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可穿戴傳感器幫助漸凍人患者交流

2020-10-26 DeepTech深科技

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ALS) 的人,他們控制肌肉的能力會逐漸下降。因此,他們會失去說話的能力,很難與他人交流。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設計了一種可伸縮的、類似皮膚的裝置,它可以貼在病人的臉上,並可以測量諸如肌肉微顫或微笑這樣的小動作。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儀器測量傳達各種各樣的情緒。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新設備能讓患者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交流,而不需要藉助笨重的設備。這款可穿戴傳感器很薄,能與任何膚色相匹配,然後用化妝品就能輕易遮蓋起來,別人很難注意到。

研究團隊的負責人 Canan Dagdeviren 說:「我們的設備柔軟而且有延展性、輕便而且易拆卸。另外,不注意觀察幾乎不會有人發現它的存在。」

圖 | 貼在志願者臉上的小型設備。(來源:David Sadat)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 Farita Tasnim 和前研究科學家孫濤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該研究發表在《自然 - 生物醫學工程》上。

研究人員在兩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 (一名女性和一名男性) 身上測試了他們設備的初始版本,結果顯示該設備能夠準確地區分三種不同的面部表情 —— 微笑、張嘴和噘嘴。

類似皮膚的傳感器

Dagdeviren 的實驗室專門開發可貼合於人體的電子設備(柔性、可拉伸),用於各種醫療應用。在 2016 年與史蒂芬・霍金會面後,她開始對幫助神經肌肉疾病患者交流的方法產生興趣。當時霍金訪問哈佛大學,而 Dagdeviren 還是哈佛大學研究員協會的一名年輕成員。

霍金因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於 2018 年去世。他能夠通過一個紅外傳感器進行交流,該傳感器可以檢測到他臉頰的抽動,從而使光標在字母的行和列之間移動。雖然有效,但這一過程很耗時並需要大量設備。

也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使用其他類似的設備來測量控制面部肌肉的神經元的電活動。然而,這種方法也需要笨重的設備,而且並不總是準確的。

「這些設備四四方方,非常堅硬,而且可靠性也是一個大問題。可能在同一天內從同一位病人身上都無法得到一致的結果。」Dagdeviren 說。

大多數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最終也會失去控制四肢的能力,所以打字交流並不可行。於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開始著手設計一種可穿戴的小型設備,患者可以使用它以一種更自然的方式進行交流,而不需要目前技術所要求的笨重設備。

該裝置由嵌入在一層薄薄的矽樹脂薄膜中的四個壓電傳感器組成。這些傳感器由氮化鋁製成,可以檢測皮膚的機械變形,並將其轉換為易於測量的電壓。所有這些組件都很容易批量生產,研究人員估計每臺設備的成本約為 10 美元。

圖 | 傳感器設備中的所有組件都很容易批量生產,研究人員估計每臺設備的成本約為 10 美元。(來源:David Sadat)

研究人員在志願者身上使用了一種叫做數字成像相關性的方法,幫助他們選擇傳感器最有用的位置。他們在受試者的臉上隨機畫上黑白點,然後在受試者進行面部動作時用多臺攝像機拍下大量該區域的圖像,這些動作包括微笑、抽動臉頰或模仿某些字母的形狀。這些圖像由軟體處理,分析黑白點是如何相對移動的,然後確定單個區域的應變量。

研究人員 McIntosh 說:「我們讓受試者做不同的動作,然後創建臉部每個部分的應變圖。通過查看應變圖確定合適的地方放置傳感器。」

研究人員還利用皮膚變形的測量數據來訓練機器學習算法,並用來區分微笑、張嘴和噘嘴動作。利用這種算法,他們在兩位漸縮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患者身上測試了這種設備,在區分這些不同的動作方面,準確率達到了 75% 左右。在健康受試者中,準確率為 87%。

東京大學工程學院院長、電子工程和信息系統教授 Takao Someya 說:「對面部運動的持續監控在神經肌肉疾病患者的非語言交流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目前,主流的方法是相機跟蹤,這對持續、便攜的使用提出了挑戰,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開發了輕薄、可穿戴的壓電傳感器,可以可靠地解決面部張力和預測面部運動學等問題。」

增強患者溝通

基於這些可檢測到的面部運動,可以創建短語庫或單詞庫來對應不同的運動組合。

Dagdeviren 說:「我們可以根據患者的動作創建可定製的信息。從技術上講,患者可以創建成千上萬條信息,而目前沒有其他技術可以做到這一點。這完全取決於患者的庫配置,它可以為患者做特定的設計。」

