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電薄膜可穿戴式傳感器,非語言通信,解碼你的面部微表情

2020-10-25 柔智燴

壓電薄膜可穿戴式傳感器,解碼你的面部微表情,甚至非語言通信密碼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人控制肌肉的能力逐漸下降。結果,他們經常失去說話的能力,使其難以與他人交流。而現有的用於促進非語言交流的設備通常需要較高的計算負荷,或者具有剛性且笨重的形狀,不適合在面部或其他曲線體表面上使用。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現在已經設計了一種可拉伸的,類似皮膚的設備,該設備可以連接到患者的面部,並且可以測量諸如抽搐或微笑之類的小動作。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設備測量和解釋的微小動作傳達各種情緒,例如"我愛你"或"我餓了"。 該研究今天發表在《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 Biomed Eng)上(論文題目:Decoding of facial strains via conformable piezoelectric interfaces. )。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報告了用於解碼面部應變和預測面部運動學的集成系統的設計和先導測試。該系統由可產生應變的壓電薄膜組成,並可批量生產。在健康個體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患者中,發現壓電薄膜,結合用於實時檢測和分類不同皮膚變形特徵的算法,可以對面部運動進行可靠的解碼。該集成系統可以適於在臨床環境中用作非語言通信技術,或用於監測神經肌肉狀況。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新設備能夠使患者以更自然的方式進行交流,而不必處理笨重的設備。可穿戴式傳感器很薄,可以偽裝成化妝品以匹配任何膚色,因此不顯眼。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藝術與科學系LG電子職業發展助理教授,研究團隊負責人Canan Dagdeviren說:"我們的設備不僅具有可延展性,柔軟性,一次性性和輕巧性,而且在視覺上也不可見。" "你可以偽裝它,沒有人會認為你的皮膚上有東西。"

研究人員在兩名ALS患者(一名女性和一名男性,以確保性別平衡)中測試了該設備的初始版本,並表明該設備可以準確地區分三種不同的面部表情-微笑,張開嘴巴和lips起嘴唇。

皮膚般的傳感器

Dagdeviren的實驗室,即適形解碼器小組,專門從事開發可粘附於身體的適形(柔性和可拉伸)電子設備,用於各種醫療應用。在2016年與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會面後,她對研究如何幫助神經肌肉疾病患者進行交流產生了興趣,當時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拜訪了哈佛大學,而達格德維倫(Dagdeviren)則是哈佛研究員學會的初級研究員。

霍金於2018年去世,患有一種進展緩慢的ALS。他能夠使用紅外線傳感器進行通訊,該傳感器可以檢測到臉頰的抽搐,從而使光標在字母的行和列之間移動。雖然有效,但此過程可能很耗時且需要龐大的設備。

其他ALS患者使用類似的設備來測量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經的電活動。但是,這種方法也需要笨重的設備,並且並不總是準確的。

Dagdeviren說:"這些設備非常堅硬,平坦且呈方形,可靠性是一個大問題。即使在同一天同一位患者,您也可能無法獲得一致的結果。"

而他們創建的設備由嵌入在矽樹脂薄膜中的四個壓電傳感器組成。傳感器由氮化鋁製成,可以檢測皮膚的機械變形並將其轉換為易於測量的電壓。所有這些組件都易於批量生產,因此研究人員估計每臺設備的成本約為10美元。

研究人員對健康志願者使用了一種稱為數字成像相關性的過程,以幫助他們選擇最有用的位置來放置傳感器。他們在臉上隨機畫出黑白斑點圖案,然後在對象進行面部動作(例如笑臉,抽動臉頰或吐出某些字母的形狀)時,使用多個攝像頭在該區域拍攝了許多圖像。圖像由軟體處理,該軟體分析小點如何相對於彼此移動,以確定單個區域中經受的應變量。

麥金託什說:"我們讓受試者進行不同的動作,並創建了臉部各個部位的應變圖。" "然後,我們查看了應變圖,確定了在臉部的哪個位置看到了適用於該設備的正確應變水平,並確定該位置是放置該設備進行試驗的合適位置。"

研究人員還使用皮膚變形的測量結果來訓練機器學習算法,以區分微笑,張開嘴巴和lips起嘴唇。他們使用此算法對兩名ALS患者進行了設備測試,並能夠在區分這些不同動作方面獲得大約75%的準確性。健康受試者的準確率是87%。

加強溝通

研究人員說,基於這些可檢測到的面部動作,可以創建一個短語或單詞庫來對應不同的動作組合。Dagdeviren說:"我們可以根據您的動作創建可自定義的消息。" "從技術上講,您可以創建成千上萬條消息,而現在沒有其他技術可以使用。這完全取決於您的庫配置,可以針對特定患者或一組患者設計該庫。"

