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真實世界的無知,遠超過自己所以為的程度。」——漢斯 · 羅斯林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形勢日漸嚴峻,一時間人心惶惶。但與此同時,相關的謠言四起,造謠者傳播者甚眾,各種微信群和朋友圈是重災區,國難成了謠言的溫床。
往往,傳謠者本身,都意識不到自己是傳謠者。
為什麼人總是這麼容易相信謠言?導致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呢?
國際著名衛生教授漢斯羅斯林,曾經花了二十年研究非洲爆發疾病,在災難疫情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他最為著名的卻是:告訴世人如何習得以事實為基礎的世界觀察方式。
他在《事實》一書中總結了人類本能中常見的幾種思維陷阱,詳細論證了為何人們總是看不清事實、錯誤地推斷事實、甚至不相信事實的原因。
針對這次新冠狀病毒的各種謠言,我們結合本書核心概念,來具體分析一下,我們究竟是如何被自己的本能思維陷阱所誤導,從而相信了謠言的?
負面思維是我們的本能,我們總是更容易注意到壞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
負面思維的本能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我們對過去錯誤的記憶點;
第二,媒體和社會對於負面新聞的選擇性報導;
第三,我們總是覺得只要有壞的事情發生,就不應該認為世界是在變好。
我們分開來講這3點。
先看一個最初針對這種病毒的謠言:
武漢「神秘疾病」已被證實為新型SARS病毒,已被證實為新型SARS病毒,或武漢肺炎與非典相似性高達90%等。
這個謠言很明顯是在製造恐慌。
第一,我們對過去錯誤的記憶點
大家在聽到這個新聞之後,首先想到的是,當年非典舉國抗病的情景歷歷在目,那麼多人間悲劇,多麼令人聞風喪膽,想想就不容樂觀,於是開始驚慌失措……但,卻沒有人想到,當年我們曾成功地戰勝了非典病毒啊!這也是事實啊!
如果真的是SARS的話,反而是件好事,因為我們有治療經驗。
真正可怕的,其實是未知……
但負面思維的本能,讓很多在看到這條消息直接忽略了好的事實,只看負面的可能性。
第二,媒體和社會對於負面新聞的選擇性報導
新聞有個屬性:報導的內容一般都是少數發生的、罕見的、吸引眼球的。
我們的負面思維還體現在,每當知道一個感染案例的時候,我們忘了還有千千萬萬個沒有被感染的人。只不過媒體報導的時候,他們不可能去浪費資源告訴你:今天有多少千萬人沒有感染。
告訴你哪些人是安全的,這件事並不具備新聞價值,但是我們自己卻不能忽略這一點。
你之所以覺得事情一直在惡化得非常非常厲害,只是因為你聽到的新聞只可能告訴你誰被感染了,這是新聞的本質決定的,所以會給你一種負面的印象,讓你感覺怎麼一直有人在感染。
我們不否認確實感染案例在增多,但同時也不能否認大多數人還是安全的,所以不要陷入恐慌。
第三,我們總是覺得只要有壞的事情發生,就不應該認為世界是在變好。
想想看,我們是不是在每聽到多一個感染案例,就會多一份負面想法,每多一個死亡案例就會多一分消極,感覺事情只會越來越糟?
與此同時,我們很少關注專家、醫生所取得的進步:這個新型病毒,至少基因序列已經被測出來了,至少目前被有效的控制住了。
相比2003年非典疫情病原的檢測確定,這次僅用一周多時間就迅速判定病原為新型冠狀病毒,效率大幅提升,為疫情防控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然而幾乎沒有人在乎。
負面思維讓我們習慣性地忽略了積極面和進步,但我們必須明確的是:負面的結果本身就是是突然的、爆炸性的,而進步本來就是緩慢的、一點一滴的。這就好比,把一個拼圖打亂只需要一秒,但要拼起來卻可能要幾天。但我們不能忽視每拼起來一小塊的進步啊!
