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12月6日,成都市郫都區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省市區各級政府迅速組織,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全面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核酸檢測、現場管控等工作。

12月8日,成都市又公布新增3例確診病例活動的軌跡,由於確診患者趙某的活動軌跡牽涉多家酒吧、電影院等公眾場所,「成都確診病例孫女」詞條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個人基本信息被公之於眾,引發廣泛關注。不僅如此,其中一張為「四川成都新冠確診患者、20歲女子趙某身穿白色上衣,坐在車內」的照片(實際上並非確診患者趙某),被廣泛發布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發布該照片時都配以了調侃或侮辱性質的評論。

自郫都區有確診病例以後,一時間網絡上「成都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實施封城」、「成都確診女孩朋友圈截圖」等謠言四起,使得本就因為疫情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們,更加恐慌焦慮。

回想2020年年初,因聽信「動物會傳播新冠病毒」謠言有人從高樓拋下自己的寵物,「網購雞用雙黃連」,甚至連雙黃蓮蓉月餅都被搶購一空等等鬧劇,不難發現在面對新冠疫情這種突發的大型公眾衛生事件時,人們常因處於應激狀態產生一系列非理性行為,聽信一些來源不明的信息,加劇焦慮恐慌心理,出現惡性循環。

新冠病毒的高威脅性和不可控性導致民眾擔心自己被感染的恐慌迅速升高,引起了一系列高應激下過激行為反應。

在心理學中,應激(stress)是指在個體層面上原有身心內穩態受到衝擊,引發一系列生理與心理非特異性反應,往往伴隨高度緊張與焦慮等行為特徵。在應激條件下個體的心理生理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在面對應激事件時,機體交感神經系統首先做出快速響應,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發熱,出汗等狀態。這一狀態持續時間較短,通常是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

在生理反應之後,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心理層面的反應,個體通常處於高警覺狀態,出現對刺激的過度反應,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短時間的適度應激反應可以提高機體免疫,減小外界傷害,但是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下,反而會影響甚至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導致應激障礙。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安全感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人們總是嘗試通過各種方式減緩不安,獲得安全感。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突發的新型傳染疾病,其病理、病源體、傳染性等的確定都還需要大量的研究,嚴重威脅了人的生命健康,在這樣的形勢下,個體感覺自身可能被侵害,安全感受到嚴重威脅,進而產生緊張、焦慮、沮喪、不安等系列情緒反應,常處於心理應激狀態。

很多人就表現非理性行為,如每日無數次消毒;在家也時刻帶著口罩;見人就躲,心生懷疑,不信任;身體稍有不適便懷疑被感染,不停測體溫等,這些過度的應激反應導致的應激障礙使民眾心理不安全感加劇,恐慌感受升級,妨礙個體準確地認識、分析和考察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過度敏感和多疑,從而影響自己對疫情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控和網絡信息的真偽判斷。很多謠言就是利用這一點,對不實信息進行散播。

謠言是指一些未經證實卻被廣為傳播的信息,其內容具有不確定性並同時暗示環境中可能存在潛在的威脅,加劇人們對環境的警覺。謠言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最典型的心理機制有以下幾種:

1. 尋找事情的合理解釋

謠言有時能為周圍環境中令人費解的現象提供更廣泛的解釋,從而在使周圍世界變得可理解的過程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有時傳播謠言的動機只是為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合理」解釋,繼而假定他人有某種行為,這種心理稱為互補投射。從自身經驗出發的習慣,也是造謠且信謠群體的重要特質。

2. 釋放壓力

謠言能夠提供一種排解緊張情緒的口頭髮洩途徑。它們通常能為這些情緒的存在做辯解,而如果直接面對這些情緒,當事者也許難以接受,受傳者在聽到某一無法接受的消息時,需要有一個排解的出口,否則便無法承受心理壓力。所以,「謠言總是在表現人們的恐懼、希望和期待,這些感情又希望有別人分擔」。

