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焦慮情緒與消化不良緊密聯繫在一起!

2020-12-05 和訊科技

血清素通常被稱為「快樂化學物質」,獲得這一稱號是因為它確實能夠讓人們快樂,此外,它還負責調節人們的情緒、感知、焦慮、食慾、睡眠等。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人們的焦慮情緒和食物消化是通過一種叫做血清素的物質連接在一起,血清素(Serotonin)是在人體腸道中生成的,它能調解人們的消化系統和焦慮情緒。

在電影《追求幸福》中,威爾·史密斯說:「也許幸福是我們只能追求的,無論採用各種方法,也許我們實際上永遠都不會擁有它。」

但是這裡有一個小秘密,會使你微笑,人類的大腦和內臟擁有自己的「快樂製造工廠」!

血清素通常被稱為「快樂化學物質」,獲得這一稱號是因為它確實能夠讓人們快樂,此外,它還負責調節人們的情緒、感知、焦慮、食慾、睡眠等。

然而,在我們嘗試探索這個木偶大師如何拉動細繩之前,先退後一步分析荷爾蒙的精準定義。

簡單概述荷爾蒙

人體器官是由器官、組織等構成的一個複雜系統,要將這些信息傳遞出去,我們需要完善的「郵政服務」。其中一種途徑是神經組織,它以電信號的形式向大腦傳遞信息。

然而,這些電信號是短暫的,有些指令必須在系統中停留幾分之一秒,這就是荷爾蒙的作用,荷爾蒙是釋放到血液中的化學物質,它們需要很長時間發揮作用,從幾分鐘至幾小時不等。當涉及到人們的情緒時,多種荷爾蒙將協同工作,以不同方式影響大腦,因此,對於人體荷爾蒙而言,「做或者不做」從來都不是問題。

血清素在消化系統中的作用

現在我們將焦點轉移到研究重點——血清素,當色氨酸(蛋白質的一種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形成5-羥色胺(5-HT)時會產生血清素。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激素,不僅對於人類如此,而且對所有呼吸氧氣的生物體同樣重要,例如植物,甚至還包括一些細菌。血清素會導致細胞分裂、遷移和成熟,從而促使胎兒發育。

人體90%以上的血清素是由腸嗜鉻細胞在腸道中產生的,該激素在消化過程中扮演著有趣的角色。

當食物進入口中,味蕾被激活,這種激活會向特定神經細胞發送信號,從而觸發血清素釋放,這將有助於將味覺信號發送至大腦。食物一旦進入腸道,就會經歷一種叫做蠕動的有節奏波狀運動,食物在腸道中向前移動需要蠕動,而這種運動是由血清素調節的。

同時,血清素還產生一些分泌物,例如來自胰腺的分泌物,在這個作用中,它促進腸道向胰腺傳遞對更多消化液的需求,還會降低人們的食慾,逐漸給你一種「飽腹感」。

當你攝入有毒物質時,血清素會分泌過量,刺激大腦中的噁心中樞,導致人們嘔吐。同時,血清素的增加還會出現腸蠕動,進一步加快食物在腸道內的傳輸時間,從而導致腹瀉。這兩種機制都能將毒物排出體外,近期一項研究表明,人體腸道細菌能調節血清素的生成。

焦慮是一種不安全感,這種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會加速我們面對危險時的「戰鬥或者逃跑」反應,不幸的是,對於一些人而言,這種反應會過度,使人們產生長期情緒焦慮,進而出現焦慮症。觀察數據顯示,焦慮症患者體內血清素水平會降低,然而,究竟是缺乏血清素導致人們產生焦慮情緒,還是焦慮導致血清素水平下降,還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血清素——雙重作用

我們已經看到血清素作為激素在人體消化系統中的作用,但它顯然是一個雙重角色的運動員!在大腦中,它還扮演著神經遞質的作用,大腦和胃部是由一個叫做大腦-腸道軸的神經系統連接在一起。眾所周知,這種通訊系統能將某些情感和大腦認知中心與腸道功能聯繫起來,因此,患有情緒障礙的患者會表現出消化功能問題。

美國一項研究調查了焦慮和抑鬱患者胃腸道問題的患病率,研究人員發現,18%測試者存在消化不良,患有某種特殊胃腸道症狀的群體表現出情緒抑鬱的人數是普通人群的5倍。另一項研究表明,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BS)的患者存在高度精神障礙。

某些消化問題可以採取適當的心理治療嗎?一定的飲食改變能幫助治療焦慮症嗎?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具體的答案。

