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於未然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01-09 科學網

 

在12月16日清華大學召開的自殺問題媒體報導論壇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在題為《高校自殺預防》的報告中提到,中國大學生自殺人數每年為600人。

 

樊富珉介紹說,按照教育部的研究結果,我國大學生自殺率在十萬分之2~4之間。她個人的調查數據是十萬分之2.59。目前全國有2000萬大學生,按照十萬分之3的比例來算,每年有600名大學生自殺。但由於大學生總體人數在逐年增加,自殺的絕對人數仍要引起高度重視。

 

「絕大多數的自殺是可以預防的。幹預自殺,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學生真正了解了什麼是死亡,他會更懂得珍愛、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而不是選擇結束生命。」樊富珉認為。

 

對於大學生自殺問題,之前有關專家曾評價,和社會其他群體相比較,大學生並不是自殺高危人群。但是,作為知識階層,大學生更容易受到社會關注,其自殺行為也容易被放大。

 

儘管如此,每一條見諸於報端或者網絡媒體的大學生自殺事件仍是觸目驚心。

 

美國自殺協會主席希尼亞·帕佛曾經表示,防止自殺最好的辦法不是注意自殺本身,而是應當更廣泛地注意是什麼因素導致了自殺的發生。

 

樊富珉認為,分析一個人自殺的原因其實是很難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生活中遇到了自己不期望的結果,遇到了挫折,對生活、生命的理解發生偏差,對生活沒有堅定的信念。一是對自我的否定;二是關係失調,在關係中的人才能感受關心和支持;三是對生命的理解發生偏差,一個人對生命不尊重、對生命沒有神聖感、生活沒有目標就容易放棄。

 

在心理學領域裡,危機幹預是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下的個人採取明確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終戰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樊富珉談道,任何一個人在自殺前都有徵兆出現,及時發現自殺前的徵兆往往能抓住挽救生命的契機。

 

「比如莫名其妙地收拾東西、給每個同學道謝、給所有人寫信,出現一些與平常完全不一樣的行為等。北京某高校一位女生在入學兩三個月後,突然給每個同學寫了一封信,然後就不見了。同學們覺得很奇怪,就報告給了輔導員,幾位老師立即趕到了這位同學在北京郊區的家。她正在和媽媽作最後的告別,然後準備自殺。女生的父親過世了,家裡的頂梁柱倒了,她自己也被查出患有心肌炎,以為是心臟病,治不好,雙重打擊使她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樊富珉說。

 

幹預可以有效降低自殺,但是,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幹預中心的費立鵬博士在報告中提到了一個數字。「在調查自殺者因心理問題而接受治療的種類時,在895例自殺者中,82%的自殺者從未接受過任何幫助。」費立鵬強調,大學的心理諮詢師等著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上門諮詢,這是遠遠不夠的。

 

抑鬱情緒並不一定會導致自殺,但抑鬱症的出現與自殺傾向之間的關係卻是不能忽視的。在大學校園中,並不是所有出現抑鬱症或者有自殺傾向的學生都能夠自願地接受治療。

 

費立鵬分析了有抑鬱的患者不接受必要治療的幾種原因:「患者不知道自己的情緒問題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導致的;因為患有心理問題有恥辱感,而不願尋求治療;擔心因心理問題求助的事情不能在單位保密而導致各種後果;認為心理治療沒有效果等等。」

 

那麼,對於出現抑鬱症或自殺傾向的學生,大學是否有權對其進行強制退學?當天上午,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模擬法庭舉行的精神衛生立法模擬聽證會對此問題進行了討論。

 

