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在生活中出現情緒低落、
凡事都提不起興趣的狀態,
可能會有人這樣安慰道:
「心情不好,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走出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了。」
但是如果出現了身體上的傷痛,
人們斷然不會說:
「挺一挺,熬一熬就沒事了。」
很多人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全然不同的。殊不知,健康的定義其實並非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的定義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言行舉止能被周圍人認可以及道德健康。
一旦出現心理失衡,可能是因為遭遇了心理危機,如果心理危機過強,持續時間過長,對個人而言危害健康,甚至出現自殺行為,對社會而言,則可能會引發社會秩序混亂,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關注!
那麼,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一起跟隨本文詳細了解。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那麼,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心理健康,10條心理健康自檢標準,大家可以進行簡單比對。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
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滿足個人基本需求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的規範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提醒你: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承受心理情緒和病症的折磨,請告訴自己,你只是生病了,就跟感冒發燒一樣。然後尋求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