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人類情緒一共27種

2020-12-03 央廣網

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先前也曾有研究指出,人類有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6種基本情緒。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其實共有27種。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共收集了時長5~10秒的2185段視頻,內容包括出生、結婚、死亡、自然災害等等。研究人員要求800多名參與者各觀看其中30個靜音狀態的視頻,並對他們的情緒做了記錄。參與者被分成三組。第一組人員的任務是自由報告他們所感受到的情緒。研究人員稱,這些回答反映了一系列豐富而微妙的情緒狀態,也由此發現了27種情緒:欽佩、崇拜、欣賞、娛樂、焦慮、敬畏、尷尬、厭倦、冷靜、困惑、渴望、厭惡、痛苦、著迷、嫉妒、興奮、恐懼、痛恨、有趣、快樂、懷舊、浪漫、悲傷、滿意、性慾、同情和滿足。第二組人員被要求對比觀看視頻引發的各種情緒,按照情緒強烈度排序;第三組人員的任務是將他們的情緒反應用數字1~9的形式展示出來。研究人員發現,參與者感受到的情緒基本上是一致的,並且每種情緒並非孤立的,通常與其他情緒「互聯互通」,比如痛恨和悲傷、懷舊和浪漫等。

研究負責人艾倫·考恩表示,人們的情緒表現比想像中更豐富、更細微,「我們想要闡明人類內心世界的所有情緒。」他認為,研究結果將有助於更準確地捕捉人的心理狀態、大腦活動和情緒表現,從而推動心理疾病的治療。

