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易波動?被現象影響還是沒認清事實?你需要知道思考這幾點

2020-08-23 金金職言

《事實》是為這個複雜世界提供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導航工具,是消除消極和絕望的真正解藥。

春節假期,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成為了全民關注的話題,每天伴隨確診人數上漲、媒體的報導與各路謠言爭相刷屏,讓人們陷入了情緒焦躁、惶恐不安的困境中。

前段時間,更有人在網上發起投票:「這個世界正在變得……更好/更壞/沒更好也沒更壞」,約4萬網友中,其中有1萬的人認為世界正變得更壞。人們被疫情影響而產生的悲觀心態顯而易見。

朋友小許說她從放假的第1天開始,每天早上必做的一件事情是,刷新聞看新型肺炎確診人數又上升了多少,越看越焦慮,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就連家人跟她說說話,她都覺得厭煩。

想必大部分的人真實情況跟小許一樣。

然而,這樣的困境無法改變麼?答案是否定的。不是因為情緒無法排除,而是你的思維方式需要升級。

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曾指出,新時代是一個會因思考力的差異而造成巨大差距的時代。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情緒會被無限放大和聯動,要想不被情緒控制,比關注現象更重要的是——認清事實,改變思維。那么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普通人又該如何升遷思考能力呢?本文將從以下3個部分分析論述:

我們經常陷入哪幾種思維誤區?

如何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力避免情緒化?

實踐中的認清事實,改變思維,教會我們的幾點思考。

01、我們經常陷入那幾種思維誤區?

  • 我們總是更容易注意到壞事情,而忽略了好的事情

正如上文提到的小許,每天睡醒第一時間關注疫情的數據,確診人數每天都在上升,而且速度越來越快,這個時候她就產生了負面的情緒,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總是更容易注意到壞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

實際上,每天實時監控疫情的感染人數數據,是為了告訴我們,那些潛在的危險正在被我們掌控住,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卻因為固有的負面思維影響,導致人們陷入焦慮情緒中。

  • 當我們相信未來的風險即將來臨是,就會失去理智,迅速採取行動

當有效治癒傳染病的藥品還沒被研製出來時,網上曝出了雙黃連可以預防這種疾病,瞬間全國各地的藥店雙黃連被搶購一空,因為我們意識到了危險,情急之下大腦會跳過深思熟慮的步驟而選擇簡單結論,喪失分析能力,做出不理智行為。

  • 利用我們的恐懼本能,謠言放大了本來的情緒,轉移了注意力

這個時代的信息化程度遠超過了人腦存在的注意力過濾機制,而人們又傾向於關注誇張和能激起自我情緒變化的消息。實際上大腦的信息過載,導致我們沒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全部的外部信息。當謠言被散布之後,我們陷入恐懼,就無法看清楚現實問題,轉移了原本的注意力。

人在困難或者是危險面前,本能會凸顯出來佔據主要的位置,而焦慮、恐慌、情緒化,這些都是人的本能。要克服這些,真正看到問題背後的固有思維,就要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咯,從而做到理性面對問題本質。那麼如何才能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力避免情緒化呢?

02、如何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力避免情緒化?

  • 直面現實,遷移對比思考:用數據對比來分析問題本身背後的邏輯

新冠肺炎的疫情,我們應該關注。但關於每日能夠激起我們情緒變化的數字,也需要直面上升的現實,遷移對比思考。

比如,在你聽到2016年全世界有420萬嬰兒死亡的時候,你會不會對這個數字在情緒上本能地作出反應,覺得這個數字太可怕了。其實,如果我再給出另外兩個數字,你就會發現這個數字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嚇人。2016年全世界的新生嬰兒數量是1.41億,嬰兒死亡率為3%;而在1950年,這個比例為15%,對比下來,嬰兒死亡率在過去66年下降了80%。

所以當你過分關注一件事的時候,如果不運用遷移對比的思考,就會陷入情緒困局。

  • 拔高自己的思考層次:掌握系統化的知識,透過情緒審視全局

達利歐在《原則》中寫過一種思考方式——高層次思考。「人類擁有獨特的從更高層次俯視的能力,這不僅適用於理解現實和現實背後的因果關係,也適用於俯視自身和周圍的人。高層次思考不是指級別高的人所做的思考,而是指自上而下的審視事物,就像你從外太空看你自己和整個地球。」

如果深陷自我感受和情緒中時,就會失去對系統化的知識的掌握。我們每天看到的一些消息,很可能是為了吸引我們的關注,而講的極端案例,但足夠引起情緒。

此時權威背書的系統化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透過情緒審視全局,我們可以看見所有的一線工作者都在為了這件事情在努力,專家們冒著生命風險在拯救現在的局面。

漢斯.羅斯林說,以數據作為根治無知的良方,以理性作為心靈平靜的源泉。只有升級我們的深度思考力,才能真正的理性看待各種問題。接下來就來分享實踐中關於認清事實,改變思維,教會我們的幾點思考。

