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剛,王成春 ∣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2021-01-13 芥末堆


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作者:林剛,王成春

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價值取向對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響。本文通過問卷對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研,實證檢驗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對創業教育是否具有調節作用進行驗證。

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係,其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弱相關關係。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存在顯著調節作用,對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調節作用不顯著。

關鍵詞: 創業教育, 大學生, 價值取向, 心理健康

林剛:揚州大學學生工作部部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當前,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和「雙一流」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高校創業教育進入了改革的攻堅期。大學生作為高校創業教育的主體,也是未來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但大學生創業者的價值取向、心理健康等問題,客觀影響了其創業項目生命周期及創業成功率,迫切需要通過深化創業教育改革予以解決。

一、問題的提出

在實踐層面上,大學生創業者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失敗風險,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增長趨緩的背景下,大學生創業者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容易出現多種心理、思想上的問題。

同時,在大學生創業者中普遍存在創業就是創辦企業、追求個人利益至上、追求財富最大化等認識誤區。部分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抱有理想化的認知,特別是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對學校甚至對社會產生不滿。

實際上,這些現象既是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衝突未得到有效解決的內在使然,也是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衝突導致心理困惑的外在表現。加之,高校創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精英化、泛知識化、工具化以及實踐功利化等現象,進一步激化了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的衝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心理健康,進而成為影響創業成功率的重要誘因之一。

在理論層面上,創業者價值取向、創業者心理健康等問題一直是創業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但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是否有關聯,創業教育對二者是否具有調節作用,目前研究較少。

因此,結合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知識,實證研究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分析創業教育的調節作用,對促使高校創業教育改革始終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其價值引領過程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研究假設

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關係的研究屬於人格心理學範疇。哈佛大學人格心理學創始人之一Allport提出,心理健康的關鍵在於一個人的價值觀念,堅定且明確的價值取向是區分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成熟的標誌(Allport,1950,pp. 35−78),其提出的「個人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在心理學領域擁有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指出,人的價值觀與其認識、實踐等活動密不可分,人格是促使人的價值觀作用於活動的中介。價值觀是人格形成的基礎,但同時人格也是價值觀的重要表現形式,兩者之間相輔相成。

國內學者黃希庭較早將價值觀引入心理學,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了諸多合理的教育建議(黃希庭,2014,第30—58頁),論證了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緊密關係。

(一)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是大學生在一定價值觀的支配下,根據其自身需要對創業目的、創業功能及應然狀態進行判斷和選擇時所呈現的傾向性。

通俗地講,可以將其理解為大學生對創業價值的取捨和追求,貫穿於其創業活動全過程,不僅會影響其設定創業目標,也影響其創業活動選擇(Morris & Schindehutte, 2005)、創業效果評價等方面,並對創業生涯意向有顯著的影響(Gorgievski,Stephan,Laguna,& Moriano,2018)。

從心理學視角,可將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視為一種創業認知,是刺激與反應的中介,同樣的刺激之所以在不同大學生創業者身上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都是由於認知(主要是價值取向)的轉換,通過認知對刺激賦予了不同的性質和意義。而各種認知之間的協調,是維持心理平衡,促進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Biberhofer,Lintner,Bernhardt,& Rieckmann,2019)。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講,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

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與行為存在著一致性(陳瑩、鄭湧,2010),而創業行為的產生受創業者的動機驅動,根據需求層次理論,構建了受經濟需要激勵和社會需要激勵的二維動機模型(竇大海、羅瑾璉,2011)。

孔孟義利觀是構建中國企業家價值取向的文化基礎之一,「義利觀」肯定了義與利的統一,承認「利」是「義」的物質基礎,「義」是「利」的精神指導(趙薇,2013)。根據孔孟義利觀已有研究,構建了「企業家」「企業的企業家」「社會的企業家」3種類型(吳穎,2010),分別對應創業者或企業家價值取向的經濟趨利、滿意客戶和服務社會三個維度。創業者價值取向根據不同情境下的身份認同既有經濟需要激勵和社會需要激勵,也有滿足特定目標客戶群體需要的歸屬需求(Yitshaki, & Kropp,2016)。

基於此,本文將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分為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三個維度。當然,這三個維度在大學生創業者身上可能是層次關係,也可能是共存關係,並且是動態發展的,可用三向度圖表示如圖1。

