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有5%,剩下95%到底缺什麼?
當然是——缺錢!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連續5年上升,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5屆的3.0%。
但是在浩浩蕩蕩的創業大軍中,成功率低得嚇人。《報告》顯示,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後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即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作為國家的希望和未來,是什麼讓大學生創業如此之難?
通過對畢業半年後創業人群的風險因素研究,《報告》發現,2011屆到2015屆連續5年的大學生創業者都認為「缺少資金」「缺乏企業管理經驗」「市場推廣困難」是可能導致創業失敗的三大風險,其中「缺少資金」穩居三大風險中的第一位。
大學畢業就創業,錢從哪來?
一般來說啟動資金無非4條路:天使投資,借錢,朝家裡要,自己攢。但大學生創業獲得投資的機率並不高,因為這個群體的失敗率是最高的,因此大多數投資人不喜歡投大學生。
《報告》指出,2015年畢業的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比例約為78%;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政府資助的比例均較小,還不到5%。
很多大學生創業,啟動資金就是問題。10萬、20萬的啟動資金,在很多創業者看來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大學生而言,往往需要眾籌、借錢甚至向家裡要錢。我也遇到很多大學生創業,管家裡要了十幾萬創業,最後半年失敗告終,垂頭喪氣,無力東山再起。
許多大學生會反駁道:「我沒錢,但我可以找人融資啊。只要我想法夠好,把投資人的錢拿到,就算成功了。」但中國投資人的精明,絕不亞於猶太人,他們會謹慎的分析投資的風險和收益,不會做虧本生意的。餓了麼做了兩年,大眾點評網做了三年才拿到A輪風投,大學生創業一開始就想拿到風投,簡直是天方夜譚。
那麼那些5%創業成功的畢業創業者,如何辦到?
大學生創業的幾點建議——一切都跟錢有關係
有一份完整的創業(掙錢)計劃書。大學生創業必須制訂一個完整的、可執行的創業計劃書,即可行性報告,主要回答你所選的項目能否賺錢、賺多少錢、何時賺錢、如何賺錢以及所需條件等。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建立在現實、有效的市場調查基礎上,不能憑空想像,主觀判斷。根據計劃書的分析,制定出企業目標並將目標分解成各階段的分目標,同時訂出詳細的工作步驟。
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資金如同企業的糧食,要保證企業每天有飯吃,不能餓肚子,就要制定周密的資金運作計劃。在企業剛啟動時,一定要做好3個月以上或到預測盈利期之前的資金準備。但開業後由於各種情況會發生變化,比如銷售不暢、人員增加、費用增加等等,因此要隨時調整資金運作計劃。而且,由於企業資金運作中有收入和支出,始終處於動態之中,創業者還要懂得一些必要的財務知識。
營造一個好的氛圍。大學生創業由於缺少社會經驗和商業經驗,如果把自己獨立放到整體商業社會,往往會難以把握。這時可以先給自己營造一個小的商業氛圍,進入行業協會是比較有效的一條途徑。創業者可以藉助行業協會了解行業信息,結識行業夥伴,建立廣泛合作,促成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另外,還可以找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諮詢師做企業顧問,並學會藉助各種資源,學會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千方百計給自己營造一個好的商業氛圍,這對創業者的起步十分重要。
從親力親為到建立團隊。企業不是想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大學生有文化、頭腦靈、點子多,但在創業的初期,受資金的限制在沒有形成運作團隊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須自己去做。在做事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輕重,抓住關鍵重要的事情先做。每天解決一件關鍵的事情,比做十件次要的事情會更有效。當企業立了足,並有了資金後,就應該建立一個團隊。創業者應從自己親力親為,轉變為發揮團隊中每一個人的作用,把合適的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去做
盈利是做企業最終的目標。做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盈利,因此無論是制定可行性報告、工作計劃還是活動方案,都應該明確如何去盈利。大學生思維活躍,會有許多好的點子,但這些好的點子要使他有商業價值,必須找到盈利點。
藉助一切可行的資源找「錢」。為支持大學生畢業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同時還有很多企業也會有創業扶植計劃,為創業者提供設備、資源、資金的扶植。比起政府扶植的手續繁瑣,等待期長、僧多粥少等情況,企業的扶植顯然更加適合初創企業。
初創企業最重要的是輕裝上陣,節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集中一切力量辦大事。為此,戴爾推出了針對創業者的扶植計劃——戴爾的成就?造夢計劃:戴爾聯手10+企業合作夥伴,向創業者提供3萬元造夢基金和一系列的創業資源扶植。不僅解決資金問題,還解決IT設備等硬成本問題。
長按二維碼,馬上申請戴爾3萬元造夢基金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IT設備的投入是硬成本, 做個網站,沒有伺服器不行,哪怕開個小店,電腦也是必不可少,但這些IT設備的採購成本高昂,不投入又直接影響用戶體驗和工作效率,比起人員和團隊來說,往往IT成本支出反而佔了大頭。
戴爾成就?造夢計劃正是考慮到這一點,不僅直接免費提供3萬元造夢基金(包括2萬元IT架構諮詢服務、1萬元設備支持),而且聯合京東雲、Testin、施耐德等10多家企業提供各種資源、設備支持,盡一切的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比如:做遊戲、做APP各種手機適配測試必不可少做了APP,難道買幾十臺不同型號的手機來測試?戴爾聯合Testin提供價值3000元測試工具,幫你進行在線測試,省掉一大筆買測試機的錢,還省掉請測試人員的錢。
比如:初創企業往往各種會議一大堆,為了提高效率,移動辦公會議必不可少,戴爾聯合京東云云之家免費提供5萬分分鐘語音會議
比如價值399元容聯雲客服、比如價值2099元施耐德電氣UPS產品、價值1500元的希捷WIFI硬碟等
比起虛無縹緲的創業培訓、專家顧問,戴爾實實在在的扶植設備和資源幫助,真正解決了初創企業高效辦公的各項問題。
關鍵是,這些都是免費的!免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