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什麼困難?意願如何?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調查

2020-12-03 中國青年報

11月12日,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沂河頭村一羽藝工藝品企業,秦夢生和妻子通過網絡推介加工的羽毛工藝品。秦夢生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悅莊鎮沂河頭村一名90後大學生。2016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返回家鄉,創業發展羽毛工藝品加工產業。目前,秦夢生創業的羽藝工藝品年加工量達到3000多件,年銷售收入達到近百萬元。視覺中國供圖

藝體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強烈,財經類和政法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低。

資金、經驗、技術和團隊是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體性困難。

資金支持、創業諮詢指導、政策宣傳佔有創業意向畢業生近七成創業幫扶需求。

---------------

11月17日,以「我敢闖、我會創」為大會主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在華南理工大學開幕,吸引了來自國內外117個國家和地區、4186所學校的147萬個項目、631萬人報名參賽。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如何提高他們的創新力和創造力,是「促進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引領就業」的核心關鍵,也是加快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核心環節。

就業與疫情令我國社會壓力交織,各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疫情衝擊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問題。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願的狀況究竟如何?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究竟是什麼?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感知究竟怎麼樣?

筆者領銜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疫情期間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綜合調查」課題組,試圖回答上述問題。

課題組與長沙雲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錦成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於2020年4月到6月對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高校應屆畢業生展開隨機抽樣調查,共回收學生樣本數13767人,高校樣本數共55份。其中,有效學生樣本數13738份,有效高校樣本數55份。

本次調研對象有87%的樣本量集聚於21-24歲年齡段,其中22歲、23歲和24歲分別佔33.20%、31.70%和14.30%。大專畢業生、本科畢業生、碩士及以上研究生分別有1660人、11395人和683人。應屆畢業生樣本數據所在大學包納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重點高校、省屬重點高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職高專。

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意願的狀況

從調研數據來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不考慮創業的比例佔50.44%;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累計幾年經驗再開始的比例達45.85%,希望畢業後就可以創業的比例為3.71%。

通過數據分析,課題組發現不同性別、學歷的畢業生之間在創業意願上存在顯著差異:相較於女性、本科及以上學歷、城鎮生源、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而言,男性、大專畢業生、農村生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較之前者,明顯分別具有更強烈的創業意願。

具體而言:男性畢業生創業意願顯著高於女性畢業生創業意願,考慮創業的男女性畢業生分別佔58.29%和45.62%,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的男女性畢業生分別佔52.74%和42.73%,希望畢業後就可以創業的男女性畢業生分別佔5.52%和2.88%。

大專學歷畢業生選擇不考慮創業、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再開始、希望畢業後就可以創業的比例分別佔7.05%、60.54%和32.41%,而本科畢業生、碩士及以上畢業生在該三項選項上分別佔3.32%、44.27%、52.41%和2.05%、36.46%、61.49%。城鎮生源畢業生不考慮創業的意願比農村生源畢業生高,分別佔52.71%和49.23%,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考慮創業意願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強烈,分別佔52.16%和48.37%。

課題組另外研究還發現,不同專業成績組畢業生之間在不考慮創業方面未呈現出顯著性差異,但在選擇畢業後就創業的畢業生群體中專業成績排後40%的學生明顯較專業成績排前60%的畢業生比例更高。在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再開始的畢業生群體中,專業成績排前60%的學生明顯比後40%的畢業生佔比更高。

不同學科的畢業生在考慮創業意願上存在顯著差異,藝術學、哲學、農學、歷史學學科畢業生創業意願較強烈,法學畢業生創業意願最低。從數據來看,所學學科為法學、文學、醫學、管理學的畢業生不考慮創業比例明顯高於50.44%的均值,分別為59.26%、57.72%、53.99%、53.19%;所學學科為藝術學、哲學、農學、歷史學的畢業生不考慮創業的比例最低,分別僅為35.56%、39.13%、40.64%、42.42%。在畢業生創業意願較強的學科中,學習藝術學和農學學科的畢業生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的比例最高,分別達到57.16%、56.13%,高於45.85%的均值。學科為哲學、歷史學的畢業生是選擇希望畢業後就創業比例最高的,分別達到21.74%和9.09%,顯著高於3.71%的均值。