正是因為我們的負面思維,對壞事的關注度特別高,所以才讓我們以為這個世界只會變得越來越壞。
這種負面思維讓我對世界產生的錯誤認知很多,這就好像我們以為環境越來越壞,實際上綠化面積越來越多;以為現代人臭氧層越來越薄,但實際上這40年間臭氧層物質的消耗一直在下降。(如下圖所示)
這些進步是一點一滴的發生的,你不知道、你沒有去關注,不代表它不存在,只不過是因為負面行為容易引人注意,而負面的報導天然就多,所以不要因為發現了壞的就否認好的存在。
我們要明晰自己的負面思維,只有這樣才不會被負面謠言所吸引、誤導。
有個謠言這麼說的:
真正感染病毒的人數,遠大於官方告知的數量,還有很多醫院隱瞞不報。
人總是對陰謀論、厚黑學有著異常的興趣,總會假想別人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仔細推敲就能發現它的漏洞,這個謠言的漏洞在於利用了人的直線思維。
你以為,少報幾個案例,就只是幾個的事情嗎?就只是這個數字的上差別嗎?
但實際上,如果沒有人為幹預,病毒的感染的規律是這樣的:
指數增長,有一點數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放過哪怕是1個或者2個感染患者,其結果最終並不是這漏報的這個數字這麼簡單,一傳十、十傳百,而是更多成百上千的人。
如此嚴重的後果,隱瞞有什麼好處?誰能承擔這個隱瞞的後果?政府、醫院有何理由去隱瞞呢?感染面積擴散對他們能有什麼好處?他們難道不怕自己被感染嗎?
每增加一例,數據都在實時更新,如果這都不叫透明,那麼什麼才是透明?即便是透明的,是不是還有人會懷疑是否真的透明?
如果不相信官方,那我們自己推理一下,如果真的有那麼多隱瞞不報的人的話,那麼按照這種傳染規律和規模,目前這時間段,你的周圍應該全部都是感染患者了,包括你自己。
經過了嚴密防治和人為幹預之後,我們會看到,雖然還有新的感染案例在增加,但是增長速度放緩了。我們要看的不止是總數,還有增長速率。
回顧03年非典的感染情況,可以看到,雖然感染人數還在增加,但當速率減緩,證明開始控制住了。
直線思維容易讓人經常高估或者低估了某一件事情的後果,而不知道在客觀世界中,很多事情的真實發展規律並不是直線,它可能是暴增,也可能是暴跌的。
更何況,你看到的只是增長的結果,雖然結果變壞、感染的人變多,但那不代表事情不在好轉,因為你沒有看到增長的速度在減緩。
正確認識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甄別出謠言是否屬實。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根植於我們基因和腦海深處的恐懼感,是我們祖先為了在原始社會中生存所發展出來的本能。
但在當今社會,當我們的恐懼本能被觸發後,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謠言:用鹽水漱口可以防止感染病毒;喝酒可以抵抗病毒。
識破這個謠言很簡單:如果用鹽水漱口真的那麼有效,那醫生和護士為什麼還是會被感染了?他們為什麼不用鹽水漱口?他們為什麼不在官方渠道公布?
鍾教授沒這麼說過
同理,很多網上流傳的所謂治癌症的偏方,如果真的有效的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癌症病人無法治癒?成本低又高效,為什麼醫院不用?
其實,這就是利用了根植於人類基因的恐懼本能 ——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什麼話都當是抓到救命稻草,不加甄別。
還有這種謠言:協和醫院的感染病人出逃。
這同樣是恐懼本能讓人相信了謠言。因為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怕出逃行為會帶來給自己的感染風險。
但只要能夠多想一步:這些被感染的病人難道不要命了嗎?他們出逃是要放棄治療嗎?為了感染別人自己的命就不要了嗎?就要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嗎?
只要能多想一步,這個謠言就不攻自破啊!
而且,只要再多了解一步,還會知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規定,違反傳染病防治規定的情形,後果嚴重的能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中就包括: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預防、控制措施的。
所以,醫院、警方都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
很多事情,明明有那麼顯而易見的漏洞,但就是因為恐懼本能,讓我們無法思考,於是任由謠言利用。利用恐懼本能的謠言太多太多,一打一個準……要麼告訴你又有多少人感染或死亡,要麼教你吃什麼不吃什麼,再荒唐的謠言都有人相信。
一分為二是人類本能中最為容易造成誤解的一個,對人類的世界觀有著重大影響。漢斯羅斯林與【一分為二】這種錯誤的觀念戰鬥了接近20年。
你會看到謠言說:
醫院現在人滿為患,全都是發燒感染的人,排隊打針都要幾個小時!而且很多患者都已經不隔離了!
