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江蘇衛視曾經有一檔節目叫《非常了解》,節目組請來了一組人在臺上描述自己的一段經歷,然後由選手判斷他們說的是真是假。
節目組還專門請來了一個微表情專家來幫助選手對人們描述經歷和回答選手問題時的微表情進行分析,從而判斷說的經歷的真實性,準確率特別高。
本期分享,我們就來聊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教你如何看穿人心,越來越聰明。
微表情辨謊小技巧,看穿人心真與假
所謂「微表情」,是指那些持續時間特別短的表情,這個持續時間短到只有1/25 秒至 1/5 秒而已。
雖然微表情持續的時間極短,但卻是人內心最真實的表達。通常,只有在攝像機的慢鏡頭下,我們才能看清楚微表情的全貌,但這往往不切實際。
當然,也不是說我們完全看不出微表情,只是需要經過訓練才能看清它的面目,並解碼微表情的含義。現在,我就將這些心法一一拆解給你。
如果你學會了通過微表情看穿人心的說法,你一定想利用它來辨識別人說話的真假。因為語言是我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但一般人永遠也不知道對方所傳遞的信息是真的還是假的,特別是強迫症,最受不了這種委屈了。
現在,我就教你四招,通過分析微表情,讓你看穿人言背後的真真假假。
第一招,看對方的表情是否對稱。
說真話的人,說話時的表情在自發情況下,是比較對稱的。如果對方說謊,則表情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看上去不會那麼對稱。
第二招,看對方的肌肉反應。
如果對方說實話,那他的肌肉反應,一定是自然且不可控的。相反地,如果對方說謊,則是造作和刻意的,所以肌肉看起來會比較僵硬。
第三招,看語言與表情的同步性。
一個人說真話時,他的表情出現的時候是條件反射式的,具有即時性。而當一個人說謊時,表情出現的時候就有一定的滯後性,因為這是他經過思考再去刻意反映的。
第四招,看表情持續的時長。
說真話時,表情因為是條件反射的,所以持續的時間會很短。但是,如果對方說謊,由於表情是刻意做出來的,也是不受控的,所以它持續的時間會隨著意願持續下去,如此,它持續的時間就會比真話要長。
以上,就是利用微表情,分析人說話真假的小技巧。除了這些,你一定想要知道更多其他的,比如通過微表情的特徵,看穿人心的情緒狀態。
好,接下來,我們就來拆解這部分的內容。
通過微表情特徵,看穿人心的情緒狀態
著名的表情研究專家艾克曼對微表情的研究很有造詣,也十分深入。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他指出人類有很多表情,不論種族、性別、年齡,也不分國界,都具有普遍的一致性。
這些具有一致性的表情有:快樂、憤怒、恐懼、厭惡、驚訝、輕視和悲傷,等等。
如果一個人眉毛皺在一起,瞪圓了雙眼,鼻孔擴大,牙齒咬著嘴唇,牙根很明顯地向臉旁突出,這說明一個人的內心很憤怒。
如果一個人的笑,嘴角向上揚(通常會很短,一般不超過一秒,會給你一種似有非有的感覺),目光卻在向兩側或者地下看時,讓你感覺到寒冷的顫抖的感覺,這就是一種輕視。
悲傷的微表情是,眼皮下垂,目光沒有神氣,顯得很空洞的樣子,嘴角稍稍下垂。而快樂的微表情則是,眼角上揚,露出兩邊的魚尾紋,目光很靈動,嘴角上揚,露出一排牙齒。
如果一個人的眉毛裡側向上突起,眼睛睜大,有幾分空洞的樣子,鼻子擴大再迅速收縮,嘴巴微微張開,這個微表情所傳遞的信息就是恐懼,
如果一個人目光遊移,眉間稍微皺起,鼻子微縮,用手放在鼻子上,嘴巴的上下唇微張,還可以聽見稍微異常呼氣聲,這就是在表達厭惡的情緒。
這些面部細微處的變化,很多時候,就是各種微表情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內心真實的反映,因為它是自發地,不受人的理性控制。
同時,微表情出現的時間也是極短的,一般在0.25秒這個平均數之後消失,因此,需要我們善於去捕捉對方面部細微的變化,才能感知一個人真實的內心。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這裡,這些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會讓你看穿人心,越來越聰明,快用起來吧!
互動時刻
除了本期分享的,你還有哪些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呢?期待你在留言區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