此外,研究還發現,相比於就讀於省級特色高水平學科(48.19%)和普通學科(49.82%)的畢業生而言,就讀於雙一流學科的畢業生具有相對更高的創業意願(50.86%)。雙一流學科畢業生也是希望畢業後就創業的比例佔比最高的,佔6.68%,超過3.70%的均值。

課題組通過對不同學校類型畢業生考慮創業意願展開進一步研究,發現藝體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強烈,財經類和政法類高校畢業生創業意願最低。具體而言:不同學校類型畢業生創業意願由高到低依次為藝體類(61.94%)、綜合類(54.12%)、農林類(50.70%)、師範類(50.34%)、理工類(47.78%)、醫學類(45.69%)、財經類(39.24%)和政法類(36.60%)。畢業生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比例最高的是藝體類高校畢業生,達57.46%,其次分別為綜合類(50.13%)、農林類(47.91%)、師範類(46.04%)和理工類(44.90%)高校的畢業生,高於45.84%的均值。希望畢業後就創業的畢業生意願由高到底依次是藝體類(4.48%)、師範類(4.29%)、綜合類(3.99%)、醫學類(3.03%)、理工類(2.88%)、農林類(2.79%)、政法類(2.61%)和財經類(2.29%)。

不同層次的高校畢業生在考慮創業意願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學校層次畢業生創業意願由高到低依次為:高職高專(66.43%)、普通本科高校(49.67%)、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9.49%)、全國重點高校(46.88%)、省屬重點高校(45.68%)、一流學科建設高校(43.12%)。有創業想法但希望積累幾年經驗再開始的畢業生所在學校層次由高到低依次為:高職高專(61.57%)、普通本科高校(46.19%)、全國重點高校(43.03%)、省屬重點高校(42.08%)、一流學科建設高校(40.31%)、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9.93%)。希望畢業後就創業的畢業生所在高校層次由高到低依次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56%)、高職高專(4.86%)、全國重點高校(3.86%)、省屬重點高校(3.60%)、普通本科高校(3.48%)、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81%)。

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要困難

課題組調研發現,在有創業意願的畢業生中,有創業項目的比例僅為13.72%,沒有創業項目的比例高達86.28%。其中,在有創業項目的畢業生中,僅有1.75%的畢業生有創業項目且已申請註冊公司,還有11.97%的畢業生有項目但未具體實施。在沒有創業項目的畢業生中,有高達57.42%的比例僅有創業想法而無創業項目,28.86%的畢業生沒有創業項目,但有目標。據此分析,課題組認為,在有創業意願的畢業生中,幫助佔八成以上的畢業生找準創業項目,幫助一成以上有創業項目但未具體實施的畢業生有效達成創業實踐與轉化尤為重要。

在已有創業項目的畢業生中,其創業項目的主要來源結構為:其他(33.01%)、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8.91%)、家庭企業(13.13%)、企業合作項目(12.91%)、各類創業大賽項目(8.34%)、學校孵化項目(3.70%)。課題組進一步對選擇「其他」項的畢業生展開追蹤訪談,發現「其他」主要集中於「網絡宣傳項目」「朋友合夥項目」等。

課題組進一步對項目來源結構的畢業生群體差異展開分析,發現在企業合作項目、家庭企業項目、各類創業大賽項目方面作為創業來源項目,男性比女性更具優勢。

我國高校有創業意願畢業生面臨的主要創業困難由高到底依次為:缺乏啟動資金(24.45%)、缺少有力指導(18.62%)、沒有技術支持(16.14%)、沒有創業夥伴(15.13%)、缺乏創業場地(13.43%)、行政審批手續繁瑣(7.05%)、家庭不支持(4.95%)與其他(0.23%)。

通過分析,課題組認為:缺乏啟動資金、缺少有力指導、沒有技術支持、沒有創業夥伴佔據了整個畢業生創業困難的七成以上。由此可見,資金、經驗、技術和團隊是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面臨的主體性困難。

