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種本能思維陷阱,讓你無形中淪為謠言的傳播者

2020-10-14 正則思

「人類對真實世界的無知,遠超過自己所以為的程度。」——漢斯 · 羅斯林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日漸嚴峻,一時間人心惶惶。但與此同時,相關的謠言四起,造謠者傳播者甚眾,各種微信群和朋友圈是重災區,國難成了謠言的溫床

往往,傳謠者本身,都意識不到自己是傳謠者。

為什麼人總是這麼容易相信謠言?導致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呢?

國際著名衛生教授漢斯羅斯林,曾經花了二十年研究非洲爆發疾病,在災難疫情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他最為著名的卻是:告訴世人如何習得以事實為基礎的世界觀察方式

他在《事實》一書中總結了人類本能中常見的幾種思維陷阱,詳細論證了為何人們總是看不清事實、錯誤地推斷事實、甚至不相信事實的原因。

針對這次新冠狀病毒的各種謠言,我們結合本書核心概念,來具體分析一下,我們究竟是如何被自己的本能思維陷阱所誤導,從而相信了謠言的?

負面思維

負面思維是我們的本能,我們總是更容易注意到壞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

負面思維的本能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我們對過去錯誤的記憶點;

第二,媒體和社會對於負面新聞的選擇性報導;

第三,我們總是覺得只要有壞的事情發生,就不應該認為世界是在變好。

我們分開來講這3點。

先看一個最初針對這種病毒的謠言:

武漢「神秘疾病」已被證實為新型SARS病毒,已被證實為新型SARS病毒,或武漢肺炎與非典相似性高達90%等。

這個謠言很明顯是在製造恐慌。

第一,我們對過去錯誤的記憶點

大家在聽到這個新聞之後,首先想到的是,當年非典舉國抗病的情景歷歷在目,那麼多人間悲劇,多麼令人聞風喪膽,想想就不容樂觀,於是開始驚慌失措……但,卻沒有人想到,當年我們曾成功地戰勝了非典病毒啊!這也是事實啊!

如果真的是SARS的話,反而是件好事,因為我們有治療經驗。

真正可怕的,其實是未知……

但負面思維的本能,讓很多在看到這條消息直接忽略了好的事實,只看負面的可能性。

第二,媒體和社會對於負面新聞的選擇性報導

新聞有個屬性:報導的內容一般都是少數發生的、罕見的、吸引眼球的。

我們的負面思維還體現在,每當知道一個感染案例的時候,我們忘了還有千千萬萬個沒有被感染的人。只不過媒體報導的時候,他們不可能去浪費資源告訴你:今天有多少千萬人沒有感染。

告訴你哪些人是安全的,這件事並不具備新聞價值,但是我們自己卻不能忽略這一點。

你之所以覺得事情一直在惡化得非常非常厲害,只是因為你聽到的新聞只可能告訴你誰被感染了,這是新聞的本質決定的,所以會給你一種負面的印象,讓你感覺怎麼一直有人在感染。

我們不否認確實感染案例在增多,但同時也不能否認大多數人還是安全的,所以不要陷入恐慌。

第三,我們總是覺得只要有壞的事情發生,就不應該認為世界是在變好。

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在每聽到多一個感染案例,就會多一份負面想法,每多一個死亡案例就會多一分消極,感覺事情只會越來越糟?

與此同時,我們很少關注專家、醫生所取得的進步:這個新型病毒,至少基因序列已經被測出來了,至少目前被有效的控制住了。

相比2003年非典疫情病原的檢測確定,這次僅用一周多時間就迅速判定病原為新型冠狀病毒,效率大幅提升,為疫情防控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然而幾乎沒有人在乎。

負面思維讓我們習慣性地忽略了積極面和進步,但我們必須明確的是:負面的結果本身就是是突然的、爆炸性的,而進步本來就是緩慢的、一點一滴的。這就好比,把一個拼圖打亂只需要一秒,但要拼起來卻可能要幾天。但我們不能忽視每拼起來一小塊的進步啊!

