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類一樣,這種小動物也能用面部表情表達情緒

2021-01-15 科技工作者之家

來源:科學大觀園雜誌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和人類類似,小鼠也具有面部表情。

小鼠的面部表情反映了它們的情緒。

每個人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基本一致的。例如,當討厭某種東西時,我們的眼睛會眯起來,鼻子會皺起來,上嘴唇也會變得扭曲。即便是新生兒,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悲傷、開心等情緒。

不僅如此,我們還覺得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了解寵物的感受。相比之下,其它動物在人類看來似乎是面無表情的。

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和人類類似,小鼠也有面部表情。當它們品嘗甜或苦的食物,又或者感到焦慮時,都會表現出面部表情的變化。

小鼠的六種基本情緒:厭惡、愉悅、疼痛、害怕、噁心和逃離。

利用機器視覺,研究人員最終能夠可靠地將五種情緒——快樂、厭惡、噁心、疼痛和恐懼——與小鼠的面部表情聯繫起來。此外,研究人員甚至可以測量小鼠情緒的相對強度。

該研究揭示,小鼠的面部表情不僅僅是對環境的反應,還反映了它們內在的情緒值。「口渴的小鼠舔糖水時候的面部表情比那些飽足的小鼠更加愉悅。」研究人員Nadine Gogolla說。與此同時,品嘗淡鹽水的小鼠展現出了「滿足」的表情,然而當鹽水濃度增加時,它們的表情就變成了「厭惡」。

通過這些實驗,研究者得出結論認為,小鼠的面部表情實際上脫離了感官刺激,反映了它們的情緒個性。

情緒並不是針對外部刺激的簡單反應,它們來源於大腦的內在機制。因此,研究人員繼續觀察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島葉皮層)的神經活動對面部表情的影響。

小鼠的六種面部表情:厭惡、愉悅、疼痛、害怕、噁心和逃離。

藉助老鼠的情緒實驗,科學家們識別出了引起情緒的機制。這在以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沒有測量情緒的可靠方法。

「單憑肉眼,我們可以注意到老鼠面部的細微變化,但要想識別其背後的情緒,就需要大量的經驗而且很難確定其強度。」論文作者Nejc Dolensek說,「有了自動人臉識別系統,我們現在可以在毫秒時間尺度上測量一種情緒的強度和性質,並將其與大腦相關區域的神經元活動進行比較。」

當科學家們用雙光子顯微鏡測量單個神經元的活動,並同步記錄老鼠的情緒面部表情時,令人驚訝的事情出現了:島葉皮層的單個神經元與老鼠的面部表情反應強度相同,時間也完全相同。此外,每個神經元只與一種情緒有關。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大腦中(至少在島葉皮層)存在「情緒神經元」,而且每一個都反映了一種特定的感覺。

「通過記錄面部表情,我們可以在小鼠動物模型中研究情緒背後的基本神經元機制。」 Nadine Gogolla解釋說, 「這是研究情緒及情緒處理障礙(如焦慮症或抑鬱症)的重要前提。」