在畢業生最需要提供創業幫扶方面,由高到低依次為:資金支持(28.56%)、提供創業諮詢指導(23.01%)、政策宣傳(17.78%)、簡化審批手續(16.37%)、提供孵化基地(13.70%)和其他(0.57%)。通過分析,課題組認為,資金支持、創業諮詢指導、政策宣傳佔有創業意向畢業生近七成創業幫扶需求。

既然資金不足是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困難最高和最需要幫扶的創業需求,那麼課題組需要進一步摸清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創業資金來源情況。通過調研課題組發現,應屆畢業生創業資金來源由高到低依次為:個人籌集或合夥投資(35.22%)、家庭支持(28.19%)、其他(16.79%)、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9.59%)、政府和國家幫助(7.95%)、風險投資(2.26%)。可見,應屆畢業生創業資金主要依賴於個人與家庭,這極度依賴於個體或家庭的社會資本豐富程度,打破先賦性因素掣肘而有利於畢業生充分創業的社會化支持系統尚未完善。

另外,課題組通過對調研的高校樣本數據分析發現,疫情中有87.3%的高校為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指導課等促進就業的學習資源,近七成就業指導網課中專門包含有創業類課程。此外,畢業生對高校提供的就業創業政策宣傳中選擇滿意的比例也高達53.30%,一般為39.60%,僅有8.1%的比例選擇不滿意。應該說高校在畢業生創業方面重視度較高,畢業生滿意度也較高。但囿於65.6%的高校就業指導教師(專職)在5人及以下,課題組認為,這無疑與疫情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高度複雜嚴峻的現實不相匹配,就業工作指導尚且捉襟見肘,創業指導自然難以要求更多。

因此,要提高創業指導的質量,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尤為關鍵,以取得就業指導相關資質證書(如GCDF、生涯規劃師、職業指導師、就業指導師等資格證書)的擁有比例為重要水平測量指標,課題組發現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隊伍擁有資質證書小於20%、20%-40%、41%-60%、60%-80%、80%以上,分別為27.3%、27.3%、14.6%、10.9%、20.0%。課題組據此推斷,六成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隊伍擁有就業指導相關資質證書的不足一半。鑑此,加強高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隊伍的專職規模和專業化水平迫在眉睫。

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感知

從調研數據總體而言,我國高校畢業生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態度較為理性,僅有1.42%的畢業生沒考慮過創業風險;有50.40%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要謹慎;有31.98%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有一定風險,但年輕人應用於勇於嘗試,即便失敗也可重新再來;有16.20%的畢業生認為創業有較大風險,成功機率低,會造成很大身心壓力。其中女性畢業生總體較男性畢業生在創業風險感知方面表現得更謹慎,有52.48%的女性畢業生認為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男性畢業生僅佔46.79%。學歷越高,對創業風險的主觀感知越謹慎,碩士以上學歷認為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比例(53.99%)顯著高於本科(51.47%)和大專(44.39%)的畢業生。所學學科為哲學、歷史學、文學、法學、經濟學的畢業生,較農學、理學、藝術學、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生在創業主觀意願方面更謹慎。

來自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全國重點高校、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明顯比來自高職高專、省屬重點高校、普通本科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創業風險預估方面更謹慎。 此外, 城鄉不同生源地的畢業生之間、家庭經濟是否困難的畢業生之間並未在創業風險主觀感知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

課題組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主觀感知創業失敗風險的來源由高到底依次為:市場風險(15.84%)、資金風險(15.29%)、競爭風險(13.47%)、成本管理風險(11.70%)、投資決策風險(10.34%)、信息風險(9.35%)、環境風險(9.31%)、產品資源缺乏風險(8.67%)、項目投資擴張風險(6.02%)。

總體而言,在疫情影響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風險規避更趨保守,公招公考和考研考博失利者復考意願較往年更為強烈,2021年考研統考預計總報名人數超過2020年。同時,數據顯示,疫情前後畢業生就業期待也更多流向了體制內單位。

