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面部微表情有什麼秘密?怎麼通過面部微表情去觀察人?

2020-12-05 宋辭心理說

微表情是一門神秘且高端的心理學,是人們對他情緒,感情進行識別的線索,在人際交往中,微表情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人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身體姿態等幾個部分。在社會交往中,人最好學會察言觀色,具有在他人表情中準確捕獲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那麼就先來說一下面部微表情的秘密吧!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

為什麼我們稱眼睛為「心靈的窗口」?是因為眼睛的變化更能真切表達對方內心的情緒。所以我們在與人交談中,要儘量注意對方的眼睛神情變化。在交談中,如果我們深情,真摯,而對方則表現出不以為然,時不時露出倦怠的眼神,似乎對我們的話不感興趣,那麼這次的交談就不會收到什麼效果,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找個合適的方式結束談話了。如果別人瞪大眼睛看著你時,你可以感覺他對你說的話表示滿意。總之,眼睛瞪得越大,好感就越多,反之,如果眼睛眯起來的話,你就應該考慮結束談話或作出改變了。

我們在平常與人溝通的時候,每個人眼球的位置都不是固定的,它會上,下,左,右不停地轉動。在微表情心理的研究中,眼球的轉動過程與人的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繫。在與人交談中,一般胸襟坦蕩的人,眼球都會轉得很自然,因為他們做什麼都問心無愧,從而讓眼睛變得更加清澈,明亮。還有那些有自信的人,他們自然不會刻意地去逃避其他人的眼神。

眨眼時面帶微笑,表明對方很有自信。這種類型的人群,善於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的魅力,會有部分男性,潛意識的認為自己很有魅力,所以才肆無忌憚的在別人面請展現自己,

即使他們在別人眼中沒有什麼吸引力,但他們依然很自信。如果一個人頻繁地眨眼,大多數時間表現他們內心非常緊張。當我們與他人對話時,如果對方做出眼珠向上翻,並用銳利的眼神盯著我們時,那就表示他們在懷疑所聽到的內容,希望從我們的面部表情中,推斷我們說的話是否真實。其次如果對方眼神總是望著上方,注意力長時間放在同一個位置或物品上時,那就表示他對我們所說的話已經不感興趣了,之所以不打斷我們,不過是不想失禮而已,可以說是在敷衍我們,如果是一個識趣的人,就應該馬上結束這個話題了,否則會讓對方感到反感。

眼球的轉動傳達的信息可以說是非常廣泛,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細心觀察,仔細分析,就能找到規律,了解其中包含的心理活動。

當你的視線落在對方眼睛水平線下方時,就會製造出一種典型的社交氛圍。凝視的重點在對方的雙眼和嘴巴之間,這樣就不會使人感到有壓力,從而讓交談在親切,放鬆的環境中進行。因此,掌握社交性凝視對於談業務,合作的作用不可小視,在較為嚴肅的場合中,控制性凝視不可少見,這種凝視的焦點在對方的額頭正中的三角形區域,並帶著緊張,嚴肅的氣氛,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威懾力。研究表明:在競技比賽中獲勝的人,有的時候並不是自己技術有多麼的出色,而是在對方心理上施加了一種威懾感,在氣勢上獲得了優勢,同樣的道理,在談判中如果你把握了這些,就能成功

掌握主動權。

需要注意的是,眼神交流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如果運用不當,就會造成弄巧成拙的後果。和對方視線對視時,如果你的眼神不停地在對方身上遊走,或者再看其他東西時,對方可能覺得你是有意在逃避,或者很不禮貌,從而造成不歡而散的後果。

不要突然轉移視線,在比較高級的場合中,當有人看你時,你突然把視線轉移到別處,別人就可能以為你在逃避或有所隱瞞。即使你對對方不感興趣,也應該從容的把視線挪開,而不是迅速逃離。

