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心理學:教你如何看穿別人的內心世界

2020-12-06 忘憂焱

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有一半的時間交流是通過身體語言來進行的,

人類的身體是一種美妙無比的樂曲,它能以微妙的方式彈奏出「交流的樂章」,

如果我們學會了它獨特演奏技巧,那麼我們可以在與人交往過程中,

非常容易地了解對方的一舉一動,不會因為誤會而引發人際衝突。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人的外貌還要靠衣飾來裝飾的。

古人識人法中除了「上看頭髮,下到雙足」外,還要「外觀著裝以內察心靈」。

衣服是一種不出聲的物體語言,它可以傳遞人的心態、性格、愛好及身份等多方面的信息,通過服飾穿搭我們可以揣測一個人的情感、心智與靈魂。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想要了解一個人首先是觀察他們的眼睛,眼睛是一個最明顯的也是最有效的部位,

人的個性是一成不變的,無論其修養功夫如何深遠。

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人的個性還是簡單的,而情的表現則不然。

性為內,情為外,性為體,情為用,

性受外來的刺激,發而為情.情所表現最顯著、最難掩的部分,不是語言,不是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睛,

言語動作態度都可以用假裝來掩蓋,而眼睛是無法假裝的。

我們看眼睛,不重大小圓長,而重在眼神。

一、當一個人的眼神躲閃的時候

當一個人不願意和你直視的時候,肯定有什麼事情他不告訴你。

某人會因為不喜歡你,或者對你不感興趣,或者無法面對你,

或者害怕你而可能避免跟你對視。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說謊的時候會儘可能迴避目光的交流,

他們被一種愧疚的感覺所折磨,所以不想也不敢來面對你。

但是並不能因為某人眼睛看著別處就認定他一定在撒謊。

此人也可能當時正處於感冒狀態,身體感到不太舒服,或者此時正在進行自衛,或者有什麼別的事情要隱藏。

人們也許不想讓別人了解他們實際上是什麼樣的人而避免跟別人直接對視,

他們也有可能缺少自信,所以眼睛看著別處,以此希望你不要把他們看透。

二、視線的變化也表示心理的變化

深層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視線上。

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達了不同的心理變化。

因此觀察視線也跟著變化,便可知曉人們內心的狀況,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觀察一個人的視線可以採取不同的角度,首先,對方是否在看著自己,這是一個關鍵;

其次,視線的方向,即對方是正視還是斜視觀察自己的;

再著,對方的視線如何移動,如視線剛接觸立刻就挪開與長時間才離開,其心理狀態是有所不同的;

還有,視線的集中程度,即是否專心致志地看自己;

最後,視線的位置,通過對方視線的方位移動,來考察他的內心動力。

三、生氣的眼神

生氣的眼睛一個生氣的人往往會直接盯著那個讓他生氣的人,

還會有緊張的眼睛對視,而且上下眼皮也都會很緊張,

並且眼睛眯得非常窄,雙眼看上去都快眯成一條縫了。

如果某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你看的話,

那麼他很可能是想嚇唬、嚇唬你,控制你,或者威脅你。

四、眼睛上揚,是假裝無辜的表情

這種動作是在佐證自已確實無罪,目光炯炯望人時,上睫毛極力往上壓,

幾乎與下垂的眉毛理合,造成一種令人難忘的表情,傳達著某種驚怒的情。

斜眼瞟人則是偷偷地看人一眼又不願被發覺的動作,傳達的是羞怯靦腆的信息。

這種動作等華於是在說:「我太害怕,不敢正視你,但又忍不住地想看你。」

五、驚訝的表情

當一個人很吃驚或者沒有任何防備的時候,這會很明顯地在他們的雙眼中表現出來。

很驚訝的人會把眼睛睜得特別大,

眉毛高高抬起,並且向上彎曲,而下顎下垂,雙唇分開。

在你了解了人的這種反應以後,你就能夠出其不意地恐嚇一下某人。

尤其是當你遇到的那個人正在喋喋不休地向你撒謊的時候,如果你看到了這種情況發生,

很有可能那個人就是在撒謊。

六、擠擠眼睛

擠眼睛是用一隻眼睛向對方使眼色表示兩人間的某種默契,

它所傳達的信息是:「你和我此刻所擁有的秘密,任何其他人無從得知。」

在社交場合中,兩個朋友間擠眼睛,是表示他們對某項主題有共通的感受或看法,比場中其他人都接近。

兩個陌生人間若擠眼睛,則無論如何,都有強烈的挑逗意味。

由於擠眼睛意包含兩人間存有不足為外人道的默契,自然會使第三者產生被疏遠的感覺。

因此,不管是偷偷地還是公然的,這種舉動都被一些重禮貌的人視為失態。

七、眼珠子轉得快

眼珠轉動快速表示此人第六感敏銳,反應快,能直覺迅速地看穿人心。這種人往往特立獨行,有情緒化的性格.

