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影響了人類的六種情緒?影響人類情緒的是化學信息素嗎?

2020-12-03 宇宙探索百科

人是感情豐富的動物。一般認為人類的情緒可以分為六類:快樂、驚訝、恐懼、厭惡、憤怒和悲傷。但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只有四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驚訝)和憤怒(厭惡),而這四種情緒與人體內的化學激素有關。

人體內的快樂激素

人體內產生的快樂激素包括多巴胺、內啡肽等。

什麼是多巴胺?它是一種能帶來能量和能量的神經傳導材料。它不僅可以控制人們的行為,而且可以參與愛情的過程,刺激異性情感的產生。此外,多巴胺在我們的身心健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與快樂和滿足感有關。當我們經歷新的、令人興奮的或有挑戰性的事情時,多巴胺就會在大腦中分泌出來。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們可以感受到愛情的幸福。

研究表明,當人們高興時,大腦也會分泌另一種叫做內啡肽的物質。換言之:人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腦內啡肽濃度的外在表現。受虐可以理解為內啡肽瓣膜與疼痛神經的錯誤連接引起的。運動和某些食物可以刺激腦垂體分泌內啡肽。

人腦中的恐懼感是如何產生的?

站在10米高的月臺上,走在漆黑的巷子裡,人們可能心跳加快,後背冒冷汗。大腦是如何控制和調節這些恐懼反應的?瑞士科學家發現了大腦對恐懼反應的分子機制。這一發現將有助於開發治療焦慮症(如恐懼症)的新藥。恐懼反應是由位於人腦深處的杏仁核控制的。杏仁核能夠從人腦的各個區域收集恐懼信息並組織這些信息。

當人們對這些信息的恐懼程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杏仁核內一個叫做「中央杏仁核」的神經元會向身體各個部位發出恐懼信號,人就會出現心跳加快、冷汗等恐懼反應。

悲傷壓抑會產生有害激素

不同情緒分泌的激素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例如,快樂時分泌的激素是有益的,而抑鬱時分泌的激素則是有害的。當人悲傷時,體內有害激素增多,自然需要一種生理反應來平衡體內激素水平,而眼淚可能承擔起這樣一種排除體內過量激素的責任。

據了解,聖保羅拉姆齊醫療中心的精神病實驗室曾經讓200多名男女做過一次「哭泣實驗」。結果,85%的女性和73%的男性說,他們大哭一場後感覺舒服多了,她們的抑鬱症平均減少了40%。

該中心的專家還分析了哭泣產生的眼淚。他們發現,當感到悲傷時,眼淚中含有有害的化學物質。通過哭泣,眼淚可以將這些有害物質排出體外,緩解心理壓力。但在其他純生理性眼淚中,卻沒有這種物質。因此,一些專家建議,當人們感到悲傷時,不要強迫自己去控制,尤其是對男人來說,他們可以「盡情流淚」,不要因為害怕傷害自尊而損害健康。

人在憤怒時為何會失去理智?

人們經常用「生氣失去理智」來形容一個人的憤怒。事實上,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大腦在這個時候失去了理智。可能是大腦中負責推理的部分缺乏信號物質血清素的幫助,因此很難控制與憤怒有關的大腦部分的活動。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釋說,神經細胞需要使用5-羥色胺來傳遞信息,人體通常利用食物中的色氨酸合成5-羥色胺。研究人員讓志願者在不同的日子吃富含色氨酸或缺乏色氨酸的食物,然後用圖片刺激他們大腦中的憤怒,並用核磁共振成像觀察他們大腦內部的反應。

結果顯示,在缺乏色氨酸的情況下,大腦的憤怒反應更難抑制,這導致血清素水平降低。對大腦活動的觀察表明,當5-羥色胺水平較低時,大腦中額葉和杏仁核之間的信號聯繫減弱。杏仁核與憤怒有關,來自額葉的信號有助於控制憤怒。因此,在沒有5-羥色胺作為「信使」的情況下,額葉的「理性」很難控制杏仁核的「憤怒」。

為什麼愛情難以永恆?