今天說的主要是通過眼神來觀察別人內心的想法,只是一小部分,以後還有更多的心理知識與大家分享,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微表情心理學:讀心識人準到骨子裡
    微表情能在不經意間透露出人的內心情感,掌握它們,便能準確了解他人心理,提升溝通的效果。《微表情心理學》內容分為六大板塊,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出發,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詳細講述了微表情心理學在人們實際生活與工作中所起到的神奇作用,以期讓讀者能夠真正了解到微表情心理學。 《微表情心理學》適合所有對微表情心理學感興趣的讀者閱讀、使用。
  • 聰明人都會通過微表情來觀察人的
    人的表情非常豐富,我們所說的表情不只是靜止的表情,還有動態的表情變化。包括額頭,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物理特性。正常人的面部有44塊肌肉,與之相關的還有血管、神經及皮膚。它們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可以擺出5000個表情。
  • 心理學:通過說話時的面部表情,看破對方是否在說謊!
    說謊這個行為,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著,有的你可能知道,有的你可能不知道,有善意的謊言,也有真實的謊言。不管是什麼謊言,我相信任何一個人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那麼說謊的時候,你們的內心都在想什麼呢,你們的面部表情,你們的肢體會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麼?
  • 如何通過面部表情看穿對方意圖?很簡單,沒學過心理學也可以!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懂一些心理學,只是連你自己都不知道罷了,尤其善於分析和善於觀察的人,他們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其實是可以通過一些別人的面部表情來判斷他的情緒的,有的人稱這為「有眼色」「有眼力勁」。面部表情是人們內心活動的真實寫照,也是讀懂別人心理的方式之一,一個人面部表情的變化,會反應他內心的渴望與動機。
  • 情緒心理學:為什麼「面部表情管理」這麼難?!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35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對於「情緒」和「面部表情」的研究。艾克曼算是第一個認識到「情緒」有很大研究價值的心理學家,並以人的「面部表情」為載體,來研究「情緒」。
  • 從創作者的角度,學習《微表情心理學》,讓人物描寫栩栩如生
    金字塔原理告訴我們,文章需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我們應該做什麼,二是我們應該如何做,三是我們是否應該這麼做,四是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而《微表情心理學》這本書,就是解決「為什麼」的問題。為什麼從他人的肢體語言中能洞悉心理活動?為什麼戀愛中兩人頻繁吵架,而找不到破解之法?
  • 心理學與微表情微動作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曾或多或少的對心理學感興趣,在我所接觸的人裡好像大多數女生對此內容更是樂此不彼,每次一提起這個話題她們總是有很多話要說,有的甚至當你問她們想學點什麼,她們都會脫口而出說心理學,那麼心裡學究竟是什麼,我對此也是一知半解,所以這個月我們一起來閱讀這本書,由作者知非編著的這本
  • 心理學:讀懂微表情,正在對你撒謊的人,往往逃不出這4種情態
    微表情最能直觀展現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但有的時候表情也不能和實際的內心活動趨於一致。換句話說,微表情也是會說謊的。那麼我們怎麼通過微表情來知道對方心底到底是什麼想的呢?怎麼知道對方是不是在說謊呢?學習會以下幾點讓你可以輕易知道別人內心怎麼想的。
  • 《微表情心理》入門必備書單!!!
    那麼,想要了解微表情心理的小夥伴們應該從哪些書籍入手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有關微表情心理學的書單,書單排列順序與書籍評價度無關。1、《微表情心理學》徐謙 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簡介:人們通過做一些表情把內心感受表達給對方看,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裡,臉部會「洩露」出其他的信息。
  • 有效調情的四個面部表情
    -如果存在,它將傳達什麼意思?在這項由六部分組成的研究中,三位研究人員使用了面部動作編碼系統(FACS))調查「存在某種特定的面部提示,女性可以有效地使用該面部提示來表示對男人的興趣。」 可以預料,研究人員發現,反映異性戀女人對男人性愛或浪漫情趣的內部狀態是通過易於識別的,非言語的「調情表情」傳達的。