課題組發現,在畢業生未畢業時僅3.7%畢業生選擇準備創業,但如果畢業時未成功就業,將會有8.2%考慮自主創業,未就業倒逼創業以應對就業的比例增加了4.5個百分點,並由此帶來更多新增的就業崗位。鑑於此,在新老畢業生就業壓力交疊的當下,採取一切積極有效措施「保就業」「穩就業」,綜合施策以促進畢業生成功創業以激發社會活力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我國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已經採取了多項積極措施,這些措施不僅深化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也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9個國家級的雙創示範基地,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校,各示範校的專職創新創業教師達1.7萬人、兼職教師到4.2萬人,200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示範校建立了3400門創新創業教育的在線開放課程、6500多門「專創融合」特色示範課程,大學生選課人數達到了3400萬人次,幫助學生形成綜合性創業知識結構。通過實施「彈性學制」「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製度」,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機制,示範校為206萬名大學生建立了創新創業成績單,5年間有3700多名大學生暫時休學創業,全面支持學生創新創業。此外,截至2019年10月,全國高校已打造2.8萬創新創業的線上線下「金課」,課程內容面向未來的「跨學科性」和「跨專業性」特徵明顯增強。我國還開設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今年全國有1088所高校的38000多個項目立項,參加立項的大學生有16萬多人,項目經費達到7.6億元,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

課題組相信:隨著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探索與實踐,會進一步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內涵發展,真正培養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

(作者為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教授、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編者:我們希望這裡是真正的圓桌會議,儘量接近理性,儘量遠離口水,儘量富於建設性,談論那些從胎教開始就爭論不休的教育問題。為此,我們拉出一張「教育圓桌」。