相關焦點

  • 人類到底有多少種基本情緒?
    通過分析控制表情的42塊肌肉,研究者發現人類有四種基本情緒。  Glasgow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挑戰了「人類有六種基本情緒」觀點。按照之前的理論,這六種基本情緒分別是:憤怒、恐懼、驚訝、厭惡、快樂和悲傷。  但新研究認為可能只有四種基本情緒。  Jack等人(2014)通過研究臉部肌肉在做不同表情時如何運動,得出了這一結論。
  • 研究人員發現預測人類情緒的「大腦模型」
    近期,研究人員發現可以根據大腦活動來預測人類的情緒。
  • 人原來有27種情緒,總有一款配此刻的你
    【人原來有27種情緒,總有一款配此刻的你】先前研究顯示,人有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6種基本情緒。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收集了2185段視頻,時長都為5至10秒,內容包括出生、嬰兒、結婚、死亡、蜘蛛、自然災害、大千世界等等。
  • 27「積極情緒」認識情緒|品鑑幸福雞尾酒的10種「甜」
    積極心理學專家芭芭拉就花了20多年去研究人類的積極情緒。在她的著作《積極情緒的力量》中,我們終於可以找到構成幸福雞尾酒的10種原料了。我今天為大家做一個幸福雞尾酒的品鑑會,逐一品嘗每一種原料的味道,以及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更容易品嘗到它,希望你可以一邊聆聽,一邊回想一下,上次發生這種體驗是什麼時候呢?
  • 是什麼影響了人類的六種情緒?影響人類情緒的是化學信息素嗎?
    一般認為人類的情緒可以分為六類:快樂、驚訝、恐懼、厭惡、憤怒和悲傷。但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只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驚訝)和憤怒(厭惡),而這四種情緒與人體內的化學激素有關。人體內的快樂激素人體內產生的快樂激素包括多巴胺、內啡肽等。什麼是多巴胺?
  • 新研究發現音樂能夠喚起人類十三種特定的情感
    新研究發現音樂能夠喚起人類十三種特定的情感  Connor Feng • 2020-01-08 10:24:14 來源:前瞻網
  • 研究:人類可通過聲音頻率判斷所有陸生動物情緒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6日報導,一支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人類可以通過叫聲的頻率識別所有陸生動物的情緒,這項研究證明了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一個多世紀前提出的的觀點:人類和動物用相似的方法表達情緒,這一發現將對動物保護事業大有幫助。
  • 貓咪擁有人類的情緒?別不信,有專家研究證實
    對貓咪有些了解的人,都會發現,貓咪也是有情緒的,而且它的情緒跟人類的情緒很像。有網友就感到特別的不可思議,他們覺得,貓咪竟然擁有人類的情緒,這件事情簡直不可思議。可這就是真的,是專家研究證實的,貓咪它確實擁有人類的5種情緒,想知道貓咪的這5種情緒都是什麼嗎?
  • 現代基因研究發現,人類曾與5種不同的古人類的混血
    不過,最新的DNA測試表明,大約5萬年前,人類在歐洲遇見了尼安德特人後,他們之間除了競爭和衝突外,兩者可能有生殖上的融合,也就是兩個人種可能有過孩子。今天,尼安德特人已經滅絕,但他們的DNA卻在現代人的身上發現,在非洲以外的現代人類的DNA中,有高達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最近來自丹麥、冰島和德國的研究人員小組在對現代人的尼安德特基因研究時有新發現,他們在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的結果。因為這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作為小片段散落在我們的基因組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繼承了相同的片段。
  • 現代基因研究發現,人類曾與5種不同的古人類的混血
    關於人類起源,非洲起源論認為,我們的祖先離開非洲後,不斷遷徙,在各地進化成了現在的人類。不過,最新的DNA測試表明,大約5萬年前,人類在歐洲遇見了尼安德特人後,他們之間除了競爭和衝突外,兩者可能有生殖上的融合,也就是兩個人種可能有過孩子。
  • 不僅如此,研究發現鳥類的眼淚和人類眼淚相似
    人類是一種能夠表現出豐富情感的動物,單單是流淚這一現象就可能蘊含著不同的情感,比如在壓抑的氣氛中眼淚往往象徵著情緒的低落,在愉悅的氣氛中眼淚則象徵著喜悅的心情。眼淚除了具有表明情緒之外,在生理方面也具有重大的調節作用。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會流眼淚,最近研究發現鳥類和爬行動物也會流眼淚。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
    因為,英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要到25歲左右大腦發育才完全,真正進入成年。這比之前廣泛認可的18歲或21歲成年晚好幾年。 雖然很多年輕人希望快點成年,好成就大業,但英國倫敦塔維斯託克診所的兒童心理學家拉弗內·安特羅伯斯(Laverne Antrobus)卻認為滿18歲就進入成年其實是不恰當的。
  • 最新研究:焦慮情緒與消化不良緊密聯繫在一起!
    但是這裡有一個小秘密,會使你微笑,人類的大腦和內臟擁有自己的「快樂製造工廠」!血清素通常被稱為「快樂化學物質」,獲得這一稱號是因為它確實能夠讓人們快樂,此外,它還負責調節人們的情緒、感知、焦慮、食慾、睡眠等。然而,在我們嘗試探索這個木偶大師如何拉動細繩之前,先退後一步分析荷爾蒙的精準定義。
  • 最新考古研究發現第一種淡水生活的滄龍物種
    目前,科學家最新發現8400萬年前歐洲河流中生活的一種巨型水生蜥蜴物種,它們挖掘發現於匈牙利,是第一種在淡水河流環境中的鱗片爬行動物。轉播到騰訊微博  最新研究顯示,體型龐大的滄龍進化生存於海水和淡水河流  它們是淡水環境中最大、最危險的掠食性動物
  • 音樂可以喚起人類13種主要情緒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調查了美國和中國2500多人對數千種歌曲的情感反應。結果顯示:跨文化的音樂主觀體驗可以映射出至少13種情緒:娛樂,歡樂,愉悅,美麗,放鬆,悲傷,夢想,勝利,焦慮,恐懼,煩惱,憤怒,反抗和激動。論文作者,神經科學博士生Alan Cowen說:「通過情感來組織一個巨大的音樂庫,並將每首曲目與對應的感覺結合起來。這基本上就是我們的研究。」
  • 人類的祖先到底是誰?Nature最新研究推翻了之前的看法
    8月27日,《自然》雜誌發表了一項古猿新化石的研究。科學家由此能夠進一步確定人類的起源嗎?湖畔種,真的是露西的祖先麼?如果從時間發展脈絡來看,生活在距今約420萬年-390萬的最老的南方古猿成員——湖畔種(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最早的標本於1965年發現於肯亞圖爾卡納湖畔)具有現代猿和人類的混合特徵——既可以直立行走,又可以爬樹——在時間上也恰好早於阿法種(距今約300-380萬年),因此似乎有很大的可能性是露西的祖先。
  • 研究發現:人類永遠不可能做到完全理性的思考
    他解釋說:「根據我們的最新研究和觀察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完全意義上的理性看待問題,那麼就證明在這個人的大腦內部,控制理性和感性的兩個腦區域沒有任何聯繫,也就是說這二者是分開工作的,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另一位著名心理學家安東尼奧·達馬西奧也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另外他還補充說道:「其實腦核層的分析過程比皮質層要複雜的多,因為人類的感情非常複雜,時而憤怒,時而喜悅,這些情緒都影響到腦核層的分析結果,這也是為什麼情緒不同時,面臨同樣的問題我們會做出不同的決定,而且皮質層的分析結果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感性思維的影響,所以我們做出的判斷總會有欠缺和失誤,永遠不會做到完全的理性思考。」
  • DNA研究人類起源有新發現(組圖)
    美國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今年2月最新開放了一個人類起源展廳。在展廳裡,DNA數據被置於與化石一樣高的研究地位。在現代人類祖先生活的年代,地球上還同時生存著其他種類的人,但是這些人種後來逐漸滅絕了。最新研究顯示,在人類的史前史當中,不止一次出現過具有現代人特徵的人種,這些人後來又因為不明原因滅絕了。  人類起源於東非大草原。目前,科學家對於黑猩猩和現代人何時在進化族譜中「分岔」仍然存在爭議,也沒有化石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DNA可能會給出答案。
  • 情緒傳播:概念、原理及在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地位思考
    情緒傳播不僅僅是一種伴生的社會現象,它本身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需求。在新聞傳播的研究中,只有正視情緒傳播的科學規律,將其納入學科研究體系,才能更進一步拓寬視野,推動新聞傳播學研究向縱深發展。  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情緒的傳播現象也伴隨著人們的交往而不斷發生。
  • 研究發現恐龍睡眠階段可能與人類相似
    【環球科技報導 記者 程君秋】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和爬蟲類,甚至更早以前的恐龍,可能有更多共通之處。據美國《赫芬頓郵報》4月28日報導,最新研究發現,《科學》(Science)期刊28日刊載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研究人員利用最新科技監看蜥蜴的腦部活動,發現爬蟲類睡覺時,會經歷快速動眼期(REM)和慢波睡眠,一如哺乳類和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