經過反覆的研究和論證,神經科學家發現,一對夫妻的愛情可以持續30個月左右,然後會轉化為親屬關係。這一結果無疑是對那些相信長期愛情的人的沉重打擊。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雖然多巴胺等化學物質的大量釋放會讓人產生愛的感覺,但我們的大腦不可能長時間持續釋放這些物質,因為只有當神經細胞受到新的刺激時才會興奮。

只要兩性之間的固定關係持續很長時間,就很難再興奮起來,難忘的愛情就會消失。康奈爾大學的生物化學博士辛迪·尼科爾斯說,愛情實際上是大腦中的一種「化學雞尾酒」,由化學物質多巴胺促進。長時間後,人體會產生針對這些物質的抗體,大約兩年後,「雞尾酒」會失去作用。之後,雙方就不再有心跳和出汗,男女要麼分手,要麼讓愛情成為習慣。

運動為何能使人上癮?

運動本身可以促進人腦內啡肽的分泌。最典型的例子是長跑,我們稱之為跑步者的樂趣。長跑運動員會意識到在長跑的過程中,有一個美妙的時間點,通常稱之為杆位。在極限之前,人會覺得很累;一旦過了極點,身體就會充滿活力,又會感到興奮。這是因為當運動量超過一定階段時,人體會分泌內啡肽。在這一點上,繼續跑步很容易。

人為什麼會感到恐懼?

恐懼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如果我們不害怕,我們就活不了那麼久。沒有恐懼,我們會走進高速路,那裡有汽車在超速行駛,我們會從屋頂上跳下來,我們會魯莽地碰毒蛇。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恐懼都是促進生存的本能。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當人們害怕某事時,他們會將這種基因遺傳給下一代。如果這樣一代人傳承下去,就會選擇恐懼的特徵和對恐懼的反應,這有利於一個種族的生存和發展。人類和動物的恐懼有什麼區別?動物可能只害怕特定的危險,而人類則害怕自己想像的災難。高度發達的人類大腦經常會製造出許多威脅其生存的怪物。