血清素能協調人體多個系統發揮作用,其複雜性遠超出之前的預計,儘管血清素在60多年前就被發現,但它在人體中的作用仍然十分模糊,然而,下次當我們吃到不健康的食物感到噁心或者考試前感到不適時,我們至少知道是哪種激素在操控這些「木偶細繩」!(葉傾城)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精彩回顧」華潤健康鄉村|陳勝良教授: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的治療...
    消化不良的症狀主要有四點:(1)上腹疼痛;(2)上腹燒灼感;(3)餐後飽脹感;(4)早飽。在診斷為慢性胃炎的患者中,有消化不良症狀的患者佔三分之一。這些慢性胃炎患者中只有當胃黏膜出現糜爛、潰瘍等缺損表現時,才可能與消化不良的症狀出現相關性,其他病變如腸化生、萎縮、不典型增生,與消化不良的症狀是無關的。
  • 危害男性健康的不良情緒
    影響男性健康的原因有很多,不良情緒也會影響男性健康。那都有哪些不良情緒會影響男性健康呢?下面就來具體的了解一下。敵意  這是個講究協作精神的社會,如不能和他人積極合作則容易引發敵意。專家發現:「敵視情緒」引發的焦慮、悲觀每上升1 分,患心臟病的危險就增長6 個百分點。
  • 青少年常見的不良情緒有哪些 青少年不良情緒如何調節和疏導?
    不良情緒影響著青少年的行為,如何正確調節和疏導不良情緒成了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一大重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青少年常見不良情緒有哪些以及如何調節和疏導不良情緒。認識青少年不良情緒和情感產生的原因,目的在於根據原因找出調節青少年不良情緒的措施。從兩大方面入手進行不良情緒的調節。
  • 勸慰情緒焦慮的人 千萬別說7句話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每年都有許多成年人遭受焦慮的痛苦。通常人們會尋求他人幫助,但有些人說的話卻會讓焦慮的人情緒更糟。有時候,我們本來想說一些話減輕別人的焦慮,但卻常常沒說對。想幫助焦慮的人,要儘量避免說下面的幾句話。1.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情緒一共27種
    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先前也曾有研究指出,人類有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6種基本情緒。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其實共有27種。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共收集了時長5~10秒的2185段視頻,內容包括出生、結婚、死亡、自然災害等等。研究人員要求800多名參與者各觀看其中30個靜音狀態的視頻,並對他們的情緒做了記錄。參與者被分成三組。第一組人員的任務是自由報告他們所感受到的情緒。
  • 不良情緒原來影響這麼大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句簡單的自我鼓勵,每種情緒都會對身體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統計,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疾病都和心情有關,可見情緒對人體對生活的影響有多重要。在不良情緒中,生氣最為常見,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氣的危害。第一,影響食慾。生氣嚴重時,由於血壓會持續升高,會出現胸悶、頭暈、身體發麻等。
  • 孩子總是情緒不定?了解「鐘擺效應」,幫助孩子告別不良情緒
    周末和幾個老朋友一起吃飯,不經意間就討論到了孩子的一些問題:「我們家璐璐總是喜怒不定,一會兒哭了一會兒又笑了,唉,我真是拿她沒辦法啊!為什麼孩子總是這樣情緒不定呢?」「我們家亮亮也是,自己整天總是陰晴不定,也不知道小腦瓜裡一天天在想些什麼,總是一會兒高興一會兒難過的。」
  • 闢謠:土豆不能跟西紅柿一起吃,會消化不良?吃30多年都沒事
    但也有傳言說土豆不能跟西紅柿一起吃,如果兩種食物一起吃,西紅柿土豆裡的土豆,會在腸胃內產生鹽酸,而西紅柿吃起來就很酸, 在胃酸的分泌下容易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輕則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致癌的危險。難道它們兩個真的不能一起吃了嗎?簡單來說,這就是利用了人們經常說的食物相剋,但不管是營養師還是官方說法、機構等等,都沒有說有食物相剋的理論。
  • 焦慮或許也是腸道出了問題
    焦慮或始於腸道 長期關注我們的朋友可能不會感到驚訝,我們所要尋找的這個根源就在我們的腸道。被譽為「醫學之父」的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曾經說過「萬病始於腸」,焦慮似乎也不例外。 每天都有大量且不斷增加的證據將腸道健康與大腦健康聯繫在一起。
  • 過度焦慮擔心整夜睡不著 專家支招應對「疫情應激症候群」
    記者從江蘇省中醫院了解到,長時間宅在家裡,因為「沒事幹」而出現消化不良伴有失眠、胸悶等「三聯症」症狀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這是「疫情應激症候群」的心身表現,屬於消化系統心身疾病,是「憋、悶、恐懼出來的毛病」。
  • 消化不良吃什麼好?推薦8種有助消化的食物