眼珠轉動遲緩則表示此人身體五官感覺遲鈍,感情起伏少,不易受他人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沒有協調。

此外,眼珠轉動的方向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同。眼珠向左上方運動,

表示回憶以前見過的事物:眼珠向右上方運動,表示想像以前設好見過的事物;

眼珠向左下方運動,表示心裡在自言自語;眼珠向右下P方運動,表示正在感覺自己的身體;

眼珠左或右平視,表示正在盡力弄懂所聽到語言的意思。

八、目不轉睛的眼神

如果我們過於專注地盯著某個人看的話,很有可能說明兩種情況的其中之一正在發生:

一種凝視可以被看作是對異性的進攻,這在比較熟悉的朋友面前也許是受到雙方歡迎的,

但如果是在一個陌生的異性面前有這樣的舉動,

那多數是不受對方歡迎的,或者是一種敵意的行為。

不管你是人,還是貓、狗,等其他生物用雙眼盯著別人看總是不太好。

如果這種目不轉睛的注視在面部表情當中從頭至尾一點兒變化都沒有的話,

被盯著看的人會感到越來越不舒服,並可能帶有反感的跡象。

九、傷心悲痛的眼神

一個傷心的人、局促不安的人,或者很慚愧的人往往會眼睛朝下以迴避雙方目光的交流,並且額頭也會擰起來。

一般來說,如果某人不再盯著別人看的話,那麼他不是很悲傷,就是很順從。

十、眼瞳的變化

瞳孔的變化是人不能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縮,真實地反映著複雜多變的心理活動。

若一個人感到愉悅、喜愛、興奮時,他的瞳孔就會擴大到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

遇到生氣、討厭、消極的心情時,他的瞳孔會收縮得很小,羶孔不起變化,

表示他對所看到的物體漠不關心或者感到無聊。

正因為眼睛傳達的信息勝過千言萬語,

所以許多藝術家在其作品中都是通過對眼睛進行刻畫來實現人物的心理描寫。

著名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時甚至還要求演員在表演時把自己的動作姿勢降低到。

最低限度。要求「幾乎任何動作也沒有,只有眼睛在動」。

電影《克萊默夫婦》中,為爭得對兒子的監護權,夫婦倆對簿公堂,

當聽證與辯護對克萊默夫人不利時,她抬起那雙閃爍著淚花的眼睛,直勾勾地望著丈夫,

眼睛裡透露出處於絕望無授中,

渴望丈夫念夫妻恩愛之情的求助感。此時,任何言語,任何動作,

都不及這雙眼睛訴說的力量。

這正如愛默生所說的:

「人的眼睛和舌頭所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的語言中了解整個世界。」

看圖猜英雄,看看哪位民間大神可以猜出答案,

不會也沒關係哦,評論666 會有神秘人來替你解答。

相關焦點

  • 「微表情心理學」這項技能 讓你能一眼看穿別人的真實想法
    那我們如何在人際交往當中摘下他們的面具,了解到他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做出合適的舉動呢?無論是為了看出別人的真實想法,還是為了與大家相處的更融洽,你都要了解一些微表情心理學。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有人誇別人:"這孩子有眼力勁兒。」那麼什麼是有眼力勁兒呢? 就會察言觀色,說的話辦的事符合對方的心意。
  • 如何通過面部表情看穿對方意圖?很簡單,沒學過心理學也可以!
    人們往往認為心理學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不是一般人能夠掌握的。其實這是錯的,心理學並不高深,它考驗的是人們對於細節的觀察力和辨別能力,與其說它高深,不如說它細緻,對人性和現實事物了解的更加透徹的人就越是明白心理學的魅力。
  • 如何通過觀察男人的表情,就看懂他的內心?心理學家來教你
    其實這都是最為基礎的心理學知識,人會因為喜怒哀樂,而發出一些表情。同樣,我們也可以在一個人的表情裡,洞察一個人的內心。我們經常說男人是狡猾甚至虛偽的,你看出他究竟是不是再騙你,更看不出他內心究竟在想什麼。那麼如何通過觀察一個男人的微表情,就看穿他的內心想法法呢?心理學教會你更多的心理技巧。
  • 人越來越精明,怎麼看穿人心?七種維度心理學,教你實用讀心術
    昨天發了一篇《6個絕招教你看懂對方的心,書上學不到的「反向極端思維」心理學》,文中分享了兩個反向極端思維的心理分析方法,還差4個方法,今天補上。讀者朋友昨天閱讀後,對這種來於實際生活中總結的讀心術感覺甚是可怕。
  • 幾個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教你如何看穿人心,越來越聰明
    本期分享,我們就來聊分析微表情的小技巧,教你如何看穿人心,越來越聰明。微表情辨謊小技巧,看穿人心真與假所謂「微表情」,是指那些持續時間特別短的表情,這個持續時間短到只有1/25 秒至 1/5 秒而已。雖然微表情持續的時間極短,但卻是人內心最真實的表達。通常,只有在攝像機的慢鏡頭下,我們才能看清楚微表情的全貌,但這往往不切實際。
  • 迅速看穿別人的心理學小技巧?這一招就夠了
    也就是說,你引以為傲的小技巧,也可以會被他人將計就計,反向利用。而星座,佔卜,塔羅牌等網絡生意的爆紅,其實也就是因為看穿他人心理,在科學層面上是不可知論,於是,人們只能寄希望於玄學。這也側面說明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看穿他人心理的小技巧。好吧。我要是這麼說,你們肯定不會滿意,我就破例教給你們一個技巧吧。
  • 心理學知識,一眼看穿
    12、【心靈排毒的5個貼士】1、自我合理宣洩,找人傾訴、痛哭和寫日記;2、情志轉移,把注意力轉移到平時感興趣和喜歡的事上;3、自我理性升華,看書,看好電影,接觸自己喜歡的人,充實自己的內心世界;4、適度讓步,退一步海闊天空,給自己心理上的解脫;5、自我遺忘,忘記不愉快的事情。
  • 心理學:你最喜歡下面哪種動物?測試你內心陰暗的一面
    答案:點擊右上方關注即可哦心理學:你最喜歡下面哪種動物?測試你內心陰暗的一面ABCD答案分析心理測試A:圖中所畫的是老虎。老虎是森林之王,從不懼怕任何事物。你似乎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頭,往往能感受到的美好都是自己腦海中幻想出來的,對外界所看到的都是消極的那一面,看不到事物好的那一面,自己也不想卷進任何事物中去,也總是不相信任何人,由於你怨天尤人不那麼明顯,也不表明對事物的看法,人們都覺得你藏得深,你不主動接近人,別人也無法了解你,不妨和愛說話的人教教朋友,也許這樣能找到願意說的話題,以解心中的苦悶。
  • 《繪畫心理學》:教你1分鐘測出內心隱藏的焦慮,快速擺脫困擾
    自己的內心深處,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在阻礙你的思想和行為?我們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把潛藏著的秘密揪出來,最終走出困局?答案是肯定的。在丈夫提問和幫助下,Joe翻出曾經大學課堂上的筆記本,根據自己多年諮詢經驗,通過對她的房樹人一步步分析,終於抽絲剝繭,找到了一直阻礙她做出決定的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Joe的自我認知很低,就是內心的「自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什麼都做不了,不敢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雖然事實是Joe在眾人眼很優秀。另一個原因是,Joe極度缺乏安全感。
  • 心理學分析:如何停止取悅別人?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很有問題」的心理狀態。「討好者」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藏在內心深處,不能勇敢而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訴求;這樣的人,表面像是一個完美的「好人」,但內心卻堆積了不滿,憤怒,甚至怨恨——不斷進行痛苦的自我攻擊。尤其是在職場中,對於許多人來說,即使意識到「討好型人格」這個問題,我們可能也很難改變自己的行為。而這種心態的來源是什麼呢?
