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就在身邊,必須重視起來!

2021-01-14 騰訊網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但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01

隱形殺手:抑鬱症

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受訪青少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鬱風險,近一成有抑鬱高風險。

對青少年來說,抑鬱症已成為自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從臨床的角度來講,青少年的抑鬱發病率一年比一年高,而且程度都比較重。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一些自殘、自殺的青少年。

抑鬱症就像一個隱形殺手,它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0 2

青少年抑鬱症

不止是情緒低落而已

我們通常把0-12歲出現的抑鬱,歸為兒童階段的抑鬱症。

12-18歲這一時期,偏向於是青少年的抑鬱症。

青少年抑鬱症的兩種極端表徵

NO.1

極端易怒

一種表現是會發脾氣,就是像小嬰兒一樣得不到滿足整個人會暴怒,崩潰,好像那一刻完全沒有辦法很理智去做很多事情。這是一種非常無助的狀態,因為你可以想像當一個人已經十五六歲,但他沒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無助的時候,這是一種多麼令人崩潰的狀態。

NO.2

抑鬱低落

另一種,更接近於我們所理解的非常低落的、死氣沉沉的抑鬱。它很多指向自己,就是把很多內疚、競爭、羞恥有關的情緒都指向自己。

0 3

青少年抑鬱症

具體都有哪些表現

由於青少年抑鬱實在不容易被發現,這裡有一些專業標準可以給大家參考。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的特徵,請特別引起關注。

1、畏縮

孩子與父母、兄弟姐妹和小夥伴沒有交流。

2、遲鈍的表情

孩子的眼睛沒有神採,面部表情較少,肢體動作也很少。

3、缺乏活力

孩子異常疲勞,毫無生氣。

4、感到絕望

覺得自己很沒用,有愧疚感,孩子很少表現得主動,也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

5、不快樂

孩子不會因為那些平時感興趣的東西開心起來。

6、進食、睡眠或排洩習慣改變

孩子睡眠和飲食出現明顯改變,體重下降,有的突然暴瘦或者有的孩子整夜整夜睡不了覺,這種情況下要特別注意。

7、頭痛或胃痛

孩子在參與任何新活動前都會出現這類症狀,比如上學,去遊樂場或去某個聚會之前。

8、對周圍人產生消極影響

孩子周圍的人都會覺得難過。他不會讓任何人接近自己,暴躁易怒,還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

9、習慣改變

孩子身上髒兮兮的,衣服顏色完全不搭,而且頭髮看上去亂糟糟的。

0 4

面對抑鬱症隱形殺手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用心聆聽孩子

很多家長在育兒的時候,會傾向於「走腦不走心」。遇到孩子有問題,第一反應不是去感受孩子的內心,而是想最好有個什麼辦法,直接搞定我的小孩,這個心態很普遍。

這樣的心態,會忽略孩子真正需要幫助的部分。

當孩子出現抑鬱時,父母要有一種信仰。

這個信仰是指,天底下沒有一個孩子真的想去作惡,除非他生下來就有反社會的基因傾向。

大部分看上去作,或者看上去特別難以溝通,看上去厭學的小孩兒,他背後可能有各種各樣求助的信號。

父母一定不要單純地用知識去面對,而是要真的用心體驗孩子的內心在發生什麼,即使會有羞恥感,但也要知道和一條命比起來,什麼都是可以放下的。

有不少抑鬱症的孩子,父母直到他跳樓的那一天,才知道原來我們的孩子已經抑鬱了那麼久。

原來我的孩子一直在對我發出求助的信號,可是我一直試圖在用一種理論的方法去對待他,而不是真正地用情感的部分去回應。

家庭關係要和睦

家庭穩定,家庭氣氛輕鬆愉快,以及親子關係密切,對兒童心理發展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家庭不和睦,常發生爭吵,甚至破裂,會使兒童持續處於警覺狀態,導致注意力分散、煩躁、憤怒、痛苦。

有人對離婚家庭的兒童作過隨訪研究,發現有37%的兒童和青少年患中、重度的抑鬱,其父母分居和離婚後5年是他們感到最不愉快的時期。因此,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於預防孩子患抑鬱症。

