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筆記七:選擇傷害還是幫助?社會心理學中的攻擊與助人行為
社會關係中的兩大社會行為:攻擊行為和助人行為。01攻擊行為1 攻擊行為:指有意傷害別人且不被社會規範許可的行為。敵意不是攻擊,但可能激發別人的攻擊,是一種代償性的攻擊,實質上為一種高度的自我防衛狀態。2 攻擊行為的3種理論(1)生物本能論認為,人類的攻擊性具有生物遺傳性。
-
目的論 - 顛覆傳統因果論的阿德勒心理學
畢竟阿德勒心理學可以說是與希臘哲學一脈相承的思想,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目的論是阿德勒心理學最大的特徵之一,它明確否定「心理創傷」,主張「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我們並非因為自身經歷中的刺激– 所謂的心理創傷 – 而痛苦。事實上我們會從經歷中發現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
用設計實例看心理學如何發揮作用
(解釋來自https://www.pmume.com/view/n5b0h.shtml)我們可以用以下的圖片來理解這個理論。這個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人們通過語言聯想和視覺圖像來促進學習和記憶新的知識,當圖像和文字搭配使用時,人們能夠更快地回憶信息並更快地學習。
-
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
面對至愛的親人,我們渴望和他永遠在一起,渴望與他同甘共苦。但是,如果這個人突然去世或即將離開,我們怎麼辦?要如何面對親人的死亡?內觀己心怎樣認識你的愛?我們通常以為,愛就是同甘共苦。02心理學視角幾乎每個人都會遭遇失去親人的打擊,以用隨之而來的巨大痛苦,無論我們怎麼控制,怎麼壓制,怎麼否認,它都不會消失。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治療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直面並接受人生悲劇。徹底承認親人的確已經去世了,這一點已無可挽回了。
-
別人通過攻擊它而取得進步,為其他學派樹立批評靶子-構造心理學
1898年,發表《構造心理學的公設》,挑起了構造心理學與機能心理學的論戰,轟動了美國心理學界。 1898年,提出構造心理學與機能心理學的概念。 1904年,創立了 「實驗心理學者」俱樂部,規定只有得到他邀請的心理學家才能成為該組織的成員。該組織在他死後轉變為APA的實驗心理學分會。
-
如何用心理學知識解釋「胖虎定律」?
「胖虎定律」其實並不罕見,但我們還是暫時用這個網絡用語來稱呼它吧,今天我們就用心理學的一些知識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產生「胖虎定律」1.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胖虎定律」胖虎是日本動漫《哆啦A夢》中的一個角色,由於身強體壯,經常欺負他的同學,例如《哆啦A夢》的主角野比大雄,姑且算是個反派人物。
-
面對熊孩子,怎麼「不吼不叫」?
面對熊孩子,怎麼「不吼不叫」?答案可能會有點失望,那就是:不可能。我們沒必要,也不可能,用非理性期待去進行自我折磨。比如說:「你怎麼那麼笨!」「你怎麼那麼壞!」 「瞧你那個沒出息的樣兒!」這些話都是在否定孩子的品性,甚至是人身攻擊。當孩子的行為偏離了我們的預期時,可以進行評判並糾正孩子的行為,但不能由此去定義孩子品性的好壞。
-
迷你世界:用數據說話,為抵禦萌眼星生物,我們該如何選擇武器?
其實缺乏的就是總結,接下來將會從數據方面,為大家解析一下萌眼星的生物特性,根據這些生物特性,講解一下如何選擇武器去抵禦這些生物。萌眼噹噹在萌眼星屬於攻擊性最強的一個生物,生存中一旦進入其攻擊範圍,便會被鎖定為攻擊對象,其攻擊方式很特別,屬於瞬移式攻擊,用自己的身體來襲擊玩家。
-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巴拉什說,大腦的目的是指導我們的內臟和外部行為,使我們在進化方面的成功最大化。但問題是,進化必須做出妥協,因為它必須利用手頭的材料,往往要同時解決好幾個挑戰。因此任何優點或器官都是修補,雖然生物整體上是傑作。從理論上說,如果你能夠弄清自然選擇如何塑造了大腦,你就能夠弄清大腦工作的原理。但我們為了弄明白一個器官,並不需要知道它的進化過程。
-
面對肆虐的病毒:如何用積極心理學來應對恐慌危機?
面對重大危機與恐慌,如何用積極心理學來有效化解呢?如何來理解這樣大規模傳染病危機背後的正面意義呢?沉下心來,我們看到的是危機中的轉折與機會。01它用最猛烈的方式提醒我們人生的無常與生命的脆弱很多人因為被迫隔離,開始學會靜心讀書與思考,或者有了更多的陪伴家人的時光,或者開始有意識的堅持運動和規律作息,突然發現原來的生活是多麼不健康。
-
用心理學去研究一個人,可取嗎?
