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種情緒最「減壽」!涉1.2萬人研究:心理健康的人活得更久

2021-01-17 騰訊網

比起身體疾病的痛苦,心理創傷就像慢性毒藥,一步步吞噬掉整個人的精神健康。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現在社會上人們的心理問題嚴重」。

近日,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心理健康的人壽命更長。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告訴你心理健康對人有多重要,並送你5個釋放情緒的「心理急救包」。

受訪專家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博士 郭潤峰

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 王紹禮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郭瑞

心理健康,壽命提升5個月

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對提高生活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加拿大一項新研究表明,它也是延長壽命的重要因素。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的研究人員對1.2萬名18歲以上的參與者進行了18年的追蹤調查,前後展開了9次訪談,並記錄了死亡數據。

分析結果顯示,在研究開始時心理健康狀況非常好的人,比心理狀況不佳的人,壽命平均長4.7個月。

即使在排除了其他早亡風險因素如吸菸、酗酒、不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癌症、慢性病等之後,那些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人18年後的全因死亡風險也高出了14%。

發表在《身心研究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認為,心理健康狀況好與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降低、炎症減少和心血管疾病指標改善有關。此外,心理健康的人更有可能食用富含營養的食物,堅持疾病治療方案,保持牢固的社會關係,睡眠質量好,這些都有助於延長壽命。

心理過勞的10個信號

心理疲憊通常會有一些外在表現,以下10個信號,是心理不堪重負的警告,應該格外留意。

周日晚上莫名失落

「明天是周一,要上班了」「假期馬上就要結束了」……一想到這些,不少人明顯地開始陷入失落情緒,甚至睡不著覺。這種每到「將要上班」「馬上考試」便發作的焦慮、恐懼,可能是身體「太累」的控訴。

更易焦慮

如果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焦慮,回到家中大聲咒罵和宣洩甚至自殘,這種情況最好去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情況會越來越糟糕。

躲在衛生間崩潰痛哭

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想找個地方哭泣發洩,否則無法靜下心。一想到煩惱等就想哭。

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一醒來就開始難受,甚至嘔吐,然後是頭痛、劇烈顫抖、腹瀉和一大堆可怕的症狀,如胃痛、心悸。

借酒消愁

如果一個人工作生活壓力大,回到家後常常會通過喝酒來緩解壓力。

疑神疑鬼

總感覺其他同事在背後「搞小動作」,不尊重自己;懷疑別人拿走自己的東西;聽不進別人的建議。還有胡思亂想,無法專注工作導致完不成任務。

不想做家務

回到家後根本不想動,更別提做家務,於是家務活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多,需要狠下心之後耗費大量精力去處理。

沒時間做喜歡的事

大多數時間都在焦慮中度過。慢慢的,開始擱置所有愛好,甚至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來焦慮。

工作中感覺孤獨

即使身邊有同事或朋友,還是覺得十分孤獨。

討厭曾經熱愛的工作

不知從何時起,工作時如履薄冰、如臨戰場,不少人開始痛苦掙扎。

3類人是心理疾病高危人群

生活節奏快、不善於表達、沒有傾訴對象……很多人的心理問題就是這樣積累的,以下3類人的心理健康更容易被嚴重透支。

青少年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家庭邁進社會的過渡期。在身體、自我意識和人格迅速發展的同時,青少年面臨多種危機,容易出現各種心理、情緒和行為問題。這一階段的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好,很可能影響今後的發展。

我國3.67億18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過渡到成年後,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癮、吸毒、反社會人格障礙發生率是普通人的5~10倍。

女性

一般來說,女性往往比男性心思細膩,容易想得多,因此煩惱也更多,尤其是感情用事、過度遷就、顧慮重重和過分依賴的女性。相較男性,她們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神經衰弱、癔病、更年期症候群及焦慮症。

老年人

到了老年期,器官開始老化,功能出現衰退,各種身體疾病陸續出現,導致老年人容易發生各種精神心理障礙,最常見的是老年期抑鬱障礙,其他的還有老年期譫妄、痴呆、老年期創傷後應激障礙、睡眠障礙等。

數據顯示,在社區居住的65歲以上老年人群中,重型抑鬱症患病率為1%~5%,70~85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群患病率增加一倍。

老年人的抑鬱症狀常出現於慢性身體疾病、認知損害和功能障礙之後,存在高自殺風險。

5個「心理急救包」治癒壞心情

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與負面情緒「狹路相逢」,尤其是焦慮、悲傷、嫉妒、孤獨、憤怒這5種。總被這些情緒幹擾,日積月累容易發展成心理問題,同時會牽連身體健康,從長遠看會影響壽命長短。