jiaoyuyuanzhuo@sina.cn,等你發言。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百問
    (3)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除涉密等特殊崗位外,要實行公開招聘,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信息要在政府網站公開發布,報名時間不少於7天;對擬聘人員應進行公示,明確監督渠道,公示期不少於7天。3. 企業招收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享受什麼優惠政策?
  • 部署做好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各地教育部門、人社部門和高校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強化責任擔當,開拓就業渠道,強化就業服務,保持了畢業生就業局勢總體穩定。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面臨的就業形勢嚴峻複雜。
  • 李濤 等:新冠疫情衝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實證研究
    基於此,展開科學的實證調研,全面摸清疫情衝擊下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另外,有8.2%考慮自主創業,這比全體畢業生中3.7%準備創業的比例增加了4.5個百分點,可見,畢業作為個體重要的社會生命節點,未就業狀態會倒逼以自主創業代替就業。5. 公招公考和考研考博失利者復考意願較強烈。
  • 事關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若干措施》,就如何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今年公務員選調生如何招錄?畢業生的「一對一」就業幫扶怎樣申請?一次性扶持創業補貼如何申請?湖北8部門對此進行了詳細解讀乾貨滿滿一起來看看吧!
  • 就業創業政策指南來啦!來濰坊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看過來
    是否已了解就業創業政策?是否有就業服務需求?濰坊市人社部門將相關就業創業服務一一羅列,為廣大畢業生(本文提到的畢業生為非師範類高校畢業生,師範類畢業生請諮詢教育部門)提供精準就業創業服務。另外,未就業畢業生可通過「山東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首頁進入「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入口,或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求職意願、服務需求等情況,人社主管部門將與您取得聯繫,針對性提供就業服務。
  • 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百問(新版)
    (5)免費創業服務:有創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可免費獲得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創業指導服務,包括政策諮詢、信息服務、項目開發、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創業服務。各地在充分發揮各類創業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並給予相關政策扶持。
  • 2017.10:「雙創」背景下科研人員創業意願研究(吳翠青等)
    >   內容摘要:文章利用江西省329份科研人員的調查數據,運用因子分析以及多元回歸方法研究科研人員管理體制和科研工作現狀對科研人員創業意願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科研工作現狀對科研人員創業意願有負向影響,但是科研人員管理體制影響方向是正向的,這兩者的均值和標準差都表明,受訪者對目前的管理機制和科研工作現狀滿意度偏低,性別、年齡、學歷以及風險偏好對科研人員創業意願都有影響。
  • 西華大學參加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會
    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做好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教育部副部長翁鐵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 黎明職業大學安排觀看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
    黎明職業大學安排觀看2020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 2020-06-02 | 來源:中國高校之窗 https
  • 那曲市第二屆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初賽啟動
    原標題:那曲市第二屆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初賽啟動 強強對決今日上演 參賽選手提前「踩點」   11月25日,由那曲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主辦,那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西藏日報社傳媒集團承辦,以「創業贏未來 青春展風採」為主題的那曲市第二屆高校畢業生創業大賽初賽啟動。
  • TalkingData發布2020年高校畢業生求職研究報告
    近日,TalkingData發布《2020年高校畢業生求職研究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對2020年高校畢業生求職行為及求職心態進行全面調研,全面解析當代高校畢業生的求職需求,從市場環境和人群畫像等維度解構當代高校畢業生的求職偏好及未來求職趨勢。
  • 寧波就業局局長:畢業生只要有就業意願 都可找到工作
    寧波市人力資源大廈,求職大學生在看招聘信息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1月20日訊寧波市就業創業服務月昨天啟動,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專場對接洽談會是一大重頭戲。100家用人單位帶來了3000多個崗位需求。
  • 全國高校15個專業就業困難 表演系畢業生七成被迫改行
    教育部公布的這份榜單,對高校的專業設置應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前,一份由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4年高校招生調查報告曾指出,由於缺乏系統的專業設置體系、動態質量監測機制和必要的選拔淘汰機制,造成專業設置雷同,同質化現象過於嚴重。
  • 2018高校畢業生人數或創新高 AI領域年薪30萬起
    眼下,各高校大型校園雙選會已經陸續啟動,2018年就業大幕拉開。據了解,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95萬,預計2018年畢業生人數將再創新高。就業市場有什麼最新動向?哪些工作比較熱門?  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應屆畢業生 邱熙:  薪資大概能夠達到30到40萬(年薪)的水平。我們學校AI領域的畢業生,據我所知大家好像都是30萬起,一線公司至少是35萬起,大家今年的待遇都會非常好。  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慧相關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坑多蘿蔔少」的現狀讓企業展開了校園人才爭奪戰。
  • 2018畢業生男女就業現狀分析:學歷越高性別薪資差異越明顯
    近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在當下的就業形勢,男女就業狀況也有所不同。近日專業的校園招聘網站梧桐果根據網站自有數據以及畢業生問卷調查,發布了《2018屆畢業生男女就業現狀分析》,從2018屆男女畢業生的求職時間、就業方向、薪資、選擇行業等方面多維度分析,向大家展示現今「2018屆男女畢業生就業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 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
    同時,智聯招聘近期的問卷調查表明,有2.8%的大學畢業生(約24萬)希望創業。綜上,今年約有590萬大學生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  大學生就業市場整體供需增速的差距較為明顯  過去一年(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智聯招聘平臺上針對應屆大學生發布的崗位數同比下降7.1%,而投遞簡歷的大學生同比上升35.2%。
  • ​我市開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
    我市開展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  運城晚報訊(記者 陶登肖見習記者 郝麗莎)11月29日,從市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獲悉,我市各級人社部門通過舉辦招聘會、網絡招聘等方式,積極開展2020年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
  • 中國創業發展現狀:年新設企業超七百萬,瓊浙陝創業活躍度高
    基於2020年1月組織的全國6442份調查問卷,我們從基礎特徵、創業動機、資金來源、工作狀態、面臨困難五個維度刻畫青年創業群體畫像。;3)資金來源:啟動資金半數以上不足10萬元,主要來自個人及家庭;4)工作狀態:平均每月出差4天,三分之一的青年創業者心理壓力很大,但成就感和幸福感突出;5)面臨困難:業務來源和創新能力是主要困難。
  • 青年公益創業調查折射發展中問題
    2006年,孟加拉國鄉村銀行創始人尤努斯獲得諾貝爾獎,在全球範圍掀起一場公益創業的熱潮。迄今,公益創業實踐在中國已近10年,國內不少大學生、社會青年已經在公益創業的項目上「小試牛刀」。 然而,公益創業在國內創業項目中開展得如何?是否普遍適用於當代中國大學生?它的下一步發展面臨著哪些問題?……一直以來,不少人心中都有類似的疑問。
  • 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 2020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怎麼樣
    2月12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874萬,同比增加40萬人。綜合考慮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疊加的影響,預計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形勢就更加複雜嚴峻。教育部已經針對防控疫情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加強網上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