03、實踐中的認清事實,改變思維,教會我們的幾點思考。

  • 對真正危險的事情保持警惕,不為無關緊要的事情而緊張

認清事實,改變思維的思考方式,就像健康飲食和持續鍛鍊一樣,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擁有更開放的心靈,去理解這個世界,做出更好的決策,對真正的危險保持警惕,不為無關緊要的事情而緊張。

  • 用提問來引導思考,幫助自己來追本溯源

我們思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如果面對網上的謠言,無法認清事實真相,抓住要害,那麼就更談不上去解決這個問題,提問來引導思考可以是對自己接受的信息的質疑,真理都是需要檢驗的。

  • 克服非黑即白的思維習慣,批判性思考問題

人有一種強烈的、情緒化的本能,習慣於非黑即白的想問題,而且暗示了對立衝突:好的和壞的,東方和西方、我們和他們......很多情況的描寫實際上是為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也喜歡在文章中描述對立的人和觀點,因為這樣迎合了人的思維習慣,更容易讓我們接受。

實事求是的世界觀,保持獨立的思考,對我們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理性的思考永遠是很困難的,尤其是當我們被情緒控制的情況下,所以平常才要刻意練習改變自己固有思維方式,不會被現象圍困。


總結一下

現象背後的本質,容易在我們被情緒支配後忽略,更會因為我們自己思維的固有化,而缺乏理性思考,所以平時應該升級自己的深度思考力,能夠幫助我們在關鍵時刻認清事實,保持智慧。