焦慮

規律生活

在所有負面情緒中,焦慮最為常見、容易頻發,幾乎所有超出我們預期和控制範圍的事情都會引發焦慮。

短暫的焦慮讓我們意識到身邊有「威脅」,對人的生存發展有益,但若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且事無巨細都憂慮無比,就會耗盡身心資源,讓人崩潰,出現軀體症狀,如疼痛、氣短、噁心、眩暈以及虛弱;常伴有腸胃不適如潰瘍性結腸炎、消化不良、便秘;焦慮更是導致心臟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建議:有焦慮傾向的人,要注意養成規律的工作、生活作息和習慣,儘量減少不確定性,給自己建立「安定感」。

其中,高效、合理管理時間尤為重要,許多時候焦慮是因為時間所剩無幾,但任務還未完成而帶來的緊迫感、無力感,合理管理時間能幫人做到井井有條、從容不迫。

另外,失誤差錯也會造成焦慮感。日常應減少衝動行為,或許能從源頭上避免焦慮。當然,也要正確面對失誤和失敗,記住「失即是得,得亦是失」,不要過分為此抓狂。

悲傷

大哭一場

難過悲傷是所有負面情緒中持續時間最長的。「喪失感」是悲痛的核心,失去財產、失去健康、失去戀情等,從我們生命中離去的種種,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激發我們內在的恐慌感。

2013年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心傷」會引發肺部損傷,還會損害心臟健康。

面對悲傷不懂宣洩,甚至強顏歡笑,這更會加重痛苦。「微笑型抑鬱」就是例子,一些企業家、演藝名人、官員及某些精英人士,因社會角色需要,每天特別有精神,其實是把壓力潛藏起來,表面快樂著,內心無比痛苦,時間久了,後果很嚴重。

建議:感到悲傷痛苦時,不要憋在心底,尋找途徑合理宣洩,比如可以痛哭一場。哭雖然不能解決具體問題,但有助於釋放悲傷情緒,淚水會帶走體內的壓力激素,降低與壓力相關的神經遞質。

嫉妒

找到目標

過度嫉妒,會使人的心思陷入憎恨泥潭,導致思考力和辨別力下降,從而錯過身邊美好的事物。此外,嫉妒還可能導致抑鬱焦慮;體內過量分泌的壓力激素會使肝臟血流淤滯,使膽汁生成紊亂失衡,從而引起解毒功能障礙、免疫力下降、膽固醇水平升高、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消化不良等。

一個人嫉妒什麼,就意味他的自卑感在哪裡,自尊心在哪裡,同時意味著追求的目標在哪裡。人生若有方向,就會把嫉妒的消極力量化為渴望和羨慕,讓羨慕成為動力。

建議:客觀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和喜好、能力後確立目標,發揮長處,一步一步靠近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和意義,不再把精力放在無意義的攀比上。

孤獨

走出自我封閉

對內,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能完全了解另一個人的內心;但對外,人是社會動物,必須要與他人產生聯繫才能保持生理、心理、人際健康。

當一個人感到孤獨時,大腦會分泌更多的壓力激素皮質醇,這會引發抑鬱,並對血壓以及睡眠質量帶來不利影響。

建議:對害怕與人打交道的人來說,可以嘗試多與家人、朋友通電話或見面,交流生活或情緒;也可以嘗試參加行業交流或做公益活動,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能增強社交,找到自信和充實感。

對於沉溺社交網絡、「通訊錄上很多人,能聊天的沒幾個」的人來說,要認識到網絡的「弱關係」不能取代實實在在的交友,建立和維繫感情,還需要在現實中落實,比如時不時約朋友走出去,聊一聊。

憤怒

深呼吸

憤怒是在感到受傷害、遭威脅、失意或失望時產生的一種強烈情緒,大多數情況下,憤怒對身心健康不利。

據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怒2小時之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升高8.5倍。此外,憤怒還會減緩傷口癒合速度,誘發炎症,進而增大罹患糖尿病、關節炎和癌症的風險。

對抗憤怒,關鍵是讓激動的情緒「剎住車」。第一步是轉身離開現場,第二步是採用深長的腹部呼吸。

具體做法:找個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著,將雙手輕輕放在腹部,通過鼻子緩慢吸氣,感受空氣進入氣道一直到達肺部;這時腹部會慢慢鼓起,繼續深深地吸氣,直到無法吸入為止;保持這個吸氣狀態3~5秒,再慢慢地呼出氣體。

整個過程中,你可以想像肚子裡有個氣球:吸氣時,氣球逐漸膨脹,撐起腹部;呼氣時,氣球逐漸縮小,腹部慢慢放鬆。

呼吸時要平穩而有規律,不要猛地吸一口氣或一下子把氣完全呼出。可以試著在吸氣時心裡默數1-2-3-4,呼氣時也如此,有助於放慢呼吸的節奏。

呼吸時記得放空大腦,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腹部和呼吸的節奏上。一旦走神了,要及時調整,讓注意力重新回到一呼一吸上。▲