很多人喜歡用書本上學到的一些知識,用心理學去給別人畫像,那麼我們接下來談談用心理學的標準去評判別人到底可不可取?心理學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從出生家庭,生長環境,到一個人成年後的種種境遇,他都是我們研究一個人,研究一種行為背後的依據。
-
心理學:疫情當前謠言四起,為什麼我們會相信謠言,又該如何抵制
,關於病毒本身如何如何,我不是相關的專業人員,暫不多做解釋與分析。在這特殊時期,我認為有另外一樣東西同樣與我們普通老百姓密切相關,並且可能比這個新型冠狀病毒對我們的傷害更大,那就是:謠言。什麼是謠言?2.推敲可能性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即ELM模型)該心理學理論討論的問題是:人們在什麼情況下會仔細思考說服信息?推敲(Elaboration)指人們在說服溝通的過程中,個人仔細考慮相關的內容的程度。
-
心理學不該是「腦理學」
用神經科學術語討論心理學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對神經現象的解釋本身並不能等同於對心理現象的解釋。有些人希望用神經層面取代心理學層面,但這種期望就像試圖用一種方法來治療所有癌症一樣幼稚。科學從來不會如此簡單,這個問題可以參見約翰•克裡斯(John Cleese)的論述。(見視頻)第三個錯誤,就是這種神經泡沫對科學本身存在有害的反饋效果。
-
全人心理學怎麼看待「靈魂」?
全人心理學提倡的「成長意識」,用更加通俗的大眾語言,詮釋了這一人類文明的精髓:「心靈成長,活得更爽!」人為什麼會出現出賣自己靈魂,背離自己靈魂的情況呢?有種種解釋。基督教說是「原罪」,佛教說是貪嗔痴。民間也有說法:懶,是萬惡之源。
-
如何面對他人的負面評價
如此以來,任何形式的惡意攻擊也就無法對我們構成傷害。 你甚至可以大大方方認同她說的:是的!我是不夠好,但,我每天都在進步,這就夠了。 面對評判的三個步驟 學會應對負面評論,可以把言語對自己的傷害降到最低。總結來說,有三個步驟:觀察、表達感受、提出請求。 別急著把別人的評判,解讀為批評和指責。 不同的人表達習慣不一樣,對一句話的理解往往也不同。
-
如何從心理學視角看待兩性之間的差異?
01 如何面對我們雙方付出的不平等? 我們在關係當中付出的不平等,如果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只要是不平等的付出超過了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那麼這個付出都不是為對方服務的,而是為了自己內在的價值需求,或者是情感的安全感的需求來服務的。 所以我們這一種情感的付出,不是一個享受的過程,而是要用付出來完成一個交換或者來完成一個控制的過程。
-
如何用產品思維,給8歲兒童解釋什麼是資料庫?
身為產品一定會了解資料庫的概念和用途,那麼向一個8歲小孩解釋,該如何做呢?三個層次來思考我們發現這裡只給了我們一個任務,並沒有給出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滿足什麼要求,為什麼要完成這個任務。如何按照思考層次來解決問題?看到了這裡,相信你會想要到達第三個層次。那麼,如何成為這種人呢?答案是:你需要先具備第三種思考層次。因此,面對「向8歲兒童解釋資料庫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按照這樣的思考層次來解決。
-
負性社會關係之攻擊
為什麼我們人類會攻擊他人?到底如何才能解釋這種令人震驚的行為呢?什麼是攻擊社會心理學家將攻擊定義為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語言行為。該定義涵蓋了兩種不同的攻擊,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敵意性攻擊由憤怒引起,以傷害為目的。工具性攻擊以傷害為手段達到其他的目的。大多數戰爭和恐怖活動都屬於工具性攻擊。
-
《原神》角色攻擊與傷害的加成與算法介紹
在《原神》這款遊戲中,人物本身以及武器聖遺物都是有著很多屬性的,其中有攻擊以及攻擊力百分比加成等一系列傷害加成,對於這些傷害到底是怎麼計算的還有小夥伴不清楚,那麼就來看看「時間派蒙」帶來的《原神》角色攻擊與傷害的加成與算法吧。
-
什麼是消極攻擊?心理學解釋被動攻擊型人格的六個特徵
而消極攻擊行為並不是在被動行為和攻擊行為之間相互交替,消極攻擊將被動行為和攻擊行為合併,是一個讓他人感到困惑和憤怒的行為。消極攻擊存在於各個社會經濟層面,是一種故意的掩藏怒氣的表達方式。而被動攻擊指的是用多種行為來報復別人,而別人很難意識到你潛在的憤怒。從長遠來看,消極攻擊是具有破壞性的,因為與一個常常消極攻擊別人的人的關係會變得令人困惑和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