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易波動?活在壓力中?黑龍江京科腦康提醒:警惕心理健康問題

2020-12-08 騰訊網

你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在生活中出現情緒低落、

凡事都提不起興趣的狀態,

可能會有人這樣安慰道:

「心情不好,堅持一下就過去了。」

「走出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了。」

但是如果出現了身體上的傷痛,

人們斷然不會說:

「挺一挺,熬一熬就沒事了。」

很多人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全然不同的。殊不知,健康的定義其實並非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的定義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言行舉止能被周圍人認可以及道德健康。

一旦出現心理失衡,可能是因為遭遇了心理危機,如果心理危機過強,持續時間過長,對個人而言危害健康,甚至出現自殺行為,對社會而言,則可能會引發社會秩序混亂,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心理健康的關注!

那麼,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麼?接下來我們一起跟隨本文詳細了解。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義,衡量標準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學家將心理健康的標準描述為以下幾點:

有適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對自我的成就有價值感。

適度地自我批評,不過分誇耀自己也不過分苛責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境所左右。

理智,現實,客觀,與現實有良好的接觸,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擊,無過度的幻想。

適度地接受個人的需要,並具有滿足此種需要的能力。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客觀的估計。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個人的價值觀能適應社會的標準,對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

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能適應環境的需要改變自己。

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在不違背社會標準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個性,既不過分阿諛,也不過分尋求社會讚許,有個人獨立的意見,有判斷是非的標準。

那麼,應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心理健康,10條心理健康自檢標準,大家可以進行簡單比對。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

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

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滿足個人基本需求

在不違背社會道德的規範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黑龍江京科腦康醫院提醒你: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你發現自己正承受心理情緒和病症的折磨,請告訴自己,你只是生病了,就跟感冒發燒一樣。然後尋求專業的精神心理科醫生的幫助!

