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聽國歌會感到驕傲,聽黃老闆的《The Shape of You》會讓人感到歡欣鼓舞,聽喬治·麥可的《Careless whisper》會令人感到意亂情迷,那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對來自中美的2500多個人進行了調查,了解他們對搖滾、民謠、爵士、古典、軍樂隊、實驗和重金屬等多個流派、共數千首歌曲的情緒反應。結果,跨文化的音樂主觀體驗可以映射在至少13種主要感覺當中:娛樂、高興、色情、美麗、放鬆、悲傷、夢幻、勝利、焦慮、恐懼、煩惱、蔑視和興奮。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名神經科學博士生艾倫·考恩(Alan Cowen)說:「我們的研究通過情感來組織一個巨大的音樂庫,並捕捉與每首歌相關的情感組合。」這項研究的結果將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達切爾·凱爾特納(Dacher Keltner)說:「我們嚴格地記錄了人們通過音樂所能感受到的最廣泛的情感。」
考恩將這些數據轉換成一個交互式音頻地圖,在這個地圖上,遊客可以移動光標來聽成千上萬個音樂片段,以確定他們的情緒反應和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該音樂的情緒反應是否一致。
從旨在喚起某種感覺的心理和精神治療,到幫助Spotify等音樂流媒體服務調整算法,以滿足客戶對音樂的渴望或調節情緒的需要,這些都是這項研究發現的潛在應用範圍。
雖然中美研究參與者都表現出了類似的情緒反應——比如害怕聽到《大白鯊》的配樂——但他們在這些情緒是讓他們感覺好還是不好的問題上卻出現了分歧。
考恩說:「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會同意一首歌是憤怒的,但就這種情緒是積極還是消極方面,他們會有不同的看法。」他指出,積極和消極的值,用心理學的說法來說也就是「效價」,更多地與文化背景相關
此外,在不同文化中,研究參與者對音樂的一般情感特徵大多表示認同,如生氣、高興和煩惱等情緒,但他們的觀點在「興奮」水平上有所不同,這裡的「興奮」在研究中指的是一首音樂所喚起的平靜或刺激的程度。
這項研究通過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眾包平臺招募了2500多個來自中美的研究參與者。
首先,志願者們在YouTube上瀏覽了數千個視頻,尋找能喚起各種情緒的音樂。從這些數據中,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用於實驗的音頻剪輯集合。
然後,來自中美的近2000名研究參與者根據28種不同的情緒類別、積極和消極程度以及興奮程度對大約40個音樂樣本進行了評級。
通過統計分析,研究人員得出了13種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保留下來的主要體驗,並發現它們與特定的感覺相對應,比如「鬱悶」或「夢幻」。
為了確保第二項實驗結果的準確性,來自中美的近1000人對另外300多首西方和中國傳統音樂樣本進行了評級,這些音樂樣本專門用來喚起情感和「興奮水平」的變化。結果他們的評級結果也驗證了這13個類別。
維瓦爾第的《四季》讓人們感到精力充沛。Rock the Casbah的《Rock the Casbah》讓他們感到興奮不已;Al Green的《Let's Stay Together》喚起了性快感;以色列Kamakawiwo?ole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則引起了人們的歡樂。而重金屬音樂則被普遍認為具有挑釁性;正如作曲家所預期的那樣,電影《驚魂記》(Psycho)中的淋浴場景配樂也引發了人們的恐懼。
研究人員承認,其中一些音樂和情感的關聯可能基於研究參與者先前聽到某段音樂的背景,比如電影或YouTube視頻。但對於中國傳統音樂來說這樣的情況不太可能會發生,而中國傳統音樂的評級同樣經過了驗證。
考恩和凱爾特納此前曾經進行過另外一項研究,該研究在研究參與者觀看YouTube視頻剪輯的時候識別出了27種情緒。對於出身音樂世家的考恩來說,接下來研究音樂對情感的影響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考恩說:「音樂是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但我們對音樂試圖表達的東西,和音樂被人理解的方式還不夠關心,所以我們想邁出這重要的第一步,揭開音樂能喚起這麼多微妙情感背後的奧秘。」
原文: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1-music-evokes-key-emotions-scientists.html
作者:Yasmin Anwar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