圖 1 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三向度圖    

1.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對很多創業者而言,積累個人財富或提高收入是其主要創業目的之一。評估其創業盈利能力是創業者自我評價心理滿意度的一個關鍵維度(Fauchart, & Marc,2011)。賺錢與企業家角色的傳統觀念有關,而這種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在創業者身上(Powell, & Baker,2014)。因此,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業時往往把創業看作是對其有經濟回報的活動,並需要一個可接受的收入水平,從心理上感到作為企業家的回報(Khelil,2016)。基於此,本文提出假設:

H1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

2. 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儘管收入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至關重要,但許多大學生創業者還關心其他成就。除了為自己創造價值,創業者還通過創業活動為他人創造價值(Rindova,Barry, & Ketchen Jr,2009)。

為他人創造價值對大學生創業者來說很重要,往往會增加其成就感,進而對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創業者可能是第一個引入新的獨特的產品或服務,以滿足其客戶的特定需求。尤其是在大學生中,有創造力並創新一些新的產品或服務成為創業者的基本動機之一(Diener, & Seligman,2004)。

大學生創業者通過為其目標客戶群體提供一些獨特的產品或服務,獲得了特定群體認可,將可能轉化為心理滿足和更積極的心理狀態(Bergmann,Hundt,& Sternberg,2016)。目標群體的認可對年輕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這是促使他們成為創業者的動力之一。基於此,本文提出假設:

H1b: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

3. 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通過創辦企業或者非營利組織來創造社會效益也與創業者的角色有關,許多大學生創業者熱衷於為一系列環境、健康、扶貧等問題制定解決方案並將其商業化(Adner, & Kapoor,2016)。創業者的新創企業還可能提高公眾對未得到解決的社會需求的認知,並促使其他企業採取更可持續的做法。正如現階段有很多大學生創業者的「公益創業」目標為了服務社會,他們更有可能被貢獻社會的創業理念所吸引,滿足社會成就心理。扮演服務社會角色是自我效能感的來源,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Stets,& Burke,2000)。基於此,本文提出假設:

H1c:大學生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

(二)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的調節作用

高校創業教育既包含對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的引導與培養,也包含對大學生創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與提高(李元元,2018)。當前,高校創業教育既要適應大學生個人發展的需求,更要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杜建群,2018)。當然,創業教育的前提和關鍵是培養大學生創業者良好的心理素質(陳燦軍,2004),這樣才能使其自如應對創業中的多方壓力。基於此,在分析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時,需要考慮創業教育發揮的調節作用,提出以下假設:

H2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

H2b: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正向調節。

H2c:大學生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正向調節。

本文將實證分析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及創業教育的調節機制(如圖2所示)。

圖 2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心理健康與創業教育關係的概念模型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數據

本文研究數據來源於課題組於2019年1月組織開展的《大學生創業素養與價值取向調查》。調查利用問卷星平臺,以網上定向問卷的形式,面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南京大學、揚州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36所高校創業孵化園的大學生創業者和創新創業班參加過創新創業實踐的大學生,共收到網絡問卷1855份,其中有效問卷1518份,有效問卷率81.83%。基本信息部分包含高校、性別、生源地、家庭月收入等信息,主要考慮到城市、城鎮、農村等不同生源地來源的創業者、家庭收入不同層次的創業者,其創業經濟壓力可能不同,這與價值取向、心理健康可能有關聯,作為控制變量考慮。

(二)測評及信度效度檢驗

Goldberg(Goldberg,1978,pp. 41−42)開發的心理健康問卷測評因簡便、省時等特點而廣泛用於創業者心理健康測評(Uy,Foo,& Song,2013)。國內有學者用Goldberg問卷測評了解公務員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其心理健康狀況及與應酬壓力、職業倦怠感及生活滿意度的關係(宋佾珈、張建新、張金鳳,2014)。本文根據Goldberg開發的量表來測評創業者心理健康,依據Goldberg(1978)、Uy(2017)等學者的測量方式,採用5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問卷問題分為正向心理狀態問題和負向心理狀態問題:如「您最近能將精力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嗎」「您覺得自己在做有用的事情嗎」等6個方面的正向心理狀態問題,見表1;「最近您因為擔心焦慮而失眠嗎」「經常感到緊張和壓力嗎」等6個負向心理狀態問題,見表2。

表 1 正向心理狀態問題    

表 2 負向心理狀態問題    

問卷質量高低對調查結果的真實性、適用性等具有決定性作用,為確保問卷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對問卷進行試測,並對試測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判定Goldberg心理健康問卷的實用性和適切性。

