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但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01
隱形殺手:抑鬱症
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受訪青少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鬱風險,近一成有抑鬱高風險。
對青少年來說,抑鬱症已成為自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從臨床的角度來講,青少年的抑鬱發病率一年比一年高,而且程度都比較重。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一些自殘、自殺的青少年。
抑鬱症就像一個隱形殺手,它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0 2
青少年抑鬱症
不止是情緒低落而已
我們通常把0-12歲出現的抑鬱,歸為兒童階段的抑鬱症。
12-18歲這一時期,偏向於是青少年的抑鬱症。
青少年抑鬱症的兩種極端表徵
NO.1
極端易怒
一種表現是會發脾氣,就是像小嬰兒一樣得不到滿足整個人會暴怒,崩潰,好像那一刻完全沒有辦法很理智去做很多事情。這是一種非常無助的狀態,因為你可以想像當一個人已經十五六歲,但他沒有辦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能無助的時候,這是一種多麼令人崩潰的狀態。
NO.2
抑鬱低落
另一種,更接近於我們所理解的非常低落的、死氣沉沉的抑鬱。它很多指向自己,就是把很多內疚、競爭、羞恥有關的情緒都指向自己。
0 3
青少年抑鬱症
具體都有哪些表現
由於青少年抑鬱實在不容易被發現,這裡有一些專業標準可以給大家參考。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的特徵,請特別引起關注。
1、畏縮
孩子與父母、兄弟姐妹和小夥伴沒有交流。
2、遲鈍的表情
孩子的眼睛沒有神採,面部表情較少,肢體動作也很少。
3、缺乏活力
孩子異常疲勞,毫無生氣。
4、感到絕望
覺得自己很沒用,有愧疚感,孩子很少表現得主動,也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
5、不快樂
孩子不會因為那些平時感興趣的東西開心起來。
6、進食、睡眠或排洩習慣改變
孩子睡眠和飲食出現明顯改變,體重下降,有的突然暴瘦或者有的孩子整夜整夜睡不了覺,這種情況下要特別注意。
7、頭痛或胃痛
孩子在參與任何新活動前都會出現這類症狀,比如上學,去遊樂場或去某個聚會之前。
8、對周圍人產生消極影響
孩子周圍的人都會覺得難過。他不會讓任何人接近自己,暴躁易怒,還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
9、習慣改變
孩子身上髒兮兮的,衣服顏色完全不搭,而且頭髮看上去亂糟糟的。
0 4
面對抑鬱症隱形殺手
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用心聆聽孩子
很多家長在育兒的時候,會傾向於「走腦不走心」。遇到孩子有問題,第一反應不是去感受孩子的內心,而是想最好有個什麼辦法,直接搞定我的小孩,這個心態很普遍。
這樣的心態,會忽略孩子真正需要幫助的部分。
當孩子出現抑鬱時,父母要有一種信仰。
這個信仰是指,天底下沒有一個孩子真的想去作惡,除非他生下來就有反社會的基因傾向。
大部分看上去作,或者看上去特別難以溝通,看上去厭學的小孩兒,他背後可能有各種各樣求助的信號。
父母一定不要單純地用知識去面對,而是要真的用心體驗孩子的內心在發生什麼,即使會有羞恥感,但也要知道和一條命比起來,什麼都是可以放下的。
有不少抑鬱症的孩子,父母直到他跳樓的那一天,才知道原來我們的孩子已經抑鬱了那麼久。
原來我的孩子一直在對我發出求助的信號,可是我一直試圖在用一種理論的方法去對待他,而不是真正地用情感的部分去回應。
家庭關係要和睦
家庭穩定,家庭氣氛輕鬆愉快,以及親子關係密切,對兒童心理發展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家庭不和睦,常發生爭吵,甚至破裂,會使兒童持續處於警覺狀態,導致注意力分散、煩躁、憤怒、痛苦。
有人對離婚家庭的兒童作過隨訪研究,發現有37%的兒童和青少年患中、重度的抑鬱,其父母分居和離婚後5年是他們感到最不愉快的時期。因此,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助於預防孩子患抑鬱症。
正確定位對孩子的期望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較多家長不顧孩子的實際能力,要求過高,這樣會使孩子長期處於過大的學習壓力之下,容易發生情緒和行為障礙。
因此,家屬應根據孩子的能力、興趣、愛好,給孩子定一些比較切合實際的、有把握實現的目標,讓他們少受挫折,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一樣會很好地成長。
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缺乏社交技能是抑鬱症的病因之一,鼓勵、組織和引導兒童參加社會交往將有助於預防抑鬱症。
父母和教師均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並發揚民主,鼓勵他們講「心裡話」,發表不同的見解,支持他們的正確意見和行為。
與他們交朋友,搞好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也促進他們搞好同學之間的關係,形成和睦的「大家庭」氣氛。
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如不注意方式,經常採用強制命令,必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長期的自尊心受損,就會導致自卑,而自卑感強的人遇到挫折時往往會產生自責、絕望、抑鬱。
家長對孩子教育時,應多誘導,少訓斥。學校老師批評學生時應注意場合,考慮到學生當時的心情和情緒,維護他們的自尊心,不應粗暴羞辱和體罰犯錯誤的學生。
老師和家長們都應意識到,抑鬱症是一種疾病,而非僅僅是孩子心情不好。
尋求專業幫助
孩子一旦出現抑鬱傾向,老師和家長不應責怪孩子,而應鼓勵孩子,並立即向專業的醫生尋求幫助。在疾病治療期間,應該嚴格遵照醫囑服用相應藥物,保證休息,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