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應定期測評一次。

2020-11-22 IT168

  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與北大醫療腦健康開展「基於學校和家庭的兒童身心健康促進研究」的醫教融合項目3個月後,5月18日,國內第一批「家庭心理健康師」(初級)誕生。

(圖為: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結業儀式,家長代表領取「家庭心理健康師」初級證書)

  守護兒童身心健康,需要「家、校、社」三方共育

  作為「醫教融合」項目的落地載體,「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讓兒童身心健康促進研究走出了堅實一步。培訓以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中心小學為率先試點校,邀請了來自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7位專家,結合兒童青少年生理、心理、醫療、教育、家校溝通、親子關係、家庭建設等課程模塊,對近150位學生家長進行了系統培訓,教授家長全方面的兒童養育知識。

(圖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劉韜副主任現場培訓)

  5月18日,「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第六場結束後,130名家長迎來結業儀式,獲得了「家庭心理健康師」(初級)結業證書。

  作為首批家庭心理健康師的一員,家長代表發言說,「七位專家為我們從不同層面上講解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各種問題及其解決方案,讓我們明確了家長與學校、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通過這次系統培訓,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往往體現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家庭教育,就是對根的教育,心靈的教育,只有根壯,心靈好,狀態好,才能『枝粗葉肥』,這恰是『莊稼養根,育人養心』的道理!」

  現場,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謝春風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期許。謝主任說到,「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項目是集教育、醫療、腦健康統合的新平臺,用專業水平的知識輸出,堅持標準,培育著家庭心理健康師,因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立德樹人。家庭心理健康師不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份責任,它幫家長讀懂孩子,也要求家長切實發揮第一任教師的職責,科學、專業地面對與解決孩子身心問題,與學校打好配合戰,這是挑戰也是考驗。」

(圖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謝春風主任現場發言)

  作為「醫教融合」項目的受益方,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德育與課程中心蔡春梅副主任、周口店中心小學武新穎校長均表示,一直以來,房山區教育、德育中心都在思索應如何聯合學校、家庭、社會培育「中國的夢之隊」,這次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首站能落地房山,不只給家長搭建了「課程好、接地氣、家長喜歡聽」的提升機會,更帶領房山區的學生教育踏出了家、校、社共育的關鍵一步。相信「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為開始,未來希望有更多專業課程能留在房山。

  (圖為: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德育與課程中心蔡春梅副主任現場發言)

  (圖為:周口店中心小學校長武新穎現場發言)

  面對各方的期待,北大醫療腦健康總經理王磊女士也表示,「作為兒童身心健康領域醫學與教育融合的典型,北大醫療腦健康會藉助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與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一同,幫助更多家長成為懂孩子、會教育的家庭心理健康師,幫助學校正確引導學生,可以如周口店中心小學教育理念所言,讓每一位同學都燦爛起來。並且,本套培訓將陸續在北京多個城區落地,在未來兩年間培育1,000名家庭心理健康師。」

(圖為:北大醫療腦健康總經理王磊女士現場發言)

  家庭心理健康師只是起點,《2019北京中小學健康成長指數白皮書》將是重點。

  為幫助更多家庭、學校正確認識兒童身心問題。5月18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北大醫療腦健康開啟「醫教融合」項目第二大行動舉措,即:啟動「家庭支持對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有效性試驗研究」課題。同時,發布醫教融合項目中的2019年《北京中小學健康成長指數白皮書》調研使用的小程序。

  (圖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與北大醫療腦健康籤訂「家庭支持對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有效性試驗研究」課題)

(圖為:2019年《北京中小學健康成長指數白皮書》調研小程序正式發布)

  作為《2016年北京市中小學學生心理成長指數》的2.0版本,本次白皮書預計採集50,000份調研問卷,且全部於微信小程序「北醫腦健康+」內完成,參調者只需進入微信小程序,即可參與調研。

(圖為:用戶掃碼進入微信小程序「北醫腦健康+」,即可參與調研)

  白皮書調研包含三份調研問卷。除延續2016年兒童青少年成長優勢和潛力(SDQ)評估專業問卷外,還新增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劉靖教授為首的專家團推薦的,兒童青少年學習能力(SWAN)評估及兒童青少年社交行為(ASSQ)評估兩大專業兒童心理成長評估問卷,讓參調者參與調研同時,可完成對孩子優勢潛力、學習能力、及社交能力的測評。