本次大學生創業者心理測量量表通過SPSS 22.0進行效度分析,正向維度的Cronbach’s Alpha係數為0.798,KMO值為0.828;負向維度的Cronbach’s Alpha係數為0.846,KMO值為0.835;均大於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P值均小於0.001,表明選取測評問題均具有顯著性。通過信度、效度分析以及測評問題的顯著性分析,得出Goldberg開發的量表適合本次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測評。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測評分為三個維度。

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根據Palmroos & Kautonen(2010)提出的創業者收入與滿意度,設計了創業者對創造個人財富方面表現的評價及滿意度的問題,採用7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Cronbach’s Alpha係數為0.894,大於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500,0.5以上表明可以做因子分析。

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根據前文提到的Fauchart(2011)等學者測量方式。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包括「在目標客戶群體中獲得強大的社會認可」「成為解決目標客戶需求的第一個推動者」等問題,採用7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Cronbach’s Alpha係數為0.951,大於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902,0.7以上表明具有較好效度。

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包括「對社會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新的解決辦法」「提高公眾對特定問題的認知」等問題,Cronbach’s Alpha係數為0.907,大於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861,0.7以上表明具有較好效度。各因子的顯著性均小於0.001,表明選取的測評問題均具有顯著性。

創業教育測量根據Lee et al.(2005)等設計的創業教育激發大學生意識,豐富創業者的創業知識,對創業者成功創業起到重要作用,設計了「您對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滿意度」「您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對您工作選擇、事業幫助如何」等問題。創業教育測量採用7級Likert量表進行測量,Cronbach’s Alpha係數為0.825,大於0.7表明具有較高的信度;KMO值為0.681,0.6以上表明可以做因子分析。各因子的顯著性均小於0.001,表明選取的測評問題均具有顯著性,如表3所示。

四、實證檢驗

(一)假設檢驗

根據調研數據,首先對變量進行均值、標準差、相關程度分析,然後採用最大平衡值法旋轉的因子分析法,降維得到結果值進行回歸分析驗證假設。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大學生創業者的心理健康程度與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創業教育均在P<0.01顯著正相關,表明提出假設的可能性。同時,進一步採用最大平衡值法旋轉的因子分析結果值,通過回歸模型對各變量間的關係進行檢驗。

在回歸分析之前,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問題進行檢驗,心理健康程度與經濟趨利型、滿意客戶型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的容許度值分別是0.502、0.208、0.245,均大於0.1;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方差膨脹因子(VIF)值分別是1.993、4.812、4.082,均小於5,說明解釋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序列相關DW檢驗值為1.933,表明不存在序列相關性。

本研究對變量採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歸一和去中心化;對提出的各項假設採用分層多元回歸進行驗證,在考慮基本信息中控制變量的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之外,重點探尋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創業教育調節變量分析按照溫忠麟等提出的調節效應分析步驟(溫忠麟、侯傑泰、張雷,2005)。本研究採用SPSS22.0軟體進行假設模型分層回歸分析,其結果如表5所示。

根據分層回歸結果,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具有顯著調節作用,進行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創業教育的偏回歸係數檢驗,確定調節方向和調節效用,如圖3。

圖 3 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創業教育的偏回歸係數檢驗註:X軸為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Y軸為心理健康 。    

(二)結果分析

模型Ⅰ考慮了控制變量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是否對創業者心理健康有影響。從模型Ⅰ可以看出,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都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產生影響,但性別、工作經驗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其他因素影響均不顯著。

模型Ⅱ考慮了在控制變量基礎上,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模型Ⅱ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顯著影響,回歸係數0.252(P<0.01),表明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的核心支配地位,驗證了假設H1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創業者心理健康影響結果均是正值,驗證了假設H1b「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H1c「大學生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有正向影響」,但影響較弱,不顯著。

模型Ⅲ考慮了創業教育的影響,創業教育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是正向的,但當前的創業教育對創業者心理健康影響較弱,不顯著。

模型Ⅳ考慮了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影響的調節作用。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的調節作用是顯著的,經過調節其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得到了抑制,證明了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驗證了假設H2a「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研究還表明,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的調節也起到微弱抑制,H2b的假設得到反向結果,應該是「大學生創業者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負向調節」;創業教育對創業者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的調節微弱增強,初步驗證了H2c「大學生創業者社會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被創業教育正向調節」。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以及創業教育對其的調節作用為研究對象,結合人格心理學、創業教育學等理論,構建了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心理健康與創業教育關係的概念模型,實證分析了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驗證了創業教育對不同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的調節作用。結論如下:

