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學:為什麼「面部表情管理」這麼難?!

2020-12-05 倚龍讀書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35講。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對於「情緒」和「面部表情」的研究。

一、「情緒」研究不受重視

在艾克曼之前,幾乎沒有心理學家單獨研究過「情緒」這個課題。

雖然「情緒障礙」在心理治療過程中,也算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

但是,心理治療師們卻只是把「情緒障礙」看作是一種症狀,而不是一個需要獨立研究的問題。

艾克曼算是第一個認識到「情緒」有很大研究價值的心理學家,並以人的「面部表情」為載體,來研究「情緒」。

二、「情緒」和「面部表情」的關係

艾克曼之所以用「面部表情」作為研究情緒的載體,是因為他認為:

1.面部表情反映了我們的情緒狀態;

2.面部表情是不自覺的;

3.某個事件引發了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又會引發面部表情的自動反應。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表情管理」太難了!

比如,在會議過程中,你的上司突然批評了你,你的面部表情就立馬僵掉了

雖然,你拼命告訴自己,要微笑,要寵辱不驚。

但是,在聽到批評後的那十秒鐘左右的時間裡,你就是笑不出來!

再比如,本來你和朋友相談甚歡,突然你朋友說他最近升職了,年薪百萬了,你的面部表情又立馬僵掉了

雖然,你拼命告訴自己,要微笑,要向朋友表示祝賀。

但是,在聽到朋友混得比你好的那十秒鐘左右的時間裡,你就是笑不出來!

三、為什麼你笑不出來呢?

那麼,為什麼你笑不出來呢?

在艾克曼看來,類似於上司批評、朋友混得比你好這種情景,本能地激發了你尷尬、驚訝、憤怒、嫉妒等情緒反應。

這種情緒反應,又激發了我們的面部表情做出了即時的、誠實的自動反應。

而這種自動反應是本能的,是非常迅速的,快到我們的意識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和修飾。

所以,有那麼幾秒鐘,我們的面部表情暴露了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對方也可以從你的面部表情中,了解到你對他的憤怒、嫉妒的情緒。

這確實蠻尷尬的,因為大家都是戴著面具在交往的,都是笑臉相迎的,很少會撕破臉。

四、「情緒」的巨大能量

除了研究了「情緒」和「面部表情」的關係之外,艾克曼還研究了「情緒」的能量問題。

艾克曼認為:情緒的能量是巨大的,甚至遠遠超出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生存本能等。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會有以下體驗:

比如,如果一個人產生了尷尬、恐懼的情緒,可能就會壓倒他的性本能,使他的性生活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如果一個人產生了極大的厭惡、悲傷、憤怒的情緒,可能就會壓倒他的生存本能,可能他就會有輕生的念頭了。

五、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了艾克曼的「情緒」、「面部表情管理」、「情緒的巨大能量」的研究。

艾克曼認為,情緒是對某個事件的本能的反應,並且會自動引發最真實的面部表情。所以,我們很難第一時間對面部表情進行管理。

在此基礎上,艾克曼還發明了「微表情」的概念,通過鑑別出表情中的一些「洩密」的信號,來研究欺騙行為,並將這一研究應用到保安系統中,對反恐事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艾克曼還認為,情緒擁有巨大的能量,甚至遠遠超過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生存本能。

