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影響人類行為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1-01-15 中國科學技術館

  信息素作為動物界中最常用的社會信號, 通過嗅覺系統協調動物的多種行為。 人類是否也存在信息素媒介的社會交流? 「氣味相投」確有其事嗎?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 為了爭奪生存和繁衍的機會, 動物不僅需要有效地探測外界環境中的危險和資源, 還需要根據種系內部其他成員的狀態協調自己的行為, 如求偶或者劃分領地。 媒介種系內部成員間社會信息交流最常見的載體是信息素。按Karlson和Lüscher的定義, 信息素指的是由個體分泌到體外, 被同物種的其他個體通過嗅覺器官察覺, 並引起後者特定反應的物質,也被稱作外激素。

  信息素的發現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 法國的自然學家Jean-Henri Fabré在他的實驗中發現一隻雌性的帝王蛾可以吸引幾十隻的雄蛾。即使把雌蛾的籠子遮蓋上, 只要不是完全密封, 雄蛾仍然會飛向雌蛾。 這些現象使他相信, 這種吸引一定是化學性的, 儘管他並沒有聞到雌蛾的什麼味道。現在的研究發現, 很多對其他動物很重要的化學物質並不能引起人類的氣味感知。 19世紀50年代末, 由Butenandt領導的一個德國研究小組提取並確認了蠶蛾的信息素蠶蛾醇(化學成分為反-10, 順-12-十六碳二烯醇)。他們使用30多萬隻雌性蠶蛾, 僅獲得5.3 mg蠶蛾醇, 然而, 每隻雌性蠶蛾所散發出的微量的蠶蛾醇, 卻足以吸引很遠距離之外的雄性蠶蛾。這是人類首次成功識別一個信息素的化學成分。

  ▌信息素廣泛地被包括哺乳動物在內的更高等的動物所使用

  例如雄性小鼠尿液中的成分甲硫基甲硫醇有吸引雌鼠的效果;未性成熟小鼠淚腺中的外分泌腺分泌肽22能抑制成年小鼠對其的性行為;發情期的雌性倉鼠分泌的蛋白質aphrodisin可誘發適齡雄鼠的繁衍行為,公豬唾液中所含的雄烯酮可直接引起發情期母豬做出交配姿勢;而母兔乳汁中的2-甲基-2-丁烯醛能夠啟動並引導初生兔子尋找乳頭的行為反應。除了繁衍和養育後代,不同類型的信息素媒介著社會行為的眾多方面,包括蹤跡信息素、領地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分散信息素、驅逐信息、社會信息素以及示警信息素等。

  生物產生的信息素物質被分泌到體外後, 需要依靠接收者的嗅覺系統進行解碼和識別, 從而誘發特定行為或生理反應。 大多數的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動物都擁有主、副兩套嗅覺系統:嗅上皮是主嗅覺系統的感受器官, 它將信號傳導至大腦內的嗅球, 進而上傳至梨狀皮層、杏仁核、眶額皮層等區域; 而犁鼻器則是副嗅覺系統的感受器官, 經副嗅球中轉向杏仁核、下丘腦等腦區投射。 犁鼻器的嗅覺感受器和嗅上皮的嗅覺感受器,雖然皆為G蛋白耦聯受體, 但它們在神經元上的表達方式以及將化學刺激傳導為電神經衝動的信號傳導方式上差異非常大, 顯示兩者的演化過程可能是相互獨立的;相應地, 這兩個器官的感受器連接到上一級(分別對應於副嗅球和主嗅球)的模式也不盡相同。 生物學家們曾一度認為犁鼻器和嗅上皮有著完全不同的任務分工, 犁鼻器負責信息素加工, 而嗅上皮負責編碼一般性的氣味。但最近的行為和內分泌方面的證據顯示實際情況要更為複雜也更為有趣: 依據物種的不同, 信息素和一般性的氣味可以分別由犁鼻器和嗅上皮編碼, 也可能同時由兩者編碼。上面舉的幾個例子中對信息素的編碼有的發生在副嗅覺系統, 有的則發生在主嗅覺系統。

  ▌人有信息素嗎? 信息素可以影響人類的行為嗎? 