可能還配了張圖增加可信度
乍一看像是在描述事實,但實際上,【一分為二】的本能讓我們只會二元看待世界:把病人只分成了感染了的和沒有感染的。
實際上還有一些普通感冒發燒的、乳腺炎發燒的,或者其他的病症,也都需要去醫院看病。對於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人,不實行隔離很正常啊。
但是一分為二的本能,很容讓人拒絕考慮其他類型存在的可能性,第一反應就是:去醫院的都是感染了的。
當你把人只劃分為這兩種,真相一定離你原來越遠。
另外,其實春節期間,醫療人力資源本來就很緊張。即便沒有這次疫情突發,看病可能也要排隊。而且也正是因為春節期間我們並沒有關注過醫院,所以不知道春節期間是不是也是這麼多人,人要生起病來,還會挑時候嗎?
當然了,此次疫情越來越嚴重,醫療資源已經異常緊張。但,不要武斷地把所有去醫院看病的人當做感染者,就像人不一定只有好人和壞人,如果你只會用一分為二的思維去看待事情,就會忽略真相,過度誇大事實,容易絕對化、走極端。
歸納是個認識世界的好工具,每個人都會在頭腦中進行自動的演繹和歸納,這是下意識的行為,與受教育程度無關。
但歸納法有時候會讓我們以偏概全,忽視很多事情的不同。
有些謠言大概是這個意思:
醫院有好多感染了的人,連醫院的醫生護士都感染了!可想而知,到處感染的人非常多。(註:在初期階段的時候)
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你想:
醫院屬於特殊區域,不能和日常的生活場景相比,這樣胡亂地劃分到一個類別,得出的結論自然是以偏概全的。
漢斯給出實事求是的辦法是,要想避免自己以偏概全的,我們要經常質疑自己的分類方法,是否只用極端案例去代表一個事情的總體情況。
我們人類的本能就是喜歡簡單的想法,因為如果一個簡單的想法可以解釋很多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很開心:因為這個事情變得簡單,所有的問題都有單一的原因,我們只需要解決這個原因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然而,這個世界是複雜的,很少有能夠從一個角度解釋所有原因的事情。
而當人們總是傾向於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只有單一的原因,就限制了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
用單一視角看待事情,就好比用一張腳的照片來推斷,對一個人的看法。
很多謠言的模板是這樣開頭的:
我有一個朋友在醫院工作,他說…………,所以官方消息是騙群眾的。
這個時候,你相信他說的話,因為他在醫院工作,你會覺得自己離真相更近;但也是這個時候,你也僅僅只允許了這一個視角來看待事情。
你會選擇相信,因為那是你的朋友,但是你卻忽略了,為什麼他值得相信,而政府卻不值得相信呢?朋友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他是否存在以上說的幾種思維陷阱,他是不是以偏概全?你也沒有去驗證。
但當你把他說的話,當成了唯一正確的衡量標準,那麼即便再有人告訴你真實的情況,你也不會相信。
單一視角,讓人拒絕接受其他可能性,從而忽略了事實。再結合以上其他幾種思維陷阱,你根本無從逃脫。
把謠言當真理,把事實當謊言,還堅信自己站在正義的一方。
要知道,一個人拿著錘子,那麼他看什麼都是釘子。
手裡拿著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要判斷一個事情是否是謠言,要用多個視角從多個維度去看,去收集更多不同的意見與想法,相互去論證對比。專家也許說的不一定對,但為什麼你朋友說的就一定對呢?