來自傳感器的信息被發送到手持式處理單元,手持式處理單元使用研究人員訓練以區分面部動作的算法對其進行分析。研究人員說,在當前的原型機中,該裝置已連接至傳感器,但也可以通過無線方式實現連接。

研究人員已經申請了這項技術的專利,他們現在計劃對其他患者進行測試。研究人員說,除了幫助患者交流之外,該設備還可以用於追蹤患者疾病的進展,或衡量他們所接受的治療是否有效。

這項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聯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以及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資助。

相關焦點

  • 非接觸式,無電池且可伸縮的生物可穿戴傳感器,連續記錄心動圖
    非接觸式,無電池且可伸縮生物可穿戴貼片傳感器,可連續記錄心動圖地震心動描記法(SCG)是一種測量胸部微尺度振動的技術,它與心臟的機械活動密切相關。迄今為止,只有很少的研究報告了使用可拉伸的壓電薄膜通過軟電子設備遠程測量SCG信號的技術解決方案。
  •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
    利用透光率的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可檢測身體細微動作這項技術顯示出潛在的潛力,可以檢測出人體的細微動作並實時監控醫療保健應用中的身體姿勢。韓國大田韓國高級科學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基於調製碳納米管(CNT)嵌入的彈性體的光透射率開發了一種可穿戴應變傳感器。該傳感器能夠對物理信號進行靈敏,穩定和連續的測量。可穿戴式應變傳感器必須具有高靈敏度,柔韌性和可拉伸性以及低成本。特別是用於健康監測的那些也應與長期穩定的性能聯繫在一起,並在環境上穩定。
  • 創業最前線:可穿戴皮膚幫助肌肉萎縮患者
    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設備測量和解釋的小動作傳達各種情緒,例如「我愛你」或「我餓了」。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類似於皮膚的設備,可以測量失去說話能力的患者的面部小動作,他們希望新設備能夠使患者以更自然的方式進行交流,而不必依靠笨重的設備。可穿戴式傳感器很薄,可以偽裝成化妝品以匹配任何膚色,因此不顯眼。
  • 「表情」穿戴裝置助漸凍人找回話語權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為協助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患者與外界溝通,研發了一款有延展性且不顯眼的穿戴式裝置患者只要將裝置貼在臉部,傳感器就能根據肌肉動作檢測微笑、張嘴等表情。許多漸凍症患者會逐漸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並漸漸不能說話。為協助患者與外界溝通,MIT科學家開發出一款有延展性、輕巧且不容易被肉眼察覺的面部肌肉感測裝置,患者只要稍微上點妝,就可將臉上的裝置隱藏起來。
  • 基於壓電薄膜傳感器的肘部運動檢測系統設計
    單片機的桌球運動檢測系統,利用DT1-028K壓電薄膜傳感器感知肘部運動,輸出電壓信號經過放大,利用單片機完成數字濾波、參數測量和數據顯示。實驗驗證了穿戴式柔性傳感器在運動檢測方面應用的可行性。引言  可穿戴技術的研究和市場化發展迅猛,多用於健康監測和運動檢測等。根據市場分析公司CCS Insight的調查報告,健身和活動跟蹤設備2015年銷售較2014年增長了2倍[1]。
  • 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人創造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傳感器
    打開APP 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人創造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傳感器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6 17:50:23
  • 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可穿戴傳感器幫助漸凍人患者交流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可伸縮的、類似皮膚的裝置,它可以貼在病人的臉上,並可以測量諸如肌肉微顫或微笑這樣的小動作。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儀器測量傳達各種各樣的情緒。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新設備能讓患者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交流,而不需要藉助笨重的設備。這款可穿戴傳感器很薄,能與任何膚色相匹配,然後用化妝品就能輕易遮蓋起來,別人很難注意到。
  •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基於織物的可穿戴電子產品由於其連接性,耐磨性,舒適性和耐用性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4IR)時代變得越來越重要。KAIST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基於織物的傳統可穿戴電子設備,但仍需要複雜的方法或額外的支撐物才能製成衣服並縫製在衣服上。
  •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針對特殊環境與特殊信號下氣體 、壓力 、溼 度的測量需求,普通傳感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市場是永遠不缺探索者的。於是科研人員紛紛投身開發新材料 、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實現傳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實現傳感技術硬體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的傳感器。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
