術運用於B肝病毒和C肝病毒的檢測。目前,該課題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的方法將比目前最先進的檢測方法敏感1000倍。這對早期發現肝炎有重要意義。

  在回國3年半時間裡,在完成常規臨床、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同時,羅小平主持、參與了8個國家級基金項目的研究,寧琴主持、參與了10個國家級基金項目的研究。他們還共同在國際權威期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申報4項發明專利。憑著一項項令人矚目的成果,羅小平、寧琴都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奠定了舉足輕重的學術地位。羅小平現任亞太兒童內分泌學會理事,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兼職教授,中華圍產醫學會常委等;寧琴現任美國肝病協會國際會員、亞洲肝病協會會員等。四「他人長得帥,思路敏捷、做事大氣,跟他在一起感覺很踏實。在我不開心的時候,他常常一兩句話就讓我喜笑顏開。在科研方面,他屬於那種方向感很強的類型,善於歸納,能夠迅速找到問題的癥結。」

  當著許多人的面,寧琴對羅小平這樣評價,且自信地說:「我在科研上的方向感也很好。」

  羅小平對妻子的評價是:「她事業心很強,做事有條有理。在科研方面的特點是,她對前沿問題高度敏感,雷厲風行而且十分細緻。」

  去年上半年,非典肆虐,長期與冠狀病毒打交道的寧琴馬上想到「該為這項研究做點什麼。」

  從事非典研究,需要建立動物模型。如何建立?寧琴感到棘手。

  去年5月的一天,正當寧琴在實驗室冥思苦想時,羅小平走了進來。寧琴告訴羅小平:眼下,我需要尋求一種方法,讓小鼠感染SARS相關冠狀病毒,而這種感染途徑又必須與人體感染非典的途徑相似。

  可供選擇的方法有3種:從小鼠的鼻子滴入病毒;讓小鼠吸入病毒;從氣管內注入病毒。「用第三種方法可能最好。」有多年肺損傷研究經驗的羅小平脫口而出。不到20分鐘,助手將一切準備就緒,病毒通過暴露的氣管緩緩注入6隻小鼠。4天後,小鼠全部死亡。解剖發現,其病理學改變與非典患者極其相似。

  在相互啟發和反覆試驗後,我國首個非典相關冠狀病毒小鼠模型建立了。該模型的建立,為攻克非典病毒找到了研究載體。他們共同申報的教育部和科技部「973」攻關項目獲得資助。

  上世紀80年代,有一首著名的詩《致橡樹》,女詩人寫道「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在同濟醫院,寧琴和羅小平相互欣賞、比翼雙飛,再現了詩中的意境。