3. 洩憤

此次疫情給成都大部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不滿情緒,得不到有效的排解與疏導,一旦碰到合適的導火索,便會發洩出來,例如此次確診女孩趙某遭到網絡人肉搜索。

4. 尋求滿足

溝通是人類交往的基本構成,也是社會心理形成的基礎。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信息的溝通與交換,誰能在這個過程中佔據主動,誰就可能在人際關係中獲利。從新聞角度看,謠言一方面可以牽動大家敏感的神經,另一方面因其模糊性特點更能吸引大家的關注和好奇。在這種情景下,人們傳播謠言可以獲得一種人際溝通的滿足感。卡普費雷曾把謠言的溝通與說服功能概況為人際交往功能,因為謠言既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又是說服別人的催化劑。

在疫情的擴散過程中,謠言迅速傳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恐慌是謠言傳播的心理機制之一

面對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人們在不同程度上產生了緊張、焦慮、無助等心理反應,進一步可能演變為哄搶等非理性行為,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恐慌」。

《心理學辭典》中指出:恐慌是在個體的社會生活或生存受到威脅的情境下產生的情緒反應,它是以想像的或實際的危險源泉為目標的。 由此可見,恐慌情緒是人的基本情緒反應,是人們在面對危險事件時的本能反應。但是謠言和受眾恐慌心理相互聯繫,謠言會讓受眾產生恐慌心理,相反,傳播者也會利用受眾恐慌心理髮布謠言信息。

從謠言信息的傳播特徵和社會情境來看,謠言引發受眾恐慌心理的個體影響因素不僅包括受眾自身的性別、年齡、知識層次,而且謠言引發恐慌與謠言本身的信息特徵有著密切的聯繫,如謠言信息的模糊性、技術性語言運用等;除此之外,受眾對謠言的認知情況、群體環境也會對其自身產生恐慌心理具體一定影響。

2

從眾心理

所謂從眾是在群體壓力下,個體自覺、不自覺地以某種群體規範或多數人的意見為準則,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的現象。這種從眾心理可能會使一個極小的事件在很短時間內聚集起成千上萬人,從而聚集起巨大的社會能量。此次成都確診女孩被網絡人肉搜索事件中,許多人並沒有多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而是人云亦云,因為大多人的行為而改變了自己對事件的判斷。

03

好奇心理

心理學家將好奇心定義為個體對新異刺激的探究反應。在突發性公共事件中,如果公眾無法通過權威渠道獲得值得信賴的消息,他們就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轉而尋找小道消息,這便為謠言的傳播提供了空間。

04

自我保護本能

突發公共事件由於事關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往往會激發人們自我保護的本能,並引發對信息的渴望。一旦大眾傳媒缺位,人們往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並立即做出應對準備,以此來尋求自我保護的實現。在地震、颱風、疫情等危機事件所引發的謠言傳播中,受眾認為這樣的消息對自己沒有多大影響,但常會出於自我保護的動機,通過求證他人而被謠言傳播中的信息所說服並產生相應的行為。

在信息化時代,每個人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傳播者。面對鋪天蓋地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信息,其中不乏有誇大、偏差言論,致使謠言遍地。

人們面對大量「查無實據」的信息,通常不經思考便把不當信息或謠言傳播給他人,甚至根據自己的理解將信息重新編排改寫後繼續傳播,加之手機、網際網路的便捷性,短時間內,各種錯誤信息快速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本就對民眾的身心造成了較大影響,謠言四處傳播以及心理恐慌的形成會進一步加劇疫情帶來的危害,使危機事件進一步升級。因此,在面對疫情捲土重來,謠言四起的情況下,恢復可控感和安全感是應對恐慌最有效的舉措。這就需要我們做到:

1

關注權威科學信息

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鬥中,政府是具有權威信息的主要來源,實時發布,全程透明可信。作為普通百姓,我們只需要關注權威科學信息。對於隻字片語,來源不明的信息不閱讀,不相信,不傳播。作為媒體、自媒體不要根據主觀臆斷和被自己的焦慮、恐慌情緒推動去傳播不確實的消息,謠言止於智者,事實才是智慧。

2

做好防護,我們就是安全的

病毒需要途徑來傳播,比如血液、糞便、飛沫和塵埃等。這次的冠狀病毒可以證實的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同時,它需要入口來侵入人體,比如呼吸道、眼睛黏膜。因此我們需要戴好口罩,相信科學,減少出門,減少聚集,不恐慌、不鬆懈。做好疫情防控、配合疫情檢測。

3

調整心態,迎戰危機

事情不會一直這樣,一切都會好轉,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過程,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步驟,2003年非典,2012年中東呼吸症候群,2014年的伊波拉,最初都是來勢洶洶,然而最終都銷聲匿跡。科學是一直進步的,社會的文明程度、人民的素質,政府的行政能力也一樣。面對這次的疫情,我們只會更加從容、有更多辦法、有更強的戰鬥力。隨著時間流逝,或早或晚,病毒會被擊敗。

4

及時給予、獲取心理支持

當人們遭遇困難、壓力和恐慌時,更需要親密關係的支持和滋養。通過各種方式,尤其是遠程網絡的方式,加強和家人,親朋好友的聯繫,對身邊的人給與積極主動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們生活在親善友愛的社會環境中,既能疏導負面情緒,也能通過積極的情緒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增強抗擊疾病的能力。

5

遵守規章制度

嚴格遵守與執行學校在疫情期間實施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這是每一個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基本素養。這既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相關焦點