相關焦點

  • 信息素影響人類行為嗎?
    信息素作為動物界中最常用的社會信號, 通過嗅覺系統協調動物的多種行為。 人類是否也存在信息素媒介的社會交流? 「氣味相投」確有其事嗎?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 為了爭奪生存和繁衍的機會, 動物不僅需要有效地探測外界環境中的危險和資源, 還需要根據種系內部其他成員的狀態協調自己的行為, 如求偶或者劃分領地。
  • 信息素影響人類行為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信息素作為動物界中最常用的社會信號, 通過嗅覺系統協調動物的多種行為。 人類是否也存在信息素媒介的社會交流? 「氣味相投」確有其事嗎?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 為了爭奪生存和繁衍的機會, 動物不僅需要有效地探測外界環境中的危險和資源, 還需要根據種系內部其他成員的狀態協調自己的行為, 如求偶或者劃分領地。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大家好,我是情緒大管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情緒三要素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達爾文在其著作《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中寫道:「很多動物和小孩,在情緒環境下的表情與成年人是相似的。」生物在情緒的表達上是相似的,那麼,生物在產生情緒的過程中是否也具有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情緒的產生主要與三個要素有關——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刺激因素。
  • 是什麼在影響你的情緒? 人腦中的恐懼感是如何產生的?
    原標題:是什麼在影響你的情緒? 人腦中的恐懼感是如何產生的?     人類是一種具有豐富情感的動物,科學界一直普遍認為人類感情可以分為6種:快樂,驚訝,恐懼,厭惡,發怒和悲傷。但近年來科學研究證實人類只有4種基本情緒:快樂、悲傷、恐懼(驚訝)和憤怒(厭惡),而且這4種情緒都與人體內的化學激素有關。
  • 人類到底有多少種基本情緒?
    通過分析控制表情的42塊肌肉,研究者發現人類有四種基本情緒。  Glasgow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挑戰了「人類有六種基本情緒」觀點。按照之前的理論,這六種基本情緒分別是:憤怒、恐懼、驚訝、厭惡、快樂和悲傷。  但新研究認為可能只有四種基本情緒。  Jack等人(2014)通過研究臉部肌肉在做不同表情時如何運動,得出了這一結論。
  • 【科學普及】惺惺相「吸」,耐人尋「味」 ——淺談信息素
    電影中提到,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體香,由此構成獨特的「二維碼」,發揮著類似信息素的作用。但生物體的信息素究竟是什麼?它如何發揮作用——我們人類真的存在信息素的交流嗎?」因此,人類的這些氣味是很可能成為信息素的。據研究報導,女性腋窩汗液和眼淚的信息素會控制排卵、影響情緒,吸引異性伴侶。女性傷心的淚水也可能分泌出信息素,從而抑制男性的性衝動。另外,當女性生活在集體宿舍中,腋窩的氣味影響可以介導月經的同步。而新生兒對母親天然的親近則可能來自於母親乳汁或乳腺分泌的信息素。這些都是人類具有信息素的有力證據。
  • 柏拉圖說人類行為有三來源:欲望、情緒和知識。情緒起什麼作用?
    不管你賣什麼,想要有創意地營銷,就得找點新的方法,不是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著20年文案寫作和商務傳播經驗的美國人安迪·馬斯倫在《如何寫出高轉化率的文案》中結合自己的實戰經驗,指出了營銷文案寫作的本質:「理解別人的感受,並向他們展示他們可以過的、與他們正在過的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一種更好、更豐富、更充實的生活。」
  • 10種食物影響人的情緒
    吃東西不僅能夠解除飢餓感、補充營養,還能對人的情緒起到一定的影響。後者是近十幾年來,營養學家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臺灣去年年底出版的一本新書《快樂食譜》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食物是如何影響人的心情的?
  • 愛情其實是由六種愛情物質「組成」的。你知道是什麼嗎
    愛情的根本動機又是什麼?是人類的繁衍。人類的繁衍又涉及了什麼呢?涉及了進化論、物種起源,這些全都是科學。 國外有個非常著名的情感實驗,研究人員選取了幾對情侶,通過磁共振成像記錄他們的大腦活動。結果表明,他們在看到戀人照片的時候,腦部的四個區域會同時出現血液激升的現象。同時,大腦中負責記憶和集中注意力的部分活動則受到了限制。
  • 最新研究發現:人類情緒一共27種