  • 「微表情心理學」這項技能 讓你能一眼看穿別人的真實想法
    無論是為了看出別人的真實想法,還是為了與大家相處的更融洽,你都要了解一些微表情心理學。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人誇別人:"這孩子有眼力勁兒。」那麼什麼是有眼力勁兒呢? 就會察言觀色,說的話辦的事符合對方的心意。
  • 如何利用微表情辨識真實情緒?
    一、微表情與人的溝通人的溝通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言語的溝通,比如面對面的談話,發信息等;另一種是非言語的溝通,主要通過人的表情、姿態、語氣語調等進行。有人做過統計,在人與人的溝通交流中,表情的作用佔了55%。可見表情對於我們表達自身情感信息的對非言語性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可視為人類心理活動的晴雨表。
  • 人類的微表情有何用?
    有些被試此前從未與外界有過接觸,也從未見過照片。隊長保羅·埃克曼後來回憶說:「我是他們見過的第一個外來者。」該研究有力地支持了達爾文的觀點,即,情緒表達對任何文化的人來說都是共通的,因為它們有共同的進化起源。打那以後,心理學家們持續不斷的發表了數十項與微表情有關的研究,這些研究都為埃克曼發現提供了支持。除了基本的六種情緒(或七種,有時厭惡和輕蔑被分開對待)之外,現在,這套普遍存在的情緒還包括(表現為高姿態和挺起胸膛的)驕傲,以及(表現為頭低垂、身體前屈的)羞恥。
  • 探尋對方的真實意圖,從微表情開始
    某些時候,甚至當事人都不曾了解自己的真實感受,但通過微表情卻能略知一二。如果我們對微表情有一定的認識。那麼在日常的溝通和談話中。會更容易探尋對方的潛在意圖。人的內在,從來不會說謊。微表情的觀察,是需要對一個固定對象進行一段時間的數據採集之後才能得出準確的分析結果。儘管如此,我們在素味平生的人中,也可以發現一些共性的表現。
  • 微表情心理學
    每個人在遇到外在刺激的一瞬間,在動作上都會有反應,這些小動作是本能的、無法掩飾的、不受控制的。微動作是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最有利線索,人在瑣碎的小事上,才表現出真實的自己。手勢、肢體動作和表情默默都地傳達著人們的每一種情緒——從權威、自信到自我保護和自我意識,細微處洩天機。巧用心理學,不僅能讓你在人際交往中更得心應手,也讓你有一個比較科學、高效的方式,去實現目標。
  • 深度學習下的微表情研究:困難、進展及趨勢 | CNCC 2019
    ,但心理學家卻能夠通過「微表情」來揭示人們試圖隱藏的真實情緒。起點(onset) 是指微表情出現的時間;峰值(apex) 是指微表情幅度最大的時間; 終點(offset) 是指微表情消失的時間。 微表情識別是指給定一個已經分割好的微表情片斷,通過某種算法,識別該微表情的情緒種類(例如厭惡、悲傷、驚訝、憤怒、恐懼、快樂等)。如同三維動態表情識別一樣,其處理的對象是視頻片斷,而不只是單幅圖像。
  • 深度學習下的微表情研究難題:數據捕捉困難,耗時長、樣本小
    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微表情暴露著人們企圖掩飾的內心世界。近日,2019CNCC微表情檢測和識別論壇在蘇州舉行,參會人員對微表情資料庫建立進展,情緒洩露與欺騙的關係、基於深度學習的微表情分析以及未來可能應用領域進行了探討。面部表情是情感表達的主要窗口。
  • Lie to me 聲音之「微表情」
    Lie to me聲音之「微表情」聲音和表情一樣,都是我們的內在外化的載體。眾所周知,聲音可以展現出愉悅、哀愁、快樂、疑惑、不屑、憎恨等情緒,但像不屑、厭惡甚至憎恨這樣的負面情緒,在現代社會交往中,會很直接地如表情一樣擺在臉上,表現在言談中嗎?當然不會,和面部表情控制一樣,我們也可以控制聲音表情。只是你真的覺得你把一切都隱藏得天衣無縫了嗎?
  • 不道德的心理學實驗——面部表情實驗
    蘭迪斯計劃通過有形的暗示使患者的情緒反應非法,並記錄他們的面部肌肉運動,以查看是否存在共同的模式。他的信念是,僅僅要求某人模仿一種情感表達就不會與真正的反應相同,因此他的提示旨在有機地喚起他們。他用電刑對對象進行拍照以記錄疼痛的表情,並告訴他們將手放在一桶青蛙中以見證他們的厭惡。在最極端的情況下,他指示他們未經訓練和最少的指導就將一隻活老鼠斬首。
  • 壓電薄膜可穿戴式傳感器,非語言通信,解碼你的面部微表情
    壓電薄膜可穿戴式傳感器,解碼你的面部微表情,甚至非語言通信密碼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人控制肌肉的能力逐漸下降。結果,他們經常失去說話的能力,使其難以與他人交流。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設備測量和解釋的微小動作傳達各種情緒,例如"我愛你"或"我餓了"。 該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 Biomed Eng)上(論文題目:Decoding of facial strains via conformable piezoelectric interfac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