  人類的皮脂腺和頂漿分泌腺的數量和體積都高於其他猿類, 就這一點而言, 人類是猿類中最具氣味的一種了。 這些腺體釋放出大量的天然物質包圍著身體, 使得每個個體有了複雜的、各不相同的氣味。 然而, 和大多數動物不同, 並沒有證據表明人類擁有具有功能性的副嗅覺系統, 因此人類的嗅覺加工僅僅依賴於主嗅覺系統。 Rodriguez等在人體中發現了V1R(犁鼻器中的主要感受器)的同源基因VIRL1(V1r-like gene-1)的mRNA, 它在嗅黏膜中表達, 提示人類的主嗅覺系統可能部分具有其他動物中副嗅覺系統的功能。人類以視覺, 而非嗅覺, 作為主導信息來源。諸多在動物中「一嗅鍾情」的故事, 在人類世界似乎被「一見鍾情」所取代。但值得一提的是, 人類同樣有著敏銳的嗅覺能力, 可以分辨不同氣味間的細微差別, 在視覺信息不明確的情況下, 社會性的化學線索甚至可以調製視覺社會認知。

  Jacob和McClintock梳理了部分關於人類信息素的實驗證據, 認為它們指向4類信息素: 直效信息素、啟動信息素、通訊信息素和調節信息素。

  直效信息素的特點是引發快速而可靠的行為,像開關一樣, 一旦呈現就可以開啟某種特定的反應模式。 這類信息素主要在動物中出現, 如上文提及的雄蛾被吸引, 雄烯酮引起發情期母豬做出交配姿勢等。人類社會系統以及個體的社會行為相對動物複雜許多, 這使得「開關」啟動的行為模式極難辨認與確定。目前比較清晰的證據來自於母嬰互動, 母親乳房的氣味可以吸引新生兒的注意並誘發他的朝向運動。 由於這些新生兒毫無後天經驗, 他們對母親乳房氣味的反應被認為是天生而固有的。

  啟動信息素能夠使接收者的內分泌水平發生緩慢而持久的改變, 甚至開啟新的發育進程。現有的關於人類啟動信息素的最強的證據是「月經同步」現象: 生活在一起的女性, 月經周期趨於同步。 研究發現, 當女性處於卵泡期後期時, 其腋下的物質縮短了聞到它的女性的月經周期, 而同樣的女性處於排卵期時, 其腋下的物質卻可延長聞到它的女性的月經周期。

  Karlson和Lüscher最初關於信息素的定義, 只涵蓋了直效信息素和啟動信息素。而隨著哺乳動物信息素研究的展開,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信息素作用的形式可能更為複雜和微妙。其中包括傳遞釋放者的性別、身份、甚至情緒狀態等多種信息, 這一類信息素被命名為通訊信息素。對人類而言, 可以從他人的氣味中分辨其性別、年齡, 並具備分辨自我和他人體味的能力, 母嬰間甚至可以僅憑氣味互認。 腦成像證據顯示, 自我的氣味不僅激活嗅覺區域, 還激活加工自我相關信息的右側額中葉區域。個體釋放的氣味受控於人類白細胞抗原, 並影響著擇偶行為, 更傾向於找尋與自身HLA類型差異較大的個體, 以優化後代的基因. 然而這一點並不為個體有意識覺知, 故其對人類產生的影響可能被低估了。

  在關於人類信息素的研究結果中, 信息素的效應目前多數表現為調節接收者的情緒而非引起典型快速的行為反應, 行為反應可能只是情緒變化後的結果。 Jacob和McClintock據此進一步拓展了信息素的範疇, 把引起接收者的情緒起伏乃至認知變化的信息素稱作調節信息素。焦慮狀態下分泌的汗液能夠消除閾下積極面部表情所產生的情緒啟動效應, 並增強驚跳反射。 恐懼狀態下分泌的汗液會影響聞到它的個體的情緒知覺, 並使其認知反應更慢但更準確。厭惡或高興狀態下分泌的汗液也被發現可以使接收者的面部表情、吸氣量和認知方式產生相應的變化。雖然, 反面觀點認為, 即便是植物的氣味都有可能影響到接收者的情緒—嗅覺系統與邊緣系統天然的緊密聯繫本身可能塑造了這樣的效應。 然而, 體味中所傳遞的情緒信息並不能簡單的解釋成它的氣味特徵: 被試多無法依據氣味特徵區分研究中所使用的嗅覺材料。更有研究發現, 沒有明顯氣味的人的眼淚也可能包含信息素, 並影響接收者的生理狀態。