  • 聚偏氟乙烯(PVDF)壓電薄膜特點及應用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興起,設備中對壓電傳感器需求也持續增長,因此本文將重點介紹PVDF薄膜在壓電領域的應用。 PVDF壓電薄膜的光電性能PVDF壓電薄膜即聚偏佛乙烯壓電薄膜是20世紀70年代在日本問世的一種新型高分子壓電材料,因其較複雜的極化處理工藝,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只有少數先進國家生產。
  • 可穿戴式傳感器幫助不能說話的ALS患者交流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人創造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傳感器。許多患病的人逐漸失去了控制肌肉的能力,經常失去說話的能力。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拉伸的、類似皮膚的裝置,可以附著在患者的臉上,可以測量抽搐或微笑等小動作。使用這樣的傳感器,患者將能夠傳達各種情感,包括 "我愛你 "或 "我餓了"。他們可以通過設備測量和解釋的小動作來傳達這樣的情感。麻省理工學院的傳感器很薄,可以用化妝品隱藏起來,與任何膚色相匹配,使其謹慎。
  • 堅固的纖維基壓電能量收割機使我們向可穿戴電子產品邁進了一步
    這種具有高界面粘著強度的能量收割機,將使我們在製造嵌入式可穿戴電子產品方面邁出更近的一步。洪秀芬教授率領的一個研究小組說,這個結果的新奇之處在於它的簡單性、適用性、耐用性,以及它對可穿戴電子設備的新特性。可穿戴設備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從小型電子產品到嵌入式設備,如傳感器、執行器、顯示器和能源收割機。儘管它們有許多優點,但高成本和複雜的製造工藝仍然是實現商業化的挑戰。
  • 壓電薄膜傳感器及其在心臟監測中的應用
    目前有多種用於人體微弱信號採集的傳感器,如壓電陶瓷傳感器、都卜勒效應傳感器等,但在結構和成本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有一種採用新型高分子壓電材料聚偏氟乙烯研製的壓電傳感器,其結構簡單,靈敏度高,能準確測量微弱的人體信號。
  • 浦項科技大學開發用於精確語音識別的可穿戴式振動傳感器
    浦項科技大學(POSTECH)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靈活且可穿戴的振動響應傳感器,可準確識別用戶的聲音。當連接到頸部時,傳感器可以通過頸部皮膚的振動精確地識別聲音,並且不受環境噪聲或聲音音量的影響。可穿戴式振動傳感器附著在人類頸部皮膚上來進行語音識別 資料圖  這些可附著皮膚的傳感器通過檢查頸部皮膚振動來檢測和識別人的聲音
  • 天津工業大學:聚乳酸/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穿戴式傳感器
    本文要點:通過靜電紡絲製備具有各種石墨烯含量的PLLA /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進行生物電子皮膚的性能測試和應用探索成果簡介 有機壓電膜作為柔性和可穿戴壓力傳感器是製造電子皮膚的理想材料使用PLLA /石墨烯電紡納米纖維墊,聚酯纖維和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製成壓電生物電子皮膚。最大開路電壓(Voc)和可穿戴式傳感器的短路電流(I sc)為184.6 V和10.8μA。通過觸摸生物電子皮膚產生的響應可以轉換為數位訊號。壓電生物電子皮膚用於監測人體的脈搏。
  • 康奈爾大學研發出了一種可跟蹤面部表情的耳機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耳機名為C-Face,該耳機可以跟蹤佩戴者的面部表情,監視臉頰輪廓從而將佩戴者的表情轉化成表情符號,例如,我們在網上與人視頻時不必打開攝像頭也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康奈爾大學SciFi實驗室主任、C-Face論文作者Cheng Zhang表示:「該設備比現有的耳掛式穿戴技術都更簡單,且功能更強大。
  • 可穿戴式傳感器的類型有哪些
    近年來,智能可穿戴設備銷量不斷上升,品類日漸豐富,從健康監測、社交娛樂到虛擬實境等功能均有涉及。可穿戴電子設備是指具有集成電子技術或其他提供智能功能的計算設備、紡織品和服裝,例如手錶,帽子,襯衫和眼鏡等。
  • Nano Energy: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的共形壓電傳感器...
    隨著柔性電子領域的快速發展和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能夠用來監測人類生理指標(如心跳、脈搏、運動周期、血壓等)和機械運行狀態(如主軸跳動、機器人運動狀態感知等)信號的可穿戴電子器件逐漸應用到社會生活中。
  • 心理學:面部微表情有什麼秘密?怎麼通過面部微表情去觀察人?
    微表情是一門神秘且高端的心理學,是人們對他情緒,感情進行識別的線索,在人際交往中,微表情是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人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和身體姿態等幾個部分。在社會交往中,人最好學會察言觀色,具有在他人表情中準確捕獲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那麼就先來說一下面部微表情的秘密吧!
  • 幾個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教你如何看穿人心,越來越聰明
    雖然微表情持續的時間極短,但卻是人內心最真實的表達。通常,只有在攝像機的慢鏡頭下,我們才能看清楚微表情的全貌,但這往往不切實際。當然,也不是說我們完全看不出微表情,只是需要經過訓練才能看清它的面目,並解碼微表情的含義。現在,我就將這些心法一一拆解給你。如果你學會了通過微表情看穿人心的說法,你一定想利用它來辨識別人說話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