    俗話說「人有七情六慾」,先前也曾有研究指出,人類有快樂、悲傷、憤怒、驚訝、恐懼和厭惡6種基本情緒。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情緒其實共有27種。研究人員要求800多名參與者各觀看其中30個靜音狀態的視頻,並對他們的情緒做了記錄。參與者被分成三組。第一組人員的任務是自由報告他們所感受到的情緒。研究人員稱,這些回答反映了一系列豐富而微妙的情緒狀態,也由此發現了27種情緒:欽佩、崇拜、欣賞、娛樂、焦慮、敬畏、尷尬、厭倦、冷靜、困惑、渴望、厭惡、痛苦、著迷、嫉妒、興奮、恐懼、痛恨、有趣、快樂、懷舊、浪漫、悲傷、滿意、性慾、同情和滿足。
  • 蜜蜂3種信息素,養蜂人控制蜂群的手段,不亞於5G無線網絡
    蜜蜂信息素是一種非常奇妙的信號,並不亞於人類所使用的5G無線網絡。這種信息素可通過空氣傳播,也可通過接觸傳播。蜜蜂信息素可分為3種:雄蜂信息素、工蜂信息素、蜂王信息素。這3種信息素有著不一樣的作用,但是在蜂群的生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特種功能。
  • 疫情下的情緒調節(二)科學認識情緒及其影響
    疫情下的情緒調節(二)科學認識情緒及其影響 2020-02-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首次在狐猴中發現完全識別的性信息素化學物質
    據外媒報導,近日,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們領導了一個氣味專家小組,他們決定研究雄性狐猴手腕腺分泌的一種透明液體的化學組成。東京大學在周四的一份聲明中指出:「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靈長類動物中首次完全識別的性信息素。」據了解,狐猴有一種叫做「臭味調情」的行為,就是在尾巴上摩擦手腕上的腺體。
  • BBC:月亮的盈虧圓缺、太陽的內部周期活動,會影響你的情緒
    美國貝塞斯達(Bethesda)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精神病學榮譽教授威爾說,「這讓我思考,是否有外在因素影響著這些循環周期,而且由於人們曾經相信月亮會影響人類行為,因此顯而易見要考慮的就是,月亮是否會對人的情緒產生一定影響。」 一兩千年以來,人們都認為月亮的陰晴圓缺會影響人類行為。
  • 貓咪擁有人類的情緒?別不信,有專家研究證實
    對貓咪有些了解的人,都會發現,貓咪也是有情緒的,而且它的情緒跟人類的情緒很像。有網友就感到特別的不可思議,他們覺得,貓咪竟然擁有人類的情緒,這件事情簡直不可思議。可這就是真的,是專家研究證實的,貓咪它確實擁有人類的5種情緒,想知道貓咪的這5種情緒都是什麼嗎?
  • 和人類一樣,這種小動物也能用面部表情表達情緒
    來源:科學大觀園雜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和人類類似,小鼠也具有面部表情。小鼠的面部表情反映了它們的情緒。每個人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基本一致的。即便是新生兒,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悲傷、開心等情緒。不僅如此,我們還覺得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了解寵物的感受。相比之下,其它動物在人類看來似乎是面無表情的。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和人類類似,小鼠也有面部表情。當它們品嘗甜或苦的食物,又或者感到焦慮時,都會表現出面部表情的變化。
  • 太陽黑子影響人的情緒?
    其放射的大量射線和高能量粒子不斷衝擊地球,發出的電子波會不斷幹擾人體。 該中心工作人員說:「大黑子緩緩挪動了窩,地球人的心情也就波動起來。」南京天文臺也表示,太陽黑子爆發耀斑時,會產生幹擾人類的生物電,讓人覺得心情浮躁,這對很多心理學家來說是個很好的研究課題。
  • AI情緒識別技術:你的情緒將不再由你自己定義
    然而,這些情緒監控技術都基於了一種過時的科學概念:所有人都有同樣的六種基本情感。這樣的假設真的成立麼?人類情感的粗暴劃分又會帶來什麼後果呢?讓我們從人類情緒研究的源頭說起,一起來探究這兩個令人細思極恐問題。一個不幸的少年和被他定義的人類情緒大多數情緒檢測技術都基於一個理論基礎,這個理論基礎源自一個不幸的少年。
  • 情緒喚醒度和愉悅度影響時間知覺
    它是人類一切認知活動和動作技能的基礎。客觀時間是獨立於物體而存在並且能夠被相對準確測量的;而主觀時間則具有一定的彈性,人們主觀上的時間知覺並不等同於客觀時間。因此,對於相同的客觀時間,不同的人對其長短的感受不同。  人們的主觀時間會受到多種因素(如年齡、人格特質、環境等)的影響。在諸多因素中,情緒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月亮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睡眠也會隨著月亮周期變化
    最令醫生驚奇的是,這些周期的變化極為精確,不太可能出現在一般的生理過程中,這不禁讓人思考,是否有一種外界因素影響著這些周期。(由於自古以來便有一種觀念認為月球會影響人類行為),顯然要考慮一下月球的作用。多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相信月球會影響人類的行為。英語中「瘋狂」一詞(lunacy)就源自拉丁語lunaticus,意味「被月亮擊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