正確定位對孩子的期望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較多家長不顧孩子的實際能力,要求過高,這樣會使孩子長期處於過大的學習壓力之下,容易發生情緒和行為障礙。

因此,家屬應根據孩子的能力、興趣、愛好,給孩子定一些比較切合實際的、有把握實現的目標,讓他們少受挫折,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一樣會很好地成長。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缺乏社交技能是抑鬱症的病因之一,鼓勵、組織和引導兒童參加社會交往將有助於預防抑鬱症。

父母和教師均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並發揚民主,鼓勵他們講「心裡話」,發表不同的見解,支持他們的正確意見和行為。

與他們交朋友,搞好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也促進他們搞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形成和睦的「大家庭」氣氛。

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不注意方式,經常採用強制命令,必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長期的自尊心受損,就會導致自卑,而自卑感強的人遇到挫折時往往會產生自責、絕望、抑鬱。

家長對孩子教育時,應多誘導,少訓斥。學校老師批評學生時應注意場合,考慮到學生當時的心情和情緒,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不應粗暴羞辱和體罰犯錯誤的學生。

老師和家長們都應意識到,抑鬱症是一種疾病,而非僅僅是孩子心情不好。

尋求專業幫助

孩子一旦出現抑鬱傾向,老師和家長不應責怪孩子,而應鼓勵孩子,並立即向專業的醫生尋求幫助。在疾病治療期間,應該嚴格遵照醫囑服用相應藥物,保證休息,促進康復。

相關焦點

  • 時評: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要常態化
    全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設,都應不斷強化把青少年心理健康這個重大任務視為己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當代青少年是壓力不斷增大的一代,累積壓力是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重要來源和誘發因素。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最重要的是積極化解各種社會風險將青少年置於風暴眼的困境,儘量減少青少年在學業、就業、家庭、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等方面可能遭遇的壓力,讓青少年能夠輕裝上陣,去往人生的光明前途而勇敢奮鬥。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調查:部分家長耽誤治療
    中國學齡兒童心理健康狀況META分析數據顯示,我國學齡兒童青少年心理異常發生率達15.6%。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的主題聚焦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認為,應充分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獨家調查走訪,以期還原一個真實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
  • 東北區域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中心成立
    東北區域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中心揭牌儀式今天在瀋陽市遼寧電力中心醫院舉行。該中心依託遼寧電力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成立,是一所公益性、綜合性的專業機構,為兒童、青少年、家長及社區心理輔導人員提供專業服務。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行動」:義診送溫暖,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約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失守,就會造成整個家庭的坍塌;千萬個孩子的心理健康一旦告急,整個社會都將因此受到衝擊。
  • 吉林省資訊|專業的態度陪伴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 雷蕾基金在行動
    吉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專業的態度陪伴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 雷蕾基金在行動雷蕾基金用更專業的態度陪伴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暨吉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雷蕾基金康晟心理志願者團隊基地正式成立!
  • 藍鯨死亡遊戲利用青少年心理問題 專家:需正確引導
    由此可見,青年心理問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值得全社會關注和重視。此外,近年來,政府、社會、學校、媒體等對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和普及力度的加大,使得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  《規劃》是青年心理健康發展明燈 四方落實是關鍵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青年發展規劃,《規劃》對青年思想道德、健康、心理、婚戀等各個方面提出了發展目標和發展措施,體現了新的時代背景下黨和國家對廣大青年的高度關注與重視。」範新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 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5大表現,你有幾個?
    青少年正處於心理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可塑性,但同時又因為青少年對社會、認知的不夠,很容易導致心理上不健康的發展,因此,青少年時期對一個人心理健康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作為父母,我們因時刻關注青少年心理上的變化和表現,那麼青少年心理不健康會有哪些表現呢?
  • 心理健康關乎青少年成長
    心理健康關乎青少年的成長,更是近年來中小學、高校管理關注的焦點。最近,合肥一所小學就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就全校一年級和五年級的400名學生開展一項心理健康監測,但「摸排」結果讓老師和家長們有些「意料之外」,約70名學生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此,該校積極行動,通過多項創新舉措聯動家校一起,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