本期編輯:張宇

等等,右下角點個讚再走

相關焦點

  • 王老吉:未必能延大鼠的壽,人就更別提了
    你一錘子掄下去,人得死,老鼠也得死(但更遠的動物就不好說了,比如蚯蚓就不見得會死)。當然不能說對老鼠安全的對人也絕對安全,但至少老鼠實驗還算是很重要的佐證。可是功效性實驗——也就是吃了會不會有利健康——就大不相同了,這裡動物實驗參考性就很有限。畢竟這是建設性的事情,差異太大,有些人聽巴赫心情愉悅,另一些人聽了就只想睡覺,何況老鼠呢!
  • 做好情緒管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熱身活動 蝴蝶拍放鬆法(站立,閉眼:想像安靜安全場所,雙臂交叉雙手交替緩慢拍打肩膀,2個八拍,停留5秒鐘體驗完全放鬆感覺 第二部分:區分,4種心理狀態判斷及應對 情緒特性:失控欲望(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埃皮克迪特斯,合理情緒療法。 情緒管理先判斷後應對,先定性再定量,先戰略再戰術,如同疾病先診斷再治療。
  • 這是壽命公式,花1分鐘,算算你可以活多久,減壽的事別再做
    人的一生才短短幾十年,活得健康、長壽,幾乎是每個人的心願。排除一些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因素,其實每個人的壽命,是可以由自己來決定的。健康的生活習慣,規律的飲食,良好的情緒,以及一些生活環境等等,都可以影響人的壽命。
  • 情緒易波動?活在壓力中?黑龍江京科腦康提醒:警惕心理健康問題
    很多人對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全然不同的。殊不知,健康的定義其實並非如此。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的定義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言行舉止能被周圍人認可以及道德健康。
  • 情緒暴露了你的健康?尤其小心4種「高危」情緒
    也就是說,情緒能影響健康,甚至改變健康,它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鑰匙」。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遠不止於此。有數據顯示,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就已經多達200種了。 02 小心4種「高危」情緒 朋友們,是時候重視你的壞情緒了!
  • 危害男性健康的不良情緒
    影響男性健康的原因有很多,不良情緒也會影響男性健康。那都有哪些不良情緒會影響男性健康呢?下面就來具體的了解一下。敵意  這是個講究協作精神的社會,如不能和他人積極合作則容易引發敵意。專家發現:「敵視情緒」引發的焦慮、悲觀每上升1 分,患心臟病的危險就增長6 個百分點。
  • 睡不著就去吃藥吧,不要有心理負擔,拖得越久只會陷得越深!
    對於我個人來說,最痛苦的還不是晚上睡不著,而是每天早上早早地醒過來,我會感到情緒down到底。大腦裡有一種想死的衝動根本控制不了,直到太陽升起來了才感覺好一點。上午是最難受的時候,沮喪麻木頭痛反應遲鈍,到了中午的時候才好一點。
  • 童年不幸影響一生:哈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不幸的人老得更快
    博士指出,「童年遭遇不幸,不僅會導致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還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我們的研究表明,在生理層面上,經歷暴力會讓身體衰老得更快。研究人員對近 80 項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涉及參與者總數超過 11.6 萬人,最後發現,遭受過暴力或虐待等與威脅相關的創傷的兒童,更有可能提前進入青春期,同時在細胞水平上也表現出衰老加速的跡象。
  • 患了B肝,比起身體,心理壓力更熬人!教您幾招—調節情緒小妙招
    HBV患者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 現代醫學模式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與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我國普通人群抑鬱症狀發生率為8.0%~13%,焦慮發生率為17%~25%,國內外研究顯示不同臨床類型的HBV感染者焦慮抑鬱情緒發生率及程度不一致。
  • 快用「壽命計算器」算一算你能活多久吧
    生理年齡,亦是身體生理機能的反饋,人體內器官的功能是否跟自然年齡匹配或者更差又或者更好。心理年齡,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境界,它或者會與自然年齡形成巨大反差。 ·戒菸戒酒 「可能還有人覺得抽菸不是一件很有害的事情,事實上,抽菸率與肺癌死亡率呈正比關係。喝醉一次酒等於得一次急性肝炎。」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菸,第二是酗酒。 要想活多幾歲,越早戒菸戒酒越好。
  • 線粒體可能成為破解「焦慮情緒」與「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
    作為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的行為神經科學家,她一直有種預感,即關鍵神經迴路內部的活動可能正是產生焦慮情緒的關鍵,而這明顯超出了大腦細胞及其之間突觸聯繫的範圍。她於2013年開始的相關實驗表明,參與焦慮相關行為的神經元確實會表現出異常:其線粒體(常被描述為細胞能量發電廠的細胞器)狀態不正常,其能量生產能力遠低於健康水平。
