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患成在英留學生健康殺手 尋求專業幫助很重要

2021-01-10 央視網
心理疾患成在英留學生健康殺手 尋求專業幫助很重要

原標題:

  中國僑網9月2日電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導,中國已成英國高校第一大國際生源國,大批中國留學生開始異國生活的時候,可能沒有意識到,心理問題會成為未來求學路上的殺手。研究表明,因語言和文化差異,中國留學生更易受到心理疾患的威脅。

  被忽視的留學生心理健康

  Annie是在利茲讀傳媒專業的研究生,此前她在國內本科讀英語專業。來到英國的這一年,Annie一直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她表示,自己一開學就找導師諮詢,表示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很擔心拍不出好作品。隨後的一年中,這種壓力一直伴隨著她,每到拍作品寫論文,Annie就變得煩躁不安。她表示,那段時間她會拒絕和朋友吃飯聊天,直到提交作業後,才有所緩解。

  Sylvia也是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她與戀人分手後,陷入抑鬱情緒中無法自拔。Sylvia告訴記者,自己習慣了有人陪伴的生活,分手後突然一個人,孤獨感加劇,覺得一切都沒了動力和激情,「還經常沒有理由就大哭,情緒不受自己控制」。

  學業和情感,是大學階段必然面對的兩道坎,處理不好可能會引發心理疾患。如果抑鬱加重又沒有及時求醫,甚至引發極端後果。

  此前《鏡報》曾報導,卡迪夫大學教育和社會學2年級的20歲香港學生Daisy Ho,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她自殺前在臉書上給朋友發信息說:「我不想活了,我不想呼吸了。」調查得知,她多年來一直與抑鬱症作鬥爭,感到被社會排斥,生活失敗。她在去世前的簡訊中寫道:「現在離午夜還有5分鐘,如果我在5小時內沒有和你聯繫,就說明我已經走了。」她最後還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心理病已成英國大學殺手

  2018年,英國統計局自1950年以來首次公布了《英國大學生自殺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的一年裡,就有95名英國大學生自殺。

  布裡斯託大學在2018年發生了10起學生自殺案件,甚至激起了學生示威遊行,抗議學校對學生心理健康不作為。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的一項研究指出,當下的學生與上一代學生相比遭受焦慮和抑鬱症的風險更高。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同上一代相比,現在的學生沒有做好充分的求學準備,背負更高的學習債務和面臨更黯淡的求職前景。

  去年,英國政府正式對英國所有大學下了最後通牒,警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英國高等教育部長塞繆爾·吉馬明確表示,局勢已經刻不容緩,英國大學必須把學生心理健康當作要務去做。

  英國政府還試圖建立「預警系統」,在學生遭遇心理問題的時候,讓學生家長能夠了解到學生的危險。

  語言和文化差異影響最大

  李曼是思克萊德大學臨床健康心理學研究生,她近期在做中國留學生經歷以及幸福感影響因素的定性研究。李曼表示:中國學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語言。

  即使語言成績很好,但是在學術上,尤其是寫作和閱讀,仍然感覺與母語者有差距。這種差距一定程度上會造成中國學生覺得自己最後的成績不夠公平。因為成績的不理想是由語言造成的而不是專業知識造成的。

  而除了語言外,文化衝擊也對心理健康有很大影響。適應英國新文化的過程是很不容易的。包括食物、生活習慣等在內,同時遠離家鄉和父母朋友也容易引起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極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或者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比如吸菸、酗酒、亂交。

  前述留學生Annie此前一門課掛科,心情特別沉重,她覺得自己有些抑鬱,「感覺承受不了,壓力太大了,真的不想讀了,想回家。」那一個多月裡她沒和任何人聯繫,最後回中國和父母聊天談心,吃好睡好,然後再回英國重寫論文。

  而Sylvia表示,後來在網上做了國際標準抑鬱症心理測試題,得分33,顯示為極有可能患有重度抑鬱。Sylvia沒有放棄自己,馬上找醫生問診諮詢,同時也嘗試多和朋友聊天,相約旅遊,在積極的治療下有所好轉。