(圖為:成長測評問卷)

  與其說是調研問卷,不如說問卷是兒童成長指數自檢評估工具。作為國際公認的測評量表,北大醫療腦健康行為發展教研院研發專家、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吉寧建議,在項目調研開展期間,家長可通過小程序,定期對孩子進行自檢測評,獲取評估報告,了解孩子心理成長變化,及時調整養育方式。

(圖為:根據評測,自動生成孩子成長指數報告)

  《2019北京中小學健康成長指數白皮書》調研將更接近真實,因為調研將依據北京市各區GDP水平、學校類型等進行整群抽樣,採集調研樣本,並通過嚴謹的統計學方法分析調研數據,保證調研的全面性與代表性,真實反應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

(圖為:「北醫腦健康+」小程序學習中心及知識分享平臺)

  微信小程序「北醫腦健康+」除可以讓家長動動手指就能完成對孩子的測評外,還將「家庭心理健康師專題培訓」等課程搬進小程序,搭建線上培訓服務平臺,讓家長可隨時在線學習,獲取國際前沿的育兒知識,提升兒童養育水平。

相關焦點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護航行動」:義診送溫暖,呵護孩子心理健康
    然而一些家長對待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缺乏認知,通常會把兒少心理障礙當成一種發育遲緩,認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別人家的孩子發育緩慢些,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長期下去,耽誤了孩子的治療。同時,基層醫師及其醫療機構對此類疾病了解不夠,使相當數量的病人求醫無門,長期處於反覆求醫的心身障礙狀態中。
  • 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調查:部分家長耽誤治療
    中國學齡兒童心理健康狀況META分析數據顯示,我國學齡兒童青少年心理異常發生率達15.6%。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的主題聚焦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專家認為,應充分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對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獨家調查走訪,以期還原一個真實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現狀。
  • 東北區域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中心成立
    東北區域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中心揭牌儀式今天在瀋陽市遼寧電力中心醫院舉行。該中心依託遼寧電力中心醫院臨床心理科成立,是一所公益性、綜合性的專業機構,為兒童、青少年、家長及社區心理輔導人員提供專業服務。
  • 學齡前兒童應定期做眼健康檢查
    近年來,「小眼鏡」兒童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每年的寒暑假,都是配鏡的高峰。國家衛健委日前公布的調研結果顯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近視問題日益嚴重且低齡趨勢明顯,青少年近視群體已超過一億人,已成為重大社會公共衛生問題。    進入暑期,長沙多家眼科醫院迎來了青少年眼健康檢查和驗光配鏡的高峰期。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介紹兒童青少年健康及愛眼日相關工作情況
    6月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兒童青少年健康及愛眼日相關工作情況。01 兒童青少年健康及愛眼日相關工作情況少年兒童的健康關係著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係億萬家庭的幸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加強幼兒園、中小學的衛生與健康工作,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力度,提高學生主動防病意識。
  • 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提升億萬青少年心智健康
    我國有2億多兒童青少年,其心智健康發展關係到家庭幸福、社會和諧以及我國未來的國民素質和國際競爭力。解析兒童青少年腦發育的規律與學習能力發展的機制,是有效促進和提升兒童青少年心智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家庭和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科學問題。兒童青少年發展研究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傳統優勢。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就在身邊,必須重視起來!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但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01 隱形殺手:抑鬱症 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受訪青少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鬱風險,近一成有抑鬱高風險。
  • 個人開源產品案例 | 兒童健康風險預測系統
    產品背景醫療行業醫患關係緊張,醫生、設備等資源有限,患者排隊時間過長並且費用較高,得不到及時治療。另外, 醫生對病人病情了解有限,問診時間短,建議不細緻等問題突出。兒童作為健康風險較大的群體,對醫療資源的依賴更強, 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這些幼兒自身免疫力較低,易受到疾病的危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導, 每年死亡的630萬兒童中,有超過半數是可以通過早期的預防和治療避免的。
  • 心理健康關乎青少年成長
    心理健康關乎青少年的成長,更是近年來中小學、高校管理關注的焦點。最近,合肥一所小學就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就全校一年級和五年級的400名學生開展一項心理健康監測,但「摸排」結果讓老師和家長們有些「意料之外」,約70名學生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健康問題。對此,該校積極行動,通過多項創新舉措聯動家校一起,積極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的建設。
  • 星期一健康生活坊:脊柱側彎——兒童青少年脊柱健康殺手!家長們不...
