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疫情高峰已經過去,但這不代表疫情已經遠離了我們。
這本書太適合現在閱讀了!
可能很多真愛會問:疫情都快過去了,為什麼還要讀《鼠疫》?
而小編恰恰覺得,剛剛經歷過疫情的我們,更能從這本文學經典中讀到反思和力量!
而《鼠疫》之所以歷經73年至今暢銷不衰,正是因為它講透了疫情下的謠言、恐慌與真相!
《鼠疫》是1947年出版的,居然準確預言了73年後,新冠期間發生的種種事件!
一個平凡的四月早上,一座叫奧蘭的小城裡出現了一隻死老鼠。
隨著疫情的擴散、死亡人數急速攀升,政府發布了通知:
封城!《鼠疫》中還有著無數相似之處,比如醫療資源不足——
書中 「裡厄醫生每天親自接待病人、接種疫苗、診治患者,直到雙手發抖,才在深夜回到家中。」
故意散播謠言——
書中 「傳說口含薄荷片可以預防病毒,藥店薄荷片賣到脫銷;咖啡館聲稱葡萄美酒能滅菌,市民們開始瘋狂酗酒……」加繆將故事設置在一座名不見經傳卻又真實存在的城市,更增強了我們閱讀的代入感。
如果你覺得《鼠疫》只是預言了疫情期間的事件,那你就太小看它了!
在小編看來,鼠疫真正象徵的,是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種災禍!
流行病、恐怖襲擊、地震、戰爭……統統都是鼠疫的縮影!
在人類生活中,災禍始終以各種形式存在著。沒有人是旁觀者,每個人都必須被捲入這場災禍。
書中著重描寫了疫情中普通人的生活狀態,講透了疫情下的謠言、恐慌與真相!
他們製造謠言、擾亂秩序、發國難財……他們在人類的對立面上,和鼠疫同流合汙。
但相對的。也有這樣一群人,醫生、公務員、記者、神父……他們自發組成救治的小組,治病、統計患者人數、保證資源輸送、維護社會秩序…… 他們站在災禍的對立面上,向鼠疫發起猛烈的反擊,毫不退縮。加繆在《鼠疫》中寫透了各種各樣的人性和本能,但最終寫的是人類的抵抗精神。
這種抵抗是集體的,也是人類的本性。
為什麼我們還要重讀《鼠疫》?
黑格爾曾經說過:「人類從來都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人類最大的共性就是忘性。也許過一段時間,我們就會忘記疫情期間那些感動的人和事,但文學作品卻能將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保留下來。
說到這裡,小編又想起書中一個人物說的話:但鼠疫是怎麼一回事呢?也不過就是生活罷了。
在疫情中,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疫情,而是對疫情的麻木。
生活中也是如此,安於絕望的心態,常常比絕望本身還要糟糕。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像對抗疫情一樣,堅定地對抗生活中的絕望和麻木。
所以小編才會說,現在就是讀《鼠疫》的最好時間!
《鼠疫》只有二十多萬字,並不難讀。
但是想要讀透它,真的不容易。
這篇導讀從《鼠疫》的歷史背景、哲學內涵及人物象徵等幾個方面出發,進行了深度解讀!在這個特殊時期,閱讀本書的現實意義超過此前任何一個時代。
無論你是想要重溫《鼠疫》,還是正打算讀這本書,讀客三個圈版《鼠疫》一定能超乎你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