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大連工業大學矽酸鹽1981級校友、深圳愛爾創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公司總裁王鴻娟女士回訪母校,以導師王承遇教授夫婦名義,捐資三百萬元設立"王承遇-陶瑛獎教獎學金"。校長芮小苗、副校長王秀山在學校貴賓室歡迎王鴻娟校友重回母校,並出席"王承遇-陶瑛獎教獎學金"籤約儀式。
會見合影(左1王鴻娟校友,左2陶瑛教授,右2王承遇教授)
王承遇教授從事玻璃及非晶態材料教學和科研工作50餘年,在離子擴散、離子注入、玻璃風化、脫色、玻璃表面處理、自潔淨玻璃方面作了創造性的研究工作。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輕工業部重大科技成果獎等多項獎項。1997年,王承遇教授被評為中國輕工總會高校矽酸鹽材料專業學科帶頭人,1986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0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陶瑛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碩士生導師。主持輕工業部輕瓶成分優化設計、遼寧省熔巖泡沫玻璃、彩色礦渣微晶玻璃等項目,均經鑑定。熱敏變色玻璃器皿獲中國輕工業新產品二等獎、遼寧省發明創造二等獎,編寫教材獲國家教委教材獎。此外還獲大連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大連市學術著作一、二等獎。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20餘篇,出版專著6本。先後擔任國家輕工業部教材編委會委員、中國日用玻璃協會理事、《矽酸鹽辭典》編委會委員、遼寧省矽酸鹽學會玻璃專業委員會委員。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還擔任國際玻璃科學技術會議組織委員會主席和會段主席。在美國Taxas州大學ElPaso分校、臺灣科技大學講學。199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王鴻娟校友在籤約儀式上表達了對母校恩師的感恩之情。時隔三十五年,王鴻娟還能憶起陶瑛教授曾要求她在稿紙上一筆一划的記錄實驗數據的情景,她依然記得王承遇老師指導自己的論文題目:平板玻璃斷裂過程的研究,用高速攝影的方法研究了垂直引上窗玻璃物理鋼化玻璃和化學鋼化玻璃在衝擊負荷下斷裂的形態及裂紋的擴展,並在論文指導過程中給予她的幫助和支持。她表示,兩位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度的育人責任感對自己助益甚深,至今感懷。她希望通過獎教獎學金的設立回饋恩師、回饋母校,同時鼓勵更多的工大人投入到科技創新中,感召更多的校友投身學校的教育事業發展中。
籤約儀式現場
王承遇教授作為獎教獎學金的設立者和發起者在儀式上發言。他感謝王鴻娟校友的赤誠之心,能夠在功成名就之時依然心懷老師和母校,感謝學校對科研創新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感謝學校各部門對推動獎教獎學金設立所作出的努力。王承遇教授對學校近些年來取得的進步表示欣喜,他介紹了自己近期的科研方向和展望。王承遇教授對獎教獎學金的設立提出了設想和建議,希望通過此番設立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師資建設和科技創新等方面起到助益。
副校長王秀山與王鴻娟校友籤訂獎教獎學金設立協議
副校長王秀山代表學校與王鴻娟校友籤訂獎教獎學金設立協議。王秀山在儀式上表示,校友是每個工大人共同的身份,他代表學校向王鴻娟校友為母校做出的貢獻致以敬意。他同時對王承遇、陶瑛兩位教授雖已耄耋之年,仍心系科研工作表示敬佩。王秀山指出,學校會將此次獎教獎學金的設立工作做好做實,不辜負校友及老教授對學校寄予的期望。
校長芮小苗為王鴻娟校友頒發捐贈證書
籤約儀式上,校長芮小苗為王鴻娟校友頒發捐贈證書。芮小苗在談話中指出,今天是值得被工大歷史銘記的一天,王鴻娟校友能夠惦念老師的栽培之恩,身體力行回饋老師和母校,這種拳拳愛校之心令人動容。王鴻娟校友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了全球領先的驕人成績,為國家為行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是母校的自豪,是工大人的表率。芮小苗在發言中介紹了學校近年來取得的成績,歡迎校友常回母校。
歡迎關注"大連工業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素材來源:大連工業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