編輯

◎編譯 | Sky

◎審稿 | 阿淼

◎責編 | 雷鑫宇

◎期刊來源 |《科學》◎期刊編號 | 1095-9572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4-mouse-reveals-emotions.html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揭秘達爾文最後實驗:探索人類情緒表情扭曲
    1868年,達爾文進行了有關人類情緒的實驗,實驗對象是到他家中做客的好友。實驗中,達爾文向客人展示一組照片。照片中,實驗人員利用電擊讓一名法國人的面部扭曲,做出各種痛苦的表情。達爾文要求客人用自己的話描述這名法國人的表情。隨後,他將24位賓客的描述進行比較,利用這些來自群眾的答案尋找具有權威性的面部表情描述。
  • 虛擬人物也有小情緒!迪士尼研發深度語義面部模型,讓表情更豐富
    如今,動畫特效師已經可以快速製作出高清、逼真的3D人臉,但是人類微表情中的微妙區別,仍難以摹擬。就以微笑為例,你可以輕鬆分辨出,身邊熟悉的朋友是因為開心真正地大笑,還是只是敷衍應酬的假笑,但要讓虛擬人物面部能表達出這種因為情緒產生的細微區別,並不容易。
  • 人類的微表情有何用?
    一項針對2004年奧運會和帕運會柔道選手(包括天生失明或後天失明的)的研究發現,當選手贏了一回合後,所有選手的表情都是一樣的。他們的表情是典型的「杜鄉微笑」——笑容很燦爛,笑容會波及到眼睛和嘴巴——這是真實的情緒表達。
  • 心理學家打破固有認知:日常情緒不能僅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
    心理學家針對數百篇關於面部表情和潛在情緒之間關係的論文進行了一項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有點兒令人意外:並沒有翔實的科學證據表明,人們的日常情緒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也就是說,一個沒有面帶微笑的人,並不意味著他不快樂。心理學家發現,以城市為生活背景的成年人,生氣時皺眉的機率平均為30%。這就意味著, 人們在生氣時,大約有70%的情況是不會皺眉的。
  • 情緒心理學:為什麼「面部表情管理」這麼難?!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對於「情緒」和「面部表情」的研究。一、「情緒」研究不受重視在艾克曼之前,幾乎沒有心理學家單獨研究過「情緒」這個課題。二、「情緒」和「面部表情」的關係艾克曼之所以用「面部表情」作為研究情緒的載體,是因為他認為:1.面部表情反映了我們的情緒狀態;2.面部表情是不自覺的;3.某個事件引發了情緒反應
  • 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一項新的研究在這個清單上又增加了我們存在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我們的面部表情。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谷歌的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和 YouTube 視頻,對常見的面部表情和引發表情的情境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無論是在巴西的生日派對上,還是在肯亞的葬禮上,還是在中國公園裡的廣場舞中,人類在類似的社會環境中都會使用相同的面部表情,比如微笑、皺眉、苦臉。
  • Nature: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一項新的研究在這個清單上又增加了我們存在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我們的面部表情。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谷歌的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和 YouTube 視頻,對常見的面部表情和引發表情的情境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無論是在巴西的生日派對上,還是在肯亞的葬禮上,還是在中國公園裡的廣場舞中,人類在類似的社會環境中都會使用相同的面部表情,比如微笑、皺眉、苦臉。
  • 超越地域和文化,AI已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也就是說,人類豐富的面部表情可以超越地域和文化。這項研究發表在12月16日的《自然》雜誌上,證實了人類情感表達跨越地域和文化邊界的普遍性。情緒產生於我們對所遇到的挑戰和機遇的反應,並與主觀體驗、生理和表達方式有關,這些方式被認為能夠對特定的社會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典型的人類面部有43塊不同的肌肉,這些肌肉可以被激活在眼睛、鼻子、嘴巴、下巴、下巴和眉毛周圍,從而做出數千種不同的表情。
  • 不道德的心理學實驗——面部表情實驗
    ——按摩一盒青蛙時,我們所有人看起來都一樣嗎?在1920年代,心理學家卡尼·蘭迪斯(Carney Landis)對情緒的表達感興趣。他想知道人類在微笑和做鬼臉時是否天生就以類似的方式拉動肌肉。蘭迪斯計劃通過有形的暗示使患者的情緒反應非法,並記錄他們的面部肌肉運動,以查看是否存在共同的模式。他的信念是,僅僅要求某人模仿一種情感表達就不會與真正的反應相同,因此他的提示旨在有機地喚起他們。他用電刑對對象進行拍照以記錄疼痛的表情,並告訴他們將手放在一桶青蛙中以見證他們的厭惡。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他指示他們未經訓練和最少的指導就將一隻活老鼠斬首。