  上述列舉的各類效應所對應的信息素物質的化學組成尚不為人知, 它們為人類信息素的存在提供了線索而非明證。人體分泌物的成分和人的行為都極其複雜, 確認某個或某幾個物質對接收者的特異性效應無疑是科學家們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目前, 僅有兩種物質被認為是人類信息素的有力候選者, 它們是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 雖然尚缺乏系統的離體和在體實驗明確它們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機制, 但這兩種類固醇的來源與效應具有明顯的性別特異性, 故而被稱作「準人類性信息素」。雄甾二烯酮主要存在於男性的精液和腋下的皮膚及毛髮上;雌甾四烯最初發現於女性的尿液中。雄甾二烯酮可以提高女性交感神經興奮性、激發正面情緒、降低負面情緒。雌甾四烯則對男性的自主神經反應及情緒產生作用。更為關鍵的是, 這兩種類固醇物質可以有效地依據接收者的性別及性取向傳遞性別信息, 從而影響接收者的性別知覺。其中, 雄甾二烯酮作用於異性戀女性和同性戀男性, 使他們更多的將視覺性別線索模糊的對象判斷為男性; 相反, 雌甾四烯作用於異性戀男性, 使他們傾向於將視覺性別線索模糊的對象判斷為女性;對於雙性戀傾向的女性而言, 這兩種物質則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效果。在腦內, 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同樣以一種基於接收者性別及性取向的方式激活下丘腦——一個對於基本生理活動及繁衍行為具有重要意義腦區。具體來說, 雄甾二烯酮顯著激活了異性戀女性和同性戀男性的下丘腦, 而雌甾四烯恰恰相反, 顯著激活了異性戀男性和同性戀女性的下丘腦。

  值得注意的是, 實驗中使用的劑量往往遠超實際人體分泌物的濃度, 而濃度的差異可能帶來效應的變化。此外, 雄甾二烯酮和雌甾四烯的作用還會受到接收者的生理狀態(如月經周期)和情境的影響。 這也與部分動物實驗的結果一致:一方面, 信息素的合成、釋放乃至對它的解碼會受到體內荷爾蒙水平的調製;另一方面, 個體所處情境與過去學習經驗可以改變其對信息素的敏感性以及信息素誘發的行為反應。這一系列因素在日常行為中的複雜交互, 增加了解析信息素效應的難度。

  時至今日, 人類釋放和接收信息素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及其涉及的環路基礎還是未解之謎。人的嗅上皮和嗅球如何區分編碼信息素和非信息素氣味, 並把相關信息傳遞到下遊腦區? 不同的信息素有不同的信號通路嗎? 信息素的作用都是意識水平下的嗎? 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素的種類和劑量操控人的心理和行為嗎?

  一面是駁雜多變的個體分泌物, 一面是高度適應性的複雜的人類行為, 中間是如黑箱般的釋放-接收機制, 人類信息素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探索的道路總是荊棘叢生又引人入勝。