  • 疫情面前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別在謠言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更有「不法份子」利用了民眾的無知和恐慌來為自己的流量獲利,製造商機。尤其是最近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所以我今天必須得寫一篇和謠言相關的文章。有人問我,好端端的,為什麼有人會造謠呢?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尤其是在現在疫情如此複雜的情況之下,人性的弱點從未如此生動。我親眼看著一個群裡:「隔壁村被隔離了一個人」,傳到下一個群變成了:「隔壁村有得武漢肺炎的!」,再傳到下一個群,變成了:「隔壁村整個村都感染了!
  • 豆瓣9.1,這本書帶你看懂疫情下的謠言、恐慌與真相
    雖然國內疫情高峰已經過去,但這不代表疫情已經遠離了我們。這本書太適合現在閱讀了!而小編恰恰覺得,剛剛經歷過疫情的我們,更能從這本文學經典中讀到反思和力量!而《鼠疫》之所以歷經73年至今暢銷不衰,正是因為它講透了疫情下的謠言、恐慌與真相!
  • 疫情期間,要防止自己發的、轉的內容是謠言
    可能有的朋友說了,我怎麼會發謠言呢?實際情況是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因為發疫情謠言被抓了。。。。。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並非主觀要造謠,而是把自己聽說的,在微信中看到的發了出去,結果成謠言了。一、為了戰勝疫情,官方是認真的有朋友說了就幾句話有啥大不了的,還謠言?如果正常時期幾句無關厲害的話確實沒啥。
  • 撕拉疫情防控標語 製造涉疫情謠言……濟寧依法嚴懲涉疫情防控違法...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濟寧市各級公安機關重拳出擊,依法嚴懲涉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及時查處了一批涉疫情違法犯罪案件,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1、梁山公安依法處置一起疫情期間違法犯罪行為1月30日下午,梁山縣公安局小安山派出所接到報警稱:在小安山鎮水屯村疫情防控點,有人酒後辱罵工作人員並撕拉疫情防控宣傳標語。接到報警後,小安山派出所迅速出警趕赴現場。通過第一時間查證,梁山縣公安局小安山派出所依法對違法行為人楊某予以行政拘留10日。
  • 別信!關於北京疫情,這些都是謠言
    來源:中國新聞社近日,北京市連續暴發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 隨之而來的 也出現了關於北京疫情的謠言 北京育民小學學生確診?謠言!網傳「育民小學某家長是無症狀感染者,並傳染給了孩子。」@北京稻香村 發微博稱,鄭重聲明,自北京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北京稻香村積極響應相關政策號召,組織公司各部門、各門店做好防禦和保供工作,疫情防控周密細緻。請廣大網友從官方權威渠道獲取信息,不傳謠、不信謠。 北京稻香村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依法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 編造發布疫情謠言,七星關又有人被罰款
    為響應國家關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措施,全國各地人民選擇留守在家,不拜年,不串門,時刻關注疫情的情況,注意自身健康預防。然而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將各處收集到的「消息」或添油加醋,或掐頭去尾,或直接無中生有,傳播到各類社交軟體上,引起廣泛的謠言傳播,引發群眾恐慌情緒。近日,畢節市公安局七星關分局依法查處一名編造發布疫情謠言違法人員。
  • 2020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
    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真相  最近幾天,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斷發展,人們密切關注疫情相關信息與防疫工作。在疫情嚴峻的湖北,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其他地方,人們的心也因病毒的挑戰彼此相連。
  • 全民抗擊疫情,他們卻「謠動」中國,如何分辨謠言?
    疫情期間,謠言滿天飛,令人無法分辨。真相:沒有封城,純屬謠言。以上只是我舉出來的3個典型謠言例子,還有數不清的謠言在社交網絡傳播,造成了嚴重的恐慌情緒,可惡可恨。如果單從闢謠角度來寫本篇文章,我想很難將當下疫情期間的謠言情況分析清楚,因此,本文將從「謠言的傳播動機、謠言的危害、如何分辨謠言」三個方面來為大家分析。
  • 切勿心理恐慌,正確應對「新型肺炎疫情」!
    今天全國疫情突破三萬例,隨著多個城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的增加,少數城市封城、交通運輸停運,農村也開始封村,各村路口都開始有專門人員把守值班,滿街都是帶口罩的人,再加上微信朋友圈裡不時能看到一些謠言,人們的恐慌心理也逐漸增多,恐慌心理會影響我們正確的認知水平。
  • 關於北京疫情,這些都是謠言!別信
    北京市近日連續暴發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核酸檢測陽性病例隨之而來的就是關於北京疫情的謠言官方闢謠來了北京市朝陽區消息:網傳前往朝陽區歡樂谷遊玩的房山區居民宋某核酸檢測呈陽性一事系謠言。北京稻香村鄭重聲明,自北京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北京稻香村積極響應相關政策號召,組織公司各部門、各門店做好防禦和保供工作,疫情防控周密細緻。北京稻香村已向公安機關報案,將依法追究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 疫情當前,民間最讓人痛恨的幾副「嘴臉」