1.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影響其心理健康。通過分層回歸分析發現,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產生了影響;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影響較微弱,並不明顯。由此可見,在當前多元價值取向並存的環境下,分析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程度影響中,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處於核心支配地位,也就是說個體顯性價值幫助大學生創業者獲取財富佔據主導地位,對其心理幸福感有顯著影響。

2.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關係具有調節作用。研究表明,創業教育的調節作用因創業價值取向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中,創業教育可抑制大學生創業者的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進而減弱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驗證了創業教育對兩者關係的負向調節作用明顯。同時,創業教育可微弱抑制滿意客戶型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微弱增強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健康的影響。

3.本研究還檢驗了性別、生源地、家庭收入、工作經驗等基本個體因素變量對大學生創業者心理的影響,其中性別、工作經驗對創業者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明顯。

(二)研究啟示

第一,統籌推進創業價值觀教育與創業心理健康教育。實證分析結果證實了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表明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其心理健康離不開對創業價值取向問題的處理,深化創業教育改革務必要將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和心理健康關聯起來考慮,統籌推進創業價值觀教育和創業心理健康教育,科學發揮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心理健康及其相互關係的調節作用。

第二,引導大學生創業者確立多元創業價值取向。大學生創業者的經濟趨利型、滿意客戶型和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其實質性區別是社會責任擔當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則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創業精神的差異。

在高校創業教育中,要以優秀校友、成功(或失敗)創業人士的創業精神教育為抓手,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殊引領作用,將創業精神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融合,引領大學生創業者不斷調整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確立創業不僅要有緩解就業壓力、實現自身價值的小目標,更要有增強創新能力、努力探索事業新境界的大目標;引領大學生創業者認識到,創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應注重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確立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等多元價值取向。建立定性與定量評價、差異性與統一性評價、過程性與結果導向性評價、對比性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尊重大學生創業者的差異性、多樣性和發展性,以多元成就動機促使其確立多元價值取向。

第三,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業者的優秀心理品質。大學生創業者積極的心理品質,能不斷激發其確立正確而多元的價值取向,有利於增加其主觀幸福感。在大學生創業者人格塑造中,自信樂觀耐挫應該作為重要的心理品質來培養。通過指導幫扶、文化引領、鼓勵激勵等途徑,引導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自我探索分析,不斷強化成長的快樂體驗,深入挖掘自身優勢和潛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訓練,持續培養其自信的心理品質,提高自我效能感。將心理學的「ABCDE技術」等應對技巧和方法引入創業教育,配合常態化的行為訓練,培養大學生創業者樂觀的心理品質,幫助其調整心態、應對困難。通過創傷教育甚至失敗體驗,培養大學生創業者耐挫的心理品質,使其感受到「即使創業失敗也收穫」「創傷後成長是真正的成長」,促使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成就感和成長愉悅感。