文/葉玉婷, 陳科璞, 周雯

本文來自《科學通報》

相關焦點

  • 信息素影響人類行為嗎?
    信息素作為動物界中最常用的社會信號, 通過嗅覺系統協調動物的多種行為。 人類是否也存在信息素媒介的社會交流? 「氣味相投」確有其事嗎?  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 為了爭奪生存和繁衍的機會, 動物不僅需要有效地探測外界環境中的危險和資源, 還需要根據種系內部其他成員的狀態協調自己的行為, 如求偶或者劃分領地。
  •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始祖鳥是鳥類的祖先嗎2019-10-24 13:17:00
  • 人類最聰明?可能是你對動物了解還不夠--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人類最聰明?
  • 有蟲子竟愛吃塑料,它們會成為塑料危機的救星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 神秘的「致幻師」--中國數字科技館
    一些欄目已成為刊物的品牌,多次獲得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出版集團期刊獎,獲中國少兒報刊協會第二屆報刊金獎。  當人吃下這種裸蓋菇後,過不了多久,迷幻作用就會發作,食用者開始行為失控,又哭又笑,手舞足蹈,因為他們眼前的世界已經變得光怪陸離,旋轉變幻,完全不同於現實世界。研究發現,裸蓋菇致幻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含有裸蓋菇素。裸蓋菇素會影響人的視覺和其他感覺的神經受體,從而幹擾神經系統的信號傳遞,使人行為失控。
  • 「長生不老」的動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大眾》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創辦於1937年,是我國創刊最早、影響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家們發現在人們深度睡眠時,聲音的起伏頻率只要與人類腦電波一樣,便可以增強記憶。而重要的是,這種聲音刺激僅僅在深度睡眠時才是有效的。實驗中,科學家會在人們睡覺時,播放一種粉紅噪音,類似嘶嘶聲,並讓它的頻率與腦電波一樣,第二天,被測試者的記憶力有明顯的改善。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可以感應地震的儀器,比1894年世界上第一部可以進行臺網觀測的英國地震儀提前了1762年。但是,自打地動儀問世後,僅僅記錄了一次隴西地震,就仿佛煙塵般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 深海動物為啥都那麼醜--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深海夢魘——八目鰓--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大眾》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創辦於1937年,是我國創刊最早、影響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
  • 中國古代的金屬冶煉--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發展金屬冶煉技術上,中國古人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生鐵  人類從很早就開始煉鐵了。早期冶煉出的鐵叫作塊煉鐵,它呈固體,夾雜著很多非金屬雜質。當冶煉技術提高後,人類冶煉出了生鐵。與塊煉鐵相比,生鐵呈液態,可以澆鑄成型,非金屬雜質比較少,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提高。從塊煉鐵到生鐵的冶煉是煉鐵技術史上的一次飛躍。
  • 生物鐘紊亂會致命麼--中國數字科技館
    如經常熬夜、上夜班、跨時區飛行、飲食不規律等行為,則會造成生物鐘紊亂。生物鐘紊亂不僅給人們帶來睡眠問題,還有可能引發一些疾病,帶來一系列健康問題,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據《中國網民熬夜報告》顯示,00後已經超過90後、60後,成為熬夜主力軍,其中熬夜人群佔比高達45.7%。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報導,一些年輕人因連續熬夜打遊戲,或通宵加班暴斃而亡,這些猝死案例多與生物鐘嚴重紊亂有關。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奇點」何時到來--中國數字科技館
    差不多就在那個時候,計算機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匈牙利裔美籍數學家馮·諾伊曼首次提出,隨著技術的加速進步以及人類生活方式的轉變,人類歷史似乎即將面臨某個本性奇點,自此人類文明將很難延續。他用「奇點」來表示獨特的乃至無法掌控的事件以及種種奇異的影響,堅信奇點就是這樣一個「技術以指數級的發展推動人類的解放,使人類能力產生質變的」時刻。  在科學史上,與奇點相似的概念被稱為「範式轉移」。
  • 丹頂鶴:飛入神話的「仙鳥」--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大眾》開博時間:2016-07-01 14:43:00 創辦於1937年,是我國創刊最早、影響最大的科普刊物之一
  • 例析二分法的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例析烴的燃燒規律--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太空人新套裝--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 軸距是越大越好嗎?車輛空間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中國數字科技館
    軸距是越大越好嗎?車輛空間的決定性因素有哪些?長軸距使乘員的縱向空間增大,將大大增加影響車輛乘坐舒適性的腳部空間。雖然軸距並非決定車內空間的唯一因素,但卻是根本因素。不否認軸距短的車可以通過某些設計對內部空間狹小的問題加以彌補,但總的來說還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