來自傳感器的信息被發送到手持處理單元,處理單元通過訓練來區分面部運動的算法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研究人員說,在目前的原型中,處理單元是與傳感器相連的,但未來也可以通過無線方式實現連接,便於使用。

研究人員已經為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他們現在計劃在其他病人身上進行測試。研究人員說,除了幫助病人交流,該設備還可以用來追蹤病人的病情進展,或者衡量他們接受的治療是否有效果。

Tasnim 說:「有很多臨床試驗正在測試一種特殊的治療方法是否對逆轉 ALS 有效。這種設備可以提供定量測量來跟蹤效果,而不是僅僅依靠患者報告他們感覺是否更好或更強壯。」

這項研究由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聯盟、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資助。

相關焦點

  • 可穿戴式傳感器幫助不能說話的ALS患者交流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人創造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傳感器。許多患病的人逐漸失去了控制肌肉的能力,經常失去說話的能力。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可拉伸的、類似皮膚的裝置,可以附著在患者的臉上,可以測量抽搐或微笑等小動作。使用這樣的傳感器,患者將能夠傳達各種情感,包括 "我愛你 "或 "我餓了"。他們可以通過設備測量和解釋的小動作來傳達這樣的情感。麻省理工學院的傳感器很薄,可以用化妝品隱藏起來,與任何膚色相匹配,使其謹慎。
  • 「表情」穿戴裝置助漸凍人找回話語權
    DIGITIMES塗翠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為協助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的患者與外界溝通,研發了一款有延展性且不顯眼的穿戴式裝置。患者只要將裝置貼在臉部,傳感器就能根據肌肉動作檢測微笑、張嘴等表情。許多漸凍症患者會逐漸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並漸漸不能說話。為協助患者與外界溝通,MIT科學家開發出一款有延展性、輕巧且不容易被肉眼察覺的面部肌肉感測裝置,患者只要稍微上點妝,就可將臉上的裝置隱藏起來。
  • 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人創造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傳感器
    打開APP 為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的人創造了一種新的可穿戴傳感器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6 17:50:23
  • 創業最前線:可穿戴皮膚幫助肌肉萎縮患者
    使用這種方法,患者可以通過設備測量和解釋的小動作傳達各種情緒,例如「我愛你」或「我餓了」。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類似於皮膚的設備,可以測量失去說話能力的患者的面部小動作,他們希望新設備能夠使患者以更自然的方式進行交流,而不必依靠笨重的設備。可穿戴式傳感器很薄,可以偽裝成化妝品以匹配任何膚色,因此不顯眼。
  • 壓電薄膜可穿戴式傳感器,非語言通信,解碼你的面部微表情
    壓電薄膜可穿戴式傳感器,解碼你的面部微表情,甚至非語言通信密碼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人控制肌肉的能力逐漸下降。結果,他們經常失去說話的能力,使其難以與他人交流。而現有的用於促進非語言交流的設備通常需要較高的計算負荷,或者具有剛性且笨重的形狀,不適合在面部或其他曲線體表面上使用。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現在已經設計了一種可拉伸的,類似皮膚的設備,該設備可以連接到患者的面部,並且可以測量諸如抽搐或微笑之類的小動作。
  • 腦科學日報:可穿戴設備幫助ALS患者交流;「走進」身體看細胞
    實驗記錄了52名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52名對照組、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患病的兄弟姐妹、以及56名健康同卵雙生子與56名健康異卵雙生子在完成感覺統合任務時的腦激活模式。結果提示,小腦激活減弱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譜系群體感覺統合異常的重要神經機制,並且該異常在一定程度上受遺傳因素影響。
  • 麻省理工、加州理工成功開發生物傳感器可加入衣服
    大學的研究一向具備創意及實用性,受到全球曯目。而在最近,位於麻省理工學院(MIT) 的研究人員以及在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Caltech) 就分別宣布,已研發出兩款的可穿戴式電子儀器,其中前者的設備將可縫製至衣服上以監測用戶健康狀況,而後者則可直接貼在皮膚上藉此進行監測。
  •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系統 使用肌肉信號控制無人機
    來源:【cnBeta.COM】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個新的系統,能讓我們更接近於人與機器人的無縫協作。這套系統被稱為 "行為-A-Bot"。它利用可穿戴式傳感器發出的人體肌肉信號來駕駛無人機,控制無人機的運動。