相關焦點

  • 歌禮製藥-B(01672)ASC09複方片和利託那韋獲武漢同濟醫院倫理委員...
    公告 歌禮製藥-B(01672)ASC09複方片和利託那韋獲武漢同濟醫院倫理委員會批准開展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研究 2020年2月5日 17:32:13 查看PDF原文 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歌禮製藥-B(01672)公布,該公司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開展科研合作。
  • 居裡夫婦是怎樣發現鐳元素的?
    居裡夫婦決心探索這其中的秘密,他們選擇鈾射線為科研項目,以發現鈾瀝青礦裡所含有的強烈放射性的新元素。他們首先發現了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為了紀念祖國波蘭,居裡夫人把它命名為釙;之後他們又發現了放射性更強的鐳,並決心把鐳提煉出來。
  • 扒一扒諾貝爾獎史上的「夫妻檔」:除了居裡夫婦,還有4對
    要說夫妻二人一起得諾獎,很多人會首先想到居裡夫婦。1903年,瑪麗·居裡和丈夫皮埃爾·居裡因證實鐳的存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百多年來,這段伉儷情緣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開掛的人生不足為奇,但夫妻倆同時開掛還是挺稀罕。誰知扒一扒諾獎史,除了居裡夫婦,居然還有4對CP一起得過諾獎!
  • 錢三強何澤慧,為何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婦」?
    「三錢」之中,有一對科學家夫婦,錢三強與夫人何澤慧。他們還有一個稱呼,「中國的居裡夫婦」。而這個稱呼,最早出出自法國媒體。1947年初,錢三強、何澤慧夫婦正式發表論文,證實了鈾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的存在。這一發現一經公布,立刻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的轟動。約裡奧居裡先生稱「這是二戰後物理學上一項有意義的工作」,媒體則熱烈地稱呼他們是「中國的居裡夫婦」。
  • 他們是中國的居裡夫婦,攜手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為人非常低調!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他們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婦」,在二戰的炮聲隆隆中相知相許,像居裡夫婦那樣,成為科學道路上前行夥伴。 他們共同發現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攜手研製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展現了「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偉大情懷。 這對伉儷就是國之脊梁——錢三強、何澤慧。
  • 武漢同濟醫院用責任與堅守書寫醫者使命
    他們中,還有科學防護的「逆行戰士」、湖北省醫療專業組組長趙建平教授;有首批支援金銀潭醫院、經歷過感染又重返崗位的鐘強教授;有曾經參與抗擊「非典」,如今又主動要求前往發熱門診的胡娜護士長;有主動請纓前往急診一線如今正在恢復期的醫生陸俊;有休假前重返科室的醫生;有取消婚禮,投入到緊張疫情抗擊工作中的護士;有「封城」最後時刻,在高速路口遞出孩子火速返崗的急診科夫婦
  • 武漢同濟醫院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根據包括同濟醫院在內的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診治的第一批患者的第一手資料,第一時間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快速指南》。  【解說】1月22日,武漢同濟醫院舉行媒體見面會,感染科主任寧琴、呼吸科主任趙建平、急診科ICU主任李樹生接受記者採訪。  【解說】據了解,經過病毒序列比對分析,推測新型冠狀病毒病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
  • 居裡夫婦:諾貝爾獎歷史上的夫妻檔—新聞—科學網
    ①居裡夫婦在實驗室 ②居裡夫婦紀念郵票 ③居裡夫人與「鐳」 1898年12月21日,居裡夫婦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 一提起居裡夫人(Marie Curie),給後人的印象有兩個。 1879年,已是一個孩子母親的居裡夫人正在為她的博士論文尋找題目。經皮埃爾(Pierre Curie)的啟發,居裡夫人選擇了鈾射線作為研究方向。當時她自己也沒想到這意味著數年的艱辛與勞作,也意味著巨大的成功與掌聲。居裡夫人收集了很多鈾礦石,並逐一對於它們的放射性進行了檢測。當她檢驗到一種瀝青鈾礦和一種銅鈾雲母礦時,發現它們的放射性強度要比根據其中鈾的含量所預算的放射性強度大得多。
  • 貝克勒爾發現了鈾的放射性,居裡夫婦發現了釙和鐳,三人同獲諾獎
    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的論文引起了居裡夫婦極大的興趣。1897年,居裡夫人根據丈夫實驗物理學家巴黎大學教授皮埃爾·居裡的建議,選擇放射性這一新課題做博士論文。她開始只是重複貝克勒爾的鈾鹽輻射實驗,她在測量方法上作了重大改進,選擇居裡兄弟發明的石英晶體壓電秤,代替了貝克勒爾的驗電器。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1894年的一天,瑪麗·居裡應邀去弗利堡大學的一位教授家去玩,在這位教授家她結識年輕人皮埃爾·居裡,自此次見面到今後的科學工作中,他們的感情一直處於升華中。1895年皮埃爾·居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物理學教授。同年皮埃爾·居裡與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結婚。