    一、造謠中傷者 疫情之下,各類謠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這些謠言藉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型傳播媒介,比疫情傳播更快、擴散更廣、增量更多。 比較多的謠言有封城封道、政府安排飛機噴灑消毒藥水等等,早期更多關注的是關於確診病人披露信息,一時真假消息交織在一起,引發恐慌和焦慮。 3.惡意中傷的謠言防不勝防。 這類謠言假借疫情造謠生事,惡意中傷他人。
  • 「2020.2.28」謠言,別信!——服用降壓藥會加速新冠病毒複製,疫情...
    導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有關疫情傳播態勢、虛假防治措施等流言和謠言在網上傳播,引發不少網民誤解誤讀,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虛假病例數據等謠言,極易引發社會恐慌情緒,嚴重影響網絡安全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也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嚴重幹擾
  • 河南鶴壁4人因散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謠言被處理
    正值全社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網民王某故意散布疫情謠言擾亂社會秩序,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淇濱區公安分局民警依法對其處以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1月26日,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查處一起故意散布疫情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案件。經查,違法行為人周某將其在網上看到的一條新鄉市疫情信息,改為我市淇濱區,在微信群內轉發,引起不明群眾恐慌。接到指令後,民警迅速調查取證,找到違法行為人周某。經詢問,周某對其違法行為供認不諱。民警依法對周某處以行政拘留9日的處罰。
  • 網民謠傳成都有強震被拘 別讓謠言成為"次生災害"
    別讓謠言成為「次生災害」   「4月20日蘆山7級只是前震,成都將於4月22日發生9.2級地震」——散布這條謠言的網民已被行政拘留。災難當頭,生死攸關,散謠傳謠必嚴懲。   我們對網絡虛假信息進行了梳理分類。一是利用地震捐款詐騙。
  • 應對疫情和恐慌,社會科學不應缺席
    讓信息公開透明充滿希望,可以體現傳播學者的作用;如何幫助消除恐慌心理以及有效進行社會管理,可以體現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管理學家的作用;如何看待「封城」禁令後「出逃者」的法律責任和隱私被公開問題,可以體現法學家的作用;用充滿智慧和幽默的段子來化解恐懼,排解鬱悶,可以體現文學家和藝術家的作用。既然恐慌是一種心理,那就心病還須心藥醫。
  • 5款「謠言粉碎工具」助你告別恐慌!
    如天津爆炸案中,關於「天津市區空氣汙染」、「有害氣體擴散」、「一小區全滅」等謠言層出不窮。傳謠簡單,但粉碎謠言卻不易。尤其是在災難事件發生時,各種病毒式傳播信息充斥網絡,一時間讓人真假難辨。如何擊敗屢禁不絕的謠言?
  • 在疫情期間,如何修煉出一雙甄別謠言的慧眼
    ,關於疫情傳播、防治措施等謠言,一時間在網上傳播開來。 這些謠言不僅會引發恐慌,甚至還會嚴重幹擾疫情的防控工作。 比如用醋消毒、喝板藍根、吃維生素C可以預防新型肺炎等。 除了被動等官方闢謠之外,優秀君想和你分享,主動甄別謠言的方法。 幫助你不再因為人云亦云,成為信息森林中的驚弓之鳥。
  • ...並有意釋放」、該病毒是「美國製造的基因武器」等謠言。據美國...
    白宮要求科學家徹查自從出現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以來,各種錯誤不實信息在網上不斷傳播。其中,就包括新冠病毒由「科學家製造,並有意釋放」、該病毒是「美國製造的基因武器」等謠言。其中,就包括新冠病毒由「科學家製造,並有意釋放」、該病毒是「美國製造的基因武器」等謠言。據美國廣播公司6日報導,白宮在當天下令美國科學家和醫學研究人員儘快調查新冠病毒的來源,以正視聽。美國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凱爾文.德勒格邁爾對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會發出的信件聲稱,科技家應該「迅速」調查這種病毒的起源,以解決網絡上不實信息的傳播問題。
  • 《叫魂》乾隆盛世之下,一個江浙農村妖術謠言引發的舉國恐慌
    許久沒有讀書,今天聊一本最近在讀的書《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思想啟發很大。作者是美國的中國問題研究專家,著名的史學家孔飛力先生。孔飛力,1933年9月9日-2016年2月15日,我也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孔先生何時寫的,好書不怕晚,常讀常新,從這本書裡,有許多碎片化的思考記錄在此。
  • 闢謠| 關於疫情的這40大謠言 一個都別信!快轉給身邊人……
    然而,隨著疫情的擴散,防控形勢嚴峻,各種小道消息在微信群、短視頻平臺或社交圈裡傳播,比如「XX小區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患者」「XX村莊被衛生防疫部門封鎖」「XX可以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這些未經考證的負面信息,像病毒一樣迅速傳播,給蝸居在家的民眾帶來了一些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