  • 6種憤怒情緒的類型和心理處方
    也許把你逼到爆發的邊緣並不容易,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便會地動山搖,身邊人都想逃離。心理描述如果你從來沒有被教過如何處理憤怒,那麼你可能會習慣性地忍住怒氣,直到你無法忍下更多的怒氣。漸漸地,你的「怒點」便會很低,一觸即發。有很多人是火爆脾氣,一遇不順心的事,腎上腺素會突然上升,導致憤怒突然爆發,更不用說有更糟糕的事情惹他生氣。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情緒一共27種
    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先前也曾有研究指出,人類有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6種基本情緒。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其實共有27種。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共收集了時長5~10秒的2185段視頻,內容包括出生、結婚、死亡、自然災害等等。研究人員要求800多名參與者各觀看其中30個靜音狀態的視頻,並對他們的情緒做了記錄。參與者被分成三組。第一組人員的任務是自由報告他們所感受到的情緒。
  • 英國8.5萬人研究
    抑鬱,就像一團陰影一樣侵蝕人的精神心理。一項納入約8.5萬人的英國研究則表明,更少的屏幕時間、保持充足的睡眠(7~9 h)、健康飲食和堅持鍛鍊有助於讓人遠離抑鬱。以前有研究顯示睡前經常刷手機容易讓人抑鬱。而中國有研究發現,這是由於夜間藍光暴露的原因,這影響了從眼睛到大腦這條神經通路。
  •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就在身邊,必須重視起來!
    但是,近年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01 隱形殺手:抑鬱症 難以被察覺,卻對孩子傷害極大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團隊協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青少年進行了心理健康專題調查。
  • 醫生提醒:經常有3種情緒的人,患癌率機率,真希望沒有你
    據統計,目前與情緒相關的疾病達200多種,在近30年間,我國抑鬱、焦慮等情緒相關障礙的患病率增長了20多倍。研究發現,感激、滿足、愉悅、幸福等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能夠促使體內的內啡肽與生長激素等上升,增強人的免疫力,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近日,美國《科學》網站公布了一項涵蓋數千人、歷時30年的研究。研究指出,樂觀者的壽命比悲觀者要長15%。
  • 情緒越積極,心理旋轉範圍就越大?
    它與視知覺類似,也存在整體優先效應,如複合字母刺激心理旋轉任務中,整體的反應時顯著短於局部。青少年時期是心理旋轉能力發展變化最迅速的時期,但關於青少年心理旋轉是否存在整體優先效應尚無研究考證。基於以往研究結論和動機維度模型,本研究提出三個假設:假設1:高中生心理旋轉也存在整體優先效應;假設2:趨近動機是積極情緒影響心理旋轉的調節變量;假設3:與中性情緒相比,積極情緒趨近動機較低時,心理旋轉範圍更偏整體;而積極情緒趨近動機較高時,心理旋轉範圍更偏局部
  • 萬人評選!最讓人情緒高漲的動漫歌曲排行榜
    小編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灌籃高手》的片尾曲《直到世界的盡頭》了。萬人票選最讓人情緒高漲的動漫歌曲排行榜,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上榜了吧。漫迷小夥伴們在看動畫的時候都會聽到動畫的主題曲、片尾曲和插曲。有沒有一些動漫歌曲即使你聽不懂它在唱什麼,但是光聽旋律就能讓你情緒高漲,印象深刻呢?
  • 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大多都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再輕視了
    孩子的教育是家長最關心的主題,所有父母都盼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但是現在社會因為各種原因,越來越多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出現。很多父母過於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洋洋的暑假從早到晚被安排得滿滿,就算下課回到家裡,也要在媽媽的監督下,完成暑假作業。媽媽就全程陪著洋洋,想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日子一長,洋洋好像對一切都提不起興趣來,整個人都快抑鬱了,一上課就開始哭,嚴重影響到其他孩子。
  • 心理健康:如果你有「被動攻擊型人格障礙」,試試這幾種改善方法
    大家好,歡迎來到「健康答疑課堂」,這裡有最豐富的心理健康小知識。如果你了解並且積極改善自己被動攻擊行為的傾向,你就能逐漸擁有一個更健康、更快樂的職業和社交生活。方法1 識別自己是否患有被動攻擊型人格1.用日誌記錄自己的行為。記日誌是一個識別、評估並且糾正自己行為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