參考文獻陳燦軍. (2004). 略論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心理素質教育. 求索, (1),178—180
陳瑩, 鄭湧. (2010). 價值觀與行為的一致性爭議. 心理科學進展, (10),1612—1619
竇大海, 羅瑾璉. (2011). 創業動機的結構分析與理論模型構建. 管理世界, (3),182—183
杜建群, 杜尚榮. (2018). 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的價值取向與目標定位. 教育研究, (5),63—66
黃希庭. (2014). 探究人格奧秘. 北京: 商務印書館.
李元元. (2018). 新時代一流大學教育思想的體系建構與實現路徑. 管理世界, (6),1—11
宋佾珈, 張建新, 張金鳳. (2014). 公務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與應酬壓力、職業倦怠感生活滿意度的關係. 心理衛生評估, (4),288—292
溫忠麟, 侯傑泰, 張雷. (2005). 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 心理學報, (2),268—274
吳穎. (2010). 孔孟義利觀: 中國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文化基礎. 南京社會科學, (10),144—149+155
趙薇. (2013). 先秦儒家「義利觀」與企業家社會責任. 道德與文明, (2),147—151Adner, R. and Kapoor, R. (2016). Innovation ecosystems and the pace of substitution: Re-examining technology S-cur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7(4), 625—648
Allport, G. W. (1950). The individual and his religion: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xford, England: Macmilla.
Bergmann, H., Hundt, C. & Sternberg, R. (2016). What makes student entrepreneurs? On the relevance (and irrelevance)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regional context for student start-up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47(7), 53—76
Biberhofer, P., Lintner, C., Bernhardt, J., & Rieckmann, M. (2019). Facilitating work performance of sustainability-driven entrepreneurs through higher education: The relevance of competencies, values, worldviews and opportuniti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20(1), 21—38
Diener, E., & Seligman, M. E. (2004). Beyond Money: Towards an Economy of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5(1), 1—31
Fauchart, E., & Gruber, M. (2011). Darwinians, Communitarians, and Missionaries: The Role of Founder Identity in Entrepreneur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4(5), 935—957
Goldberg, D. P. (1978). Manual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Windsor: NFER-NELSON Publishers.
Gorgievski, M. J., Stephan, U., Laguna, M., & Moriano, J. A. (2018). Predicting Entrepreneurial Career Intentions: Values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26(3), 457—475
Kautonen, T. & Palmroos, J. (2010). The impact of a necessity-based start-up on subsequent entrepreneurial satisfactio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6(3), 285—300
Lee, S. M., Chang, D., & Lim, S. (2005).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U.S. and Korea.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1), 27—43
Marilyn A. Uy, Shuhua Sun, Maw-Der Foo. (2017). Affect spin, entrepreneurs' well-being, and venture goal progres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oal ori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2(4), 443—460
Morris, M. & Schindehutte, M. (2005). Entrepreneurial Values and the Ethnic Enterprise: An Examination of Six Subculture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JSBM, 43(4), 453—479
Khelil, N. (2016). The many faces of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Insights from an empirical taxonom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31(1), 72—94
Powell, E. E. & Baker, T. (2014). It’s What You Make of It: Founder Identity and Enacting Strategic Responses to Advers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7(5), 1406—1433
Rindova, V., Barry, D., & Ketchen Jr, D. J. (2009). Entrepreneuring as Emancip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4(3), 375—381
Stets, J. E., & Burke, P. J. (2000). Identity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 Theory.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63(3), 224—237
Uy, M. A., Foo, M. D., & Song. Z. (2013). Joint effects of prior start-up experience and coping strategies on entrepreneur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8(5), 583—597
Yitshaki, R.,& Kropp, F. (2016). Entrepreneurial passions and identities in different contexts: a comparison between high-tech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8(3/4), 206—233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作者林剛,王成春。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林剛,王成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本文通過問卷對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研,實證檢驗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對創業教育是否具有調節作用進行驗證。 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係,其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弱相關關係。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存在顯著調節作用,對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調節作用不顯著。
  • 防患於未然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12月16日清華大學召開的自殺問題媒體報導論壇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樊富珉教授在題為《高校自殺預防》的報告中提到,中國大學生自殺人數每年為600人。 樊富珉介紹說,按照教育部的研究結果,我國大學生自殺率在十萬分之2~4之間。她個人的調查數據是十萬分之2.59。
  • 80後副總吳正杲談大學生創業:發現價值有新點子
    中國網11月9日訊(記者 李昭 段留芳)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民眾的創業意識越來越強,更多的人擺脫傳統的僱傭關係選擇創業,但創業之路無疑是艱辛的。那什麼項目能夠加大創業的成功機率?創業過程中什麼是最具威脅性的?怎樣降低創業的風險?中國網教育頻道採訪了一位80後副總裁——吳正杲。