  • 如何利用微表情辨識真實情緒?
    關於人類表情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進化論之父達爾文,除了《物種起源》之外,他還寫過一本書《人與動物的表情》。時至今日,我們對表情的研究已經非常豐富,比如確定了人類的六大基本表情,高興、厭惡、憤怒、恐懼、悲傷、驚訝。之所以稱之為人類基本表情,是因為這幾種表情具有跨種族的一致性,甚至在我們的近親黑猩猩身上也能看到。而近些年來,關於表情最驚喜的發現莫過於心理學家們發現微表情的存在。
  • 蘋果申請新專利 允許Siri分析面部表情並解讀情緒
    在與用戶對話時,它甚至可以啟用設備的FaceTime攝像頭,來分析用戶的面部表情和情緒。根據蘋果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顯示,蘋果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方法,通過在未來版本的Siri或其他系統中添加面部分析功能,來幫助Siri解讀用戶提出的請求。據蘋果稱,此舉的目的是減少語音請求被誤解的次數,蘋果試圖通過分析用戶情緒來做到這一點,以進一步提高準確度。
  • Facebook欲重新設計表情符號來表達各種情感
    凱爾特納一開始為瓊斯提供了一些經典的通用表情(憤怒、厭惡、恐懼、幸福、憂傷和驚奇),將它們轉變成表情符號風格的圖畫。他對他看到的圖畫非常滿意,並且決定提高要求。 他將查爾斯達爾文在出版《物種起源》13年後發表的《人類與動物的情緒表達》(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一書交給了瓊斯。
  •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戴著口罩也能跟蹤面部表情的耳機
    站長之家(ChinaZ.com) 10月13日 消息: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耳機系統——C-Face,即使戴著口罩也可以追蹤佩戴者的面部表情。據介紹,C-Face可以監測耳機佩戴者的臉頰輪廓,並將佩戴者的表情轉換成表情符號。
  • 山羊能「讀懂」人類的情緒
    我們雖然可以偽裝自己的面部表情,但總的來說:微笑=開心,哭臉=生氣。甚至就連我們最親密的動物夥伴都能看透我們——比如狗狗,對我們的情感變化就非常敏感。那麼其他動物也有這種「超能力」嗎?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科學家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至少對山羊來說,是能讀懂人類情緒的。
  • 心理學:面部微表情有什麼秘密?怎麼通過面部微表情去觀察人?
    微表情是一門神秘且高端的心理學,是人們對他情緒,感情進行識別的線索,在人際交往中,微表情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人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身體姿態等幾個部分。在社會交往中,人最好學會察言觀色,具有在他人表情中準確捕獲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那麼就先來說一下面部微表情的秘密吧!
  • 識別女性用頭面部表情示愛,有幾條線索,根據表情組合很準——上
    識別女性用頭面部表情示愛,有幾條線索,根據表情組合很準——上Identify these women who use facial cue and combination to flirt男女之間有戲的時候,表示有情有意(flirt),有些意思不是用語言來表達的
  • AI情緒識別技術:你的情緒將不再由你自己定義
    人和動物擁有與生俱來的情緒這個觀點再度被人們接受,Ekman的研究為此起到了很大作用。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猜測情緒是天生的學者。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寫到,「有些人,他們在任何角度來看都不一樣,但卻有著相同的面部表情。」亞里斯多德也不是唯一一個以這種方式思考的古代哲學家。它在整個古代都得到了傳播,並持續到17世紀後期。
  • 迪士尼研發人形機器人,能模擬情緒表達,怎麼辦到的?
    在動畫、遊戲等內容持續導入新科技的迪士尼,近期也藉由旗下研究單位Disney Research與加州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共同打造一款人形機器人「Gaze」,強調能真實地模擬人類臉部表情,尤其能以眼睛自然眨動形式活靈活現地表達眼神和情緒。
  • 微表情:6種人類基本情緒產生原因,幫你判斷他人真實感受和動機
    微表情有助於判斷他人真實感受和動機,並更好了解自己。01、驚訝的微表情人類和動物共同保留了一個相同的表情——驚訝。驚訝情緒是怎麼產生的?驚訝,是因為關心的事情發生了意外變化。人在遇到意外刺激的時候,會在接收到刺激信息的第一瞬間,非常非常短的瞬間,停止一切活動,抬頭、睜大眼睛、眉毛抬高、輕微張開嘴巴。
  • 如何通過面部表情看穿對方意圖?很簡單,沒學過心理學也可以!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其實是可以通過一些別人的面部表情來判斷他的情緒的,有的人稱這為「有眼色」「有眼力勁」。面部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也是讀懂別人心理的方式之一,一個人面部表情的變化,會反應他內心的渴望與動機。另外一個人的行為和言語也是反應對方心理的重要因素。那麼在我們平時的人際交往中,如何快速讀懂他人的心理呢?如何快速的了解對方,看穿對方的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