  •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應定期測評一次。
    作為首批家庭心理健康師的一員,家長代表發言說,「七位專家為我們從不同層面上講解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各種問題及其解決方案,讓我們明確了家長與學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謝主任說到,「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項目是集教育、醫療、腦健康統合的新平臺,用專業水平的知識輸出,堅持標準,培育著家庭心理健康師,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立德樹人。家庭心理健康師不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份責任,它幫家長讀懂孩子,也要求家長切實發揮第一任教師的職責,科學、專業地面對與解決孩子身心問題,與學校打好配合戰,這是挑戰也是考驗。」
  • 社交網絡使用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彼得(Peter)等人的研究顯示,外傾型青少年的在線自我表露和在線交流均比內向型個體多,他們能夠通過社交網絡的使用獲得更高的社會捲入和心理健康水平,這促使他們能更快更好地形成在線友誼。  二是「窮者變富」模型。該模型認為,社交網絡具有社交補償功能,社交網絡行為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受挫時的補償表現。
  • 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時代已經來臨!
    專家指出,在中國數千年的文明史上,如此嚴重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危機還是第一次出現。一個心理疾病的時代正在悄然來臨。嚴峻的形勢迫使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浮出水面  值得欣慰的是,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門已經開始了意義深遠的探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認知率仍...
    「目前,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率仍比較低,缺乏對心理健康服務專業性、有效性的認識,這制約了人們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要和利用,亟須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提升公眾心理健康素養水平。」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指出,這樣可以使公眾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和求助信息,正確認識心理問題,出現問題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 [吉林] 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揭牌
    10月22日,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啟動儀式在市第二實驗中學舉行。  市長崔傑為該中心揭牌,市領導鄭文芝、王振華、龍華、張曉華出席啟動儀式,並按下啟動球,開通「長春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網」(www.sunshine2060.com)。
  • 2251885,青少年心理援助24小時熱線開通啦 !
    護航行動   除了開通2251885青少年心理援助熱線外,還搭建運行一個「南太湖心航」心理健康服務實體化平臺,發出一套《家庭教育指導手冊》,傳遞一封封從婚姻登記到孩子畢業時「給家長的信」,發揮一支支心理諮詢專家團隊和心理志願者服務隊伍作用,為青少年健康成長護航。
  • 青少年出現抑鬱問題怎麼辦?心理專家來支招
    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指出,我國兒童青少年抑鬱障礙的檢出率居高不下,並常與焦慮障礙相伴而行。本期特邀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就像身體不適的症狀是在提醒我們關注軀體出現了問題一樣,抑鬱作為一種讓人痛苦的心理症狀,也是在提醒著我們心理上出現了一些「不對勁」的地方。抑鬱的孩子在心理上出了什麼問題?
  • 心理健康納入體檢,確診抑鬱症、雙相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激增!
    這對青少年群體猶為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對各類人群的常規心理體檢和篩查。這就是《抑鬱症防治方案》中要求各體檢中心要增加情緒狀態評估的主要原因。換言之,以後的入職體檢、員工體檢、學生體檢、兒童保健體檢等項目中,除了已有的軀體檢查之外,很可能還會有心理體檢,識別個體是否有罹患抑鬱症的跡象。
  • 中國青少年心理疾病發病率逐年增加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表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我們國家低一點,但是也是在逐年增加。陸林建議,青少年要正確認識心理問題,保持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狀態,要學會積極暗示、適當宣洩、轉移注意力等方面來調整自己。
  • 【中心動態】為本心慈舉辦第一期青少年心理健康交流會暨心理科技科普活動
    2021年1月29日下午,廣州市為本社會心理慈善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為本心慈」)為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邀請了廣州市普愛社會工作服務社
  • 把握影響青少年健康的社會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影響青少年健康事實上,青少年健康水平下降並不是中國所獨有的現象,而是世界很多國家共同面臨的挑戰。面對青少年健康水平普遍下降的問題,學者們進行了積極而廣泛的探索。一個基本的共識是社會環境因素而非基因在起作用,特別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如身體活動減少、屏幕時間增加。
  • ...之三、青少年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 & 四、青少年面臨的心理社會...
    三、青少年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一) 自我意識的基本特點許多心理學家認為,青春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青春期自我意識的突出表現是,青少年的內心世界越發豐富起來,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校中,常常將很多心智用於自省。「 我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我的特徵是什麼?」「 別人喜歡我還是討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