正是因為我們的負面思維,對壞事的關注度特別高,所以才讓我們以為這個世界只會變得越來越壞。

這種負面思維讓我對世界產生的錯誤認知很多,這就好像我們以為環境越來越壞,實際上綠化面積越來越多;以為現代人臭氧層越來越薄,但實際上這40年間臭氧層物質的消耗一直在下降。(如下圖所示)

這些進步是一點一滴的發生的,你不知道、你沒有去關注,不代表它不存在,只不過是因為負面行為容易引人注意,而負面的報導天然就多,所以不要因為發現了壞的就否認好的存在。

我們要明晰自己的負面思維,只有這樣才不會被負面謠言所吸引、誤導。

直線思維

有個謠言這麼說的:

真正感染病毒的人數,遠大於官方告知的數量,還有很多醫院隱瞞不報。

人總是對陰謀論、厚黑學有著異常的興趣,總會假想別人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仔細推敲就能發現它的漏洞,這個謠言的漏洞在於利用了人的直線思維。

你以為,少報幾個案例,就只是幾個的事情嗎?就只是這個數字的上差別嗎?

但實際上,如果沒有人為幹預,病毒的感染的規律是這樣的:

指數增長,有一點數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放過哪怕是1個或者2個感染患者,其結果最終並不是這漏報的這個數字這麼簡單,一傳十、十傳百,而是更多成百上千的人

如此嚴重的後果,隱瞞有什麼好處?誰能承擔這個隱瞞的後果?政府、醫院有何理由去隱瞞呢?感染面積擴散對他們能有什麼好處?他們難道不怕自己被感染嗎?

每增加一例,數據都在實時更新,如果這都不叫透明,那麼什麼才是透明?即便是透明的,是不是還有人會懷疑是否真的透明?

如果不相信官方,那我們自己推理一下,如果真的有那麼多隱瞞不報的人的話,那麼按照這種傳染規律和規模,目前這時間段,你的周圍應該全部都是感染患者了,包括你自己。

經過了嚴密防治和人為幹預之後,我們會看到,雖然還有新的感染案例在增加,但是增長速度放緩了。我們要看的不止是總數,還有增長速率。

回顧03年非典的感染情況,可以看到,雖然感染人數還在增加,但當速率減緩,證明開始控制住了。

直線思維容易讓人經常高估或者低估了某一件事情的後果,而不知道在客觀世界中,很多事情的真實發展規律並不是直線,它可能是暴增,也可能是暴跌的。

更何況,你看到的只是增長的結果,雖然結果變壞、感染的人變多,但那不代表事情不在好轉,因為你沒有看到增長的速度在減緩。

正確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甄別出謠言是否屬實。

恐懼本能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根植於我們基因和腦海深處的恐懼感,是我們祖先為了在原始社會中生存所發展出來的本能。

但在當今社會,當我們的恐懼本能被觸發後,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謠言:用鹽水漱口可以防止感染病毒;喝酒可以抵抗病毒。

識破這個謠言很簡單:如果用鹽水漱口真的那麼有效,那醫生和護士為什麼還是會被感染了?他們為什麼不用鹽水漱口?他們為什麼不在官方渠道公布?

鍾教授沒這麼說過

同理,很多網上流傳的所謂治癌症的偏方,如果真的有效的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癌症病人無法治癒?成本低又高效,為什麼醫院不用?

其實,這就是利用了根植於人類基因的恐懼本能 ——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什麼話都當是抓到救命稻草,不加甄別。

還有這種謠言:協和醫院的感染病人出逃。

這同樣是恐懼本能讓人相信了謠言。因為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怕出逃行為會帶來給自己的感染風險。

但只要能夠多想一步:這些被感染的病人難道不要命了嗎?他們出逃是要放棄治療嗎?為了感染別人自己的命就不要了嗎?就要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嗎?

只要能多想一步,這個謠言就不攻自破啊!

而且,只要再多了解一步,還會知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規定,違反傳染病防治規定的情形,後果嚴重的能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就包括: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的。

所以,醫院、警方都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很多事情,明明有那麼顯而易見的漏洞,但就是因為恐懼本能,讓我們無法思考,於是任由謠言利用。利用恐懼本能的謠言太多太多,一打一個準……要麼告訴你又有多少人感染或死亡,要麼教你吃什麼不吃什麼,再荒唐的謠言都有人相信。

一分為二

一分為二是人類本能中最為容易造成誤解的一個,對人類的世界觀有著重大影響。漢斯羅斯林與【一分為二】這種錯誤的觀念戰鬥了接近20年。

你會看到謠言說:

醫院現在人滿為患,全都是發燒感染的人,排隊打針都要幾個小時!而且很多患者都已經不隔離了!