情急生亂的本能,在於要求你面對一件事情得立即採取行動,而這種緊迫感容易讓人無法全面的思考。
這個本能被應用的很廣泛,大家都很熟悉,商家總是限時促銷打折,就是在逼著你立馬下單去買,這樣你怕錯過優惠,於是就無法冷靜全面的思考你是否需要這個商品。
人類的祖先,必須擁有這種本能,這樣在看到遠處草叢中的一頭獅子就能立即逃跑。
我們如今也獲益於這種本能,就是當一輛車突然向我們駛來的時候,我們能迅速地做出躲避的動作,因為沒有時間允許我們思考。
但現在不一樣了,我們所面對的敵人是病毒,是需要長時間仔細研究分析的。
情急生亂的本能會促使我們做出錯誤的決定,阻止我們分析思考,在沒有深思熟慮的情況下貿然採取行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第一時間立刻逃離武漢,導致擴散。
有謠言說,武漢隔離的太晚是因為有陰謀之類的等等。
但實際上,在疫情的不同階段,判斷的情況不同,採取的措施也不一樣。如果早了,可能小題大做,過猶不及;如果晚了,會造成嚴重後果,兩者都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
漢斯曾經在納卡拉地區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歷,那個地方有10萬以上的極度貧困人口,卻只有他一個醫生。
當時在當地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疾病,患者會莫名出現雙腿麻痺,嚴重者會雙目失明,但他並不能百分百確定這種疾病是感染的。由於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疾病,雖然他猜測是因中毒而不是感染,但是卻沒有百分百的把握。
於是,在當地的市長問他是不是存在傳染可能性,有必要採取行動封鎖城市,以避免更大的災難、防止疾病蔓延時,他還是給出了肯定答案。
但令他沒有想到的事情是:因為封鎖了交通,許多婦女、兒童、漁民,不得已用船出行,結果溺水而亡。而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和篩查後,發現這個疾病並不是傳染性的,而是中毒所致,設置路障是沒有必要的。
這就是當地政府情急生亂的解決方案,但是卻讓許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如果在大城市裡,封鎖所帶來的影響會更大,況且,要是最後證明這種病毒,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的話,恐怕有更多的人指責。
所以,我們只能在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不能以結果論,用馬後炮的方式去指責對方當初該如何,沒有誰能夠提前預知結果。
對於新的病原體,認識它需要過程,而且不同的專家分析的角度不一樣,所有的情況都要綜合到一起去討論,提出不同意見,誰也無法立刻、馬上做出一個絕對正確的決定。
但是我們要避免的是,因為一時情急,失去冷靜思考的能力,貿然的作出不理智的決定。
面對謠言,我們能做的就是多思考,警惕自己的思維陷阱。
其實,比爸媽朋友圈裡的謠言可怕的,是我們自以為認知能力足夠強,於是打著闢謠的旗幟、化身真相,結果去傳播的還是謠言。
闢謠之所以難,就難在我們認為自己站的是真理,以為別人說的才謠言。
怎麼判斷自己是不是信了謠言?如果你篤信自己的朋友,篤信自己想的是對的,覺得自己掌握了別人不知道的內幕,那麼你可能危險了。如果你已經開始反思、審視自己說的每句話,那麼恭喜你,至少有了更為接近真相的可能性。
最後,針對陰謀論的謠言,我真的很想問:全國人民感染了對國家政府有什麼好處?沒有健康的人民哪來國家?為什麼要把人民和官方對立起來?兩者應該是共同抗病的合作夥伴不是嗎?真正的敵人是病毒是疾病啊!
官方消息或許會有些遲,他們得核實確認才能發布,因為他們需要為每一條信息負責,多少公眾媒體和民眾在監督著他們。而造謠者成本低,他們往往是不負責的,為何還是有那麼多人不願意相信官方反而相信他們?
如果不相信這個國家,為什麼還要待在這裡?如果不相信它,我們還能相信什麼?讓這份相互信任離心,最終勝利的肯定不會是百姓。
我是正則思,我的坐標在武漢,菜價沒有漲,除了人人戴口罩,商家停業,其他都還好。
我們承認形勢確實越來越嚴峻,肯定也會有越來越多地壞消息,但保持客觀最重要,不要讓謠言淹沒真相。即便無法積極樂觀,但也不要過於消極悲觀。
高度警惕、嚴格防護,但不要過於恐慌。我們不造謠不傳謠,就是在為這次疫情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