  • 麻省理工學院推出了一種基於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可攜式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麻省理工學院和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攜式傳感器,利用核磁共振(NMR)弛豫測量技術準確測量患者的水合狀態。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和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簡稱MG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攜式傳感器,利用核磁共振(NMR)弛豫測量技術準確測量患者的水合狀態。 MIT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大衛·科赫(David H.
  • 麻省理工學院宣布:七名教師已獲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職
    中公考研小編為各位考研小夥伴們整理了關於麻省理工學院宣布:七名教師已獲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職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學院宣布,七名教師已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職。「工程學院院長Anantha Chandrakasan表示:」我很自豪地宣布今年的工程學院新任終身教職人員隊伍。
  • 疫情下漸凍症患者不要怕!美國麻省總醫院超全就醫攻略來了
    在特殊時期,作為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五大絕症之一,與癌症和愛滋病齊名的漸凍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簡稱ALS)因其罕見性和特殊性,漸凍症患者成為抵禦新冠肺炎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和挑戰,他們也格外容易產生恐慌和焦慮情緒。
  •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襯衫來測量穿著者的體溫和心率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襯衫來測量穿著者的體溫和心率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小組開發的E-TeCS(電子紡織品合體套件)是一款通過在衣服內編織傳感器來測量諸如溫度,呼吸和心率等生命體徵的襯衫。>織物之間 沿著已安裝的傳感器,襯衫內部有開口,並且在穿著時,只有該部分上的傳感器才直接與皮膚接觸。
  • 智能織物傳感器可幫助運動員和理療患者減少傷害並加速康復
    智能織物傳感器可幫助運動員和理療患者減少傷害並加速康復關鍵詞:智能織物,傳感器,可穿戴,理療康復監控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運動感應織物,運動員和理療患者可以將其戴在手臂上,以優化性能,減少傷害並加速康復。
  • 麻省理工學院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了令人驚奇的進步
    打開APP 麻省理工學院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了令人驚奇的進步 發表於 2020-03-02 15:06:40 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實驗室(CSAIL)計劃在機器人技術領域取得了令人驚奇的進步。
  • 新型傳感器助力醫療可穿戴設備
    3、微型聲學傳感器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和西北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可穿戴式微型聲學傳感器,主要用於監聽人體心跳和其他健康指標。   此次研發的微型聲學傳感器的重量僅為0.01盎司(約為0.28克),整體包裹在表皮電子中。表皮電子能使傳感器更柔軟輕薄,貼合人體皮膚,近兩年被可穿戴醫用設備廣泛使用。
  • 可穿戴設備中的傳感器功能分類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MS預測,2011-2016年可穿戴設備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53.7%,到201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60億美元,出貨量超過1.71億件。
  • 七成患者未針對病因治療 中國漸凍人治療存三大誤區
    人民網上海3月8日電 漸凍人,一個為人熟知而又格外陌生的名詞背後,承載的是患者和家庭的無數辛酸和付出。而根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平均診斷時間為14個月,比歐美發達國家14-17.8個月要快。
  • 《自然》: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指出,自然輻射會干擾量子計算機
    一支由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所領導的量子計算科學家團隊,通過研究發現,自然輻射會嚴重幹擾量子計算機的基本運算單位:量子位。這一最新研究發現論文,題為:「電離輻射對超導量子位相干性的影響」,剛剛刊登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量子計算的實用性取決於量子位或量子位的完整性,量子位是表示量子信息的連貫的兩級系統,是量子計算機的邏輯元素。
  • 那些能救命的可穿戴設備,都長什麼樣?
    從治未病到治已病:可穿戴設備的新機會眾所周知,澆滅上一波可穿戴星星之火的,是產品實用性功能的集體缺位。不過,最近有一波可穿戴設備開始走紅,它們直接作用於治療環節,幫助患者調節生理功能。硬核玩家的出場能為可穿戴設備正名嗎?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參與了這個項目。這項研究的最新系列論文《為可穿戴生物監測製作3D列印超堅固表面摻雜多孔矽傳感器》發表在《ACS Nano》雜誌上。可穿戴式傳感器的發展隨著過去幾十年衛生保健的改善,如今,工業化國家的居民壽命更長,但健康狀況往往複雜多樣。