  • 心理學:可以通過這幾處的表情,看穿對方的內心,屢試不爽
    通過人的表情,肢體就可以看穿一個人的心理世界。人類的面部表情非常豐富,記載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刻畫出我們的個性和經歷。我們的肢體語言也會表達出高興,傷心,期待,欲望等多種多樣的信息。1、眼睛我們都知道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人的眼睛會說話,能從眼睛中了解人的整個心理世界。眼球轉動眼球處在左下方表示一個人正在思考。
  • 如何讓別人喜歡上你?心理學大招:善用「錯誤歸因」
    其實,讓別人喜歡上你,是有技巧的。學會了,愛情的緣分不靠天給,可以靠自己去創造。如果你有喜歡的人,與其苦苦暗戀、單戀,不如主動出擊,去讓對方喜歡上你。怎麼才能讓心儀的人喜歡上你?心理學家的大招:善用「錯誤歸因」。
  • 「遠贏教育」自我心理學,自體心理學中的傾聽與共情如何應用
    文/遠贏教育在自我心理學流派的諮詢過程中,傾聽主要聽什麼呢,主要是聽來訪者的願望是如何表達或被抑制的,來訪者是如何把願望保持在意識覺察範圍之外的,來訪者是一個什麼樣的心理防禦機制,他是用的幻想,分裂,你是好的,他是壞的,這個世界是好的,誰誰誰的世界是壞的,又或者是壓抑,就是把問題壓下去
  • 《墨菲定律》中10個心理學,一眼看穿對手心思,讓你扭轉乾坤
    人們常說的墨菲定律其實是一種心理學。而發現這一定律的人,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哲學家,而是一位工程師。他的名字叫愛德華墨菲,而這一定律的得出,是因為他做了一個實驗,就是有人將16個裝備全都放錯了位置。於是他就得出了一個結論說,凡事可能出岔子,那麼它就一定會出岔子。
  • 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時間心理學教你如何進行時間管理2021年不知不覺就來了,在我還在回味2020的時候。再一看日期,好像又快過春節了。我到現在還記得去年的年我就在老家急急忙忙地呆了兩天,第三天就趕回工作的城市,很怕出不來沒法上班。#時間管理#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上網的時候,網上的大部分焦點都在打工人和996,不上網看書的時候發現市面上大部分心理學管理學書籍都在寫一件事: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
    老祖宗留下的「識人七法」,教你察言觀色,看穿身邊人文/歷史大講廊我們大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遇人不淑的問題,也對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恐怕就是人心了,畢竟人心隔肚皮我們怎麼能輕而易舉地就看穿了人家的真實想法呢
  • 《增廣賢文》:人生在世,記住這10句話,教你看透人性,看穿人心
    《增廣賢文》中的這10句話,直擊人性弱點,教你看穿人心。一、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妻子賢惠,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心情就好。這就是說家庭幸福的人,工作事業也會順利,所以維護好自己的家庭很重要。父慈子孝,妻賢家和,家和則萬事可興。
  • 如何走進別人的心裡?能夠讓人對你產生好感的3個心理學效應
    很多人學習心理學的動機非常單純,就是想要利用一些心理學知識讓別人喜歡自己。是的,有許多有關人際吸引的心理學研究,能夠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不動聲色地掌握到社交的主動權。「催眠」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門遠離生活的玄學,可實際上,「催眠」現象在生活裡是無處不在的,因為潛意識的變化往往是一個人無法清晰的意識到的。
  • 代寶義——如何用心理學解釋以傷害為目的的語言攻擊?該怎麼面對...
    ,故意說些話來攻擊別人。面對這種人感覺有一種壓迫感,似乎內心被看穿了一樣,如何面對這種人? 你描述的只是外在的表現,也只是你一方面的觀察或認為,背後的具體原因,需要結合當事人進行具體分析。 假設你的觀察或認為都符合客觀情況,背後的具體原因也沒法明確確定,可能是某一因素,也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
  • 突破人生模式,活出全新自己——《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8月17日下午,壹心理投資人、資深心理學導師黃啟團的新書《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在北京798機遇空間舉辦了新書分享會,著名專欄作家張春蔚特地現身支持,兩位大師的互動讓現場交流氣氛活躍舒暢。《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自7月甫上市,隨即因為書名切中社會大眾的心理狀態,而收穫各地讀者熱捧,在當當網上排名更是一舉衝到了新書熱賣榜第一,並且在成功勵志類長佔榜單TOP 1。作者黃啟團是一名二十多年來專注於應用心理學教育,將心理學理論成功運用於企業管理、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領域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