    消化不良的話,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腸胃問題,其發生和飲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反其道,出現消化不良,我們可以通過食物來改善消化不良的情況,那麼,消化不良吃什麼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消化不良吃什麼好?
  • 情緒能讓我們的感覺失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造成人們感覺差異的因素有多種,如文化程度、生活經歷、健康狀況、性格類型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重要因素,那就是情緒。美國科學家指出,真實原因並不是這些人的腸胃和排洩系統本身有什麼疾病,而是因為多重壓力讓這些人產生了焦慮情緒。而焦慮情緒會導致身體裡的甲狀腺素激增,結果會使腸蠕動興奮性增強,於是腸胃裡的任何一點食物存留都會對腸胃產生「刺激」,結果就會造成腹瀉了。而尿急反應的原理也與此類似。我國研究人員通過實驗還發現,當人處在焦慮狀態的時候,對憤怒的面孔比一般人要敏感得多。
  • 5種情緒最「減壽」!涉1.2萬人研究:心理健康的人活得更久
    周日晚上莫名失落 「明天是周一,要上班了」「假期馬上就要結束了」……一想到這些,不少人明顯地開始陷入失落情緒,甚至睡不著覺。這種每到「將要上班」「馬上考試」便發作的焦慮、恐懼,可能是身體「太累」的控訴。
  • 焦慮?抑鬱?益生菌可以幫助你
    NIH 以前的研究已經將心理健康問題與腸道健康聯繫在一起。且近年的研究表明這種聯繫是雙向的。也就是說,情緒可以通過神經途徑影響胃腸道健康,而反過來腸道微生物群也可能會影響行為和情緒,從而影響大腦化學。通過特定的飲食改變腸道細菌可能有助於治療與壓力有關的神經發育障礙。 微生物組療法是否可以治療精神疾病,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但目前對這種治療還沒有形成共識。
  • 研究報告:關注復工復學、疫情分析信息越多,越有助緩解焦慮情緒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的張洪忠教授團隊發表文章《新冠疫情期的網民焦慮情緒調查報告》,通過採集全國5100名網民的各項數據,量化分析哪些人、接觸什麼信息容易焦慮。報告指出,對新冠肺炎的傳染風險感知越高的人,焦慮指數越高;關注預防新冠肺炎方法、新冠肺炎確診數量、復工復學信息、疫情分析這些信息越多,對焦慮指數越是有降低效應。
  • 研究人員將使用新的應用程式數據來預防焦慮,提高年輕人的幸福感
    赴美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歐洲各地的年輕人正在接受一項試驗,通過一款旨在防止焦慮和抑鬱、改善幸福感的應用程式,充分利用他們的智慧型手機癮。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人員正在領導一個泛歐洲項目,招募16至22歲的年輕人使用該應用程式。
  • 調查稱現實壓力與盲從效應致焦慮情緒泛濫
    一名民意中國網網友表示,如今,在媒體、社會輿論有意無意地推波助瀾下,焦慮情緒被生發、放大,蔓延到社會各個角落,甚至營造出一種全民焦慮的「奇觀」。焦慮已成時尚詞語,大家抱怨著焦慮,又消費著焦慮、享受著焦慮,似乎不焦慮就不是這個時代的人。這是值得警惕的現象。  最近,微博上流傳的帖子「80後退休前需準備314萬元退休金」,吸引不少網友注意,更引起眾多80後對未來養老問題「杞人憂天」式的焦慮情緒。  買房焦慮、職場焦慮、婚姻焦慮、生育焦慮……如今,類似的「焦慮帖」在各大網站、論壇中並不鮮見。
  • 70%的疾病與情緒有關,看看你會經常有哪些情緒?
    據統計,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病已達到200多種,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緒有關。恐懼、焦慮、內疚、壓抑、憤怒、沮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張關於情緒的地圖。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會遭受到情緒對身體器官的「攻擊」。
  • 邢毓靜:面對科技創新的焦慮與擔憂 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二、拷問當下,面對科技創新的焦慮與擔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進入21世紀第三個十年,技術進步及運用似乎正在引發日益嚴重的「焦慮」和「擔憂」情緒。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歲末年初推出的首篇文章――《科技的悲觀主義和科技的進步》,反映出社會對科技進步的悲觀。
  • 深入了解拓撲絕緣體:電子的自旋和動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由於拓撲絕緣體具有獨特電子特性,以及它們在自旋電子器件中的潛在用途,甚至可以作為量子計算機的電晶體,美國能源部(DOE)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對研究這些材料中導電錶面電子兩種特性之間的特殊關係很感興趣。在拓撲絕緣體中,每個表面電子的自旋和動量是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至於用科學的說法,它們是相互鎖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