  • 還有大家熟知的居裡夫婦
    還有大家熟知的居裡夫婦,當然他們獲得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02五月15日皮埃爾·居裡(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 — 1906年4月19日),他發現了壓電現象。1898年,居裡夫婦共同發現放射性元素(Po,84)和鐳(Ra,88);190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連結: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895年皮埃爾·居裡和瑪麗·居裡結婚後,轉而和她一起研究放射性,發現了釙和鐳兩種元素。1903年他們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史上最危險論文——記偉大的科學家居裡夫人
    1891年居裡去法國留學,在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依然保持著優異的學習成績。1894年,與學校講師皮埃爾·居裡結識,締造了一對科學伉儷的傳世佳話,1898年,居裡夫婦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質》的論文,發現了一種全新的化學元素,並以自己深愛的祖國波蘭的名字構造新元素的名稱——釙(polonium),也是目前最毒的物質之一。
  • 元素大爆炸|瑪麗·居裡
    1898年,居裡夫婦對這種現象提出了一個邏輯的推斷: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裡夫人公布了這種新物質存在的設想。在此之後的幾年中,居裡夫婦不斷地提煉瀝青鈾礦石中的放射成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分離出了氯化鐳並發現了兩種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
  • 居裡夫人為什麼不是法國科學院院士?
    但由於大部分院士反對居裡夫人當選,投票沒有達到法定數額,居裡夫人遺憾落選。從此,居裡夫人再也沒有參選院士——法國科學院就這樣將自己最優秀的科學家拒之門外! 皮埃爾.居裡出生於1859年,瑪麗亞生於1867年。1897年底瑪麗亞開始做博士論文,導師是索邦(巴黎大學一部)的李普曼,但瑪麗亞是到皮埃爾的實驗室做實驗,他們很快演化成了夫妻間的合作,在幾個月之內就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四:中子發現了,這卻是居裡夫婦的傷心事
    波特還不是最遺憾的,最遺憾的是大居裡夫婦。,他家也才總共六個人,平均一人一次,老居裡夫婦就不用說了,尤其是居裡夫人,自個就獲了兩次,大居裡夫婦也得過,小女兒倒是沒有獲獎,可小女婿也得了,不過小女婿不是科學家,人家得的是和平獎。
  • 探路新中國近代物理研究,「中國居裡夫婦」名不虛傳
    經過一個多月的海上顛簸,錢三強夫婦在1948年6月10日抵達上海。沒想到,登岸當天,他們就遇到了麻煩。過海關的時候,錢氏夫婦的行李竟然被全部扣留了。錢三強立刻去和海關方面理論,他說:「我們沒有帶任何違禁物品,為什麼要扣留我們的行李?」海關人員回答道:「這是執行命令,我們無權檢查」。原來,扣留行李的,既不是海關,也不是國民政府,而是美國暗中作祟。
  • 探索粒子世界,查德威克發現中子得諾獎,居裡夫婦錯失良機!
    約裡奧居裡夫婦做實驗,發現了一股中性的射線。打進石蠟以後,不但沒有被石蠟吸收,反而加強了,他們當時沒覺得這是多麼奇怪的事兒,他們覺得這是康普頓效應。所謂康普頓效應,就是X射線被金屬晶格散射的一種現象,按理說散射的X射線應該跟入社的X射線頻率相同。
  • 居裡夫人不是僅靠苦幹而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
    居裡夫人發現放射性釙和鐳元素的故事,開始於1895年的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當時,50歲的物理學教授倫琴發現了一種前所未知的新射線——X射線。這個發現,揭開了新物理學的序幕。也吸引了很多人跟隨著他的腳步,開始探索過去不為人知的射線。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幸運兒,就是法國巴黎工藝學校的物理學教授貝克勒爾,他於1896年發現含有鈾元素的礦物,能發射出與X射線類似的穿透力很強的射線。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四:中子發現了,這卻是居裡夫婦的傷心往事
    要說諾貝爾獎家族,居裡家是不可超越的巔峰,別人家最多父子倆獲獎,象兩輩子跟電子較勁的湯姆孫父子,還有玻爾父子,人家居裡家是六人次獲獎,他家也才總共六個人,平均一人一次,老居裡夫婦就不用說了,尤其是居裡夫人,自個就獲了兩次,大居裡夫婦也得過,小女兒倒是沒有獲獎,可小女婿也得了,不過小女婿不是科學家,人家得的是和平獎。
  • 他們是中國版「居裡夫婦」,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的「居裡夫婦」,這個稱呼是國際科學界公認的,因為他們跟居裡夫人一樣,也為人類科學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跟居裡夫人家庭挺有淵源。這是一張1946年拍攝於法國巴黎的結婚照。照片上英俊瀟灑的新郎官名叫錢三強,他身邊的新娘名叫何澤慧。正是這兩位被稱為中國版的「居裡夫婦」。在錢三強夫婦的婚禮現場,就能看出他們跟居裡家族的淵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