可能還配了張圖增加可信度

乍一看像是在描述事實,但實際上,【一分為二】的本能讓我們只會二元看待世界:把病人只分成了感染了的和沒有感染的。

實際上還有一些普通感冒發燒的、乳腺炎發燒的,或者其他的病症,也都需要去醫院看病。對於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不實行隔離很正常啊。

但是一分為二的本能,很容讓人拒絕考慮其他類型存在的可能性,第一反應就是:去醫院的都是感染了的。

當你把人只劃分為這兩種,真相一定離你原來越遠。

另外,其實春節期間,醫療人力資源本來就很緊張。即便沒有這次疫情突發,看病可能也要排隊。而且也正是因為春節期間我們並沒有關注過醫院,所以不知道春節期間是不是也是這麼多人,人要生起病來,還會挑時候嗎?

當然了,此次疫情越來越嚴重,醫療資源已經異常緊張。但,不要武斷地把所有去醫院看病的人當做感染者,就像人不一定只有好人和壞人,如果你只會用一分為二的思維去看待事情,就會忽略真相,過度誇大事實,容易絕對化、走極端。

以偏概全

歸納是個認識世界的好工具,每個人都會在頭腦中進行自動的演繹和歸納,這是下意識的行為,與受教育程度無關。

但歸納法有時候會讓我們以偏概全,忽視很多事情的不同。

有些謠言大概是這個意思:

醫院有好多感染了的人,連醫院的醫生護士都感染了!可想而知,到處感染的人非常多。(註:在初期階段的時候)

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你想:

  1. 所有感染了的人,首先就是去醫院的,醫院感染的人肯定是最多的。
  2. 不否認醫生護士確實感染的風險比較大,但是由此說明,整個感染地域面積都很大,這個結論很不客觀。這就好比,你去到太平間,然後得出結論:最近很多地方死的人比較多。

醫院屬於特殊區域,不能和日常的生活場景相比,這樣胡亂地劃分到一個類別,得出的結論自然是以偏概全的。

漢斯給出實事求是的辦法是,要想避免自己以偏概全的,我們要經常質疑自己的分類方法,是否只用極端案例去代表一個事情的總體情況。

單一視角

我們人類的本能就是喜歡簡單的想法,因為如果一個簡單的想法可以解釋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很開心:因為這個事情變得簡單,所有的問題都有單一的原因,我們只需要解決這個原因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然而,這個世界是複雜的,很少有能夠從一個角度解釋所有原因的事情。

而當人們總是傾向於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只有單一的原因,就限制了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

用單一視角看待事情,就好比用一張腳的照片來推斷,對一個人的看法。

很多謠言的模板是這樣開頭的:

我有一個朋友在醫院工作,他說…………,所以官方消息是騙群眾的。

這個時候,你相信他說的話,因為他在醫院工作,你會覺得自己離真相更近;但也是這個時候,你也僅僅只允許了這一個視角來看待事情。

你會選擇相信,因為那是你的朋友,但是你卻忽略了,為什麼他值得相信,而政府卻不值得相信呢?朋友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他是否存在以上說的幾種思維陷阱,他是不是以偏概全?你也沒有去驗證。

但當你把他說的話,當成了唯一正確的衡量標準,那麼即便再有人告訴你真實的情況,你也不會相信。

單一視角,讓人拒絕接受其他可能性,從而忽略了事實。再結合以上其他幾種思維陷阱,你根本無從逃脫。

把謠言當真理,把事實當謊言,還堅信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

要知道,一個人拿著錘子,那麼他看什麼都是釘子。

手裡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要判斷一個事情是否是謠言,要用多個視角從多個維度去看,去收集更多不同的意見與想法,相互去論證對比。專家也許說的不一定對,但為什麼你朋友說的就一定對呢?

情急生亂

情急生亂的本能,在於要求你面對一件事情得立即採取行動,而這種緊迫感容易讓人無法全面的思考。

這個本能被應用的很廣泛,大家都很熟悉,商家總是限時促銷打折,就是在逼著你立馬下單去買,這樣你怕錯過優惠,於是就無法冷靜全面的思考你是否需要這個商品。

人類的祖先,必須擁有這種本能,這樣在看到遠處草叢中的一頭獅子就能立即逃跑。

我們如今也獲益於這種本能,就是當一輛車突然向我們駛來的時候,我們能迅速地做出躲避的動作,因為沒有時間允許我們思考。

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所面對的敵人是病毒,是需要長時間仔細研究分析的。

情急生亂的本能會促使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阻止我們分析思考,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貿然採取行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第一時間立刻逃離武漢,導致擴散。