  心理病不能扛求助最重要

  劉熹博士是思克萊德大學心理科學與健康學院教師,他目前的研究是關注留學生心理健康的羞恥感、自我汙名化、心理健康知識和素質、求助態度和行為等。他表示,目前關注這幾個方面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已有研究顯示:心理健康素質和知識、以及羞恥感和自我汙名,是與不尋求心理健康幫助和不使用心理健康服務相關的;

  第二,提高心理健康素質和知識,以及含有去汙名化元素的預防或者幹預項目對於保護留學生心理健康,鼓勵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求助是有效果的。

  他表示,發現心理健康問題後,尋求合理的專業幫助特別重要。

  李曼告訴記者,大家對幸福感低等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不足。尤其是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求助專業人士這點上,中國學生多數受傳統思維的影響,總覺得有事自己挺一挺就會過去。她個人非常贊同同學在處理情緒問題時選擇和朋友傾訴,或者求助專業人士。

  她說:「找人傾訴是個好辦法,同時也簡單方便。但是如果遇到嚴重的問題,傾訴不能解決的,建議一定要去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如GP、心理諮詢師等。」嚴重的問題是指長時間沒有得到緩解,或者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李曼補充說:「個人覺得有時大哭一場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可以緩解壓力。但喝酒這個方法是不建議的。」(孫鑫宜)