最後,通過這一講的學習,大家是不是對「情緒」又有了新的認識呢。

「情緒」確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並且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也可以想想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和「情緒」密切相關,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經驗和見解!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面部微表情有什麼秘密?怎麼通過面部微表情去觀察人?
    微表情是一門神秘且高端的心理學,是人們對他情緒,感情進行識別的線索,在人際交往中,微表情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人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身體姿態等幾個部分。在社會交往中,人最好學會察言觀色,具有在他人表情中準確捕獲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那麼就先來說一下面部微表情的秘密吧!
  • 如何通過面部表情看穿對方意圖?很簡單,沒學過心理學也可以!
    人們往往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其實這是錯的,心理學並不高深,它考驗的是人們對於細節的觀察力和辨別能力,與其說它高深,不如說它細緻,對人性和現實事物了解的更加透徹的人就越是明白心理學的魅力。
  • 微表情心理學:讀心識人準到骨子裡
    本書適用於人際交往、職場上位、企業管理、商業談判、兩性對話,以及一切有人的場合!給你一雙識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度!微表情能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人的內心情感,掌握它們,便能準確了解他人心理,提升溝通的效果。
  • 心理學情緒鏡像反應:孩子是面鏡子,照出大人真正的情緒
    卻不知怎麼地同步在腦海裡蹦出來以前看到的兩個心理學實驗:實驗一: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發明了「視覺的懸崖」裝置以觀察嬰兒的深度知覺,簡稱「視崖」實驗,卻也意外發現嬰兒情緒的社會性參照,原來是即使意識到潛在危險,如果在懸崖尾端等待的母親做出害怕的表情,嬰兒會拒絕向前爬行,相反如果母親露出高興的表情,大部分嬰兒都會毫不猶豫的爬向母親。
  • 不道德的心理學實驗——面部表情實驗
    在1920年代,心理學家卡尼·蘭迪斯(Carney Landis)對情緒的表達感興趣。他想知道人類在微笑和做鬼臉時是否天生就以類似的方式拉動肌肉。蘭迪斯計劃通過有形的暗示使患者的情緒反應非法,並記錄他們的面部肌肉運動,以查看是否存在共同的模式。
  • 和人類一樣,這種小動物也能用面部表情表達情緒
    來源:科學大觀園雜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和人類類似,小鼠也具有面部表情。小鼠的面部表情反映了它們的情緒。每個人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基本一致的。即便是新生兒,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悲傷、開心等情緒。不僅如此,我們還覺得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了解寵物的感受。相比之下,其它動物在人類看來似乎是面無表情的。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和人類類似,小鼠也有面部表情。當它們品嘗甜或苦的食物,又或者感到焦慮時,都會表現出面部表情的變化。
  • 虛擬人物也有小情緒!迪士尼研發深度語義面部模型,讓表情更豐富
    論文連結:https://studios.disneyresearch.com/app/uploads/2020/11/Semantic-Deep-Face-Models.pdf一、3D人像技術迭出,精細情緒仍難表達
  • 心理學家打破固有認知:日常情緒不能僅通過面部表情來識別
    亞里斯多德說,臉是心靈的一扇窗,透過表情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思想。古羅馬時期的大哲學家西塞羅也是這一觀點的支持者。的確,兩千年過去了,面部表情仍然被普遍認為是判斷人們感受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不論年齡、性別和文化差異。比如:挑起眉毛表示困惑,微笑表示幸福,皺眉表示悲傷。
  • 心理學表情篇:常常眉頭緊鎖得人
    常常眉頭緊鎖得人,在處理問題得時候容易猶豫不決眼睛和眉毛是面部兩個非常重要的器官,讓表達感情起到更好的效果,美國心理學家琳.克拉森研究發現,人們很難隱藏或者改變面部的細微變化,而正是這些變化,最能透露出人們的所思所想,除了眼睛之外,眉毛最能表露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 心理學:是怎麼進行情緒調節的?
    因此通過情緒調節,讓我們保持在適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情緒調節是指,個體管理或改變自已情緒狀態以及他人情緒的過程,是通過一定的策略和機制,使情緒在生理反應、主觀體驗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發生變化的過程。情緒調節可分為以下幾種。
  • 有效調情的四個面部表情
    一項新的研究名為「識別出一種調情的面部表情及其對男人的影響」,它解構了異性戀女性用來與異性戀男人調情的高度認可的調情面部表情的形態。這篇論文(Haj-Mohamadi,Gillath&Rosenberg,2020)刊登在9月3日的「性研究雜誌」上。
  • 蘋果申請新專利 允許Siri分析面部表情並解讀情緒
    在與用戶對話時,它甚至可以啟用設備的FaceTime攝像頭,來分析用戶的面部表情和情緒。根據蘋果向美國專利與商標局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顯示,蘋果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方法,通過在未來版本的Siri或其他系統中添加面部分析功能,來幫助Siri解讀用戶提出的請求。據蘋果稱,此舉的目的是減少語音請求被誤解的次數,蘋果試圖通過分析用戶情緒來做到這一點,以進一步提高準確度。
  • 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 Dacher Keltner 說。人類情感表達究竟是否普遍?情緒產生於我們對所遇到的挑戰和機遇的反應,並與主觀體驗、生理和表達方式有關,這些方式被認為能夠對特定的社會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
  • 心理學:通過說話時的面部表情,看破對方是否在說謊!
    那麼說謊的時候,你們的內心都在想什麼呢,你們的面部表情,你們的肢體會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在人們說謊時面部表情的不同,除非經過特訓,不然說謊時面部表情相對於語言來說是很難控制的。一般判斷對方是不是在說謊,光聽說話的語言內容和語氣還是不夠的,如果能配合面部表情結合起來判斷的話,我相信會更準確,畢竟面部表情的微變化控制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如果我們學會這些,我相信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中對我們都有很大的幫助。
  • Nature:超越地域和文化,AI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 Dacher Keltner 說。人類情感表達究竟是否普遍?情緒產生於我們對所遇到的挑戰和機遇的反應,並與主觀體驗、生理和表達方式有關,這些方式被認為能夠對特定的社會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
  • 超越地域和文化,AI已識別出全人類共同的16種面部表情
    該研究論文的作者之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教授DacherKeltner說。人類情感表達究竟是否普遍?情緒產生於我們對所遇到的挑戰和機遇的反應,並與主觀體驗、生理和表達方式有關,這些方式被認為能夠對特定的社會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
  • 如何利用微表情辨識真實情緒?
    但當對該錄像進行慢速播放並逐幀進行檢查時,他們發現在回答一聲提出的關於未來計劃的問題時,該患者出現了一個強烈的痛苦的表情。這個表情持續時間僅為1/12秒,二人稱之為微表情。微表情是人類試圖壓抑或隱藏真實情感時洩露的非常短暫的、不能自主控制的面部表情。它與普通表情的區別在於,微表情持續時間很短,僅為1/25秒至1/5秒。因此,大多數人往往難以覺察到它的存在。
  • 老師學會表情管理!一個眼神抵擋千軍萬馬!
    其實真的是這樣,表情管理做得好的老師運氣一般都不會太差——學生喜歡、家長喜歡,同事也喜歡;而即便是憤怒,也能夠策略性地表達出來,讓自己的訴求也能得到滿足! 如果之前沒有意識到表情管理的重要性,那就從今天開始吧! 老師,你對自己的表情疏於管理嗎?
  • 心理學與微表情微動作
    《心理學與微表情微動作》。書架上放了一年,是一位男同事送的本書共分為上下倆篇,上篇說的是心理學與微表情下篇則是心理學與微動作。上篇心理學與微表情中共有十章內容01章.認識微表情,看透微表情背後的隱藏信息02章.所謂相由心生,內心的情緒影響表情傳遞03章.喜悅情緒04章.憤怒情緒
  • 從創作者的角度,學習《微表情心理學》,讓人物描寫栩栩如生
    金字塔原理告訴我們,文章需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我們應該做什麼,二是我們應該如何做,三是我們是否應該這麼做,四是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而《微表情心理學》這本書,就是解決「為什麼」的問題。為什麼從他人的肢體語言中能洞悉心理活動?為什麼戀愛中兩人頻繁吵架,而找不到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