有謠言說,武漢隔離的太晚是因為有陰謀之類的等等。

但實際上,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判斷的情況不同,採取的措施也不一樣。如果早了,可能小題大做,過猶不及;如果晚了,會造成嚴重後果,兩者都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漢斯曾經在納卡拉地區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那個地方有10萬以上的極度貧困人口,卻只有他一個醫生。


當時在當地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疾病,患者會莫名出現雙腿麻痺,嚴重者會雙目失明,但他並不能百分百確定這種疾病是感染的。由於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疾病,雖然他猜測是因中毒而不是感染,但是卻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於是,在當地的市長問他是不是存在傳染可能性,有必要採取行動封鎖城市,以避免更大的災難、防止疾病蔓延時,他還是給出了肯定答案。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事情是:因為封鎖了交通,許多婦女、兒童、漁民,不得已用船出行,結果溺水而亡。而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篩查後,發現這個疾病並不是傳染性的,而是中毒所致,設置路障是沒有必要的。


這就是當地政府情急生亂的解決方案,但是卻讓許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果在大城市裡,封鎖所帶來的影響會更大,況且,要是最後證明這種病毒,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的話,恐怕有更多的人指責。

所以,我們只能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不能以結果論,用馬後炮的方式去指責對方當初該如何,沒有誰能夠提前預知結果。

對於新的病原體,認識它需要過程,而且不同的專家分析的角度不一樣,所有的情況都要綜合到一起去討論,提出不同意見,誰也無法立刻、馬上做出一個絕對正確的決定。

但是我們要避免的是,因為一時情急,失去冷靜思考的能力,貿然的作出不理智的決定。


寫在最後

面對謠言,我們能做的就是多思考,警惕自己的思維陷阱。

其實,比爸媽朋友圈裡的謠言可怕的,是我們自以為認知能力足夠強,於是打著闢謠的旗幟、化身真相,結果去傳播的還是謠言。

闢謠之所以難,就難在我們認為自己站的是真理,以為別人說的才謠言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信了謠言?如果你篤信自己的朋友,篤信自己想的是對的,覺得自己掌握了別人不知道的內幕,那麼你可能危險了。如果你已經開始反思、審視自己說的每句話,那麼恭喜你,至少有了更為接近真相的可能性。

最後,針對陰謀論的謠言,我真的很想問:全國人民感染了對國家政府有什麼好處?沒有健康的人民哪來國家?為什麼要把人民和官方對立起來?兩者應該是共同抗病的合作夥伴不是嗎?真正的敵人是病毒是疾病啊!

官方消息或許會有些遲,他們得核實確認才能發布,因為他們需要為每一條信息負責,多少公眾媒體和民眾在監督著他們。而造謠者成本低,他們往往是不負責的,為何還是有那麼多人不願意相信官方反而相信他們?