  • 江報直播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誰來守護?[圖]
    據調查,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其中,我省高校有13%的新生入學後存在一定心理問題。大學生、「象牙塔」中的驕子,快樂健康、無憂無慮,原本是人們對大學生的印象,為何心理健康問題在他們當中頻頻出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誰來守護?
  • 大學生居家戰「疫」的心理調適與自我修養
    身心健康是一個人的「基本盤」 近日一項專門針對廣東省大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顯示;被調查大學生樣本的焦慮情緒發生率是 26.60%,其中輕度、中度和重度焦慮發生率分別是23.19%、2.71%、0.70%;抑鬱情緒發生率是21.16%,其中輕度
  • 2020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智慧樹-知到
    B、實習、工作的經歷對大學生來說很重要,如果擁有很好的實習或兼職工作的經驗,不但對就業有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大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了解。C、擺正學習專業知識與增加實踐經驗的關係。C、核心目的和主要產品或服務D、核心價值觀和核心經營理念33、要把創業計劃書的摘要寫好,需要在摘要中包含的內容有哪些:①項目的先進性;②支持觀點的切實證據;③項目的可行性;④項目需要的幫助和支持;⑤項目的社會價值。
  • 廣西創新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將心理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
    心理情景劇、項目素質拓展、樂跑挑戰賽、微電影——各高校積極創新方式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做到儘早發現、及時預防、有效幹預,從源頭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定型的關鍵期,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
  • 精神疾病成輟學重要原因 大學生心理健康須重視
    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有媒體報導,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近日向外界透露,精神疾病在不少高校中已成為大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的人數分別佔總因病休學、退學人數的37.9%和64.4%。
  •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開展「生死哲學與生命教育」講座
    為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於12月7日晚在中心校區開展了「生死哲學與生命教育」主題講座。講座由哲學社會學院李聰老師主講,首先從教育的育人本位談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從培養對生命的人文關懷探討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 關注備考研究生人群的心理健康
    為了系統比較考研人數、考錄比等信息的變化與考生心理健康和考試成績之間的關係,我們整理了2015—2018年4年之間某醫科大學參與研究生複試的考生的相關信息。共統計3612名考生信息,其中男生1677名,平均年齡24.1歲,女生1935名,平均年齡23.6歲。統計的信息包括:大學生人格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測評結果、考生初試成績等。
  • 探索科學價值取向的演進
    科學的發展與科學價值取向密切相關,價值取向影響著科學的發展,影響著科學的形態和特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科學的價值取向問題,是求真與致用的關係問題。19世紀是科學取得偉大綜合併形成完備體系的世紀,通常被稱為科學的世紀。在這個世紀,經典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等各個分支逐漸發展成熟,經驗科學發展為理論科學,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可靠和嚴密的自然知識體系。
  • 閒魚:未來一年將提供價值10億元權益,開通大學生創業綠色通道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閒魚最新資訊 > 正文 閒魚:未來一年將提供價值10億元權益,開通大學生創業綠色通道
  • 現在大學生心理怎麼了?大一男生殺害女友後自殺,心理健康很重要
    我們從這件事中應該看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其實非常嚴重。如果平時不注意的話,很有可能引起無法挽回的後果。不過現在的中小學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了,但是這其實只是一種比較表面上的課程,還沒有真正地引起家長的重視。平時家長還是以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主,很少去關注孩子的內心的想法,這樣也會給孩子一定的壓力。
  • 20%大學生有心理問題 為何心理這麼脆弱(組圖)
    近來,大學生屢屢有令人震驚的新聞:先是廣東藥學院大四男生創業失敗跳樓砸死大二女生;然後是在香港科大就讀大三的內地學生尹日強玩起了失蹤,躲在深圳網吧15天,讓父母和學校非常擔心,原因是因為在香港讀書一直不適應,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三是組織輔導員、心理專幹開展學習,組織線上新冠肺炎疫情下心理工作培訓,編制相關學習資料,為輔導員開展疫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持。四是開展線上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舉辦了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抗「疫」宅家VLOG微視頻大賽等活動,幫助學生緩解疫情影響下的各類不良情緒,豐富宅家的學習和生活。
  • 2019「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年會暨第二屆「地質+...
    楚天都市報11月9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 劉妍慧吳仁喜 攝影 屠傲凌 姚琳鄭豔君)11月7日—8日,2019「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年會暨第二屆「地質+」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浙江地質科技創新創業園舉行。
  • 大學生自殺頻發折射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仍存「短板」
    針對中國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的現實,有關專家呼籲國家應儘快對心理健康進行立法,為最大限度避免各類人群由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走向極端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以加高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依舊存在的「短板」。11月13日午夜,在地處長春的東北師範大學某研究生寢室樓裡,該校音樂學院一名研二女生從她所在宿舍的9樓墜落,當場身亡。
  • 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有5%,剩下95%到底缺什麼?
    但是在浩浩蕩蕩的創業大軍中,成功率低得嚇人。《報告》顯示,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後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即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作為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是什麼讓大學生創業如此之難?
  • 2021《超星爾雅》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答案
    超星爾雅有一個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的課程,不少小夥伴都在學習,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帶來了超星爾雅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答案2021,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章節考試答案大全,有需要的小夥伴不要錯過了!
  • 特稿∣創業情境與創業理論: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關注情境研究源於2008年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根據Barney和Whetten的演講所提出的「關於中國管理學研究如何健康發展」議題的討論。」的研討提升到「管理情境與管理理論關係」的哲學思考層面,系列文章讀下來,學者們在觀點的交鋒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與實用建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尋出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