相關焦點

  • 職場心理健康很重要,卻也經常被人忽視,理性面對
    現在的人買房貸款買車貸款,每天一睜眼就有借款,每天努力工作基本上就是為了這些,說沒有壓力是假的,職場當中的心理健康其實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因為職場給人的感覺就是理性和比較嚴肅的,一般不會流露出情感,可是人是群體動物,在群體當中人和人是存在著互相聯繫的,不同的人性格和做事的風格不同
  • 東華原精神壓力分析儀——捕捉心理健康問題早期信號
    據調查,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620萬人,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目前,公眾對精神疾病認知率較低,缺乏主動就醫意識。專家提醒,一些輕度的焦慮、失眠、抑鬱等精神疾病可以通過休息、放鬆來解決。
  • 微課堂·家和工作室丨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標準,您知道嗎?心理健康的指標,您了解嗎?您想知道您的心理健康狀況嗎?家和工作室桐廬縣婦聯—— 為桐廬百姓提供 ——婚姻家庭、心理諮詢、家庭教育公益性專業服務項目 桐廬縣婦女聯合會心理健康的標準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就在身邊,必須重視起來!
    但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01 隱形殺手:抑鬱症 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
  • 世界精神衛生日-弘揚抗疫精神 護佑心理健康
    「接聽電話的增加提示公眾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人們在遇到情緒問題時有意識致電心理熱線來尋求幫助。」 據介紹,2017年10月,該心理援助熱線正式開通,針對廣大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現的抑鬱、焦慮、緊張、人際交往障礙等各種心理問題及時提供科學、快速、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幹預服務,幫助其緩解情緒,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公眾心理健康。
  • 11個點測你的心理健康程度
    你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否能完全掌控?本期大講堂,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郭紅利給大家詳細講解了健康心理的行為標準,並提出相應指導。上圖是心理健康的常態分布曲線圖,曲線的中間或高峰部,代表的是平均心理健康水平,大多數人都處於這個位置。他們相對而言,沒有心理疾患。
  • 澳洲留學:近期澳洲各高校留學生返校政策匯總
    對此,澳大利亞政府高度重視,旅遊部長Simon Birmingham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引導留學生返澳復學持開放態度,他希望國際學生能夠通過成熟的方式安全返回澳大利亞。Simon Birmingham說:「我知道國際教育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進出口產業,政府將盡一切努力給予他們幫助。」
  • 65%留學生有抑鬱症,學習越好,人反而更抑鬱?
    文/老K 我做心理諮詢工作已經4個年頭了,但是最近我發現了個奇怪的現象,好像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和我諮詢。相反抑鬱症本身就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心理疾病。 既然是疾病就有醫治的辦法,尋求藥物和心理治療是當下解決抑鬱症的最常見手段,也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根據統計,接受藥物+心理治療的人75%都可以走出困境。 如果在國外尋找醫學治療途徑非常困難的話,你也可以撥打當地的24小時心理熱線。
  • 重慶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 掃一掃就能做心理測試
    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當不好的情緒困擾著你、當環境的壓力讓你透不過氣來……也許,你更應該尋求幫助——「世界精神衛生日」當天,我市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心窩雲」(一期)上線,市民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測試心理狀況並將獲得專家的解讀、評估和指導。
  • 疫情期間壓力大 紐西蘭亞裔心理健康問題引關注
    中新網10月8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編譯報導,一個倡議組織呼籲對紐西蘭亞裔社區提出一個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方案。該組織稱,亞裔紐西蘭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正在惡化,而新冠肺炎疫情讓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認知率仍...
    「目前,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率仍比較低,缺乏對心理健康服務專業性、有效性的認識,這制約了人們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要和利用,亟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提升公眾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指出,這樣可以使公眾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和求助信息,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出現問題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 加拿大華裔教授訪談,分享行業洞見、傾力為留學生解惑
    作為留學生,踏在故鄉與他鄉的邊緣,在年輕人共性問題基礎之上,又面臨語言、文化、種族等各方面的挑戰,加之不熟悉西方的教育系統,使很多留學生在初入大學時往往困境重重。根據Easy Group 2020年2月對加拿大留學生的調研,約六成的留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喜歡或不確定。這意味著,很多留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盲目性。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來華留學生服務
    招收、培養和管理來華留學生是全面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重要方面。當前,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重新思考留學生管理工作不僅是高等院校實施國際化戰略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助推器。保障來華留學生群體疫情防控成效需要有制可依。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行動」:義診送溫暖,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活動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精神醫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標準與服務研究委員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婦女兒童心理健康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綜合兒科分會、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九家單位共同主辦,北京胡亞美兒童醫學研究院承辦。
  • 山東赴英聯合工作組為留學生講解防疫知識,給大家打了一劑強心針
    3月29日上午,中國駐英大使館聯合山東省赴英聯合工作組舉辦「攜手抗疫贏勝利 祖國永遠在身邊 中國山東省赴英聯合工作組慰問會」,向留學生代表贈送健康包,聯合工作組專家成員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向500餘名留學生講解新冠肺炎治療、防控、診治、心理應對等知識,並互動回答了留學生們關心的問題。
  • 防患於未然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12月16日清華大學召開的自殺問題媒體報導論壇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在題為《高校自殺預防》的報告中提到,中國大學生自殺人數每年為600人。 樊富珉介紹說,按照教育部的研究結果,我國大學生自殺率在十萬分之2~4之間。她個人的調查數據是十萬分之2.59。
  • 心理諮詢中心召開2020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
    2020年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舉行了2020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享交流大會,會議主題是「心理健康,護航有我」。學生處副處長康健,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註冊督導師張海燕,心理諮詢中心專兼職諮詢師,以及來自各院系的思政老師共計4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心理諮詢中心的薛璟主持。
  • 靖江市中小學校聘請專業心理醫生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校長
    日前,靖江市舉行青少年「綠色成長計劃」啟動儀式暨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副校長集中聘任儀式,聘請一批專業心理醫生擔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副校長,組建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講師團和心理健康輔導專家組。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是各級政府、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靖江市從2016年,應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搭建了「心理雲」健康網絡平臺,指導全市6萬餘名中小學生註冊登陸,開展了首次心理健康普測。2017年,該市建成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指導中心,組建生命教育志願者團隊,開通「陽光成長熱線」,提供免費諮詢服務和專業指導。2018年,該市實現了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全覆蓋。
  • 黑龍江京科腦康提醒:警惕心理健康問題
    很多人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全然不同的。殊不知,健康的定義其實並非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的定義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言行舉止能被周圍人認可以及道德健康。
  • 心理健康APP,讓悲劇不再重演,讓人人內心充滿陽光!
    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導這些問題越來越重要了,而心理健康App開發,可以整合多方的資源,前期非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也可以減輕用戶的緊張和焦慮感,還能幫助大家學習心理學常識,發帖交流互動,多方面的互動,可以幫助更多的用戶走出心理陰霾,讓陽光灑滿他們的心田。心理健康App具體可以滿足那些功能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