如果不相信這個國家,為什麼還要待在這裡?如果不相信它,我們還能相信什麼?讓這份相互信任離心,最終勝利的肯定不會是百姓。

我是正則思,我的坐標在武漢,菜價沒有漲,除了人人戴口罩,商家停業,其他都還好。

我們承認形勢確實越來越嚴峻,肯定也會有越來越多地壞消息,但保持客觀最重要,不要讓謠言淹沒真相。即便無法積極樂觀,但也不要過於消極悲觀。

高度警惕、嚴格防護,但不要過於恐慌。我們不造謠不傳謠,就是在為這次疫情做貢獻。

相關焦點

  • 陰謀論,謠言的超級傳播者
    「要深喉,所有關聯的都有嫌疑,這個答案只是表面,後面還有更大的陰謀」,當這種思維方式在熱點中形成一種風潮,闢謠澄清往往會讓陰謀論者有「欲蓋彌彰、避重就輕」的感覺;而且陰謀論者認為現有的真相是自己逼出來的,只有無止境、無底線的步步緊逼,才能吃到那個滿足自己潛意識的「大瓜」。
  • 重新解讀謠言,三大方法讓你慧眼識「謠」
    在這次疫病中,鍾南山成為了新一度的網絡紅人,每天我都能接收到來自各種渠道上百條以「鍾南山」為標題的信息,比如,「鍾南山又發話了」,「鍾南山權威聲明」等等。可真正是由鍾南山本人發布的信息寥寥無幾,但我們太容易陷入英雄主義思維了,災難面前,我們太渴望一位「超級英雄」前來拯救我們,因而只要是「鍾南山」說的話,我們深信不疑,甚至超出了對這話本身的真實性探究。
  • 無形資產激增 思維造物IPO勝算幾何?
    通過查閱公司招股書,北京商報記者發現,思維造物2019年通過間接收購優視米,導致公司帳上無形資產激增6246.24萬元,這也令公司未來存在大額減值風險。無形資產驟增逾6000萬元2017、2018年思維造物帳上無形資產均不足200萬元,但在2019年該數值猛增超6000萬元。究其背後原因,思維造物在2019年8月作價6249.22萬元間接收購了優視米100%股權。
  • 什麼阻礙了你的富裕?夢想的障礙是什麼?限制你潛力的7種思維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些限制性思維,阻礙我們吸引想要的事物。在運作吸引力法則的時候,我們有時即便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可還是無法顯化自己的願望。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常見的7種限制性思維以及解決辦法,不管你是否在使用吸引力法則,都能通過這一些改變來釋放自己的力量,創造你夢想的生活。
  • 【MBA思維】這7種思維方式,讓你的生活慢慢變好
    3.復盤思維記得反思犯過的錯復盤思維,可能是唯一一個通過後天不斷訓練,能填平智商差距的思維能力。復盤來源於棋類術語,是指下完這盤棋後,從以前的對壘中發現自己錯誤。在什麼情況下會犯錯,為什麼會犯錯,反思除了這種做法外還有哪些更好的解決辦法。
  • 識別線性思維誤區,並如何跳出思維陷阱
    ……以上都是屬於線性思維產生的決策誤區,對很多人來說,一次次陷入困境,可能也不是別的,而是早就習以為常的線性思維。那麼,到底什麼是線性思維呢?線性思維是一種直線的、均勻的、不變的、單一的、單維的思維方式,一切都隨著初始條件的給定而給定。
  • 職場八卦不可取,聽聽可以但是不要成為八卦的傳播者
    若是能從別人口中得到很有用的價值信息,倒也無可厚非,但若是和別人一樣口若懸河,到處傳播,恐怕很容易被人詬病,要是事情變得嚴重起來被上司看到了,怕是很難給你解釋的機會。在職場上打拼的人往往對八卦很感興趣,因為他們能從其中得到有力的「消息」。這裡所指的消息並不像上面說的那樣是有價值的信息,而是從這些八卦中懂得一些領導的花邊新聞、某某同事的隱私。
  • 避開經濟學研究的思維陷阱
    一些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可能存在邏輯錯誤。在觀察和思考經濟學問題時,有些人經常會落入思維陷阱,如把相關等同於因果謬誤的思維陷阱、前因後果謬誤的思維陷阱、合成與分解謬誤的思維陷阱、訴諸個別和類比推理謬誤的思維陷阱。這些思維陷阱使人們無法科學把握經濟規律、無法正確運用經濟學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實世界,需要著力避免。
  • 謠言的幾大特徵,讓你學會鑑別謠言
    面對謠言,我們大多數人的反應是不相信的,但是,有人反覆的告訴你,自己也就會開始動搖,逐漸的自我懷疑,然後開始相信謠言,隨波逐流,最終成為的傳播者;如何鑑別謠言,謠言有什麼特徵呢!>大多數謠言是缺乏嚴密的邏輯和數據的支持,很多要謠言是屬於無中生有,憑空捏造的;對於憑空捏造的謠言,其內部的邏輯並不嚴密,並且,會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然而,有一些謠言是屬於誇大事實,故意製造恐慌;把一個說成一百個,故意誇大事態的嚴重性;但是,只要我們認真注意相關的數據,就會明白很多數據都是虛假的,或者是很早之前的數據;三、移花接木,周期性謠言
  • 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很多謠言就是利用這一點,對不實信息進行散播。 謠言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最典型的心理機制有以下幾種: 1. 尋找事情的合理解釋 謠言有時能為周圍環境中令人費解的現象提供更廣泛的解釋,從而在使周圍世界變得可理解的過程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有時傳播謠言的動機只是為自己的情緒找一個「合理」解釋,繼而假定他人有某種行為,這種心理稱為互補投射。