相關焦點

  • 【戰疫情】瀋陽腦康心理專科醫院全員勇擔使命 堅持到底
    瀋陽又迎來了第二輪核酸檢測,瀋陽腦康心理專科醫院作為瀋陽市瀋河區全民核酸檢測點,有這樣一群白衣天使,「白+黑」連軸轉,爭分奪秒,與疫情搶時間,守護著瀋陽瀋河區一方的安寧。
  • 做好情緒管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肌肉放鬆法的推理引申,心理方式特點:先緊張再放鬆,先判斷再應對,先理性再感性;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直面問題。 假設拉開窗簾向外看,會看到什麼?帶著問題繼續聽分享。 前言 問題三部曲,處理工作事情皆如此。
  • 心理專家提醒:考後焦慮需警惕
    深圳市康寧醫院心理專家提醒,考試後,家長也要繼續關注孩子,如果孩子出現各種過度負面情緒,應注意警惕,必要時就醫。深圳市康寧醫院心理專家介紹,「失重期」焦慮,比如考生在考試結束後,在對答案等過程中,出現後悔、沮喪、失望、焦慮、緊張、挫敗、自責等負面情緒;在家長及周圍人對考試情況及考試結果詢問等過程中,出現迴避、緊張、自責、自卑、難過、憤怒等情緒和行為反應,家長則需要注意。考生考試後出現「失重」狀態,可能引發睡眠不規律、生活空虛感、無價值感等反應。
  • 四大心理問題影響國民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每年都會引發數十億人民幣的經濟損失,還會損害商業貿易與生產力。目前來看,有四大心理問題影響中國國民健康,分別是壓力、焦慮、抑鬱、情緒低落。根據安盛天平的統計,有超過54%的受訪者表明他們在過去6個月中有壓力或壓力很大;平均有47%的受訪者在過去6個月中感到焦慮,其中北京地區有52%的人感到焦慮;平均有45%的受訪者要麼自己經歷過抑鬱症,要麼在他們的家人、朋友、同事或鄰居中,發現過抑鬱症病例;7個城市均有受訪者表示自己在過去6個月中有過情緒低落的經歷,他們佔整體人群的比例超過27%(見右圖)。
  • 危害男性健康的不良情緒
    「敵視情緒」長期鬱積會破壞男性身體的免疫系統,還能對心臟系統產生壓力,嚴重的還會導致心臟受損。「敵意」還會讓體內的炎症蛋白含量升高,引發冠心病。  制「敵」有方:修煉心性,心態平和地與人合作,要知道懂得成全別人才能成就自己。  季節性情緒失控  在冬季男人們應警惕這個季節可能導致的情緒問題。
  • 線粒體可能成為破解「焦慮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然而過去十年裡,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加入她的行列,希望探索線粒體在維持人體健康之外,是否還左右著人類的心理健康狀態。他們還深入探討,線粒體是否會影響人們在壓力症、焦慮症乃至抑鬱症方面的反應。儘管目前大部分證據較粗淺,但已經足夠證明這些負面情緒與線粒體之間的實質性關聯。
  • 5種情緒最「減壽」!涉1.2萬人研究:心理健康的人活得更久
    比起身體疾病的痛苦,心理創傷就像慢性毒藥,一步步吞噬掉整個人的精神健康。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社會上人們的心理問題嚴重」。 近日,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心理健康的人壽命更長。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抑鬱時,大腦中的活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它們經常被歸為應激相關障礙,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偶爾低水平的壓力是無害的,但是長時間的過大壓力會導致一種慢性壓力狀態,進而導致焦慮障礙,比如驚恐障礙和各種恐懼症。持續的焦慮也會導致抑鬱。
  • 疫情期間壓力大 紐西蘭亞裔心理健康問題引關注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編譯報導,一個倡議組織呼籲對紐西蘭亞裔社區提出一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方案。該組織稱,亞裔紐西蘭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在惡化,而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 東華原精神壓力分析儀——捕捉心理健康問題早期信號
    專家提醒,一些輕度的焦慮、失眠、抑鬱等精神疾病可以通過休息、放鬆來解決。如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超過7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治癒。東華原醫療針對我國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嚴重短缺且分布不均的情況,推出了心率變異性檢測儀(精神壓力分析儀),以便幫助人們自行檢測,早發現早治療。
  • 警惕臭氧汙染 對健康的危害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在參加廣東團全體會議作發言時,一方面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點讚」,另一方面,也提醒防治大氣汙染眼睛不能只盯著霧霾,還要警惕臭氧等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天氣晴朗」未必是空氣汙染少。 霧霾對人體的危害包括生理和心理 霧霾對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鍾南山認為要有一個客觀認識。
  • 專家:心理壓力是重要因素
    昨天我們談到睡眠對免疫力有重要影響後,有朋友也留言問,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是影響我們睡眠質量的重要因素呢?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恆教授表示,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是心理因素,其主要來源於情緒、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壓力所致。
  • 心理壓力測試 緩解壓力有什麼辦法
    現在小編又來說我的名言名句了,在這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啊,沒有壓力那是不可能的,那麼緩解壓力有什麼辦法呢?下面小編用一組有趣的心理壓力測試遊戲來看看你們的壓力有多大。10分:你沒有壓力;11—21分:你有輕度壓力,需調試自己的情緒了;21—31分:你有中度壓力,除自我調節外,還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31—42分:你已經處於重度壓力之下,建議尋求心理諮詢師或精神科醫生的幫助,做心
  • 醫生提醒:小心「恐癌」心理也會致癌
    如果能保住我的乳房,讓我少活5年我也願意!」宋曉拒絕了手術。無論家人怎樣勸說,她都用哭泣和沉默作為回答。 一天,兒子突然抱住宋曉大哭起來:「媽媽,我需要你,需要完整的家,求求你,做手術吧。」宋曉的心終於被融化了……手術後回到家,兒子對宋曉笑著說:「媽,這回你和我一樣了。」宋曉明白,這話裡有另一層深意:自己現在是一個健康的正常人了。
  •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認知率仍...
    光明日報記者 金振婭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4.98%。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為581萬人。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心理健康月系列報導之三:大學生焦慮情緒的案例分析
    現就職於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畢業後一直從事心理學的教學,主要講授課程有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衛生學、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輔導活動設計等。發表20餘篇心理學方面的論文,參編《心理學概論》《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發展》等教材。
  • 警惕人格心理扭曲
    核心提示:殺死4名同學的馬加爵,在人們印象中已成了惡魔般的人物。而河南殺人狂魔楊新海,楊的作案手段兇狠殘忍,先後有67條無辜生命喪於他手。縱觀馬、楊的殺人動機與犯罪經歷,不難看出其在心理衛生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從而導致人格強烈扭曲。
  • 調查稱現實壓力與盲從效應致焦慮情緒泛濫
    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最近,微博上流傳的帖子「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元退休金」,吸引不少網友注意,更引起眾多80後對未來養老問題「杞人憂天」式的焦慮情緒。  買房焦慮、職場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如今,類似的「焦慮帖」在各大網站、論壇中並不鮮見。「焦慮帖」為何如此泛濫?「焦慮帖」會給青年帶來怎樣的影響?
  • 宣城市:互動型心理健康公開課護航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高中生如何疏導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近日,宣城市教體局從該市遴選5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幹教... 安青網訊 小學生如何做情緒的主人?中學生如何辨析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高中生如何疏導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
  • 心理疾患成在英留學生健康殺手 尋求專業幫助很重要
    心理疾患成在英留學生健康殺手 尋求專業幫助很重要 原標題:   中國僑網9月2日電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導,中國已成英國高校第一大國際生源國,大批中國留學生開始異國生活的時候,可能沒有意識到,心理問題會成為未來求學路上的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