相關焦點

  • 《事實》:實事求是,認清事物本質
    我們感知的世界是變得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壞。毋庸置疑,這跟我們所處的環境有很大關係,這種關係影響著我們的判斷,這種判斷正是來自這種環境,從小到大的環境。環境,是我從小學開始就一直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彙,而且這個詞彙影響到整個學生時代,並不斷持續。
  • 《這才是心理學》:尊重科學與事實才是思考及判斷一切事物的基礎
    也就是說我們隨處可見的那些打著心理學旗號招搖過市的信息並不一定都屬於心理學,而想要辨別哪些內容是真正的心理學知識,就需要我們對心理學中的概念、結論及作用等相關信息做些基本了解,否則你就會被那些看上去挑不出什麼問題的、難以證偽的偽科學所影響。而這種影響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滲透到了人們的整體認知當中,你會下意識地用已經被影響的認知去理解一切事物,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 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了你的家人?
    01你的負面情緒是否影響到了你家人?焦慮和恐慌情緒很容易傳染,特別是小孩子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暗示。如果在居家隔離期間,父母每天焦慮不安、憂心忡忡,孩子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那麼在居家學習的過程當中,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長了,孩子有了焦慮情緒該怎麼辦呢?一頓罵?大嘴巴子連連看?劈頭蓋臉一頓揍?男女混合皮帶面?更是錯上加錯!
  • 情緒傳播:概念、原理及在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地位思考
    情緒本身的客觀性存在為新聞客觀性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戰;情緒本身也是輿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情緒脫離原始事實信息傳播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使得輿論學在新媒體領域中的研究更加紛繁充盈的同時,也面臨很多新的待解課題;情緒傳播對於傳播效果的影響也非常顯著,研究顯示情緒喚起對傳播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甚至情緒喚起成為人際傳播的重要動力,而且不同的情緒對人們接受信息時的處理機制也有顯著的影響
  • 為何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事實,不用事實說話?
    你真的會用事實說話嗎?為何越是無知的人越覺得自己無所不知呢?為何狐狸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呢?為何轉基因食品有害,美國科學家都用事實說明研究出來了,為何還是有人不承認這個事實呢?分析以上種種是因為人們由以下四點,造成了不願意面對事實、不承認事實、不用事實說話,哪四種呢?
  • 婚姻要愛情還是麵包?《婚姻心理學》:認清這3點,幸福感更強
    所以在婚姻裡到底是麵包更重要,還是愛情更重要呢? 著名心理學家霍妮在《婚姻心理學》這本書中就提到過一個觀點: 「在愛情裡,不能因為感情需要太過盲目,也不能因為物質需求而太過現實。」
  • 壓力過大會影響大腦,給你的「心累」找一個科學依據
    但是,「壓力大」只是一個現象,並不是根本原因。 我們要思考的是:這種「疲憊感」是如何造成的?以及,如果沒辦法徹底改變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這種情況?
  • 彌補「情緒顆粒度」,建立良好關係
    直到我看到了「情緒顆粒度」這個詞,我才明白無法辨別他人的情緒才是導致這一切的根源。那麼「情緒顆粒度」是什麼呢?它又為何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我以謝爾頓姐弟為例,為大家介紹情緒顆粒度的含義,透過實驗看到它的重要性,並在全文的最後給到大家彌補「情緒顆粒度」的三個方法。01、「情緒顆粒度」是什麼?
  • 傍晚跑步好,還是晨起跑步好?知道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現在很多中老年已經開始計劃上養生的目標,除了在飲食方面慢慢改善也開始了健身計劃,有的早上散步或者跑步,有的晚上進行散步或者跑步,但是有很多人卻糾結起來,到底是晚上跑步對身體好好還是晨起跑步對身體好,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小編覺得沒有什麼可糾結的,無論什麼時候跑,怎樣跑只要能夠堅持下去,這次是重要的。
  • 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的心理效應
    所以在開始戀愛之前,你需要知道一些有關戀愛方面的心理效應,可能會讓你對心動和愛情有更深的了解,有助於你更了解有關戀愛的心思。1、富蘭克林效應富蘭克林說過:相比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會更願意再幫你一次。
  • 批判性思維——教你客觀、理智去思考
    開始之前,想問你幾個問題*你是否容易被社會輿論撩撥?面對眾多 10w+ 爆文時,你是否能分得清哪些是觀點,哪些是情緒?*你是否容易被個人情緒影響?當別人與你意見相左時,你是否能客觀評論他人的觀點,還是一味固執己見?*你更相信直覺還是更相信理性思考?做決定時,你是否能避免自我欺騙,全面地去考慮問題?但是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幸福程度,我們推崇用理性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而不是總被情緒和感受左右。
  • 情緒易波動?活在壓力中?黑龍江京科腦康提醒:警惕心理健康問題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在生活中出現情緒低落、 凡事都提不起興趣的狀態, 可能會有人這樣安慰道: 「心情不好,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 情緒管理第6課:改善情緒有哪些方法
    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果自身能力不足或者當前身處的環境不允許你去創新、創造,又該怎麼辦?歪曲事實可以嗎? 有時候也可以。兩口子離婚了,兩個人都非常痛苦,都把離婚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對方,說對方是渣男渣女,而自己只是當初瞎了眼。雙方都認為是對方的錯,那麼究竟是誰的錯?總不可能怪到老天爺頭上吧!
  • 如果你想養一隻嬌小可愛的蜜袋鼯,以下這幾點你需要了解哦!
    如果你想養一隻嬌小可愛的蜜袋鼯,以下這幾點你需要了解哦!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但是如果你看到她的樣子,你就會醒悟原來你是見過他的。因為這貨是進口的,所以相對來說就比較值錢,但很多人還是經不住的可愛,就養了一隻,一起來看看注意事項吧!
  • 你其實並不懂思考,愛因斯坦:這才是正確的思考方法
    你要深刻的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用心,只有心才能抵達所有現象層面的本質,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最近大量的活在心的世界時,我似乎全面進入一個新的人生境界!正確的思考方法愛因斯坦說,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實際上,如果你只是停留在字面來理解他的這句話,你一定會覺得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太沒有水平了,這說明你沒讀懂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還有另外一個說法,他說他的所有一切科學成就,均自於他的直覺。
  • 認清一個人,只需要看這三個地方
    只需要從這幾點就能看清一個人看他如何對待自己的親人。一個人在家裡,相處最多的就是自己的親人。親人包涵了很多,從父母到兄弟姐妹,爺爺奶奶到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等等。每個人對自己親人的態度都不一樣,有的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家人,有的人則是非常冷漠。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家庭的影響,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家庭的縮影。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情緒本身其實無所謂好與壞,只是我們習慣了給他分類。正面情緒我們覺得它好,負面情緒我們覺得它不好。可是,我們不是應該學著辯證看待問題嗎?假如只有正面情緒好不好呢?太好了,有的人第一反應會是這樣的。天天開開心心,不緊張,沒煩惱,該多好啊。不過你仔細想想看,沒有了負面情緒的陪襯,你還會珍惜清一色的「好情緒」嗎?
  • 孔雀魚在進行家庭養殖時,要注意這幾點,你知道嗎
    孔雀魚在進行家庭養殖時,要注意這幾點,你知道嗎?現在人們在休閒的時候都喜歡養一些花或者是一些草,還有一些人喜歡養幾尾漂亮的金魚。於是現在,商家在看到這裡的商機之後,便開始了他們的批量種植和養殖之路。今天就來和大家講一下養孔雀魚的時候需要注意到哪些事情,特別是如果想要進行批量養殖的話,更應該注意什麼,快來學習一下吧。很多養過孔雀魚的朋友應該知道,雖然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觀賞魚類,但是養殖的時候還是要有很多注意事項的,一個不當就會造成自己的心血白費的後果。特別是孔雀魚又屬於熱帶魚的一種,因此它在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小心的呵護,並且注意在日常的一些管理。
  • 當負面情緒擊倒我們時,我們能否做出更明智的反應?認知的可塑性
    後來他自己研究發現,可以用認知行為療法治療自己的情緒紊亂,於是他加入到一個社交焦慮患者的認知行為治療互助小組,沒有治療師,靠小組從網上買的一個課程大家按照講義練習,互相鼓勵。一個月後,朱爾斯沒再遭遇恐慌,開始對自己的理智應對狂暴情緒的能力變得更自信。康復需要一個過程,不是越過一個邊界就突然好起來,朱爾斯坦誠自己仍在康復過程中。
  • 高中生住校,這5點弊端不了解,影響高考,可別後悔!
    下面筆者就來說一下其中你5個弊端。一、住校節省的不是學習的時間節省的是娛樂的時間一般來說,學生經過一天的學習之後,回到宿舍想的並不是繼續多看一些書,提高自己的知識層面,而是想他學了一天了,肚子很餓,要不就泡些泡麵吃,吃點薯片,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