  • 避免5種錯誤思維讓你離成功更近
    作者博覽群書,以顯微鏡般的觀察發現人們常犯的思維錯誤,並一一列出。當明白了錯誤的思維是如何發生後,人們就有可能遠離思維陷阱。如果說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距在於思維方式,那麼,熟知了思考方式的隱形陷阱,人們就會犯錯更少,從而離成功更近。書中列舉了52種思維錯誤,我總結了幾類我們日常經常用的到的。
  • 心理學:這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你中了幾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思維謬誤,即我們認為自己的一些想法很正確,但實際上是錯誤的。今天知宛就列出幾個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來幫助你對周邊生活建立更正確的認識。01「因果倒置」謬誤「因果倒置」謬誤是一個很常見的思維陷阱,指的是對於兩個互相關聯的現象,錯誤地把它們之間的原因與結果弄顛倒。
  • 重大災害事件中謠言的形成、傳播規律及幹預策略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荒謬無稽、毫無依據的謠言甚囂塵上,不僅擾亂公眾的認知,更與重大災害一起,消耗人們的社會信任,破壞整個社會秩序,甚至成為災害事件背後的次生災害。反思謠言為何產生、謠言如何藉助網絡平臺病毒式傳播,探討網絡謠言的幹預策略,對於我們有效應對謠言及其負面影響,可提供一些啟發和借鑑。  為何災害發生時,往往伴隨著謠言的泛濫?
  • 2014年十大科學類謠言,你識破了嗎
    原標題:那些「科學」謠言,你識破了嗎(深閱讀)   2014十大「科學」謠言   1.地暖輻射會致白血病?   有說法稱「地暖會產生供暖輻射,進而導致白血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也會引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
  • 闢謠|7月謠言盤點:尼古丁是癌症剋星,抽菸能防癌?
    對於菸民來說,抽菸是幸福的,但對於自身和身邊的人而言,這無疑是慢性危害。可最近有網文卻稱抽菸是有益的,這簡直就是倡導全民吸菸的節奏呀!除了「吸菸有益」的謠言外,還有幾位「老朋友」也出現了,它們改頭換面,再次汙染網絡環境。今天就給大家梳理了七月朋友圈十大謠言,讓我們一起剔除這些有害無益的謠言吧。
  • 4種線性思維帶來的人生困境,你陷入過幾種?
    其實,這兩句話背後隱藏的正是很多人習以為常,卻不自知的「線性思維」。 數十年的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腦是很難理解非線性關係的。我們的大腦傾向於簡單的直線,也就是線性關係。而這種以線性關係為基礎的「線性思維」正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擅長的,因為它最簡單、也最本能。
  • 你在家立掃帚了沒?——我們的思想為什麼容易輕信謠言
    如果你有這樣的現象,請看完這篇文章​。最後說一下很多朋友都看過一個綜藝節目《奇葩說》​,這裡有一個這樣的事實:人的觀點能夠在短時間內被迅速帶跑。也就是說看正反雙方的票數,隨著正反雙方的發言而跑票,互相倒戈​。我覺得肯定有不少觀眾覺得誰發言都挺有道理的​。
  • 5款「謠言粉碎工具」助你告別恐慌!
    如天津爆炸案中,關於「天津市區空氣汙染」、「有害氣體擴散」、「一小區全滅」等謠言層出不窮。傳謠簡單,但粉碎謠言卻不易。尤其是在災難事件發生時,各種病毒式傳播信息充斥網絡,一時間讓人真假難辨。如何擊敗屢禁不絕的謠言?
  • 你需要知道思考這幾點
    本文將從以下3個部分分析論述:我們經常陷入哪幾種思維誤區?如何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力避免情緒化?實踐中的認清事實,改變思維,教會我們的幾點思考。利用我們的恐懼本能,謠言放大了本來的情緒,轉移了注意力這個時代的信息化程度遠超過了人腦存在的注意力過濾機制,而人們又傾向於關注誇張和能激起自我情緒變化的消息。實際上大腦的信息過載,導致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全部的外部信息。當謠言被散布之後,我們陷入恐懼,就無法看清楚現實問題,轉移了原本的注意力。
  • 微信朋友圈7月十大謠言:第1條就徹底崩潰
    每個月,微信官方都會整理出朋友圈內出沒的流傳最廣的十條謠言,並逐一闢謠,但是野火燒不盡,各種謠言仍然泛濫成災,不少還是「老朋友」改頭換面,再次招搖過市。這裡就來看看4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轉給你身邊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