    但部分家長對其並不重視,而這可能會導致兒童青少年產生嚴重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 心理問題 脊柱側彎者可能會因形象不佳而遭他人譏笑,並因此產生自卑和自閉心理。
  • 時評: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要常態化
    今年,共青團中央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加強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青少年心理援助服務的建議》,全國青聯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建設國家級心理健康服務平臺,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提案》,這些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機制建設的建議和提案,擊中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事業中的難點和痛點,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得到相關部門的積極承辦和有效落實。
  • 川北醫學院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眼健康篩查活動
    四川新聞網南充3月22日訊(張倬聞 文/圖)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關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讓廣大青少年深刻意識到保護眼睛的重要性,養成愛眼護眼的好習慣,使家長們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眼部健康狀況,起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3月20日下午,川北醫學院眼視光學系師生黨員志願服務隊走進師大附小開展
  • 【健康與健身 06】兒童青少年體育鍛鍊飲食建議
    由於在運動時人體內的血液重新分配,胃腸道的血液相對減少,因此,在運動結束後不要立即進食,應在1h後進食。 2 食物分配 參加運動鍛鍊的兒童青少年一日三餐食物分配要合理,不科學的早餐飲食行為以及早餐營養不均衡是嚴重影響我國城鎮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原因之一。 良好的早餐習慣、營養豐富的早餐可為兒童青少年提供體格和智力發育所需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
  • 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
    建立中小學生視力定期篩查制度,開展視力不良檢查,內容包括裸眼視力、戴鏡視力(如有戴鏡)、非睫狀肌麻痺下屈光檢查,視覺健康影響因素評估,有條件地區鼓勵增加眼軸長度、角膜曲率測量,其中遠視力篩查應採用《GB11533—2011國際對數視力表》。篩查頻率每學年不少於一次;電腦驗光採用的自動電腦驗光儀應符合《ISO10342—2010眼科儀器:驗光儀》的規定。
  • 重慶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上線 掃一掃就能做心理測試
    今年我國「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當不好的情緒困擾著你、當環境的壓力讓你透不過氣來……也許,你更應該尋求幫助——「世界精神衛生日」當天,我市首條心理健康在線測試系統「心窩雲」(一期)上線,市民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測試心理狀況並將獲得專家的解讀、評估和指導。
  • 政用產學研共話兒童康復未來2020年第二屆A-PKU兒童康復教育發展...
    ;京東健康專科網際網路醫院總經理金方怡;北大醫療腦健康總經理王磊等近30位專家、領導出席論壇,與來自全國20餘個省份的20餘所高職院校、100餘家兒童康復機構、30餘家醫院科室負責人,共同探討兒童康復行業未來發展問題。
  • 「中國內地青少年兒童飲食健康調查問卷"正式啟動
    4月16日,由新華青少年兒童食品質量研究發展中心和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共同發起,「溯源中國」支持,聯合龍濟食神(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國育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有機綠色食品實業有限公司、中國農副土特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開展的「青少年兒童飲食健康調研」正式啟動。
  • 心理健康納入體檢,確診抑鬱症、雙相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激增!
    這對青少年群體猶為重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對各類人群的常規心理體檢和篩查。這就是《抑鬱症防治方案》中要求各體檢中心要增加情緒狀態評估的主要原因。換言之,以後的入職體檢、員工體檢、學生體檢、兒童保健體檢等項目中,除了已有的軀體檢查之外,很可能還會有心理體檢,識別個體是否有罹患抑鬱症的跡象。
  •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公眾對心理健康問題認知率仍...
    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有一個基線值,那麼2022年和2030年的目標值是怎麼得出來的?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介紹說,這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同時也邀請了來自科研機構、教育系統、醫療機構、社會機構從事心理健康相關工作的專家,通過文獻分析、專家研討和反覆的研究測試,最後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心理健康素養調查問卷。
  • 寶寶培養始於「康Q母嬰全腦潛能測評」
    寶寶培養始於「康Q母嬰全腦潛能測評」2013-11-28 14:17: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嬰幼兒時期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期,人們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寶寶0-6歲這個階段,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側重開發兒童的潛能,促進兒童在語言、智力、藝術、情感、人格和社會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什麼才是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