樊富珉認為,學校對精神疾病患者是否採取措施有兩個前提,其一應當經過專業鑑定,其二應當是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她認為,對嚴重精神疾病患者採取強制治療對患者本人有利,因為這樣可以避免貽誤治療機會,也使他人權利得到維護。不過樊富珉強調,應由專業人員進行幹預,而不是學校的行政幹預。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自殺頻發折射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仍存「短板」
    針對中國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的現實,有關專家呼籲國家應儘快對心理健康進行立法,為最大限度避免各類人群由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走向極端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加高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依舊存在的「短板」。11月13日午夜,在地處長春的東北師範大學某研究生寢室樓裡,該校音樂學院一名研二女生從她所在宿舍的9樓墜落,當場身亡。
  • ...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中國礦大深入推進「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主題教育活動 全面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2009-02-13   中國礦業大學以提升大學生健康水平,構建美麗和諧校園為宗旨,以「營造健康愉快精神氛圍、構建有效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為目標,多年來始終堅持深入開展以「和諧校園 陽光心靈」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好效果。
  • 廣西創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將心理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心理情景劇、項目素質拓展、樂跑挑戰賽、微電影——各高校積極創新方式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做到儘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幹預,從源頭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定型的關鍵期,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三是組織輔導員、心理專幹開展學習,組織線上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工作培訓,編制相關學習資料,為輔導員開展疫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四是開展線上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舉辦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抗「疫」宅家VLOG微視頻大賽等活動,幫助學生緩解疫情影響下的各類不良情緒,豐富宅家的學習和生活。
  • 山理工構建「一二三四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中宏網山東11月25日電山東理工大學積極構建「一二三四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斷加強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使學生擁有勇敢心靈,坦然面對困難挫折,正確緩釋放壓力,取得良好成效。創新學校心理健康專職教師聯繫學院一個制度。2018年,學校創新實行專職心理教師聯繫學院制度。
  •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於印發《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
    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規範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服務,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義和利、群和己、成和敗、得和失,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
  •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開展「生死哲學與生命教育」講座
    為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於12月7日晚在中心校區開展了「生死哲學與生命教育」主題講座。講座由哲學社會學院李聰老師主講,首先從教育的育人本位談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從培養對生命的人文關懷探討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 教育實驗學院舉辦大學生心理適應講座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5日電(南雲 瑪爾哈巴·阿合買提)10月24日晚,教育實驗學院邀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高寶營老師為我院2018級本科生和預科生作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會上,高老師以詼諧幽默的語言引導同學們突破心理健康認知盲區,從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異常情緒和行為表現入手,讓同學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特徵,從而重視日常心理健康問題。
  • 林剛,王成春 ∣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當然,創業教育的前提和關鍵是培養大學生創業者良好的心理素質(陳燦軍,2004),這樣才能使其自如應對創業中的多方壓力。基於此,在分析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時,需要考慮創業教育發揮的調節作用,提出以下假設:H2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H2b: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正向調節。
  • 林剛,王成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當然,創業教育的前提和關鍵是培養大學生創業者良好的心理素質(陳燦軍,2004),這樣才能使其自如應對創業中的多方壓力。基於此,在分析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時,需要考慮創業教育發揮的調節作用,提出以下假設: H2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
  • 上海交通大學三項舉措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生態圈
    上海交通大學三項舉措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生態圈 2009-10-09   上海交通大學於1985年在全國高校中率先成立專業的大學生心理諮詢機構。
  • 江報直播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誰來守護?[圖]
    據調查,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其中,我省高校有13%的新生入學後存在一定心理問題。大學生、「象牙塔」中的驕子,快樂健康、無憂無慮,原本是人們對大學生的印象,為何心理健康問題在他們當中頻頻出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誰來守護?
  • 心靈家園的守護者——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
    推開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的朱漆木門,窗臺上垂下的吊蘭映入眼帘,蔥蘢綠色盡展生命的美麗。諮詢室好雨無聲潤開千千結「我這次不是來諮詢的,是專門看看老師您,我已經準備考研了……」當記者走進諮詢室時,活潑開朗的小女生王某並沒有因為我的到來迴避談話內容。她曾經是覺得自己有罪想自殺的「強迫症」患者。
  • 上海交大舉行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
    7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閔行校區圖信大樓8樓報告廳舉行,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焰,副主任委員馬建青、桑志芹、黃晞建,委員李樺,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會長陳增堂、復旦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劉明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李春波等多名知名心理專家與會研討
  •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校醫合作 築牢學生心理健康防線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開啟學院精神心理健康服務新模式,築牢大學生心理健康防線,12月25日上午,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與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了校醫合作籤約儀式。
  • 心理諮詢中心召開2020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
    2020年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舉行了2020年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享交流大會,會議主題是「心理健康,護航有我」。學生處副處長康健,華東政法大學教授、註冊督導師張海燕,心理諮詢中心專兼職諮詢師,以及來自各院系的思政老師共計4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心理諮詢中心的薛璟主持。
  • 上海交通大學「後疫情時代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滬召開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焰,副主任委員馬建青、桑志芹、黃晞建,委員李樺,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會長陳增堂、復旦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劉明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副院長李春波等多名知名心理專家與會研討。
  • 精神疾病成輟學重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須重視
    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有媒體報導,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近日向外界透露,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
  • 河北廊坊市啟動「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
    6月4日,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2020年中小學校「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啟動,重點開展六項教育活動。此次活動由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共青團廊坊市委共同主辦,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面提高廣大師生心理健康素質。開展專題輔導報告。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心理健康月系列報導之三:大學生焦慮情緒的案例分析
    作者:佟秀蓮,女,1965年8月生人,唐山豐南人, 1987年畢業於河北大學教育系。現就職於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畢業後一直從事心理學的教學,主要講授課程有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衛生學、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輔導活動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